① 关于武术的资料,调查报告!急!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少林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 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息心静寂地参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别不同,讲究的是“禅武合一”。在少林寺众多的禅武修炼者当中,潘国静法号释延武就是其中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人物。少林武功又是中国武功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内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蕴,最具完整的体系,最具权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国武功流派,它无疑已成为中国武功的主流学派。
相传著名的达摩祖师在 “少林寺”面壁修炼十年的漫长岁月中,言传身教创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内涵,具有修身养性,善化人性,清净无为的武德。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禅”等武功相辅相成,达到二者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中国武术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质击方法国棋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商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南,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竟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一点,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功夫是各种搏斗技巧的统称,像跆拳道也可以叫做功夫。中国功夫则是指中国流传的独特的格斗体系,这不仅包括传统的武术套路、散手等,还有摔跤和现在流行的散打等。
武术是特指中国武术,别的国家的格斗技巧没有这个称呼。而中国武术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中国 中国少林武术代表潘国静武术就和中国功夫是一个意思,是指中国流传的独特的格斗体系。
从狭义上讲,中国武术只是指中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及散手,包括太极、少林等,而不包含摔跤和目前流行的散打。有句俗话说:“武术加掼跤,神仙也不怕。”(掼跤就是摔跤)这里面说的武术就是狭义的武术,很明显同摔跤区别开了。
所以,中国武术在广义上和中国功夫是一个意思,但是在狭义上却不一样,中国功夫包括中国武术。
而在英语的翻译上一直很混乱,wushu,gongfu的含义应该是通用的,都是泛指的中国功夫。因为上述的这些细节老外是不会理解的。从字面上讲,chinese boxing,kick boxing都是指的散打,因为boxing是拳击的意思,体现了很强的对抗性,散打正是符合。而西方也有摔跤,像自由式和古典式,chinese boxing如果包含中国摔跤的话,就不全面了。
这只是在字面上的解释,国外尤其是西方对中国功夫了解一直实在雾里看花的状况,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有很多都不了解,更何况他们。所以wushu,gongfu,chinese boxing,kick boxing都是比较混乱的,我想经常会出现字意交叉、通用的情况。
② 职业拳击发展怎么样
中国拳击的发展趋势越来与世界拳击市场接轨。
中国拳击与职业拳击紧密结合,顺应了国家体育产业改革发展大趋势。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并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策“松绑”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化激励机制的作用,以良性竞争获得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最佳供给方式,有效配置和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同时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调动更多企业力量,更好地为中国体育事业服务。
③ 世界拳击理事会的发展情况
2006年,成都成功的举办了中国成都职业拳王争霸赛,引起了世界拳坛的关注,这些都是中国得以举办WBC全球大会的原因。WBC主席苏莱曼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在一、二十年之后,WBC的世界冠军有可能是中国人。
世界拳击理事会(WBC)第46届全球大会将在中国成都举行,这是WBC成立40多年以来,首次将全球大会交给中国主办。
谈到世界拳击理事年会为什么选择成都时,世界拳击理事会主席苏莱曼郑重指出,成都将会对拳击在中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次在成都举办年会将不仅只是召开一次会议,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议加深世界拳击理事会与成都的合作。“今后,世界拳击理事会将对成都进行重点扶持。除了带来优秀的教练员和医疗队伍外,明年我们还会将世界男子和女子拳王争霸赛带到成都来”,苏莱曼表示相信在北京奥运之后,拳击运动将在中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成都市体育局局长覃文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为更好地将成都打造为世界知名的拳击之都,成都正在积极筹建创办世界职业拳击俱乐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职业化的俱乐部,为中国的业余拳击选手向职业拳手转化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也为培养成都自己的本土世界职业拳王夯实基础”,覃文林透露称,为更好地打造拳击之都,成都还将在拳击产业化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尝试,力争将拳击打造为成都的品牌赛事活动。 记者获悉,世界拳击理事会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实力的职业拳击组织之一,阿里、霍利菲尔德、刘易斯、克里钦科等都是世界拳击理事会旗下的著名拳王。据苏莱曼透露,明年世界拳击理事会将把世界男子和女子拳王争霸赛带到成都举办,而且将由著名拳击经纪人唐金具体负责运作。
2012年11月25日,在昆明举行的WBC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争霸赛中,熊朝忠战胜墨西哥拳王,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
④ 看完拳击实战后的总结报告
具体什么比赛 的过程你要先写一下 然后 讲实战和平时训练的区别 要 敢打敢拼 不要畏惧对手 不要带带着 极端情绪 要分配好体力 再从战术上评价双方 平时我们练散打的都是这样总结的 希望你能采纳!
⑤ 中国拳击的发展趋势
中国拳击运动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我国现代拳击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1958年,21个城市在北京举办了当时最具规模的拳击比赛。但由于在一次比赛中出现了运动员伤亡事故,1959年3月,拳击运动暂停。这一停就是几十年,直到1980年,国家才允许拳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而到了1986年3月,拳击运动才正式恢复。1987年4月,中国拳击协会成立,同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AIBA)。
中国拳击起步本身就很迟,再加上中断了几十年,中国的拳击水平即使在亚洲也不高。中国拳击取得突破是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当时,中国凭着东道主之利,由来自哈尔滨的20岁小将白崇光获得了81公斤级的冠军,这也是中国拳击运动在洲际大赛上收获的第一枚金牌。1991年5月8日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白崇光再次获得这一级别的冠军。
白崇光的个人突破并未在整体上改变中国拳击的落后面貌,在此后的16年里,亦即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之前的3届亚运会里,中国拳手竟没有拿到过一枚金牌。邹市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拳击进入了快车道,在2006年亚运会上,中国拳击终于走出了16年来无亚运金牌的阴影。
对于中国拳击来说,2006年12月 13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邹市明和胡青以两枚金牌结束了中国拳击16年来无亚运金牌的历史。与胡青不同的是,邹市明不但是亚洲的冠军,他还是一位世界级的顶尖选手,亚运冠军只是他的起步。2007年11月,邹市明代表中国夺得首枚世界拳击锦标赛金牌。2008年8月,中国拳击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夺得两枚拳击金牌,总成绩是两金一铜,这两枚金牌中,一枚自然是邹市明的48公斤级金牌,另一枚是张小平获得的81公斤级金牌。对中国拳击来说,张小平的这枚金牌更有价值,81公斤级在拳击中算是大级别,而中国人的身材优势在中小级别,能够在大级别上夺得奥运冠军,这证明了中国拳击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⑥ 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哪个市场更大
哥们应该看过很多片的吧?
是不是很多电影里面讲的拳击手都想参加许多国际性质或者区域性质的比赛?
而从商业角度上讲,业余的比赛虽然比较大众化,就是很多不懂的人都能接受或者看看,但是从市场的广阔度来说,你只能憋在一个小地方,给一般不懂的门外汉表演罢了,而且,很多业余的比赛都带有地下黑市拳的性质。
而很多职业的比赛,主要是针对广大体育爱好者,而且很多拳击手都是有名或者说相当厉害的高手,而且这样的比赛往往是世界或者大区域范围的,很多比赛还是政府官方举办的,可想而知其中潜在的市场。
这样以比较,楼主你自然可以知道答案了。
⑦ 我国职业拳击发展与研究开题报告
这个题目不错
我可以的
保证OK
⑧ 混战的市场 拳击,踢拳和MMA未来谁更赚钱
在TOP10里,有8场是职业拳击比赛,2场为UFC赛事。 以职业拳击规则进行的梅威瑟VS康纳,也许可以看做跨界大战,毕竟两人打得什么规则不重要,主要是这场比赛是由两人在职业拳击和UFC-MMA积攒的人气所带动起来的庞大市场金钱容量。
如果扩大一些,在PPV世界历史TOP前30里,有7场UFC,2场WWE摔角以及21场职业拳击。 所以,目前在格斗市场上,职业拳击依旧占据绝对优势,但是UFC作为一个新兴项目,上升势头明显。在最近10年里,UFC的顶级比赛营收的场次在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