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业史上有哪些品牌转型的经典案例
比如说老干妈进入时尚界卖卫衣;大白兔进入美妆界卖唇膏;泸州老窖卖香水……
② 品牌层级的案例
199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醒目”各种系列果味汽水,其产品包装设计集中体现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品牌层极方面的良苦用心。若观察醒目汽水的外包装,首先抓住观察者视线的就是巨大、醒目、生动的两个黄底蓝边大字“醒目”,在它的左上角,仿佛是一片树叶,面积不大,分上下两行写了“可口可乐公司,中外合作荣誉产品”,字体大小只有前者的1/10。在“醒目”的右下角有“苹果味(或其它)汽水”字样,在“醒目”的正下方写着“净含量:500毫升”,这些属于对产品的描述。在中文“醒目”的侧面,是同样醒目的英文品牌名称“SMART”。最后,是字体非常小,必须近距离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的标签内容,包括网站地址、产品成分、生厂商地址、消费者热线、生产日期等。产品的整个包装以亮黄和浅绿为主,体现了产品清凉爽快、活泼跃动的感觉。
如果采用第一部分的分类,我们可以认为“醒目”果味汽水的品牌策略属于第三种,即支持品牌,产品品牌“醒目”比公司品牌“可口可乐”更加突出显著,表明了产品所代表的独特定位和品牌形象;同时,公司品牌也出现在包装的正面,并靠近产品品牌,意在对新推出的该产品品牌起到强大的扶持作用。
进一步分析,公司品牌与公司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成立于1893年的世界饮料行业老大可口可乐公司长期经营的是可乐碳酸饮料,直到1960年才推出芬达汽水,次年又推出雪碧,健怡可乐至1982年才问世,所以碳酸饮料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主导产品。再者,可口可乐曾经在历史上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而传播到全世界,是美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显然,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可口可乐公司品牌将不再适合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多元化扩展。这就是“醒目”着力淡化公司品牌的原因。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司立足“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行动”,在世界各地都推出许多更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品牌。1997年,公司抓住中国市场上果味碳酸饮料的空白抢先进入,但并不希望消费者将“醒目”与可口可乐联系得太过密切。为了突出张扬的品牌个性和水果口味,“醒目”在包装上的品牌层级设计上突出了“醒目”这个产品品牌,而有意淡化了“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品牌,希望顾客不要将对可口可乐品牌的联想转移到醒目汽水。
但是,虽然是以产品品牌为主导,“醒目”并没有隐藏公司品牌。产品首先依靠热烈醒目的产品品牌抓住顾客的视线,当顾客从货架上拿下产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醒目”左上角的两行小字。此时,顾客就会意识到原来是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果味汽水。鉴于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闻名的大公司,公司旗下的可口可乐、芬达、雪碧、健怡可乐名列全球饮料之首,消费者会对公司持有信心,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放心,因此就会更愿意去尝试。所以,在“醒目”汽水的案例中,产品品牌起着吸引消费者、塑造品牌形象的主导力量,而公司品牌更多地起到扶持信心的支持作用,两个层次的品牌名称被有效地结合,促进了新产品的推广。 与“醒目” 相对照,中国市场上刚刚问世的“酷儿Qoo”的品牌策略又有不同。在它粉红色的外包装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大头小身、圆脸独角的滑稽角色酷儿,下面以幼稚的字体写着商标名称“酷儿Qoo”,仔细寻找,在整个产品包装上竟很难发现“可口可乐”字样,坚持下去终于在产品最下端看到“THE COCA-COLA COMPANY”,几乎难以辨认。因此,“酷儿Qoo”采用的是产品品牌主导的品牌策略。原因何在呢?
可以说,产品鲜明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其品牌策略。“酷儿”定位于儿童果汁饮料,儿童最需要引用富含维生素的果汁,但传统的果汁产品口味酸涩,浓度太大,不适合儿童饮用,因此这部分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可口可乐公司为了突出产品的独特定位,在此市场上引领先机,紧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推出了卡通形象代言人并采用了“角色营销”手法。公司塑造了酷儿这个活泼有趣、笨拙又可爱的卡通形象,并让它在儿童电视节目中、在产品发布会等场合频频献身,使它具备了个性,成为“酷儿”品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容易形成儿童对“酷儿”品牌的依恋和忠诚。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营销方式,“酷儿”以一种全新产品的面目出现,立意摆脱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品牌可能造成的对新产品内涵阐释上的混乱,所以在产品的品牌层级设计中隐藏了公司品牌,以突出个别产品的独特形象和定位。
③ 找一个好一点的“市场定位图”设计与分析的案例。
(一)《市场定位图》图式 上图是根据市场定位理论,联系某企业市场开发项目,设计的“市场定位图”。定位图表明H家电生产厂准备进入电冰箱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最为关注的是质量水准和价格高低;又了解到这一市场上已有A、B、C三个生产厂家,其市场定位位置如图所示。 “市场定位图”以矩阵表为基础设计的,图中圆圈表示竞争对手的定位位置与企业自己的定位方案;圆圈的大小表示一定的企业及其占有的市场分额大小。要求定位图的制作规范。 (二)《市场定位图》设计 第一步:调查影响市场定位因素 1、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状况。要了解竞争者产品市场定位,产品的特色是什么,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衡量竞争者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目标顾客对产品的评价标准。要了解购买者对所要购买的产品的最大愿望和偏好,以及他们对产品优劣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同产品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消费者主要关心的是产品功能、质量、价格、款式、服务、节电、低噪音等。 3、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一般地说竞争优势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同样条件下比竞争者价格可以更低,从而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具备更多的特色,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在产品特色上具有竞争优势。 第二步:确定产品定位的依据 在对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产品定位的依据。一般来说产品定位的因素有产品功能、质量、价格、款式、服务、节电、低噪音等。 根据消费者对产品评价最关注的因素,根据这些定位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绘制不同的定位图。为分析方便,要求采用价格和功能两个变量组合确定的平面定位图。(如下图) 第三步:明确目标市场竞争状况 在对竞争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把现有竞争者的定位情况在定位图上标示出来。 上图中三个圆圈表示三家竞争对手, A企业生产的是中等价格、较少功能的产品,市场规模最大;B企业生产的是高价、多功能的产品,市场规模一般;C企业生产的是低价、少功能的产品,市场规模最小。 第四步:确定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准确判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选择合适的定位战略,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图中H1、H2、H3表示三种市场定位方案。 (三)《市场定位图》分析 1、运用“填补定位”策略,采用“H2”定位方案 填补定位可以避开竞争,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一种形象。这种定位方式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 如果本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话,采用“填补定位策略”,应该采用H2定位方案,在这个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有利于企业成功。 定位注意:(1)研究市场的空白处是因为没有潜在的需求,还是竞争对手无暇顾及。(2)如果确定存在潜在需求,就要考虑这一市场部分是否有足够的需求规模,是否足以使企业有利可图。(3)要客观地考虑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是否能胜任市场部分的开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开发能力去提供足够的产品。 2、运用“并列定位”策略,采用“H3”定位方案 并列定位有一定的风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更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可行的定位尝试,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因为这个市场部分肯定是最有利可图的部分。 如果本企业能实力有限的话则可以采用“并列定位策略”,应该采用H3定位方案,在这个市场上竞争对手力量也很有限,有利于小企业成功。 定位注意的是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价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 3、运用“对抗定位”策略,采用“H1”定位方案 对抗定位的目的在于企业准备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决心并且有能力击败竞争者。 如果市场上对优质高价电冰箱需求量较大;且本企业具有比B企业实力更强,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的优势,采用“对抗定位策略”,应该采用H1定位方案。 定位注意在以下情况企业可以采用对抗定位:(1)实力比竞争者雄厚。所谓实力,是指企业的产品开发、科研、销售、筹资、广告、宣传、形象战略诸方面的综合体现。(2)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区域已经被竞争者占领,而且不存在与之并存的可能,企业有把握赢得市场。 4、运用“重新定位”策略,重新采用“新”方案 重新定位需要根据具体变化的情况以及企业的设计情况重新制定新方案,进行重新定位。 定位注意有以下情况采用该方案:(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目标发生了变化。(2)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3)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的。 图片上传不了,如果需要联系我[email protected] 追问: 不行啊这个,还有别的案例么,这个案例跟我们老 师说 的一模一样,换一个行不,谢谢啊! 回答: http://www.timeceo.cn/market/al/200611/4937.html 去参考一下 追问: 没有图啊,哭!要有 市场定位 图啊!还是要谢谢你,能在跟我找一个么? 回答: http://www.udoec.com/BPO.asp 行吗? 追问: 哎,有图又没有分析,我快疯了 回答: 那我也没办法了,自己 开动脑筋 ~加油~我看好你呦
采纳哦
④ 老板要我做品牌定位方案,品牌定位有哪些经典案例参考一下
诚予抄国际认为:
品牌的建立,就是建立品牌在消费者意识中的地位;品牌的竞争,就是通过抢占意识资源、竞争由需求产生的购买力。
意识是外在的,是驱动消费者购买某具体品牌产品的原因。例如,劲酒就是一种意识,保健酒也是意识,劲酒是好酒同样是一种意识。需求是内在的,是定义品类或者产品属性的原因。例如,喝保健酒是一种需求,买保健酒送礼是另一种需求。买保健酒是由需求驱动的,买劲酒是由意识驱动的,买礼品是需求驱动的,买劲酒送礼是由意识驱动的。
所以,品牌研究不仅要从需求出发, 还要从意识出发,从品牌、意识、需求、产品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品牌形成的规律。
⑤ 举两个例子说明品牌的内涵,并比较它们的品牌定位策略 市场营销学
这么系统的问题,没有奖励怕是没人回答……
⑥ 市场定位的例子
比如:
黄老吉:怕上火
宝马: 驾驶体验
沃尔沃:安全
格力:科技领先
定位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定位应该是企业战略中最关键的。
⑦ 品牌定位案例的释义
品牌形象大行其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形象近似和互相干扰,使消费者难以区分。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产品、媒介与信息爆增,使得消费者疲于应付,此时要通过广告去建立独特清晰的品牌形象,显得日益困难。美国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品牌形象战略效果越来越不好。
这时,杰克·特劳特和阿尔·里斯先生提出了定位理论,解决了这一营销难题。定位理论指出消费者对过多的信息、品牌倾向于排斥,消费者在购买某类别或特性商品时,更多的优先选择该类别或特性商品的代表品牌,如购买可乐,选择可口可乐,购买创口贴时,选择邦迪,购买安全的汽车时,选择沃尔沃。此时,企业经营要由市场转向消费者心智,企业全力以赴的,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某个类别或特性的定位,即成为该品类或特性的代表品牌,让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是成为其首选。 依据产品的类别建立起品牌联想,称作类别定位。类别定位力图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该品牌等同于某类产品的印象,以成为某类产品的代名词或领导品牌。当消费者有了这类特定需求时就会联想到该品牌。
七喜汽水“非可乐”就是借助类别定位的一个经典案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市场的领导品牌,占有率极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非可乐”的定位使七喜处于与“百事”、“可口”对立的类别,成为可乐饮料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不仅避免了与两巨头的正面竞争,还巧妙地与两品牌挂钩,使自身处于和它们并列的地位,成功的类别定位使七喜在美国龙争虎斗的饮料市场上占据了老三的位置。
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1996年,喜之郎提出了“果冻布丁喜之郎”的口号,并率先在中央台投放巨额广告来不断强化这一概念,在产品和行业之间建立起了一对一的联想,提到果冻布丁就想起喜之郎,提到喜之郎就想起果冻布丁。这一概念人为地设置了一道同类产品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高峰时期,喜之郎曾占有70%的市场份额。2004年河北中旺集团推出“五谷道场”方便面时,也特意强调其“非油炸”的特性,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娃哈哈”,把非常可乐定位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以与“两乐”霸占的国内市场相区别,最终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比附定位是以竞争者品牌为参照,依附竞争者定位。比附定位的目的是通过品牌竞争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与知名度。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同行中的知名品牌建立一种内在联系,使自己的品牌迅速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借名牌之光使自己的品牌生辉。
史上最为经典的比附定位案例当属美国艾维斯汽车租赁公司。20世纪60年代,赫尔茨公司占据了美国汽车租赁市场份额的55%,为了避免与其与之正面交锋,艾维斯公司在其广告中发出了著名的“老二宣言”,因为巧妙地与市场领导建立了联系,艾维斯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了28%。
我国的蒙牛公司也是比附定位的受益者。在刚启动市场时,蒙牛只有区区1300多万元的资金,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与乳业“老大”伊利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蒙牛却提出了“为民族争气、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等广告口号,并将这些口号印在产品包装之上。这些广告看似是对伊利的赞赏,同时也把蒙牛和伊利放在了并驾齐驱的位置,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刚刚八岁的蒙牛已成为“行业老大”,其超常规的发展也被业界标上了“蒙牛速度”的注角。 不同的品牌常被消费者在心目中分为不同的档次。品牌价值是产品质量、消费者心理感受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的综合反映,档次具备了实物之外的价值,如给消费者带来自尊和优越感等。高档次品牌往往通过高价位来体现其价值。
如劳力士表价格高达几万元人民币,是众多手表品牌中的至尊,也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拥有它无异于展示自己是一名成功人士或上流社会的一员。又如酒店、宾馆按星级划分为1-5个等级,五星级的宾馆其高档的品牌形象不仅涵盖了幽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完备的设施,还包括进出其中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定位于中低档次的宾馆,则针对其它的细分市场,如满足追求实惠和廉价的低收入者。
以我国上汽公司为例,其定位是“公务员专用车”,上汽曾经成功地占据了中国公务用车70%的份额。上汽按照国内的行政级推出了细分的公务用车产品系列,如科级坐桑塔纳、县处级坐桑塔2000、厅局级坐帕莎特,省部级坐奥迪。正因为上汽针对当时特定的国内市场定位明确,并且市场档次划分的十分准确,才造就了今天的上汽。
台湾顶新集团为了更好地占据国内方便面市场,在成功推出了“康师傅”品牌占据中档市场后,为进军低档方便面市场时,又推出了 “福满多”的品牌。 USP定位定位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一种主张、一种忠告、一种承诺,告诉消费者购买产品会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二是这种主张应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或未曾提出的,应独具特色;三是这种主张应该以消费者为核心,易于理解和传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运用USP定位,在同类产品品牌太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可以突出品牌的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按自身偏好和对某一品牌利益的重视程度,将不同品牌在头脑中排序,置于不同位置,在有相关需求时,更迅速地选择商品。
在汽车市场,宝马宣扬“驾驶的乐趣”,富豪强调“耐久安全”,马自达是“可靠”,丰田的“跑车外型”, 沃尔沃定位于“安全”,菲亚特则“精力充沛”,奔驰是“高贵、王者、显赫、至尊”的象征。因为有了自己清晰的价值主张,这些金字招牌各自拥立了自己的固定消费群,在各自的区隔内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
宝洁公司运用USP品牌定位最为成功:以洗发水为例,宝洁在国内推出了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伊卡璐五大品牌,每一个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海飞丝定位是“去头皮屑”;飘柔着眼于“柔顺发质”;潘婷定位于“营养发质”,沙宣定位于“美发定型”,伊卡璐则定位于“草本植物精华”。 按照产品与某类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关联作为定位的基础,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和结果,然后针对这一需求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利益。
比如,海尔刚推出自己的手机时,为能体现出海尔国际化品牌的定位,提出了“听世界、打天下!”的诉求。因为手机本身在品质上的差距很小,关键是给消费者的感觉,海尔手机瞄准的是都市里一大批正在奋斗的年轻人,而这些人都满腹豪情,希望自己能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听世界、打天下”综合消费者和品牌特点,既传达了海尔大气的感觉,又考虑到目标市场的需求,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成功运用消费者定位,可以将品牌个性化,从而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推出了万宝路香烟,然而在其上市之初,销售非常不如人意。后来经调查得知,主要原因是由于万宝路香烟带过滤嘴,焦油含量较低,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女性香烟”,由此影响了销路。据此,该公司认为只有改变品牌的形象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男性消费者。于是,该公司开始煞费苦心地为万宝路引入“男性”因素:如改换代表热烈、勇敢和功名的红色包装,用粗体黑字来描画名称,表现出阳刚、含蓄和庄重;并让壮实粗护的牛仔担任万宝路香烟广告的主角,反复强调“万宝路的男性世界”,终于使万宝路香烟的销量和品牌价值位居世界香烟排名榜首。耐克以喜好运动的人尤其是乔丹的热爱者为目标消费者,所以它选择了乔丹为广告模特,广告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乔丹的风貌,将其拼搏进取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个性融入“耐克”之中,也成功地树立了耐克经久不衰的品牌形象。百事可乐定位于“新一代的可乐”,抓住了新生代崇拜影视偶像的心理特征,请迈克·杰克逊做广告代言人,使新生代成了百事的俘虏,而百事也成了“年轻、活泼、时代”的象征。 比较定位的策略是指企业为了突出品牌的特性,抓住知名竞争对手的弱点来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取市场认可的方法。
丰田公司为了突出其“凌志”汽车高质低价的产品特性,在美国宣传该车时,将其图片和奔驰汽车并列在一起,并加上大标题:“用36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价值73000美元的汽车,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并且经销商在向其潜在顾客赠送的录像带中有一段内容如下:一位工程师分别将一杯水放在奔驰和凌志车的发动机盖上,当汽车发动时,奔驰车上的水就晃动起来,而凌志车上的却没有。此举无疑为凌志汽车提高的声誉,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一个成功案例发生在美国,温迪是美国一家有名的快餐店,为了突出其汉堡包牛肉分量十足这一特点,该公司制作了这样的一则广告:三名老太太相约一起去麦当劳吃汉堡包,在食用时发现,大大的汉堡包里面竟然只加了一丁点牛肉,三人愤怒不已,对着镜头大喊:“牛肉在哪里?”电视旁白:“如果三位老太太去温迪快餐厅享用汉堡包,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牛肉了!”这则广告大获成功,被纽约国际广告大赛评为经典作品,温迪公司的营业额因此提高了18%。 运用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冲击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而进行定位。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阶段,第二是质的阶段,第三是感情阶段。在第三个阶段,消费者所看重的已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或是为了得到某种情感上的渴求满足,或是追求一种商品与理想自我概念的吻合。显然,情感定位是品牌诉求的重要支点,情感是维系品牌忠诚度的纽带。
如果一种品牌不能深度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品牌将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通过提升品牌文化意蕴,以情营销,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使消费者对品牌“情有独钟”。只有不断增强品牌的人性创意和审美特性,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激起消费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才能引起兴趣,促进购买。比如“太太口服液”曾以“做女人真好”、“让女人更出色”、“滋润女人,让美丽飞扬”等诉求来满足女性精神需求,加之“太太”这一品牌本身所隐含的“高贵、典雅、迷人、温柔”的感情形象,十几年来在保健品市场占据着一席之地,获得国内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娃哈哈”可以说是十几年来中国市场上最成功的品牌命名之一。这一命名之所以成功,除了其通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产品的目标对象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将一种祝愿、一种希望、一种消费结合儿童的天性作为品牌命名的核心,从而使“娃哈哈”这一名称天衣无缝地传达了上述形象及价值,这种对儿童天性的开发和祝愿又恰恰是该品牌形象定位的出发点。 功能性定位是将品牌与一定环境、场合下产品的使用情况联系起来,以唤起消费者在特定情景下对该品牌的联想。
如“白加黑”感冒药将感冒药的颜色分为白、黑两种形式,“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好”,以此为基础改革了传统感冒药的服用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香港手表制造商针对瑞士、日本手表的单一功能定位,推出了多功能定位的手表,设计制作了时装表、运动表、笔表、链坠表、情侣表、儿童表、计算表、打火表、时差表、报警表、里程表等,凭借功能性定位,香港表得以畅销全世界,获得空前成功。
近一段,运用功能性定位最为成功的当属“王老吉”。一句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红遍了大江南北,凭借其明确的功能性定位,使王老吉销售额从一个亿、五个亿、十个亿直线上升,王老吉也俨然成了凉茶的代名词,使一个多年的区域性品牌一跃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当困了、累了的时候,消费者会想到喝红牛;出现上火的状况时,消费者会想到喝王老吉。情景性消费是与功能性定位的有效对接,以此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将某种文化内涵注入品牌之中形成文化上的品牌差异,称为文化定位。文化定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的品味,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独具特色。比如我们在喝可口可乐、在吃麦当劳、肯德基之时,不仅是在解渴求饱,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代表美国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代表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身份、一种时尚、一种观念。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中国“景泰兰”和法国“人头马”,无不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无锡的“红豆”服装品牌和绍兴的“咸亨”酒店,分别借助人们早已熟悉和热爱的曹植和鲁迅的名篇挖掘出中华文化的沉淀;“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这种定位已将品牌文化提升到一种民族的“福”;柒牌服饰以中国文化打动世界,情系“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创”,认真谱写“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品牌”战略,并提出了“中国,才是美”的口号;“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这些百年老字号,都是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独特文化因子才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而今,国内的企业也已明白,仅仅依靠国外的技术和策略是很难取悦消费者的,因为无论怎么做我们和国外的品牌都是有一定差距。中国企业唯有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才能打造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