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没有人知道 麦丰商业的
楼上这么长的答案有个p用~`
西安这里开了一家 不大 不像麦德龙的超市那么大 就是回个商店 东西倒是挺好的 都是原答装进口 不过它的是会员制模式 分销售价和会员价 也就是说成为了会员才可以享受折扣 楼主光听别人说没有用 要具体去问
它的货是costco的
Ⅱ 营销工具有哪些
这个来问题首先要看你想源要在什么地方去做营销,是网络营销还是线下营销?
如果是网络营销知道的营销工具,无非就几种付费的直接例如网络推广阿里巴巴的相关直通车,这种是最直接的直接推广模式。另一种就是像淘宝客佣金和广告联盟这样子的,通过联盟模式去赚取对应广告费和佣金的形式。
作为线下常见的,就有发广告传单、张贴小广告,以及通过线下跑腿逐步拜访的形式去延展,或者是邮寄相关的产品资料给厂家和一些合作单位。
Ⅲ 李宁的目标市场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从李宁的介绍可以看出李宁想要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同时打造国人运动第一品牌
个人所想 不足之处 望指正
朝阳运动装备taobao 李宁专卖
Ⅳ 企业里用的sap系统是什么如何定义的英文全称怎么写
SAP公司的ERP产品。
SAP创立於1972年,初创时的五人公司(Systemalyse und Programmentwicklung),即为今日的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前身。SAP定位以企业的角度研发企业应用软体为主,为全球企业应用软体供应商,在全球企业应用软体的市场占有率高达三成以上
SAP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的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供应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在50多个国家拥有21,000多名员工。 SAP的软件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拥有22,000多家各种规模的用户,其中世界前500强中一半以上的公司正在使用SAP的解决方案。SAP自1988年成为上市公司,在法兰克福和纽约证交所上市。
R/3系统 SAP公司开发的集成化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 包括财务、成本,资产、销售、原材料、生产、质量、人力资源、工厂维护、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等企业管理所有的基本功能。SAP R/3 系统为支持客户机/服务器机构的产品,SAP R/2系统为支持主机结构的产品。
SAP同时还提供针对各行业的专用解决方案, 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最佳管理系统。
SAP的R/3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术先驱和代表产品!
Ⅳ 中国市场上的大型管理软件公司的品牌定位都是什么例如金蝶、用友、Oracle、sap、浪潮等等
sap&oracle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两大管理软件品牌,他们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至于其他的几个也在局部地区做得不错,只是严谨性&系统性不如前两者,适合小公司使用,对于sap&oracle的比较,您可以参考以下文档:
1:软件产品的成熟度
§ SAP:经过近30年与全球大企业用户的合作,SAP系统积累了大量先进企业的业务管理流
程。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根据在系统中挑选适当的业务流程,在软件中进行配置。而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量极少,这就保证了用户能够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上,真正起到上一套系统,管理提高一个层次的作用。
§ Oracle: 由于缺乏足够的业务流程模板和软件功能的支持,在实施中Oracle软件经常被发现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上的要求。比如在大型制药企业中必须的批次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等,而Oracle软件根本没有此类模块。虽然Oracle公司一再的夸大告诉客户其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十分灵活,但是这实际上也就是在告诉用户这套软件功能不够,用户得自己去编程序。
§ SAP:秉承德国企业严谨的文化,所有发布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质量认证,只有在软件产品真正完备后才向用户推出。
§ Oracle公司是一个非常注重市场效应的企业,经常是一有概念就马上宣称产品完成,然后快速推向市场。但是,软件产品得漏洞和缺陷给其用户得实施和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痛苦。2002年1到3月,Oracle发给新产品用户的修补程序包竟然高达5000个以上,这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一场恶梦。
§ SAP:作为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AP花了2年的时间进行汉化和按照中国政府的人事管理要求进行本地化,使得SAP的中国用户不仅能够使用国际化的先进软件,同时也满足本地化的要求。
§ Oracle:对ERP软件产品本地化重视不足,至今在中国地区,Oracle的用户还没有一家能够使用Oracle软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不同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策略,造就了不同的用户群体
SAP在中国
公司经营理念的不同,最终一定会反映在其用户群体的实施效果上。以中国为例,SAP的用户群体中,大型企业实施成功的比比皆是,这些企业纷纷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向社会传播,报章媒体上宣传实施SAP实施成功的文章时时可见,比如:
2001到2002年中,又有中国最大的矿业集团-兖矿集团,列入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内四大通讯设备厂商之一-大唐电信集团,中国最具活力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等大型、浦东发展银行超大型企业纷纷加入SAP的用户群体。
Oracle在中国:
与SAP的广泛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racle依靠低价格来得到的客户,实施效果却良莠不齐,鲜见有在媒体上宣布自己实施ERP成功的;特别是在大型企业集团的实施上,鲜见其有成功客户。特别是在一些大型项目上,其急功近利的市场策略造成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 中国移动通信:在广东、江苏、浙江的试点实施Oracle系统,软件的先天不足和实施力量的经验缺乏造成实施瘫痪。2001年7月,中国移动痛下决心,对尚未实施Oracle的其他13个省的ERP项目重新进行招标,而邀标书就发给了SAP 。而作为中国移动的母公司,中国电信,吸取前者的教训,谨慎的进行评估和实施。在北京电信公司和上海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实施SAP。
§ 上海宝钢:产品无法适应大型企业复杂的管理需求,实施半途而废,现在宝钢已经完全放弃了系统的使用。
§ 中国民航:实施力量薄弱,在试点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民航进退维谷,既没有信心向全国推广,也没办法放弃。
§ 实达电脑:Oracle在中国最大的实施合作伙伴-汉普公司,其实施能力让实达公司的领导层忍无可忍,只好中途将汉普的咨询队伍“请”出了实达公司。Oracle公司只好换上其他合作伙伴,但实施何时能够完成,还无法预料。
§ 江苏沙钢集团:从1997年开始实施Oracle ERP,经历了漫长的实施过程和庞大的二次开发工作后,终于在2002年5月放弃了Oracle软件,转向SAP。
以上这些案例足以说明,Oracle的两大致命弱点:软件功能不足、实施力量薄弱决定了,其方案在大型集团化企业的项目上的成功十分困难。这些先天的障碍,给这些大型集团化企业的信息化甚至是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的隐痛。
2、 技术的先进性
Oracle 应用系统11i 版本是真正完全基于互联网INTERNET架构,并且采用开放的JAVA语言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写的应用软件,这种技术的开放性,使Oracle 应用系统11i版本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开放的标准意味着应用系统软件不受硬件平台, 不受企业规模大小, 不受地域限制等因数的影响),而SAP软件的主体部分还是完全用其私有的ABAP语言编写的,学习和使用都很困难且与INTERNET或网络应用WEB技术不兼容(JAVA目前已经成为全球INTERNET应用系统的应用开发标准,而懂ABAP语言的开发人员非常少),虽然SAP也在试图转向JAVA标准,但由于其目前的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完全的转型几乎不可能。非INTERNET结构上的应用系统, 基本是基于客户/服务器(C/S)的结构,这在现在的INTERNET时代,是已经过时或被淘汰的技术,它将限制应用系统的规模和并发用户数,也不可能用于全球一体化的管理系统 – 即跨国或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将不可能应用一个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这将给这些选用该C/S 系统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系统投资费用和系统维护成本, 也使企业不可能在今后发展时,继续使用已投入的信息系统, 即在原系统上增加新功能/系统的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设想成为不可能。
虽然从表面上看,最终用户似乎感觉不到软件技术架构带来的变化,但事实上,是否选择符合发展潮流的技术方向会极大地影响到软件厂商及其应用客户的生命力。历史上,由于没能选择符合潮流的技术而迅速衰落的大软件厂商比比皆是(曾经在ERP领域领导潮流的SSA,由于不能将系统及时转向开放的UNIX平台,而迅速衰落)而这同时也给选择这些厂商产品的客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ORACLE应用系统充分采用了数据库上的先进技术,将有些系统功能放到数据库中去实现,而不是通过编程的方式,因而大大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而SAP系统为支持多种数据库,不可能采用数据库技术去实现数据库端的功能,只是将数据库用来储存数据,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SAP公司不是数据库技术公司, 不专注于数据库技术,二是SAP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捆绑在一种数据库上,但这种做法牺牲了客户的利益。
ORACLE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在其输入数据的界面中,输入的任何数据都可做为其查询条件。SAP则需要专门定义查询界面。
ORACLE 电子商务套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ERP软件模式,提供了集成的商业智能、个性化管理界面、工作流和告警等全新的功能。传统的ERP软件,用户需要进入层层菜单,运行查询或报表,才能得到业务数据。而使用ORACLE,用户可以在个性化的企业门户网页中,自由定义所需的智能报表,就能迅速了解企业、相关业务的执行情况。系统还能够对非正常业务自动告警。ORACLE 系统以人为本,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利用ERP的业务数据,更高效地管理企业。
3、 创新性、生命力、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
由于ORACLE相对于 SAP 先天的技术优越性,使ORACLE能够根据各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迅速将产品拓展到各种新的应用领域。例如,ORACLE在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产品协同开发等各行业的新兴领域都要领先于SAP,显示出ORACLE卓越的创新能力和越来越强的生命力。而SAP由于本身体系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封闭性,使得其在各种新的应用产品领域进展缓慢,例如,SAP虽然已经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客户群,但在客户关系管理领域一直碌碌无为,在B2B电子商务方面也不得不依靠与Commerce One的合作,直到2001年才解除与Commerce One 的合作,推出自己的产品。
4、 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分析
随着企业应用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展,企业应用系统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制造、财务、人力资源系统管理,开始延展到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交换,就变得非常重要。ORACLE 11i 整个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并且共享统一的数据模型。企业内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权限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而SAP的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等应用系统分别构建在不同的数据库上,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模型也不相同,这使得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
5、 软件功能的比较
SAP体现了德国人的管理风格:求严求全;ORACLE体现了美国人的管理风格:求实求用。
SAP
SAP 功能复杂、全面,特别在传统的ERP功能方面,系统功能设计比较细致。SAP通过复杂的参数表、层层定义来实现各中功能。系统可以通过6000 个“开关”设置,调整软件的业务流程。SAP参数设置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对采购定单下达过程的管理,SAP需要预先定义:先定义定单特征码,再定义相应的特征(如金额大于100圆)、分类、下达组(Release group)、下达编码(Release codes)、下达标志(Release indicator)、下达策略(Release strategy),工作流标志等,再通过一系列规则表值的设置,才能实现采购定单批准下达的过程。如果需要修改下达过程,则必须从定单特征码开始修改。
SAP的参数设置实际上包括了软件的底层数据结构,功能较强,但实施非常复杂,不够灵活。如果企业的业务需要调整,就会涉及非常多的底层数据设置,参数和规则的调整,甚至可能影响已有业务数据。
SAP在CRM(客户关系管理)和E-Business(电子商务)方面已远落后于ORACLE。
ORACLE
ORACLE 软件的业务流程控制结构非常灵活,并充分利用工作流的功能来控制软件的业务流程。因此,可以灵活地调整软件的业务流程。例如,同样对采购定单的下达过程,ORACLE 利用采购定单的数据(不须设置特征参数),通过工作流引擎,自动检查采购定单的数据,如金额、采购员、供应商等,根据条件判断,实现不同的采购定单批准下达的过程。如果需要更改业务流程,无须更改特征参数,只需更改判断规则或控制规则。
ORACLE 的控制参数设置不须修改数据结构,而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控制参数来调整程序的逻辑。这是因为ORACLE 采用公共的数据模型,程序中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数据,通过灵活的规则设置来实现灵活的业务流程。
ORACLE 在新的业务功能占据优势。如混流生产、CRM、电子商务协作等,都是根据最新的业务模式和知名客户的实际业务流程开发的。
结论
由于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ERP软件都不可能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ORACLE较能适应企业的业务的个性化,便于调整;而SAP较适应稳定、标准的业务流程,难以改变。这也是SAP强调SAP代表了先进业务流程,要求企业适应软件的原因。
6. 软件的开放性和集成性
SAP
SAP的软件各模块在搭建上采用的是传统应用软件的模式,即在程序中用包含头函数以及子程序等模式。这种模式在与第三方软件交换数据时,只能通过编写接口程序来实现。SAP软件的应用层是使用ABAP语言编写的程序,ABAP是比较复杂和只有SAP软件使用的语言,比较难掌握,又由于其只能在SAP的软件中才能发挥用途,掌握的人也很少. IT专业人员学习它的积极性也不高. SAP系统在与外界交换数据时, 其接口程序也要求用ABAP语言来编写,具体是用ABAP语言中的函数来向系统中导入数据,其对数据的格式要求也很高,要求的数据必须是带分格符的文本文件。SAP的这些做法导致其软件系统在同第三方软件集成上远远落后于ORACLE,同时这些做法也阻碍了其自生软件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SAP的ERP与CRM不能完全集成的原因之一。
ORACLE
ORACLE公司凭借其在数据库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其应用软件在模块的体系搭建上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模式,各模块之间以及与外界交换数据都必须通过接口表来完成,具体的做法是数据要进入各模块时,都必须先到各模块自己的接口表中(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接口表),然后再通过并发等方式导入该模块中,这种模式很容易将第三方的软件融入ORACLE的系统中,用户在使用时很方便,感觉象是一套软件,因为在交换数据时第三方的软件与ORACLE的产品各模块间交换数据的模式是一致的,同时用户可以以自己熟悉的数据库语言(VB,PL/SQL等)来编写应用程序与ORACLE系统集成。
ORACLE凭借其软件系统在体系上的优势,将其ERP、CRM,SCM,EB等系统完全集成为一体,形成今天的电子商务套件。
结论
任何ERP软件都不可能覆盖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对于企业的特殊要求用户自己可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并可以同其他应用软件方便地集成,这就要求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ORACLE 开放、灵活的体系结构更利于企业信息系统未来的扩展。
7. 软件的实施复杂性及投资回报
SAP项目实施过程十分昂贵和复杂。 而且,由于其软件的复杂性和封闭式集成,一旦实施后很难改变。另外,SAP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期望客户改变商业运做模式以适应其软件, 但有时候,一味迁就软件流程的做法很可能会给客户带来负面结果。一些超大型企业可以投入巨资进行软件的客户化,但是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复杂的项目实施,往往会将客户拖入无休止的泥潭。国内一汽大众的SAP ERP的累计实施投资已经过亿圆,但实施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之后一汽又选用了与SAP的ERP “配套” 的CRM供应商SIEBEL软件, 其CRM系统实施了几年, 至今没有上线。而Oracle 的应用产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许多业务的流程可以通过工作流技术很方便地进行改变,同时Oracle 系统本身的开放性也使Oracle 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变得相对简单。
实施问题:
1、我的企业管理流程与你们软件有差异,怎么办?
2、听说ERP实施难度很大,成功率低,你们怎么看?
SAP
SAP对所有行业都有完备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专家将协助你选择最佳模式;如果你现有的业务流程与SAP系统有差异,建议调整你的业务流程。
首先,这个说法并不十分确切,SAP在著名的跨国公司的成功就说明了问题;其次,很关键的问题在于客户,尤其是许多中国客户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不足,基础管理水平较低;
SAP系统对顾问和用户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在SAP系统中,很多功能需要先在后台设置参数,再通过编写专门的ABAP语言程序来实现。这种情况下往往要求顾问和用户既懂应用,又具有一定开发方面的知识,因为ABAP开发人员一般是不懂后台应用系统设置的,而应用实施顾问往往又不知道这种与开发相关的系统设置,这种情况就是在SAP自己的实施队伍中都会碰到。
SAP过于复杂,很多不适合中国企业的功能混在一起,有6-7千个参数需进行设置,用户非常难以掌握。投入大量资金也很难培养出来合适的技术人员。然而, 即使培养了一些技术人员, 一旦跳槽,则系统就会面临瘫痪。
ORACLE
首先,系统灵活和开放, 有几乎所有流程/模块的系统界面, 基于丰富的行业经验基础上开发的优秀业务模型和标准流程和功能可满足客户的需求, 也可供客户借鉴;其次,如果客户不满意已有的流程和功能,IT 行业使用最广泛的ORACLE开发工具将可方便地使用户按其要求进行客户化开发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首先,这是事实;其次,实施是软件商和客户共同的事业,必须选择适当的策略,给予充分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ORACLE系统提供了清晰的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的同时理顺业务流程。ORACLE 的业务流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适应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ORACLE数据结构清晰、严谨,开发工具使用的是世界 IT 行业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如: JAVA 这唯一真正INTERNET计算机语言,易于开发, 且开发的系统才是真正的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
结论
ORACEL 更适用于业务复杂、个性化管理的企业。ORACLE软件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实施成本,风险远低于SAP。由于其系统的特性,SAP的实施成本、实施周期远大于ORACLE。
Ⅵ 陈涛的创业时代
程序员到CEO的蜕变
“我是一个程序员。”这是最初他对自己的定位。但从E店宝基本的管理软件创立之后,如来陈涛就不再这样要求自己了。对于E店宝的技术团队来说,他们可能失去了一位核心研发成员,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退出,而是以更高的姿态,站在一个管理者的高度掌控着企业的发展,打造着宏观的战略规划。
2004年——开公司
2004年公司成立之初,在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概念的时候,如来陈涛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广泛接触软件研发行业,踏踏实实埋头写代码,做了一些基础的产品研发和平台打造,这时候的他是一个程序员,是公司开发部门的核心力量。
2005年——E店宝编程
2005年底,经过之前的沉淀和积累,包括对于电子商务的接触,对于ERP软件的研发,公司成立以来的核心产品E店宝诞生了。这是他半年的坚持和挑灯夜战的成果。“成立之初,人员不够能力参差不齐,我咬牙坚持了半年开发这款ERP管理软件,那时候每天凌晨3点因为极度困乏才休息。最终累倒了休养了3个月,但是平台已经做出来了。”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程序员,是公司研发的主要力量。
磨难中成长
“我们的团队是经历了大量艰难的磨难成长起来的。”回顾整个创业过程,如来陈涛无可避免地想起了2008年公司经历的那场最大一次的倒闭危机。
2007年初,刚刚成立的阿里软件联手微软公司,针对适用中小企业的所有软件产品,包括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进行打包,通过阿里巴巴在线平台向2000万中小企业销售,希望可以共同做大SaaS软件平台。
已经在做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IPHONE的移动互联网E店宝产品。我们会帮客户做APP应用。
此消息一经发布,已在电子商务这个行业闯荡了一段时间的如来陈涛迅速得到了消息,并开始积极介入,成为了阿里软件平台的第一批参与者。
“我们是第一批加入的公司,也是第一批死掉的。”如来陈涛解释道,这个平台后来做得并不理想,2008年,合作到一半的时候,阿里开始逐渐关闭平台,虽然不是一下子关闭所有的接口,但还是对公司造成了极大影响,已经接近关门大吉的边缘。
在如来陈涛看来,公司能够起死回生,全靠创业团队支持。“虽然没有办法正常领取工资,但是兄弟们还是非常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如来陈涛表示,“没有接口,我们先是想法‘抓单’,缓解问题,后来我们又开发出了一些通用接口。现在我们团队里的国内顶级数据库专家都是这么历练出来的。”
“虽然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不高,但是要想生存做好,还是很难的。”如来陈涛感慨道,“很高兴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0年——华丽转身
直到前年,他还在参与编程工作,他关注公司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但也开始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于公司宏观战略的规划。从创业者到管理者转变的意识一旦觉醒,他便展现了一个领导者的睿智和前瞻性。他提出了“软件即服务的概念”并落到实处。2008年到2009年期间,他强大打造了覆盖全国的软件上门实施服务团队,真正做到了“我们就在您身边”。2009开始他又积极发展营销团队,让公司不再是一个埋头做软件的开发团队,同时是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有力的营销团队,出色的服务团队。
这个由程序员一路走来的管理者,把编程人员严谨务实的作风,坚韧不拔的精神,完美的融入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
今后几年——协调者的服务理念
如来陈涛具有领导者的前瞻性,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开发的软件最后的目的是要投放市场,为需要服务,因此他一直强调要重视服务,他说,“我最终是要努力成为一个协调者,而不是执行者或领导者,我所做的是凝聚公司整体力量的工作。”说道今后的主要工作,他略一沉吟,说到,“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把握公司的宏观走向;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打造一流的完善的服务体系。目标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网络化办公后台的第一品牌。”
迎接挑战和机遇
从2005年踏入国内电子商务ERP软件这块“处女地”,到如今几乎占据国内ERP市场垄断地位,如来陈涛说,我们赶上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好时代,我们有着深厚的积累。
的确,从最初自己是主力研发人员,到2010年有专业的技术开发团队,服务实施团队,销售团队,市场团队和全国十几家分公司办事处;从研发为主的传统软件企业到服务为核心的专业软件开发服务商;从卖自己的软件到为不同客户量身打造专属的内部管理系统;E店宝一直在成长壮大。在电子商务领域70%的大卖家都在使用E店宝。E店宝已经于阿里巴巴、淘宝网、腾讯网、乐酷天等网站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2010年,注册用户超过5万家,大客户超过千余家。
“2010年最受网商信任的十大外包服务商”, 2010成都网货交易会唯一现场签约的ERP软件公司,通过微软层层审核成为长期技术合作伙伴……梦想很“大”,但他却把梦想变成了实际规划,一步步走来,乘着梦想的风,和他的公司一起成长。
2011年公司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华兴险峰资本联合投资的风险投资。该笔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扩充和市场推广。经过6个月的封闭研发,E店宝产品2代于6月1日成功上线。E店宝2代产品增加了天线E店宝、无线仓储、CRM、全ERP数据分析等全新功能。
2012年,当SAP和Salesfore等通过不同概念的产品争夺企业ERP市场是,如来陈涛另辟蹊径。他研发的ERP管理软件,针对正在迅速成长的电商行业用户。由于“接地气”的软件技术构架具有灵活性和优质性服务,产品被淘宝网、拍拍网等具有高信誉度和经营规模的电商采用,成为电商ERP领域的领先公司,与2012年初公司已经有6万家注册用户和2000家企业级用户的基本, 2012年5月3日在中国«财富»(中文版)公布2012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排列榜内。
2013年初,E店宝第三轮风险融资成功,这一次更加巩固了自己在ERP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一年定位为“老客户运营年”,E店宝在上海召开了电商第三方ERP服务公司规模之最的老客户年会;荣获“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ERP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CEO如来陈涛荣获“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ERP领域领军人物奖”;E店宝成功对接天品网、走秀网、聚美优品、美团网等平台,战略合作伙伴几乎覆盖整个电商圈。
Ⅶ sap 对中国erp起了哪些作用
SAP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ERP软件公司,SAP更是ERP软件的代名词。同时,SAP又是其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软件名称,SAP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也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SAP代表着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优秀的软件设计,世界500强中有将近80%的公司使用SAP软件,中国将近90%的大型国营、民营企业使用SAP软件。
1995年以来,随着SAP中国公司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的市场份额和年度业绩近年来高速增长。SAP市场份额的扩大化无形中对具备SAP ERP咨询顾问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剧增,对顺应企业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增设了SAP ERP咨询顾问方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定位于培养SAP ERP商务解决方案领域的SAP ERP咨询顾问专家,这种直接定向于企业对人才层次需要的合作办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企业的优胜劣汰。
Ⅷ sap erp培训是什么意思
SAP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ERP软件公司,SAP更是ERP软件的代名词。同时,SAP又是其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软件名称,SAP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也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SAP代表着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优秀的软件设计,世界500强中有将近80%的公司使用SAP软件,中国将近90%的大型国营、民营企业使用SAP软件。
1995年以来,随着SAP中国公司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的市场份额和年度业绩近年来高速增长。SAP市场份额的扩大化无形中对具备SAP ERP咨询顾问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剧增,对顺应企业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增设了SAP ERP咨询顾问方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定位于培养SAP ERP商务解决方案领域的SAP ERP咨询顾问专家,这种直接定向于企业对人才层次需要的合作办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企业的优胜劣汰。
Ⅸ 三年以后SAP的从业员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市场价值
我参加工作5年,一直从事IT行业中的医药行业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实施等工作。今年开始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专业方向就是SAP咨询顾问方向。就你提的问题,我谈谈我自身的看法吧。
一、SAP的基本情况介绍,我相信你也了解过了,我在此就不赘述。随着国内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和需求越来越深入和强烈,加上SAP近期对中国地区的市场越来越重视,国内的SAP顾问从业缺口的确是会越来越大。
二、“优秀的SAP顾问”和“获取SAP认证证书的人”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虽然现在MCSE、MCDBA满天飞,但优秀的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的缺口还是很大,而且真正的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的薪水依然很高。证书只是一张纸,关键还是看真本事。
三、门槛越高,进入的人越少。SAP目前(我只能说是“目前”,以后状况我也很难说)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培训和考试的费用还是学习、考试的难度。所以目前的SAP的PA证书还是比较少的。还没有走上象MCSE泛滥的老路。我们也希望严谨古板的德国人的东西,到了中国不要象MCSE那样变了味道。但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中国人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考试王”,无论什么考试,都考不倒中国人。所以SAP认证人员在绝对值上是会越来越高。
四、SAP顾问从业员的主要含金量不在于他是否有SAP认证,而在于他的经验、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我认识的SAP公司的顾问们,有不少的就是没有去获得SAP认证的。用他们的话说——拿那个东西只不过是为了进入SAP行业而已,现在已经在SAP公司去工作了,还去花大价钱拿那个东西干什么?)
五、上面的观点,不光适应于SAP,也适应于Orcal、思科等所有IT方向。
个人拙见,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