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晓松推荐的看国学的哪几个名家的书
1、在谈到《晓说奇谈》的节目时曾经提到《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问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一时间,模仿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一种时尚,风衣和反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小说出版后至今影响不衰,全球发行量超过六千万册,被无数中学和高等院校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其主题也深受社会学者重视。
2、在《晓松奇谈 :扒一扒美利坚2》推荐了严歌苓的《扶桑》:
《严歌苓作品集:扶桑(全新修订版)》是一部大胆、性感得令人激动的情爱小说——神秘莫测的感情,错综复杂的冲突——乡间女子扶桑跟随大批到海外谋生的劳工来到美国旧金山,她所要面临的绝不仅仅只是生计的艰难。
3、在《晓松奇谈 :离骚1949(下)》里提到了钱穆的《晚学盲言》,这是他最爱的历史书之一。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
(1)晓松奇谈情怀品牌营销扩展阅读: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早期事业以电视编剧、音乐创作及制作人为主。
2015年,高晓松在退出电视综艺后,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音乐与公益文化事业上。11月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民间私立公益图书馆《杂·书馆》开始免费对公众开放]。
2017年4月,高晓松成功起诉营销号,获得赔偿金捐给真爱梦想基金会
2. 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
或许大家心中第一想起的就是他的才艺,又或许想到他那胖大的形象。对于高晓松这个人确实很特别,拥有惊人的才艺,是成就他走上人生美好舞台最重要的筹码。
对于这么一个人,众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一,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
高晓松他是一名知名的导演、音乐人及词曲创作者。这些标签足以证明他的才艺。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是非常高的。
作为音乐人,他创造了许多优秀、经典之作,如《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恋恋风尘》等歌曲在当时都非常的受欢迎,直到今日,依然非常有时代感,总让人回忆起校园美好时光。
作为一名导演,他能自编自导,还可以自己作曲,就差他自演了。同样导演出许多大作,如《大武生》、《我心飞翔》等影片都非常不错。
所以,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异禀,能在同领域范围创造如此精心之作,没有一定的天赋、才艺是很难做到的,这方面他是优秀的。
二,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
高晓松为什么懂那么多,他为什么如此知识渊博,这与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密切相关,父母几代人都是文化人,自然高晓松不管是遗传还是后生教养,对他的发展很大的优势。
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后退学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这如此高的学历为他知识渊博打下基础。高晓松其实是位很好学,很有自己理念的人,不管是对艺术的创作,还是对生活、社会的感知,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三,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
前面讲述到他的知识、才艺。其实,他还特能说,从前几年他主持的节目《晓松奇谈》,就能看出他不仅很有才,说起话来也是很特别。再到后来担任《奇葩说》的导师,都展现出他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物,有人很喜欢他说的东西,而有些人觉得他也只是夸大其词。
总之,高晓松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同时又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在这个时代,能有他如此有才艺的人,确实也不多,他是时代的音符,更是智者的传递者。
3. 如何利用直播做营销
1、满足用户的好奇心 面对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产品服务类别,比如B2B和医疗,消费者或多或少有点好奇:产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内容营销可以解惑,但若只用文字描述,难免有点冰冷;图片再美,毕竟只是一个定格瞬间,视频倒是形象不少,不过与直播的身临其境感相比还是缺了些鲜活。为了激发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何不尝试一下直播? 2、降低产品的距离感 Hermes,心中永恒的梦?很多高端品牌,就比如奢侈品吧,对还没接触到的用户或尚在培养中的用户来说,给人的感觉总是神秘而陌生,远在天边,不在眼前。神一般的品牌,你们可否走下高冷的神坛,拉近与潜在购买者的距离?额,直播everything? 3、制造用户沉浸感 当今世界,体验经济大行其道!面对虚拟电商的冲击,企业要创造非凡实体体验的追求和愿望,比过去更为迫切!君不见,茫茫沙漠中,迪拜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高山滑雪场,爽歪歪!但是,不管迪拜酋长多么土豪,实体体验的范围毕竟受限于物理空间,想要扩大体验的辐射范围吗?那就制造沉浸感,让体验空间之外的消费者也能感官移情,共襄盛举! 4、品味产品中的故事 内容营销,故事王道,老先生,老太太都这么说!一张老照片(如泰安尼克号剧照),一个品牌符号(如NikeSwoosh)都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又比如,不少品牌常利用节日跟风,做应景海报之类。这些内容营销举措固然不错,不过,若故事复杂委婉,需要多些铺垫,得慢慢品味,那故事的表达能更丰富些吗? 5、发出转型信号 行业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传统,好事!但也可能是了无新意的包袱。说你呢,Cruise邮轮业!也许是好莱坞电影看多了,邮轮业的刻板场景不外乎是委婉的的爵士乐,慢舞的大爷大妈,游泳池里喧闹的熊孩子。千禧一代年轻人对老派的游轮业说:谢谢,我们不约! 哎,要改变对产品的刻板印象,没点新意,看样子不行了!怎样才能表现出品牌告别陈旧,拥抱新生呢?那就用新媒体直播做内容营销,发出变革信号吧。
4. 如何看待高晓松无任何预兆的离开优酷转投爱奇艺
优酷现在真的是江河日下,要说看美剧大家都去搜狐了,要说看韩剧可能爱奇艺比较好点,要说看看国产电视剧啥的PPLV这些也不错...
优酷以前全靠屌丝自制剧撑场面!
打造了【晓说】和【罗辑思维】还真是惊喜~
结果现在【晓说】出走,据说之前优酷居然一点不知情,还卖掉了广告版权,结果被爱奇艺釜底抽薪,哎......
真是想说,不是大家看衰你,是你真的很衰呀!!!
最后说一下【晓说】出走,这就是一个商业合作,谁给的价格更好,谁给的资源更好,谁给的支持更大就去哪里,仅此而已。
5. 高晓松《晓松奇谈》“脱口秀节目里的一股奇流”,你觉得节目好看么
喜欢高晓松这个人,也喜欢他在《晓松奇谈》里讲故事的态度和方法。
因为节目看下来就让人觉得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身边给我们讲他的亲身经历,谈他对世界的见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读一本完整的书籍或者是认真研究某个时期的历史了。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现在。”
“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
真的是很喜欢片头的这几句话,就拿来做个结尾吧。
6. 怎么评价高晓松的节目《晓松奇谈》
高晓松这些年有一个很火爆的节目,叫做《晓松奇谈》,坐拥大帮忠实粉丝。观看这档节目,可以说是提升格调,满足好奇心的一个非常快捷的途径。很多人对其给予了不错的评价,有高晓松这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大噱头,加上内容的新颖,短期之内便广为人知。
但节目内容波及的实在是太广泛了。人的知识储备量,内容获取渠道都是有限的,用有限来对抗无限,本身就是容易出错的。所以评价这档节目,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不容置疑,这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值得年轻人去看。如果真的有错误被核实的话,也应该及时的矫正。不过这也是这种节目必不可少的缺点,用包容的姿态去看节目,用辩证的思维去审视节目,是最正确的方式。
现在,该节目没有更新了。但关注节目的人却丝毫不减少。还是有不少的人去观看节目,之后也受益匪浅。不管对哪方面知识感兴趣的观众,都能在里面获得精神满足。不管有多少人质疑这个节目,也改变不了其板上钉钉的经典性。
7. 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风流才子”人设坍塌,口碑崩盘的高晓松,应该何去何从
高晓松的人设是有才华,有见识的读书人,现在人们看清了他是一个卖国贼,骗子高晓松早些年加入了美国国籍,所以很多节目里他都说美国的好,说美国是全世界帮中国最大的,可中国大使馆被美国轰炸的时候他怎么不发声了?
鼓吹西方、煽动情绪,模糊历史,每一件事难道不能成为被群众抛弃的理由吗?背离了事实,脱离了真相,被唾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高晓松被骂不亏。
8. 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以及他主持的节目《晓说》
走了43年的路,体重重不过大脑容量,看懂了万物生长,观点绝不中立,不当公知。基本已经表明了《晓说》这个节目的定位和立场。 然后说说高晓松本人,校园民谣的代表。但他说他以前上清华的时候,大家平时都玩摇滚,那时候都听崔健的歌,大家都有理想有热情,他也组建自己的乐队。排练的全是摇滚乐,自己私下偷偷写了一首《同桌的你》都不敢拿出来给大家看,怕被大家鄙视。 用过去的话说,高晓松那是才子。上面有几张图,大家可以详细分析下。 那不羁的头发和甩头发时的姿势,透着一种飘逸的轻灵。仿佛文人墨客身上那种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潇洒的行走于江湖之上。至于你问他,哪里是江湖。他则只会微笑的指给你看:那儿,就在不远的地方。一袭黑色风衣,洒脱又有万般风情。独立行走于主流之外,侠肝义胆,张剑天涯。便如他的音乐一样,不可多得。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路数。再看那胡须,实而不虚,若有似无。你似乎永远也无法猜透那胡须下隐藏着什么,就像你无法猜透他的内心。一张自白的脸,侠骨四溢。当年也只有楚留香之辈方可与之媲美。黑色的镜框,深遂的眸子。神秘之中透着看穿一切的眼神。风骨之美,若有似无。用心才可体会。 高晓松说,坐牢的半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试问这样的心胸有谁可及。才子这样说,那段时光,我仿佛回到了唐代,每天的生活节奏慢之又慢,能够让我彻底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参透了不少。以至于觉得并不是在坐牢,只是闭关修炼而已。后来出狱后,才子只说了四个字:永不酒驾。 1996年出版的《高晓松-青春无悔作品集》里有一首由叶蓓演唱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将高晓松的风格与情怀一览无遗的唱了出来: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彪悍和温暖。
9. 高晓松说的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
高晓松是最有资格谈诗和远方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认为说这样的话无异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显赫的家世,全家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在高晓松眼中,什么是诗和远方?
他的生活在我们常人眼中,本就是十分诗意的。而对于高晓松而言,眼前的苟且也无非是迫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妥协而已,但这份妥协,对于多少人而言,同样是一种求之不得?
不论是《同桌的你》还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些歌曲都在感怀过去,而这份感怀中,就有难以排遣的诗意。
《那年花开》、《我心飞翔》,作为北影导演班的预备生,高晓松很早就拿出了自己的影视作品。96年和宋柯一起做“麦田音乐”,到后来入驻阿里娱乐,再到后来干脆做起了脱口秀彻底走向了幕前。《晓说》的推出差不多是把高晓松在娱乐圈的形象彻底点燃了,乃至与参加《奇葩说》,慢慢地,高晓松真正走到了幕前。
所以高晓松的诗和远方,其实说得简单些,就是你内心真正想做的事。这是生活的诗意,但所谓远方,就是只能一直仰望,而永远无法达到,这就是远方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苟且于现实,安分守己而已。诗和远方太珍贵,珍贵到我们没有去享有的福祉。
10. 高晓松的个人节目《晓说》和《晓松奇谈》,哪个更值得一看
应该都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很多人都说《晓松奇谈》其实就是《晓说》的续集,事实上也几乎是这样的,并且两者之间的从节目主体结构到节目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两者前后播出,播出之后的反响热度以及播放量都几乎无异,里面的内容形式也是一样的,看完之后让人感觉除了名字换了其他依旧,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高晓松的脱口秀风格更像是一个颇有阅历和才华的说书人,讲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论是《晓说》还是《晓松奇谈》都一直是这样的基调,高晓松开启的线下活动晓岛和杂书馆据说也是预约的满满当当的,估计很大一部分都是《晓说》和《晓松奇谈》的忠实观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