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口可乐和王老吉在全球和国内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发展情况(2004到现在) 市场分析结构(市场细分)
2009年3月21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凭借2008年优异的市场表现,由加多宝集团生产的罐装王老吉获得“2008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名”的称号,以无可争议的实力续写了“中国饮料第一罐”的销量奇迹。
在发布会上,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任朱新武特别指出,在罐装饮料市场,王老吉继去年成为销售额冠军后,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名列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量之首,其销售额份额达到24.6%。作为国家统计局下属的权威机构,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举办的中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将消费品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在各重点消费品市场销量领先的品牌向社会发布。由于其全面而权威地反映出了一年间中国市场各个行业的竞争状况,而被业界誉为中国市场的“晴雨表”。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称,虽然2009年将是全球经济危机继续深化的一年,但由于食品饮料行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强,加之我国市场原材料丰富、市场饱和度小等特点,中国饮料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气象。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罐装王老吉继续保持着6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市场上一路高奏凯歌,稳稳占据着饮料行业领导者的位置。此前,王老吉正是凭借在罐装饮品市场的异军突起勇夺“2007年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被誉为当年饮料业名副其实的黑马。如今,王老吉再获销量第一,可谓实至名归。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海峰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谈到,王老吉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背后是整个中国饮料企业的强势崛起。他指出,身为饮料行业的领导者,民族品牌王老吉无疑将会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岭南文化和凉茶文化的有效传承,是王老吉能够不断创造销量奇迹,成为“中国饮料第一罐”的内在文化推动力。王老吉这一起源于岭南的保健养生饮品也符合健康饮料消费的发展趋势。历经180余年的漫长岁月,王老吉如今已成为了广东凉茶的代名词,扛起民族饮料产业的大旗。而有业内人士称,王老吉的成功,除了植根本土的文化因素外,其成功的市场运作也功不可没。近几年来,王老吉以“防上火”的理念为核心诉求点,不断做细市场,使“防上火”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其成功的体育营销、专注于社会公益事业等也对品牌形象的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王老吉为代表的民族饮料企业的异军突起,已经开始改变中国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饮料行业将会出现更多的像王老吉这样的本土行业巨头,与外资饮料巨头相抗衡。”王海峰称。“民族饮料企业强势崛起已成事实,中国饮料行业话语权将面临新一轮的激烈争夺,行业领导品牌的整体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饮料行业新的规范亟需建立,以王老吉为代表的民族饮料品牌的崛起,市场地位的日趋强大,中外饮料品牌话语权争夺的第一次交锋即将上演。而有着“中国饮料第一罐”之称的王老吉肯定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业内人士表示。而此前,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也被业内人士理解为是其向国际饮料巨头发起挑战,向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B.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历年的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可口可乐占全世界饮料销售量的44%
可口可乐的商标值2 0 0 多亿美元, 而可口可乐每年的销售额不足1 0 0 亿.
场占专有率却从属广竐前的1 5 % 掉到作三年广竐后的1 3 . 6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有娃哈哈在中国地区年销售额共达190亿元,
其中可口130亿元,百事60亿元,娃哈哈100亿元(
2004年统计)
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是美国的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
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
C. 近10年可口可乐占的市场分额,具体些
NO.1: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08年Q1汇源占高浓度果汁市场56.1% NO.4:中国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第四大市场,2007年在中国收入的增幅达到18% 15.5%:可口可乐拥有中国软饮市场15.5%的份额,是百事可乐的两倍 10.3:汇源在中国果汁市场占10.3%的份额,在所有果汁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第一 9.7%:可口可乐占有中国果汁市场9.7%的份额,仅凭一款果粒橙就拿下果汁市场第二名的位置可口可乐不仅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碳酸饮料, 而且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软饮料品牌, 在全球拥有48%的极高市场占有率。不要意思,说实话这个真没有,你把这个放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回答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是可口可乐公司深咨的员工,或者媒体人物,他们一定知道具体的资料
D. 百事可乐当年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从可口可乐的手里抢走20%的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经过一个世纪的“神仙打架”,前者成立于1886年,后者则诞生于1898年。直到今天,“红蓝大战”仍然没有停止的意义。
需要重新打开研磨工具。供应商需要再次找到它。从生产到运输的条件有待改善。营销策略必须重新制定。仅凭这一举动,可口可乐在这一年就陷入了困境。此外,这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以至于百事可乐在那年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E.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占中国市场分别多少百分比
您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中国市场占有率:
1.可口可乐公司占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包括碳酸饮料,低浓度果汁饮料如美汁源还有纯净水)
2.百事可乐公司以约32%的市场占有率
另外,可口可乐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 有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 是世界第一品牌.
F.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哪个市场份额占的大
虽然可口可乐比较多,但是我喜欢百事,因为冰镇还是百事好喝.但是可乐多喝不益,呵呵.
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品牌价值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可口可乐品牌价值:
自1999年起,连续8年居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最具价值品牌榜榜首,并是前10名中唯一饮料品牌,2006年品牌价值达670亿美圆。2005年10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可口可乐居于世界500强榜首。 可口可乐品牌在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的“2005年中国最有品牌价值榜首”
百事可乐品牌价值: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位列在前十名。2003年8月《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公司旗下的百事可乐品牌排名在第23位。
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销量: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中国市场占有率:
1.可口可乐公司占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2.百事可乐公司以约32%的市场占有率向可口可乐发动强劲的挑战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第一名).
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每日饮用量达10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百事可乐:
百事公司(Pepsico.,In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第四名). 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全球及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软饮料战”中的主要斗士。它们为争夺零售货架发生了持续猛烈的战斗,使用的武器包括: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庞大的销售商促销队伍、以及巨额广告和促销预算。
可口可乐背景:
“可口可乐”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品牌。单从其存百事在时间上来讲,我们可以认定“可口可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当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可口可乐”的成长历程时,会发现这也是一本有关品牌管理的教科书。 可口可乐是在1886年由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的。1891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成立,并且在三年内推销到整个美国。尽管有很多不同关于“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传说,其实“可口可乐”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顿当时的助手及合伙人会计员罗宾逊命名的。他们认为“两个大写C字会很好看”,因此用了“Coca-Cola”。“coca”是可可树叶子提炼的香料,“cola”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可口可乐”的商标百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变。“可口可乐”这个中文名字,一直以来被认为世上翻译得最好的名字,既“可口”亦“可乐”,不但保持英文的音,还比英文更有意思。“可口可乐”最早与中国结缘于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天津和上海设立瓶装厂。从那是起,“可口可乐”这个名字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知、接受直到喜欢。到1933年,上海可口可乐厂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瓶装厂。那时的“可口可乐”实际上已经成为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几个为数不多的世界名牌之一了。 1978年,在中美两国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宣布为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在中国合资建立了20多个装瓶厂,全年销售量超过3.2亿箱。截止到现在,可口可乐公司与其他伙伴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到8亿美元,中国也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五大市场。“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国际品牌。
百事可乐背景:
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是美国的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全球及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百事公司1982年进入中国建厂,加上刚在深圳落成的一个瓶装厂,已有30多家合资合作企业,总投资接近5亿美元。其旗下的“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激浪”,包括“亚洲”、“北冰洋”、“天府”和“佳得乐”系列、“都乐”系列饮料都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百事是一家成功的大企业。它从1898年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间也曾濒临破产,惨淡经营,但终归还是能化险为夷,大步前行,迎来今日的辉煌。百事的成功和所有的成功企业一样,得益于它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层、他的经营战略、严格的管理和不断推出适应市场.
由此看来,在全球的可乐市场中,可口可乐均占上风,但在2004 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以 561 亿美元首次超过一直以品牌价值为傲的可口可乐;另外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该处的百事可乐销量却比可口可乐高,是少数能超越可口可乐的地区。
G.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在中国哪个市场份额占的大
虽然可口可乐比较多,但是我喜欢百事,因为冰镇还是百事好喝.但是可乐多喝不益,呵呵.
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品牌价值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可口可乐品牌价值:
自1999年起,连续8年居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最具价值品牌榜榜首,并是前10名中唯一饮料品牌,2006年品牌价值达670亿美圆。2005年10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可口可乐居于世界500强榜首。 可口可乐品牌在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的“2005年中国最有品牌价值榜首”
百事可乐品牌价值: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位列在前十名。2003年8月《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公司旗下的百事可乐品牌排名在第23位。
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销量: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中国市场占有率:
1.可口可乐公司占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2.百事可乐公司以约32%的市场占有率向可口可乐发动强劲的挑战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第一名).
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每日饮用量达10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百事可乐:
百事公司(Pepsico.,In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第四名). 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全球及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软饮料战”中的主要斗士。它们为争夺零售货架发生了持续猛烈的战斗,使用的武器包括: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庞大的销售商促销队伍、以及巨额广告和促销预算。
可口可乐背景:
“可口可乐”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品牌。单从其存百事在时间上来讲,我们可以认定“可口可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当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可口可乐”的成长历程时,会发现这也是一本有关品牌管理的教科书。 可口可乐是在1886年由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的。1891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成立,并且在三年内推销到整个美国。尽管有很多不同关于“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传说,其实“可口可乐”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顿当时的助手及合伙人会计员罗宾逊命名的。他们认为“两个大写C字会很好看”,因此用了“Coca-Cola”。“coca”是可可树叶子提炼的香料,“cola”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可口可乐”的商标百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变。“可口可乐”这个中文名字,一直以来被认为世上翻译得最好的名字,既“可口”亦“可乐”,不但保持英文的音,还比英文更有意思。“可口可乐”最早与中国结缘于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天津和上海设立瓶装厂。从那是起,“可口可乐”这个名字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知、接受直到喜欢。到1933年,上海可口可乐厂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瓶装厂。那时的“可口可乐”实际上已经成为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几个为数不多的世界名牌之一了。 1978年,在中美两国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宣布为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在中国合资建立了20多个装瓶厂,全年销售量超过3.2亿箱。截止到现在,可口可乐公司与其他伙伴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到8亿美元,中国也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五大市场。“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国际品牌。
百事可乐背景:
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是美国的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全球及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百事公司1982年进入中国建厂,加上刚在深圳落成的一个瓶装厂,已有30多家合资合作企业,总投资接近5亿美元。其旗下的“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激浪”,包括“亚洲”、“北冰洋”、“天府”和“佳得乐”系列、“都乐”系列饮料都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百事是一家成功的大企业。它从1898年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间也曾濒临破产,惨淡经营,但终归还是能化险为夷,大步前行,迎来今日的辉煌。百事的成功和所有的成功企业一样,得益于它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层、他的经营战略、严格的管理和不断推出适应市场.
由此看来,在全球的可乐市场中,可口可乐均占上风,但在2004 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以 561 亿美元首次超过一直以品牌价值为傲的可口可乐;另外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该处的百事可乐销量却比可口可乐高,是少数能超越可口可乐的地区。
H. 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在饮料类占市场份额多少年销售额大约多少
可口可乐占全世界饮料销售量的44%
可口可乐的商标值2
0
0
多亿美元,
而可口可乐每年的销售额不足1
0
0
亿.
场占有率却从广竐前的1
5
%
掉到作三年广竐后的1
3
.
6
%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有娃哈哈在中国地区年销售额共达190亿元,其中可口130亿元,百事60亿元,娃哈哈100亿元(2004年统计)
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是美国的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
I.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各占中国市场份额是多少
我只知道2012最新年报显示,在含气饮料市场我所在的可口可乐领先主要对手30%以上,具体市场份额不清楚
J. 怎么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大神们帮帮忙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像一条毒蛇,击中了中国人民族感情中最珍贵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并借助最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以原子裂变级速度迅猛的扩散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又一个民族品牌嫁给洋人了。但在哀叹和呐喊之外,如果结局不能改变,我们应该改变什么?应该在观念、舆论和行动上做出什么样的不同思考和调整? 事实上,收购汇源是可口可乐的失败之举。 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和世界品牌的奇迹,几十年来攻城略地,风靡全球,像一个无人能敌的超级大侠,统治者亿万消费者的心、口和钞票,成为饮料市场的超级大赢家和绝对霸主。 然而,从2005年开始,由于北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购买灌装水、运动饮料、茶饮料和果汁的人越来越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美国碳酸饮料市场年度销售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个下滑周期。 7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上一财季盈利同比减少了23%,原因是其下属产品销售公司Coca-Cola ;EnterprisesInc.蒙受了巨额减计亏损,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影响了软饮料销售。 这种趋势在高速上升的中国市场虽然还不是非常严重,但可口可乐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冬天的凉意。 尤其是老对头百事可乐在综合食品领域的成功,以及在非碳酸饮料上的重磅出击:耗资2.5亿美元兴建亚洲最大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并且据传百事已经与深深宝旗下公司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产销凉茶产品,是个不小的挑战。 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王老吉、汇源等在茶、果汁和矿物质饮料市场的成功,也对可口可乐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压力和困难,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凉茶饮料,去年产销量在中国首次超过可口可乐。 王老吉的横空出世,一方面让可口可乐透骨体验到了中国茶道的真功夫之厉害,另一方面也让可口可乐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更多的幻想和期待。 同时,康师傅已与日本伊藤忠结盟。 这些动摇的不仅仅是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更是它赖以称霸的消费文化、忠诚基础以及品牌帝国。 这意味着可口可乐必须实现转型。 事实上,早在1998年9月,可口可乐就推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非碳酸饮料“天与地”,2001年推出“岚风”女性蜂蜜茶饮,2002年推出“阳光”果茶,紧接着又与雀巢联合推出“雀巢冰爽茶”,2005推出“清本”“清妍”男女版本的“茶研工坊”系列茶饮料。 然而,不幸的是,可口可乐推出的系列非碳酸饮料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大多已经全面停产、黯然退市。对可口可乐今年刚刚巨资推出的新品“原叶”茶饮料,说实话,我也不是很看好。这些案例揭示的共同病根是:可口可乐的成功路径依赖、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不够、对中国茶文化的粗浅认识以及在品牌推广模式上的左右摇摆。 但可口可乐的非碳酸化路线已经是不得不的战略选择。它必须坚定不移的雄心勃勃的坚持走下去。 可口可乐也是这样做的。2007年,可口可乐在全球开始通过并购等手段发展非碳酸饮料市场。今年5月底,可口可乐宣布收购美国著名的维生素水制造商Glaceau,随后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Highland Spring。两笔交易花去可口可乐五十多亿美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24日,在可口可乐进入中国80周年的庆祝会议上,可口可乐太平洋集团副总裁包逸秋便向外界透露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计划——不排除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快速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尤其是在非碳酸饮料市场。 可见,收购汇源,早有伏笔。而且,除汇源外,可口可乐还有意收购或参股中国另一大型饮料企业,旨在做中国饮料市场第一品牌。 收购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品牌汇源,是可口可乐的最佳战略选择。它收购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品牌,而是围绕汇源的一个产业链条。这必将给世界、给股东、给未来都带来充分的价值提升和想象空间。 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对涉农产业链条的有效保护。我们唯一遗憾的是,汇源的综合价值,不只是24亿美元。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捡了个大便宜。 但同时,可口可乐也不得不承认和接受这样一个结论:这意味着可口可乐苦心孤诣打造的非碳酸饮料品牌的群体性失利。 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这也是汇源和朱新礼的胜利:16年,将一个奄奄一息的县城小饮料厂打造成中国果汁饮料之王,并成功对接世界资本市场。 正是因为汇源、娃哈哈、康师傅等本土品牌的成功,才导致了可口可乐的败北。一声叹息之余,我们也应该为汇源和朱新礼们喝彩和送行。 当然,我们的思考远没结束。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再次给我们上了一堂国际营销课。强者愈强,实力才是老板,这就是不讲理的老大逻辑,这就是国际经济明逻辑和潜规则。 我国经济总量与德国、英国、法国大体相当,为什么经济地位和竞争力偏低?其差距就在企业上!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速度增快,但是在世界500强中的份额依然偏低,无论入围企业的数量,还是企业营业收入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所占的份额,我国均低于这三个国家,且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垄断性产业巨头。无疑,是企业竞争力的薄弱导致国家经济地位和竞争力的薄弱,我们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换句话说,我们缺乏真正的世界老大和全球竞争力。 沃尔玛、诺基亚、通用、丰田、可口可乐、耐克、英特尔、微软、IBM、壳牌、高盛、辉瑞、三星、Google、波音、西门子等等,正是通过强势全球竞争力,盘踞世界产业链的顶端,扼世界经济之命脉,在全球制定规则、抢夺资源、攻城略地、赚取最丰厚的利润,并成为支撑国家地位和改变历史的力量。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中国牌”国际品牌。联想、蒙牛、华为、海尔、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三一重工、潍柴动力、中集集团、波司登、双汇、青啤、格兰仕、国美电器、石药集团、李宁、网络、阿里巴巴、王老吉、中国黄金、福田汽车、上海家化、远东控股、宇通客车等等中国民族品牌集群,正在群体性崛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市场成就老大,奠定和巩固了市场地位,进而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做全球老大,提升中国经济地位的信心、资源和可能性,拥有了改变未来的力量。 应该说,汇源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只是还没有走到第二步,就“身先士卒”了。最重要的是走好第二步,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所以,如何从失落和痛惜中看到信心、找到方向,才是根本。尤其是当全球经济遭遇寒流、世界普遍依然看好中国、中国经济全面升级的时候,正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世界级品牌的历史性战略机遇和加速关键期。 这决不是自我安慰和阿Q式精神胜利,而是为我们民族品牌注入真正强大的基因和力量。 这不仅仅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事,也需要国家、媒体、消费者等全员公民来共同关注、支持和推动民族品牌发展。尤其是在关乎民族安全产业和垄断产业领域,国家更要拿出更高的管理智慧和艺术。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要具备更高的精神境界、价值追求和经营智慧。 行动起来! 不自高自大、不妄自菲薄,朝着世界的方向,以中国的智慧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和自豪。这一天不会遥远。 http://www.mbaun.net/Html/Management/cor/1350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