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只知道抖音很火,可是乡村旅游又该如何借势营销
在传统传播环境中,大城市因为人口更多,拥有更多资源,所以更容易打响自己的知名回度。像正定这样有着答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却往往不广为人知。抖音的崛起为正定这样小而美的乡村小城镇带来了更大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小城市、小地方也通过抖音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风景、文化,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乡村旅游该如何借势?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以下要点:第一, 内容挖掘,以点带面,实现引流;第二,
培育粉丝社群,缩短营销传播周期;第三,搭建共创平台,实现全民参与;未来是5G时代,短视频势必还有一段时间的风口,抖音如果强化其社交属性的情况下,在加上的大数据推送,给你想看的,怎么能不火呢?
⑵ 乡村旅游营销理念
民宿,采摘,种植,南方有捕鱼,插秧,东北秧歌,土大炕,少数民族有特色美食,衣服
⑶ 什么是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⑷ 旅游产品成熟期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认真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树立科学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于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从以下方面阐述了相关营销策略。
产品是营销的载体,乡村旅游营销要继续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适应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完善产品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的美誉度和认可度。
实施差异化策略。目前,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迫在眉睫。实施差异化策略在具体的产品思路方面可以考虑:一是增加寻幽探险和健身内容,如定向越野、生存游戏、漂流、冲浪、空中滑翔等个性和时尚的旅游方式,农村的丘陵、山地、河流和湖泊为这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二是推出各项专题旅游,如“城市上班族,假日做农夫”、“市民小菜(果)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三是注重开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保持乡村文化特色。农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把相关文化资源、文化素材旅游化,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游客的参与性,设计出高质量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要依据自身的地域环境,寻找独特的发展方向,并且尽可能地形成规模、形成景观效应。
积极拓展产品组合。乡村旅游的精髓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对休闲度假、农业修学、考察、土特产品购物等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拓展产品组合宽度;通过与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进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具体思路有:与修学旅游相结合;与广博的乡村食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业开发相结合;增加乡村的科技含量。
价格
改进价格策略。调查显示,旅游费用已不是影响人们选择是否出游的关键因素,大部分游客已具备了对乡村旅游消费水平相对应的经济能力。但另一方面,又有37.26%%的游客因价格太贵而对旅游经历感到不满,且收入越高,不满意的比例越高,实际上游客抱怨的并非价格,而是价值。我国乡村旅游现处于旅游市场的低端,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低廉。应修正乡村旅游在旅游者心目中的低端产品印象,向上扩展产品线,从偏好价格竞争转向更为务实的品牌建设,减少低层次的价格战。应坚决消灭价格欺诈或价格歧视,最大限度的减少旅游景点的不合理收费或乱收费现象。
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依托城市资源的乡村旅游产品,其客源以城市周末、节假日休闲度假游客为主,家庭出游的比例大,主要出游形式为散客旅游,需求弹性大,对价格敏感性较强,应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对于依托风景名胜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其目标客源市场是该风景名胜区既有客源群,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对价格不敏感,此时乡村旅游产品宜采用中档价位策略。
促销
促销方式多样化。乡村旅游经营者应以体现自身特色为出发点,设计自己的旅游形象,并制作受众面明确,能迎合旅游者出游心理的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促销宣传。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促销活动要灵活多样:依托城市资源的乡村旅游产品由于其客源市场地域集中性很强,可以采取广告促销和人员推销双层推进的策略;在城市的主要干道悬挂路牌广告以吸引尽可能多潜在旅游者的关注;在居民社区、大的购物场所、大型活动会场等地进行人员推销;在所依托景区的出入口以及旅游集散地使用醒目的广告牌吸引游客的注意,引发游览兴趣;针对互联网受众群对商业广告厌烦的心理特点,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上开展以本旅游产品命名的游记征文大赛、旅游专栏等,进行潜移默化地宣传。
实现联合促销。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联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在主要客源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指导旅游营销网络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乡村旅游经营者之间也应加强集体促销的意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合作营销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另外,还要发挥旅行社的推销外联作用,吸引外地人士前来观光旅游。
解决营销人才瓶颈。调查发现,有过外出工作经历、主动外出考察和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的经营水平和营销能力又普遍高于其他农户,这就说明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视野与经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乡村旅游的营销人才瓶颈问题,可以加大培养、引进相关人才的力度,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农民的旅游教育。
渠道
对于处于新投入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而言,宜采用“间接销售渠道”,即与旅行社合作,尽快打开市场。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社交广泛的营销人员,向选定的旅行社直接推销,提高他们对新产品的支持度,通过定价优惠、结盟合作等方法联合促销,获取充足客源。发展壮大或进入成熟期的乡村旅游产品,宜采用“直接销售渠道”,设立企业自己的销售网点,既掌握了主动权,又节省了费用。由于乡村旅游产品本身的不可储存性、季节性,建议选择“短渠道”,因为过多层级的中间商会使产品成本提高,也会使本来新奇的旅游产品因过时而失去消费市场。
⑸ 乡村旅游产品的特征
市场需求“五味”趋势
有“情味”:少商业化气息,多旅游环境的伦理道德建设。
有“土味”:保留老村精华,营造新村意象。
有“人味”:通过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让游客和居民间发生文化互动,保证村居、村民、村景的统一,实现游客的体验与参与。
有“雅味”:对村居环境的设计、保持和村民素质的高品质要求。
有“村味”:拥有相对封闭的村域环境,打造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村庄图景,营造“心远地自偏”的心境与意境。
环境变化趋势
政策指向改变: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形成“2.5天大周末”;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促进“三农”发展大战略;我国旅游业发展实施“515战略”。
交通发展迅猛:交通建设信息化,道路交通体系完善;机动车、私家车快速增加,租车、拼车等交通方式的出现;绿色交通成为交通发展新角色。
社会发展进步:适逢经济发展新常态;适逢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综合优势进一步彰显的活跃期;适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潮期。
思维理念革新:互联网思维;目的地思维;“旅游+”思维;生态思维;品牌思维;用户思维。
产品重塑与再造
产品形态一:酒店度假类
乡村度假庄园/酒店
是一种提供高品质田园生活方式,基于乡村优势农业产业之上的田园休闲综合体 。乡村酒店是介于农家乐和商务酒店之间的一种新型酒店,是高于农家乐的服务标准,既沿袭了农家乐的乡村农家特色又借鉴了商务酒店的标准规范而成一体的酒店。
【产品特点】通过大型企业资本导入,发展庄园经济,形成“产业+庄园”双驱动;以庄园品牌塑造、庄园综合功能扩展和庄园产业模式设计为主,提供独特的庄园生活体验。
【适用条件】适合现代农业基础良好,有建设大型农业庄园的场地条件,交通可达性强的村落。
【打造要点】庄园度假酒店+庄园体验经济+弥补目的地功能
1、主体:本质上是庄园形式的度假酒店,采用标准化管理经营模式,强化本地特色文化元素。
2、外围:庄园环境,庄园农业经济,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工农贸”紧密结合的整体产业化模式,农民受雇于庄园主,借助庄园品牌发展外围互补型产业或提供配套服务。
产品形态二:文化艺术类
乡村博物馆/艺术村
乡村博物馆/艺术村是一种集中体现乡村文化历史的旅游产品,它涉及到传统乡村生活的所有领域,从实物形态、方言到工作和生活习俗等每一个细节。艺术村主要为艺术家创作研究提供时间、空间支持,让艺术家进入一个充满鼓励和友谊的环境。
【产品特点】乡村环境为基底,艺术文化置入,侧重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表现形式为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的活态文化展示。
【适用条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环境艺术价值较高的村落。
【针对市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及周边,针对文化科普市场、艺术家市场等专项人群。
【打造要点】文化保护传承+文创业态激活+社区民宿改造
1、本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博物馆的形式典藏,选定古街区,古民居,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
2、引入文创产业,更新业态,形成旅游餐饮、购物、居住休闲体验空间,以实现文化活态展示。
3、村落社区改造,重点发展民宿等业态。
产品形态三:科普教育类
教育农场(园)/高科技农园
教育农场(园)与高科技农园都是立足农业产业优势,利用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以科技化、智慧化的项目,或展示在科技引领和示范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或设计体验活动及进行教育解说,主要集生态教育、休闲体验、户外教学等为一体。
【产品特点】高效农业+科普寓教于乐的产品形式。
【适用条件】有一定的产业壁垒,需要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等农园形态,温室是主要活动空间。
【针对市场】青少年科普人群,非周末由学校代领,第二课堂;周末由家长带领,寓教于乐。
【打造要点】高效农业基础+寓教于乐,“发现自然,唤醒好奇。”
1、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互结合,农园中栽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农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
2、可设置简单的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植、养殖业生产历史和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生产工艺的资料等,并可以在园内设置演示区,情景再现。
⑹ 乡村旅游营销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要合理科学,休闲农业园区的创意打造,既符合游客的诉求,又能满足园区的经济效益。
1、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观光农业园内的景观具有科技应用和美学、艺术的双重作用,但它们的双重作用表现是不平衡的,首要的体现科学原理,艺术处理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有些农业在进行园区规划时,都是在体现科技原理指导的前提下,与艺术表达有机结合;比如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内的智能温室,在遵循科技原理的规划思路下,还可以考虑它的艺术特色,比如温室的造型、色彩、质材的设计和选取。
2、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在对观光农业园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园内景观要素的功能实用性,其次才是它的造景功能。比如在植物栽植上,可选择一些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观赏功能的经济林果,一定要用农业来造景而不是用园林树木,充分体现“春华秋实”的景观效果。
3、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基于旅游农业的产业本质,农业园的景观排列和空间组合应首先讲求具有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观光农业园内可以随着地势的高低以及地貌特征而安排不同种类、不同色彩的农作物,形成空间上布局优美、错落有序的景观风貌:园区从入口到园内,可以安排成熟期由早到晚的农作物,以及一些茬口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形成时间上变化有序的景观特色。
4、动态参与,与强化视觉愉悦
观光农业园的规划既要达到视觉愉悦的效果,又具有动态参与的可能性。除了考虑景观的静态效果外,还要强调它的动态景象,即机械化劳作或游人在采摘、收获果实的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所形成的动态景观。比如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令人赏心悦目,置身于中挖野菜,更是其乐无穷。
5、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心灵满足与增知益智相结合的规划思路,也就是游人在参与劳作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满足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比如在游客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茶叶生产、加工,以及泡茶、饮茶的习俗;或者游人在珍奇瓜果园内,看到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南瓜,在视觉及心灵上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又被激发起是哪种技术培育出这样奇特景象的好奇心。
6、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在进行观光农业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造景观构成素材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景观相融合,也就是结构相融的寓意;比如在一片休闲茶园内,设置一个竹子制成的凉亭,就比一个钢筋混凝土的亭子自然得多,游客置身于其中,看到这样和谐的景观,也充分体会到“天人合一”的深远意境。
7、创意美与,自然美和谐
在进行观光农业园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区内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和谐一致。比如在观光果园门区营造了一个状似苹果的瓜果造型大门,设在其它公园可能是不伦不类,但放在果园门口,与园中的自然景观非常协调一致,是一种巧妙的构思。
8、主体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在进行观光农业园规划时,景致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因为绿色是与整个农林产业氛围最协调一致的色彩。绿色,让人产生宁静、平和的情感,又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在规划中运用最多的色彩。
9、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这种手法在农业庄园景观模式的规划中采取较多。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来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人文性的景观创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