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果醋饮料市场营销

果醋饮料市场营销

发布时间:2021-08-30 20:56:07

㈠ 苹果醋如何突破销售模式

果醋饮料于1997年“惊艳”面世之初,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然而经过十几年发展却仍是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果醋饮料行业折腾来折腾去就是难有起色,根源就在于集体性的营销模式之误。 人们往往认为“网越大捕鱼越多”,很多企业有很强的品类创新意识,就是想以推出更多产品来获得增长。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果醋饮料这个新兴的、不成熟的品类竟然呈现出成熟行业的特征,品类不断分化,主流的苹果醋还没做好,就纷纷冒出葡萄醋、梨醋、枣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石榴醋……并且价格层次更复杂,从几元、十几元到几十元的都有,包装、规格也过多,肥瘦高矮不一,有的企业竟拥有多达近百个品项。这种模式造成果醋饮料产品繁杂,相互扰乱,使得在今天商品种类过于丰富的市场上,消费者很难对这个品类形成整体印象,尤其是消费者在心智中还没有形成标杆的情况下就要面对诸多选择,比较的结果常常是感到困惑。 突破品类名称的障碍 传统营销模式强调4P,对市场是认知之战这个简单的真谛领悟甚少,因此也忽略了产品打入消费者心智的终极武器是词汇。对一种新品类而言,最重要的词汇就是品类名。从消费者的心智来看,“果醋”这个字眼首先触发的是大脑中对“醋”的固有认知。而醋作为调味品,其酸涩的强烈刺激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以至尽管大家都知道吃醋有益于健康,却很少有人把它当做保健食品。“吃醋”在平时也被人视作贬义词,把醋搞成饮料会让首次接触的人有一点新奇感,但远不能改变人们对醋的负面联想,果醋饮料让人疏远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整个果醋饮料行业来讲,关键是拿出一个水果品类来牺牲,如以苹果醋饮料为先锋,完成普及运动,然后再推出其他包装和水果品类,挖掘独特卖点向上升级,形成价格阶梯。有舍才有得,相比现在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泥泞地带”,这样创造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利润都会大得多。

㈡ 苹果醋的市场

国外市场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关果醋调味品、果醋保健品等产品种类较多,用途广泛。人们已习惯将果醋作为调味品,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食品的配料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特制果醋,例如,西式泡菜、西式沙拉都用到果醋;人们对果醋的价值认识、产品开发已相当深入。90年代美国的醋年产量为5.6亿升,其中蒸馏醋4.3亿升,苹果醋0.93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6.7%;加拿大年产0.65亿升醋;其中苹果醋0.09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3.6%。英国年产醋1.0亿升,其中苹果醋约0.1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0%;仅北美苹果醋年产量就达2.6亿升。在发达工业国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费2升醋(5%醋酸含量);在日本,70年代末就将果醋纳入国家标准,果醋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于80年代掀起保健醋热潮,仅在1982至1986年5年间就至少有39种62个品牌的新品果醋上市,苹果醋经常名列热销食品“金榜”。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的苹果醋市场较成熟,规模较大,且发展较快,苹果醋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调味品,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高档苹果醋调味品、苹果醋保健品等果醋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广阔。 1.苹果醋饮料
国内早在90年代初,曾掀起过一段时间的醋酸饮料热,醋酸饮料被誉为是继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和茶饮料之后的“第四代”饮料,有的厂家开发过高档葡萄醋饮料,但是由于当时价格昂贵,市场切入点不准,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生活水平等因素制约,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便销声匿迹。
有关苹果醋的文章报道开始越来越多,到1998年止,有关果醋的专利已达46项,到2000年上半年,有关果醋的研究报告和工艺实验技术文献有近40篇;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相关报道。经过十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开拓,各厂家前赴后继,逐步将市场引入轨道,苹果醋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国内正面临果醋饮料的第二次商业开发机遇,不少厂家已开始尝试生产苹果醋饮料及其它果醋饮料。但是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厂家大部分是以配制浓缩型苹果醋饮料为主,真正发酵苹果醋饮料很少,且产品包装成本较高,销售情况大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不准,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将产品真正导入大众化市场。
适合于大众化市场,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品位、中低价位的能够直接饮用的保健清凉型苹果醋饮料的普通消费市场基本上还是空白,潜力巨大;针对特定的人群(如中老年人、妇女)、特定的场所(饭店、酒吧)浓缩型苹果醋饮料等也有较大的市场。这是因为:首先,从绝对市场空间来看,一是饮料需求量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量达到9.6kg,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10%,年绝对增量超过100万吨。但与国际人均饮料消费水平相比,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偏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饮料市场需求正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时期。二是饮料需求品种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饮料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型饮料品种发展迅速。碳酸饮料、瓶装水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天然果汁、液态奶、茶饮料正处于市场成长期,醋酸饮料却刚处于市场导入期。其次,从相对市场空间来看,消费者消费口味的多元化,以及使用场合的多样性,使得不同饮料品类之间并不能绝对替代;比如,中青年以下群体偏爱于高品位、爽口、便捷型饮料,中年以上群体更偏重于饮料的保健性、实用性;市场空间多种多样。
由此可见,国内饮料市场空间巨大,醋酸饮料已进入市场导入期,市场基本上还是空白,没有任何垄断性的著名品牌,假如能够在营销运作上注重产品差异与品牌定位,那么苹果醋饮料定能取胜于市场。
2.苹果醋调味品
国内市场上有关苹果醋的产品大多是饮料,高档苹果醋调味品及其它系列产品还很少,但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出苹果醋调味品。这是因为:首先,苹果醋调味品要比其它粮食醋调味品成本高,市场价位比粮食醋高出2~5倍,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一时无法跟上,例如美国精美食品公司生产的意大利香草醋的市场零售价为68.5元/瓶(330ml),此产品是世界著名的特制调味果醋,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特高,假如没有品牌支持,根本无法卖出。其次,几大米醋著名品牌(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浙江玫瑰醋、福建红曲醋)以及许多地方品牌(如青岛灯塔米醋、济南德馨斋、徐州万通等)已经占据了整个县、市级以上市场;农村市场则主要由当地的小规模生产厂家占领,比如在山东省,三分之二的醋市场在农村,而且二分之一的农村市场是被当地的小企业占据,仅淄博王村附近就有40余家小醋厂,在农村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最后,醋市场销量较稳定,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一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市场增量空间有限。以山东省为例,根据省统计局统计的1995年以来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厂家,醋总产量一直维持在12万吨左右,另外还有约6万吨是由众多小厂家生产。调味醋的市场消费量比较稳定,这一点与美国市场类似,美国纽约贝尔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美国所有种类瓶装醋的超市销售额从1993年的17.1亿美元逐步增长到1996年的20亿美元后,1997年、1998年基本稳定在20亿美元左右,甚至有下滑的趋势。所以调味醋的绝对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相对市场空间近几年不会有大的突破,该行业竞争会日趋激烈。
3.苹果醋保健品
当前已有个别醋生产厂家推出专门的保健醋,主要侧重于醋的医疗保健功能,其价格较调味醋高出一大截,利润空间较大;但是各厂家都非常谨慎,其主要原因一是保健品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产品质量相差悬殊;二是在消费者心中醋只是传统的调味品,生活习惯及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风险较大。因此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苹果醋保健品,但是国外早已开发出基于苹果醋的保健品,专用于美容、减肥或医疗作用,例如:美国一种减肥用苹果醋药片,每瓶6.69美元,每瓶90片,相当于500毫克的醋酸含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对苹果醋功能了解的加深、消费口味的变化适应,苹果醋产品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可以说,国外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苹果醋市场将日趋成熟,国内苹果醋系列产品,特别是天然发酵苹果醋饮料的大市场正在孕育形成。
尤其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品位、中低价位的保健清凉型苹果醋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将是各厂家的重点开发方向;针对高消费层次的高档苹果醋调味品、保健品也将成为新消费时尚,国外市场较成熟,国内短期内尚无法形成大规模市场,适合以特定场所(如:宾馆、酒店)、高消费群体为目标消费者,以出口为方向,进行开发性、小批量的储备性生产。

㈢ 在食品饮料行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如何创新,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应该是从品牌推广,打造品牌知名度入手

㈣ 果醋饮料如何突破营销模式(2)

这些年随着消费者对各种饮料需求的变化,现在市场上饮料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这使得果醋饮料的发展之路更加困难。在产品的包装、价格、功能等方面不占优势的果醋饮料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那么不仅需要做好营销咨询,还需要突破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这样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要努力突破品类名称上带来的障碍。
传统营销模式对市场是认知领悟甚少,也忽略了产品打入消费者心智的经营意识。从消费者的心智来看,“果醋”这个字眼首先触发的是大脑中对“醋”的固有认知。而醋作为调味品,其酸涩的强烈刺激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以至尽管大家都知道吃醋有益于健康,却很少有人把它当做保健食品。“吃醋”在平时也被人视作贬义词,把醋搞成饮料会让首次接触的人有一点新奇感,但远不能改变人们对醋的负面联想,果醋饮料让人疏远也就不难理解了。资源不聚焦与品类名糟糕的双重障碍,使果醋饮料的营销模式主要是在餐饮渠道。

2、在创新过程中要精炼聚焦,摒弃繁冗。
要使果醋饮料像可乐那样成为全球喜爱的饮品,企业家首先必须决心与那些用心不专的“杂牌军”拉开距离,反其道而行之。营销模式创新的精髓是对立与简单。极度简化价格和包装,做一个单纯的品项,这是成就大品牌的最有效方法。品项简化了,接下来要解决果醋饮料的定位问题。果醋饮料有多种保健作用,如美容养颜、减肥、解油腻、增强消化功能、醒酒护肝、杀菌抗病毒、预防衰老、消除疲劳、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抗癌、保持皮肤光滑滋润等。这么多的功能,使醋饮的定位异常棘手。
就人们的心智来分析,它更加喜欢简炼,厌恶复杂。这就需要果醋饮料必须聚焦于一个属性,简单地在人们心智中代表一个概念,这比讲一大堆功能而一个也植入不了消费者心智要强得多,而希望就在于对其丰富的功能进行取舍,向功能性饮料的道路发展。如果没有属性聚焦,给消费者提供的利益就不明显,也很难明确竞争对手。营销的基本原则是需要一个对手。哪个属性最容易打动人心?这要从品类竞争的高度来选择切入顾客心智的最佳角度。没人提供给消费者任何饮用的理由,就等于表达的是典型的一相情愿而已。
3、在关联定位上对品类名称和产品做到合理化联结。
聚焦单一属性为果醋饮料改换品类名称、以功能性饮料的模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创造一个新品类名称并不总是最佳策略,在原有品类下进行细分往往事半功倍,因为这可借成熟品类的“势”,进入人们的大脑就变得轻松之极。这个策略的实质是对定位方法中关联定位法在品类竞争中的应用。
4、市场销售定价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对产品档次的定位。
除了分化功能性饮料与依附果汁品类发展两种模式外,果醋饮料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机会,实际上,果醋饮料的生产成本其实并不像厂家宣传的那么高,通常来说,一般纯利润均在20~30%左右,在餐饮渠道主销的大瓶装获利就更高了。做该行业洗牌的有力路径就是价格战,打破高价高利润的“潜规则”。果醋饮料行业同样需要一个“杀手”来打破成规,跳出自相扰乱的行业价格体系,以超低价另立标准。要强调的是,低端化不是简单地拼价格,而是一种定位战略,必须建立系统的战略配称环环相扣,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让消费者乐于尝试,容易形成消费习惯,不足之处是对产品的配送要求较高,要覆盖全国的话,就必须在各地布局建立瓶装厂。
虽然果醋饮料是以水果为基础,但是若没有特色以及独特的口味,那么很多消费者是不会投注更多注意力的。因此果醋饮料需要挖掘卖点,推出更多包装与水果品类不同的饮料,这样才能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㈤ 醋的品牌有哪些

1.恒顺
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食醋生产企业,主要有色醋/白醋/料酒/酱类/酱油/麻油/酱菜等系列产品,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2.东湖
源于1368年,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传承者,以精湛酿造技艺著称,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
3.水塔SHUITA
创于1976年,产品涉及老陈醋/陈醋/风味醋/保健醋/醋饮料等系列,国内食醋行业产品品种多的企业,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4.紫林
成立于2000年,以酿造食醋为主导产业,产品具有酸/绵/甜/香/鲜的独特风味,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技术的酿造行业技术企业,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5.宁化府/益源庆
源自清朝宁化府益源庆醋场,太原饮食老字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食醋品牌,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
6.海天
始于1955年,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7.保宁醋
源于公元936年,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药醋代表,其以纯粮为料/中药为曲,专业从事食醋生产酿造的企业,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
8.天立
始于1665年,知名调味品品牌,以多元化/多品种/多系列/多规格的食醋产品阵容为特色,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
9.欣和Shinho
创立于1992年,专业生产和销售酱油类/干调类/蚝油类/蜂蜜类等调味品的食品企业,旗下拥有六月鲜/葱伴侣/味达美等系列产品,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10.千禾
始于1996年,国内知名酱油品牌,专业酿造高品质健康酱油/食醋的大型上市调味品公司,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㈥ 苹果醋哪些地方销量好

人类生产、食用果醋已有7000年的悠久历史,比粮食醋早3800多年,10世纪时葡萄醋在法国已相当盛行,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物产和饮食习惯生产出不同品种的果醋;现在各种类型的果醋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果醋产品的商业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随着果醋营养、保健作用的不断挖掘和发现,消费者已逐渐认识并开始接受果醋产品,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而苹果醋因其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用途广泛、功效卓越,已经成为果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产量及所占比重正节节攀升。
一、国外市场情况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关果醋调味品、果醋保健品等产品种类较多,用途广泛。人们已习惯将果醋作为调味品,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食品的配料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特制果醋,例如,西式泡菜、西式沙拉都用到果醋;人们对果醋的价值认识、产品开发已相当深入。90年代美国的醋年产量为5.6亿升,其中蒸馏醋4.3亿升,苹果醋0.93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6.7%;加拿大年产0.65亿升醋;其中苹果醋0.09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3.6%。英国年产醋1.0亿升,其中苹果醋约0.1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0%;现在仅北美苹果醋年产量就达2.6亿升。在发达工业国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费2升醋(5%醋酸含量);在日本,70年代末就将果醋纳入国家标准,果醋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于80年代掀起保健醋热潮,仅在1982至1986年5年间就至少有39种62个品牌的新品果醋上市,苹果醋经常名列热销食品“金榜”。
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的苹果醋市场较成熟,规模较大,且发展较快,苹果醋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调味品,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目前高档苹果醋调味品、苹果醋保健品等果醋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广阔。
二、国内市场情况
1.苹果醋饮料
国内早在90年代初,曾掀起过一段时间的醋酸饮料热,醋酸饮料被誉为是继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和茶饮料之后的“第四代”饮料,有的厂家开发过高档葡萄醋饮料,但是由于当时价格昂贵,市场切入点不准,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生活水平等因素制约,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便销声匿迹。
近年来,有关苹果醋的文章报道开始越来越多,到1998年止,有关果醋的专利已达46项,到2000年上半年,有关果醋的研究报告和工艺实验技术文献有近40篇;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相关报道。经过十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开拓,各厂家前赴后继,逐步将市场引入轨道,现在苹果醋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国内正面临果醋饮料的第二次商业开发机遇,不少厂家已开始尝试生产苹果醋饮料及其它果醋饮料。但是目前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厂家大部分是以配制浓缩型苹果醋饮料为主,真正发酵苹果醋饮料很少,且产品包装成本较高,销售情况大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不准,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将产品真正导入大众化市场。
目前,适合于现在的大众化市场,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品位、中低价位的能够直接饮用的保健清凉型苹果醋饮料的普通消费市场基本上还是空白,潜力巨大;针对特定的人群(如中老年人、妇女)、特定的场所(饭店、酒吧)浓缩型苹果醋饮料等也有较大的市场。这是因为:首先,从绝对市场空间来看,一是饮料需求量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量达到9.6kg,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10%,年绝对增量超过100万吨。但与国际人均饮料消费水平相比,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偏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饮料市场需求正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时期。二是饮料需求品种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饮料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型饮料品种发展迅速。现在碳酸饮料、瓶装水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天然果汁、液态奶、茶饮料正处于市场成长期,醋酸饮料却刚处于市场导入期。其次,从相对市场空间来看,消费者消费口味的多元化,以及使用场合的多样性,使得不同饮料品类之间并不能绝对替代;比如,中青年以下群体偏爱于高品位、爽口、便捷型饮料,中年以上群体更偏重于饮料的保健性、实用性;市场空间多种多样。
由此可见,国内饮料市场空间巨大,醋酸饮料已进入市场导入期,目前市场基本上还是空白,没有任何垄断性的著名品牌,假如能够在营销运作上注重产品差异与品牌定位,那么苹果醋饮料定能取胜于市场。
2.苹果醋调味品
现在国内市场上有关苹果醋的产品大多是饮料,高档苹果醋调味品及其它系列产品还很少,但目前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出苹果醋调味品。这是因为:首先,苹果醋调味品要比其它粮食醋调味品成本高,市场价位比粮食醋高出2~5倍,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一时无法跟上,例如美国精美食品公司生产的意大利香草醋的市场零售价为68.5元/瓶(330ml),此产品是世界著名的特制调味果醋,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特高,假如没有品牌支持,根本无法卖出。
其次,几大米醋著名品牌(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浙江玫瑰醋、福建红曲醋)以及许多地方品牌(如青岛灯塔米醋、济南德馨斋、徐州万通等)已经占据了整个县、市级以上市场;农村市场则主要由当地的小规模生产厂家占领,比如在山东省,三分之二的醋市场在农村,而且二分之一的农村市场是被当地的小企业占据,仅淄博王村附近就有40余家小醋厂,在农村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最后,醋市场销量较稳定,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一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市场增量空间有限。以山东省为例,根据省统计局统计的1995年以来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厂家,醋总产量一直维持在12万吨左右,另外还有约6万吨是由众多小厂家生产。调味醋的市场消费量比较稳定,这一点与美国市场类似,美国纽约贝尔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美国所有种类瓶装醋的超市销售额从1993年的17.1亿美元逐步增长到1996年的20亿美元后,1997年、1998年基本稳定在20亿美元左右,甚至有下滑的趋势。所以调味醋的绝对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相对市场空间近几年不会有大的突破,该行业竞争会日趋激烈。
3.苹果醋保健品
当前已有个别醋生产厂家推出专门的保健醋,主要侧重于醋的医疗保健功能,其价格较调味醋高出一大截,利润空间较大;但是各厂家都非常谨慎,其主要原因一是保健品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产品质量相差悬殊;二是目前在消费者心中醋只是传统的调味品,生活习惯及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风险较大。因此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苹果醋保健品,但是国外早已开发出基于苹果醋的保健品,专用于美容、减肥或医疗作用,例如:美国一种减肥用苹果醋药片,每瓶6.69美元,每瓶90片,相当于500毫克的醋酸含量。
三、市场渠道分析
苹果醋产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以及定位档次的高低其主要销售渠道也不同。中、高档苹果醋酸饮料主要通过地区总经销商直接进入酒店(占总销量的80%)、夜总会;而中、低档苹果醋酸饮料主要通过地区总经销商直接进入超市(占总销量的80%)、公司福利消费,其次是再经过当地批发商进入上述终端市场;另外生产厂家通过直接设立专卖店的形式拓展市场;目前苹果醋酸饮料以国内市场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几个酒店销售品种,超市销量情况一般。
调味醋通过地区经销商大部分进入超市、便利店、饭店等终端市场,这一点国内、外基本相同;但是就调味型果醋而言,国外与粮食调味醋一样以上述方式进入大众市场,而国内目前主要以发达地区的大型超市、高级涉外酒店为终端市场。
总之,目前产品的销售渠道根据三类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三方面渠道。苹果醋饮料的渠道及销售政策与果酒、白酒极为相似;苹果醋调味品方面在国内主要走高端市场,国外则走普通调味品销售渠道;苹果醋保健品方面在国内主要与调味醋销售渠道一起进入市场,国外则走正规保健品市场渠道。
四、苹果醋市场情况发展前景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对苹果醋功能了解的加深、消费口味的变化适应,苹果醋产品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可以说,国外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苹果醋市场将日趋成熟,国内苹果醋系列产品,特别是天然发酵苹果醋饮料的大市场正在孕育形成。
尤其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品位、中低价位的保健清凉型苹果醋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将是目前各厂家的重点开发方向;针对高消费层次的高档苹果醋调味品、保健品也将成为新消费时尚,国外市场较成熟,国内短期内尚无法形成大规模市场,目前适合以特定场所(如:宾馆、酒店)、高消费群体为目标消费者,以出口为方向,进行开发性、小批量的储备性生产。

㈦ 新品饮料如何开拓市场

养生堂虽然对TOT苏打红茶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销量却不佳。为什么?消费者怎么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听到苏打红茶后第一反应是什么?首先会纠结在“苏打”上。这东西不常听到,什么是苏打?干什么用的?能喝吗?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这个肯定是化学物品。当人人都在谈纯天然、无添加的时候,你还弄个这种东西出来,不是自讨没趣吗?编者按:目前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品饮料,但是有很多新品却很难开拓市场存活下来。那么,新品饮料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新饮料为什么卖不动去年,养生堂重磅推出了一款新产品:TOT苏打红茶。养生堂虽然对TOT苏打红茶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销量却不佳。为什么?消费者怎么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听到苏打红茶后第一反应是什么?首先会纠结在“苏打”上。这东西不常听到,什么是苏打?干什么用的?能喝吗?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这个肯定是化学物品。当人人都在谈纯天然、无添加的时候,你还弄个这种东西出来,不是自讨没趣吗?说出“我能干什么”如何解决?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把“苏打”这样的字眼从推广中去掉,即不去多说“我是什么”。你这个名称大家本来就不懂,讲出来有什么用?如鲠在喉,不如不用。不说品类,那要怎么推广?学学王老吉,直接说“我能干什么”。王老吉能干什么?开始的时候,凉茶饮料根本无法直接传播。凉茶是什么?两广地带,这种东西是捏着鼻子喝的,因为特苦,跟中药没什么两样。而全国其他地方,凉茶概念就是隔夜茶,谁喜欢喝?喝茶都喝热茶,“人走茶凉”就是最好证明。王老吉要当饮料卖,却发现无法表明“我是什么”。怎么办?它用了个巧方法,大声说出了“我能干什么”。王老吉能干什么?它一开始就说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到底是什么?我管他呢,反正你怕上火的时候,给了你一个喝我的理由。效果如何?销量突飞猛进,逼得“两乐”都阵脚大乱,年初可口可乐广告的枪口直接对准王老吉——一群年轻人围着火锅叫嚷“吃火锅,喝可口可乐”。王老吉是什么?当王老吉看到大家不拒绝,都知道“我能干什么”的时候,教育马上来了。看看王老吉的广告结语,年初就开始改变,明明白白提出“王老吉凉茶”,去年底都没有。王老吉规避“凉茶”这两个字多少年?从2003年年初到2010年年底,整整8年,抗日战争都结束了,才郑重其事地教育“我是什么”。至于其中的因果联系,比如“王老吉为什么这么能干”这类问题,它根本不会去教育,消费者的兴趣也不在此。消费者想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结果,关注解决问题过程的并不多。就像医生给你开药后,你也基本不问“这药为什么能治病?”而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也可以自己去找资料,反正资讯那么发达。品牌要响亮,品类要龟缩你的品类名,如果不是消费者所熟知的、要花心思去联想的,你直接推广就不会成功。就像“功能性饮料”的宣传,虽然消费者有可能一知半解,但是绝对没有“绿茶”这样的品类宣传来得直接。红牛,就要通过“我能干什么”即“渴了累了喝红牛”来进入市场;而康师傅“绿茶”,说个“绿色好心情”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就可以独步天下了。成功的都是那些有好名称的品牌,而且品类是龟缩在后的。“营养快线”是什么品类的饮料?消费者并不知情,但不妨碍它的热卖,它只说出“我能干什么”就可以;“功能性饮料”这个品类说得明白吧?消费者并不领情,这个品类销售就是上不去。再来看凉茶头两年的大战,每个品牌都在吼“我是凉茶”,基本没哪家成功。为什么?当时的消费者还无法把王老吉跟凉茶画等号,亦即无法把“预防上火的饮料”跟凉茶画等号。直到王老吉赚到盆满钵满好多年,凉茶的影响也逐渐深入人心,吼了很多年的和其正日子才稍微好过点。要说“我能干什么”直接说“我是什么”的厂商有不少,就像这两年,光能、宜简、冰点、中梁山、农夫山泉、世罕泉、娃哈哈都推出了苏打水。很悲观地给它们断个言:不好卖。怎么才能好卖起来?苏打水这个名称使人联想太丰富了,净是些不好的联想。如果真的要推出,就得给它起个好听的、容易联想的名称。而且,你还得考虑损失,就算是“矿泉水”、“纯净水”宣传这么久的品类,人们都无法完全区别。或者,干脆把“苏打”去掉,把喝你的理由给充分。不说“我是什么”了,而是要说“我能干什么”。不要提“我是什么”,特别是新产品去年闹腾得比较凶的还有“金沙源”,一种淡竹叶饮料。熊猫有可能还吃得下竹叶,老百姓呢?你吃过竹叶还是用竹叶泡过茶?果然,在今年,它的线上线下推广已经销声匿迹。农夫山泉今年又推出一款新产品,叫东方树叶。又回到上面的问题,老百姓吃过树叶还是用树叶泡过茶?让他们如何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品尝?有一种牛奶叫“水牛奶”。调查过程中,一些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掺水的牛奶”;而另一些则认为是“水牛产的奶”。对于前面的反应,不多做解释,大家也知道不好。“水牛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回答,耕作水田用的。“能产奶吗?”估计这个问题把你难住了,你会说“不知道,反正没喝过”。对于奶牛,老百姓早被其他厂家教育过了,好的奶牛外形都是黑白相间——无论是牛奶包装还是广告中,都能看到这种奶牛的出现。可惜,那不是水牛。还有个品类名取得很纠结,叫“果醋”。消费者如何选择?该当饮料还是调味品?设想以下场景:一位消费者正在喝东西,被一闺蜜碰到。“你喝的什么?”“果醋”“啊,你喝醋啊,你男朋友出轨了?”“拜托,是果醋”……如今,果醋芳踪难觅。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我是什么”如果品类名很好理解的时候,直接说出“我是什么”就好了,至于“我能干什么”,消费者会自己去联想。就像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是什么?消费者知道的并不多,不过都知道那是“山泉水”,而不是营销人员划分的纯净水、矿泉水或者天然水之流。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销售。农夫山泉推出来前,市面上都是XX纯净水,XX矿泉水。无论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老百姓都感觉这是被加工过的。纯净水嘛,就是提炼过、提纯过的;而那个矿泉水,很容易联想到有金属疙瘩加在里面。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人体内需要一些微量金属元素,但不代表老百姓可以忍受把铁疙瘩泡在水里。不过值得纯净水和矿泉水庆幸的是,当时只有这两种水。你喝不喝?你不喝就没水喝。老百姓虽然心里别扭,但只能屈从于厂家。当时的纯净水还沾沾自喜,认为老百姓是由于“水纯净”,才喝的“纯净水”,典型的就是乐百氏的“二十七层净化”——够纯净了吧。农夫山泉可贵之处就在于,把山泉作为名称。山泉给人的联想是什么?天然、甘甜、未加工。随便找位消费者问问就知道,不用花巨资调查。不信?你先问问自己,“喜欢喝加工过的水,还是天然的山泉水?”在农夫山泉的推广语里,“有点甜”是对“山泉”的补充,使消费者马上联想到“山泉”的好处,并不是靠口味上的“有点甜”来区别其他水。农夫山泉能干什么?最开始的农夫山泉比较激进,认为非要说清楚“我能干什么”,就搞了出“天然水”与“纯净水”之争。说“天然水”就是比“纯净水”好,还搞得轰轰烈烈,搞到几位大佬出面制止才罢手。而直至现在,知道“天然水”到底是什么的人并不多、农夫山泉是不是“天然水”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提什么“天然水”、“纯净水”、“矿泉水”如何区别了。下次你去楼下小卖部,问老板要“纯净水”,他递过来农夫山泉或者是矿泉水时,你也不必惊讶。消费者选择农夫山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山泉水”比“加工过的水”强,跟你是不是“天然水”却没多大关系。农夫山泉,其实是被逼到正确的道上。宣传不了“我能干什么”,只能强调“我是什么”——未加工,反正消费者大多都厌恶“加工”的东西。其广告表现为:“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样,倒还使得销售节节攀高。取个好名,走遍天下都不怕茶的名称康师傅的“绿茶”,把“我是什么”说得很清楚,一眼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推出之始,为碳酸饮料称霸的时代,出现这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茶作为饮料,消费者自然欢喜,果真也好卖。为什么现在康师傅的“乌龙茶”、“铁观音”不好卖了?很简单,因为没有说清楚“我是什么”。没看错,它们没有区分出不同,消费者把“绿茶”、“乌龙茶”或者“铁观音”都当成茶的一种。你喝什么?喝茶。什么茶?“乌龙茶”。乌龙茶、铁观音甚至还在抢占绿茶饮料的份额。牛奶名称当蒙牛的“特仑苏”在高端牛奶市场一骑绝尘时,伊利马上跟在屁股后来了个“金典”牛奶,都是差不多的诉求。但由于“特仑苏”提前占领了心智,“金典”就无法跟它相提并论了。伊利其实是有机会的。它有个牌子取得奇好,“营养舒化奶”。“这个牛奶好吸收啊。”“你怎么知道的?”“你看看名字。”卖得究竟如何?看看“营养舒化奶”变着花样的广告,乃至与高科技——变形金刚的亲密结合就知道了。不过,买牛奶而追求“好吸收”的人,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轻人自我感觉很好,觉得除了鹅卵石无法消化外,其他的都还可以接受,你推出太年轻态的广告只能打在石头上。水的名称你是喝“中梁山”水还是“冰点”水?在重庆,有两个比较出名的厂家生产瓶装水。一家出现得比较早,叫中梁山,一家出现得相对晚点,叫冰点。如果你不熟悉重庆的情况,光从字面上看,你会选哪种?很自然的,冰点占上风,特别是炎炎夏日,想着都凉快点。另外有个原因,中梁山有个致命的缺点——中梁山有煤矿,也就是说,当你要买中梁山水的时候,你会联想到这水是从煤里面渗出来的。当然,如果你满头大汗,而手头只有这种水,你还是得喝。其实,大多数品类能被推出,都有其可取之点,但厂家总是急匆匆地推出,没有考虑考虑它的卖点。结果,你只能等着推出后,考虑考虑它的退货了。

阅读全文

与果醋饮料市场营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型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66
促销活动的营销策划方案实例 浏览:844
党员干部可以从事电子商务吗 浏览:514
网络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518
微博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14
以纯公司会展策划方案 浏览:64
学校党员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907
rfm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浏览:133
国培计划二级培训方案 浏览:302
新闻宣传技能主题培训方案 浏览:903
冬季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6
济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宣传推广先进事迹方案 浏览:577
医院的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22
山东好买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40
3月份餐厅营销方案 浏览:338
电子商务职业培训班 浏览:272
餐厅菜品推广方案 浏览:252
康心药业电子商务 浏览:812
地矿职工培训方案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