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推荐有助于认识人情世故,学会怎么做人的小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世故,不在于看了多少,而在于能够使用多少!
《红楼梦》是本好书!
㈡ 凡客体的病毒营销
凡客的“无心插柳”已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大范围的“病毒营销”。中央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教师范小青表示,“VANCL这次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并不直接产生对VANCL本身产品的口碑,而只是通过恶搞来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传统的营销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客户被动接受产品信息。但是,随着广告数量的急剧增加,不但营销费用高涨,其效果越差。与传统营销方式截然相反,“病毒式营销”多以诱导为主,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可参与的娱乐活动,其已受到广泛欢迎。
然而,此次“凡客体”的营销则在“病毒营销”的基础上更进了一层,传播的信息是“多病毒”,而非“单个病毒”,发动的群体也不是商家单个体,而是庞大的网民。与传统“病毒营销”主要依靠厂商发动其自主创作的“病毒”信息不同,这次“凡客体”的传播不仅仅限于VANCL产品本身,而是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广泛传播多样版本的“病毒”,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最开始是对VANCL比较熟悉和关注的人在传播这个消息,并开始‘学习’制作‘凡客体’;后来病毒营销延展开了,吸引的是对‘VANCL’并不太熟悉的其他目标受众群。这些受众群恰恰是‘VANCL’的重要目标消费群,喜欢网络新鲜事物的上班族、上学族。”范小青认为,“只要这个事件达到‘火爆’效果,VANCL的知名度就会提高。”
王小鱼告诉记者,这种网络恶搞大约从去 年开始在论坛、社交网站和QQ上进行流行。例如:网友曾一度疯狂地用‘一枝红杏出墙来’来作为诸多中国古诗的下联,也有网友将身边事实用古诗、古词等格式来进行篡改,达到一种冷峻不羁、嘲讽戏谑的效果,“只是一直以来这种手段并没有被商家发现,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但经过VANCL此次营销体验,不少商家看到应用前景。“要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要极富‘创意’。”王小鱼表示,这种创意一定符合网络时代的两大传播特性,即:娱乐和自由。
“在娱乐新闻社会化、社会新闻娱乐化的时代,人们崇尚自由,也希望更多参与互动。”王小鱼表示,“如果能把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将比你自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有效得多。这种营销方式值得众多商家学习和借鉴。”
不过,由于此次“火爆”营销的时间尚短,记者暂未获得商家销售数据的变动。不过,王小鱼认为,“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许短时期内看不到有很大变化,但只要持续投入和推动,消费者认可了这个品牌,将会在未来产生巨大效益。”
㈢ 凡客体的商业价值
不过,网络产品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作为一种类“病毒”,一般而言,其传播的周期是非常短的,如果有新创意出现,网友就会猎奇而疯狂追逐新的网络产品。如果版本不进行更新,这场营销的“乘数效应”就会递减。
对此,王小鱼表示,不要寄希望只是通过这样一种营销方式,就能将品牌的所有特性就覆盖。“每一阶段、每一传播,只要向目标受众传达一种产品特性,就已经足够。”如果将产品的性能、价格和品牌全部通过这种方式转达出来,会起到弄巧成拙,导致失败。
“在互联网时代,网民是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不要再想着如何强行灌输理念和价值,而是要顺势而为。”王小鱼说,“现在很多商家都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
此次偶然受益的VANCL显然也深得其味。记者从VANCL内部了解到,其正在尝试设计新的绿色模板,让网民分享和参与互动。“这个活动正在筹备中,我们现在也无法预期,其将产生怎样的效果。”VANCL内部人士说:“我们将密切关注其传播和影响力,并随时调整营销策略。”
“这种营销方式是存在风险的。”不过,范小青指出,如果产品本身是网民认可的,一般就不会被太过分地贬低和中伤,仅仅当作一种娱乐手段而已;而如果产品不过硬,就可能真的成为网友“恶搞”的平台,就类似于“新红楼”的恶搞。同时,也存在无法控制舆论走向的问题。
对此,VANCL相关人士亦承认:“我们不会控制这个事件的走向,也控制不了。”VANCL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无论是网民戏说的创造力还是真实的自我表达,我们都会学习、保持尊重并满怀敬意。”
黄升民表示,“究竟什么样的网络营销能成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在学界也有一定的争论。”目 前普遍的现象是,商业利益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互联网。而且有些时候,厂商甚至会因为追求商业利益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
“但是对于这类营销手段,由于方向的不可控,不同企业的态度也不同。一些企业在尝试新鲜的营销方式,另一些企业也在尽力规避此营销可能带来的风险。”黄升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