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有什么区别
第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多了知觉速度测验题型;第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难度比较小;第三、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考取事业编的考试,事业编就是地方公务员;第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考试时间按常规来说90分钟,但是要看具体的地方啊。
㈡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行测有什么区别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行测》考试较为相似,但又有不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的难度要比《行政能力测试》低一些。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综合管理类《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从事党政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潜能。其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㈢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哪些内容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涉及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
甲单位招聘乙作为行政人员,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A.甲单位在乙入职三个月后,与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B.甲单位与乙签订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二个月试用期
C.乙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D.在试用期内,甲单位将乙解聘,未向乙说明理由
答案:B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______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要抓住基础,______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更恰当的一项是:
A.纠结忽略 B.沉溺摒弃
C.致力考虑 D.集中发现
答案:A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更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 B.实践
C.管理学 D.研究讨论
答案:A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某单位共有160名员工,该单位在七月份的平均出勤率为85%,其中女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70%,问该单位共有男员工多少人?
A.40 B.50
C.70 D.120
答案:A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更符合或更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
A.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
B.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
C.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
答案:D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更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 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 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更恰当的答案。
为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某市计划对这一时段进入中心城区的私人汽车征收10元交通拥堵费,该费用将超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域的费用。专家称,很多人会因此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从而缓解这一时段的交通压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不能削弱专家的论断?
A.该市公共交通不发达
B.该市非上下班时段交通拥堵也很严重
C.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远高于要缴纳的交通拥堵费
D.私人汽车车主多为高收入人群,对10元交通拥堵费不以为然
答案:B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复合性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资料通常以统计性的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
2010年末,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309.7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进口车拥有量12.54万辆,增长43.2%。
2010年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
2010年末,该市个人车辆拥有量229.83万辆,同比增长9.2%。个人汽车拥有量103.85万辆,增长21.9%,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86.54万辆,增长21.8%。
2010年该市新注册车39.76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新注册汽车33.79万辆,增长50.1%。全年报废车辆5.81万辆,下降53.1%。
2010年末,该市机动车驾驶人员数量为448.48万人,同比增长9.2%,其中汽车驾驶人员412.56万人,增长13.7%。
A.5% B.4%
C.3% D.2%
答案:C
A.2010年该市拥有的民用车辆中汽车所占比重超过6成
B.2010年该市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的原因是报废车辆数量大幅下降
C.2010年该市进口车拥有量同比增速低于民用车辆平均水平
D.2009年该市新注册车辆数多于报废车辆数
答案:D
㈣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区别
朋友: 1、这本来是一门课。 2、不同的出版社的名称不同而已。 3、在2000年前后,大多叫《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而现在大多叫《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个意思 只是指行政能力测试 现在考公务员都是要考两门的 1行政能力测试 2公共基础知识。如果是A类考试加上申论。就这么多,有部分的部门还需要加试专业课的
㈤ 请问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什么
职业能力测试这个考试主要考察你是否能够有潜力做事业单位的工作,这个是职位匹配性测试。考试题目基本就是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东西,也包括常识什么的,考察的比较全面。
㈥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我知道一个网站 是职业测试的 http://www.caichu.com/mbti/dati.asp
正规的职业测试是很难弄到的,在有心理专业的大学里有,可是不外传的,就连学生也不给答案,听说是花了很多钱才买的。 所以这种书就算买也买不到。
㈦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什么
笔试科目:岗位类别为综合类的岗位专业科目测试为《管理基础知识》;教育类的岗位专业科目测试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等内容;卫生类的岗位专业科目测试为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等内容。《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与考试地点时间的信息见准考证。缴纳笔试考试费用,即完成报名确认,逾期视为自行放弃。完成报名确认后,从该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笔试后,按《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 5: 5的比例合成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资格审查、体检人员,若最后一名出现笔试成绩并列,按《职业能力测试》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笔试时间地点详见准考证。面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面试工作按照《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暂行办法》执行。若实际参加面试人数达不到招聘岗位面试比例的,则按“实际参加面试人数×面试比例”的公式重新计算确定招聘指标(计算结果出现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面试分值为100分,面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面试考官对考生面试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的,须在评分表中说明理由;考生面试最后结果在60分以下的,需形成书面材料报区人力社保局备案。面试时间、地点及具体方式另行通知。
㈧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试有什么区别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与行政能力测试是一个意思。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职业能力测试。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这五个方面。
㈨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行测有什么区别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综合管理类《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从事党政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潜能。其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它考查得范围广,需要知识面全,不过好在都是选择题,只要前两个周肯下功夫看,及格以上不成问题。
第一个是测试个体兴趣的倾向程度,可能在哪些职业领域可以比较适合,解决人和职业的匹配问题;第二是测试的行政工作能力与素质(素养),解决人与岗位的匹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