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几个市场营销的计算题,成本加成定价
一:单位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产品总量=(20000+30000)/1000=50(元)。
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l + 成本利润率)=50*(1+20%)=60(元)。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其单位销售价格为60元。
二:零售价=产品进价*(1+产品加成率)=2000*(1+16%)=2320(元)。
按零售价加成这批彩电零售价格是2320元。
三:总成本=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1.2*200000+100000=340000(元)。
单位成本=总成本/产品数量=340000/200000=1.7元/件。
单位售价=(总成本+利润)/产品数量=(340000+60000)/200000=2(元)。
如果企业要保证60 000元的利润,则定价为2元/件。
1.5元/件<2元/件, 且其单位成本为1.7元/件, 如果1.5元/件亏损卖出了。
如果有厂商向企业订购50000件产品,但出价1.5元/件,不接受。
(1)市场营销竞赛产品成本扩展阅读: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中最大的开支是广告,广告最大的开支是媒体费用。特别对于快消品而言,如日化、饮料等品牌而言,媒体费用占据其营销预算80-90%,有些企业甚至高达95%。
因此,企业需要将整个营销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当我们将企业营销的起点与营销费用拉成一个直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流程、各个环节所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首先,在产品调研、市场研判以及营销诊断方面,企业首先得有个严密而科学的判断。
其次,在前期调研诊断的基础上,决定营销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品牌导向、竞争导向),营销的目的越有针对性,执行就越具操作性和效果具备可评估性。
第三、确定企业的营销目标后,可以规划区域市场、消费群体、传播内容、以及效果评估指标。值得一提的是,评估指标一般从销售量、招商额以及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说,传播的战略目标后两项是紧密相连的。
第四、在确定企业目标、传播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消费群体规划企业的媒体类别以及选择指标。不同媒体评估指标差异较大,传统的CPM成本并不具备横向可比性。因此,企业选择媒体的指标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受众价值(规模、比重、消费行为等)二、媒体价格(折扣、政策等)。判断此两个因素的指标,尽可能量化。
第五、在对媒体有个定量与定性的判断后,媒体的管理职能就凸现出来。就可以展开对品牌的传播展开有效的媒体资源开发了。一般由具备媒体与广告方面2年以上经验的经理人料理。
媒体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考量企业家战略、策略、战术的活儿,需要广泛的专业积累、人脉与经验。在开发企业有效媒体资源方面,需要在企业的两大战略(企业战略与品牌战略)下,有原则而有技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媒体投放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❷ 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法计算题例题
1.红星电器公司生产只能开关1000件,总固定成本20000元,总变动成本30000元,预期利润为20%,按成本加成回定价法确定其单位答销售价格
2.计谋电器进口彩电,进货平均成本2000元,电器行的彩电加成率为16%,按零售价加成这批彩电零售价格是多少
3.企业生产B产品的生产能力达300 000件,但目前市场需求为200000件,且已趋于饱和,生产B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件,企业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计算B产品的盈亏平衡价格,如果企业要保证60 000元的利润,则定价多少?如果有厂商向企业订购50000件产品,但出价1.5元/件,是否接受.
1. {(30000+20000)/1000} ×(1+20%)
2. 2000×(1+16%)
3. (1)盈亏平衡价格=100 000/200000+1.2=1.7
(2)1.7+60000/200000=2
所以不接受
❸ 市场营销全成本计算方法
这是成本加成法
所谓成本加成法就是在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率的专加成率制定最后售价属的方法。
其计算方法是:P=C(1+R)
P:单位产品的售价 C:单位产品的成本
R:加成率
售价=450*(1+30%)=585
❹ 市场营销成本定价问题
保本定价=5\10+0.9=1.4元\件保利定价=1.4+0.3=1.7元\件
保本定价法又叫收支平衡定价法,是指在销量既定回的条件下,答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科学地猜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
保本定价法就是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保本定价法分析的要害是确定盈亏平衡点,即企业收支相抵,利润为零时的状态。
❺ 市场营销中的四个成本和四个价值各是什么急急急。。。。。
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选择价值,提供价值,传播价值和交换价值,希望能帮到您!
❻ 市场营销学中的费用
在市场营销学来中,一般是研源究一个产品如何从生产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从这个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整个过程的费用可以分为以下环节:
生产费用:包括产品的原料采购费用、生产人工成本、生产器械损耗费等等;
渠道费用:产品都厂家到消费者手中产生的费用,有物流成本费、运输人工费等等,如果做网销的话,有网络平台的费用、各级代理商经销商的培训指导费用等等;
售后费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维护的费用;
其他费用: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费用,例如自然灾害等等。
❼ 营销竞赛方案
留下邮箱
❽ 市场营销中的新产品如何定价
新产品上市的定价策略一般为两种:
一种是市场高脂定价法(market-skimming pricing):开始的时候将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然后在市场上一层一层地获取收入。比如现在很多手机新上市的时候往往价格很高,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价格就逐渐降低;再比如很多女装新款上市的价格定位都比较高,然后随着过季与流行的变化会逐渐降价等
高脂定价法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才有意义。首先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必须能支撑高价位,并且有人愿意在这个高价位上购买。其次,生产小批量产品的单位成本不能高到抵消高价位带来的利润。最后竞争对手不能轻易进入市场和影响高价位。
另一种是 市场渗透定价法(market-penetration pricing): 顾名思义是低价定价,只在规模较小但利润高的细分市场上获取利润。他们制定比较低的初始价格,目的是迅速和深入地渗透市场——快速吸引大量的购买者,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适用范围:第一,价格非常敏感的消费群体。第二,生产和分销成本必须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第三,低价能够阻止竞争,否则,价格只是暂时的优势。
同样拿手机来说,很多国产的低端机,比如红米手机,一上市就定一个很低的价格来抢占低端市场。
❾ 关于市场营销中 定价策略中产品成本的问题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是指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
.杨继绳认为知识经济并不改变上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规律认为,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当资本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投入,其效益就会减少。具体说,比如,一个很饿的人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觉得特香,吃到最后一个时候就觉得不是那么香了。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总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的总和,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即:产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平均成本是把总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它等于一定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的总和。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变动成本除以产量计算出来的每单位产量的成本.
你看出来了吧,在相关范围之内,如果数量只变动一个单位,那总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了,这个时候的平均成本也是边际成本,也就是说,边际成本也是一种单位成本,只是它的数量变化只有一个单位,而平均成本的数量变动是无数个.同样的.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
无论是竞争性企业还是垄断企业,企业都会最大化其利润——完全竞争企业是在市场价格给定的情况下选择其产量,垄断企业是同时决定其产量和产品价格。这样,给定市场价格,竞争性企业会选择一个产量,而该产量会使得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所以,竞争性企业的定价会是按照边际成本定价。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只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竞争性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两方面作用最终形成的结果。
如果最低平均成本对应的产量是0或无穷,可能不能形成用我们所介绍的所有特征兼备的完全竞争企业,但是竞争性可以由“可进入性”体现出来。在可竞争市场,即使只有一个企业(适用于边际成本为无穷的情况),这个企业也会按照竞争企业的行为行事。
有上升的边际成本曲线(最低平均成本对应产量是0),产业还是会存在的,只是形成的产业结构未必是完全竞争的,但是即使是竞争性的也是可能的,因为价格会定在边际成本上,所以会有正的利润;有下降的边际成本曲线(最低平均成本对应产量是无穷),通常意味着有一个巨大的固定成本,这个固定成本可能形成一个进入屏障,妨碍竞争性市场的形成,最终形成自然垄断(一个巨大的企业),这也就是自然垄断规制的困境——如果不按边际成本定价,会造成扭曲;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有会造成亏损,需要补贴,会带来其他问题。jessiewang对于AC=MC情况的分析是没有问题的,so thanks^_^
对于jiyusha提出来的,会有另外的企业以更低的平均成本来出售产品的问题(nice point~),可以这样想:短期之内,另外的企业确实是可以以更低的平均成本来出售产品,因此造成在位者企业的亏损乃至退出,但是在位者企业一旦退出之后,或者新进入的企业会根据此时的市场价格增加产另至MC=P,即它的行为会变得和原在位者的行为一样,这样我们逐渐回到起点。
总结下,竞争行业的定价会在企业的边际成本上,而单个企业会在此基础上最小化其成本,这样就形成了U形平均成本情况下的价格=边际成本=最低平均成本。
看不明白就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