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电冰箱市场营销报告

电冰箱市场营销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01 04:58:31

市场营销报告怎么写

1、市场抄调查(有些地方这个环节,除非你了解行业)

2、现状和背景(市场情况,产品状况、分销情况,竞争态势、经济形式)

3、问题和机会分析

4、目标市场选择和目标确定

5、营销战略确定(目标市场战略、组合战略4P、定位)

6、战术确定

7、损益分析

8、营销计划控制

㈡ 家电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

如果是有关行业整体情况的,可以参考赛迪的报告
如果是有关特殊家电的版,可以参考gfk或者中怡康权的报告
如果是专项研究,那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涉及要点->文章框架->细节支撑,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
这个也可以参考
http://zdc.zol.com.cn/topic/3340273.html#

㈢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美乐冰箱(求解答,速度速度)

家电中的冰箱,现在基本上属于同质化的产品。小品牌和杂牌子的产品,可能在质量控制上和售后服务上和大品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你给的案例数据时正确的话,那说明一个中端的牌子,拥有中端的口碑是最贴近用户的。一个企业的生存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盈利,如果贵产品能够在定位上位于,中端价格和高端的质量口碑上,在这个层次上可以实现薄利多销。

想要成功,需要大的市场投入,比如说可以宣传你们是如何控制质量的,对售后服务有什么样的承诺,拥有什么样的服务团队等等。

当然,一个产品的准确定位,绝对不是案例中说的,中等质量中等价格,外观设计和产品的便利性设计等等在市场定位上,在当今用户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全球范围内,韩系冰箱的成功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㈣ 有没有,有关冰箱营销方面的书呀,很急啊……

国产冰箱突围上海市场营销策划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上海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虽然北京和广州是同样的大城市,但是都没有上海市场难以操作,很多营销人对上海市场都感到头疼。国产冰箱也不例外,在上海冰箱市场,外资品牌,可谓风光无限,牢牢把握了中高端市场。国产冰箱只有在郊县市场,还有一杯冷炙。有人形象的把上海市场称为是国产冰箱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毕竟上海是个打品牌和形象的地方,许多厂家是痛并坚持着。
笔者通过对上海冰箱市场的调研,发现国产冰箱在这个市场,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而且有着巨大的销售潜力,只是很多国产冰箱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笔者通过调研,形成了一些上海市场操作的思路,以飨读者,也希望能为那些国产冰箱的销售同仁们,突围上海市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上海冰箱市场分析
1、冰箱市场主流品牌
1)、外资品牌:西门子、LG、三星、博世、伊莱克斯、松下、东芝、夏普。
2)、国产品牌:海尔、新飞、美菱、荣事达、美的、容声、小天鹅、TCL。
2、冰箱销售渠道
1)、家电连锁卖场:永乐、国美(及国美自选店)、苏宁、百思买自选店(仅徐家汇一家,以高档家电为主),大概160家左右,是上海冰箱销售的主要渠道。
2)、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乐购、世纪联华等,以低价位及中小冰箱为主,品牌比较多而且杂,各品牌出样型号相对较少,很多是厂家专供的冰箱型号。
3)、传统销售渠道:大型商场,如八佰伴,以外资品牌为主;郊县专卖店(崇明、青浦、川沙、南汇、嘉定、松江、金山、奉贤、闵行),以国产冰箱为主,随着郊县家电连锁的进一步渗透,此类专卖店逐渐在萎缩,或者向乡镇转移。
3、市场格局
1)、品牌格局:外资品牌占主导,尤其是中高档冰箱;国内品牌为辅,主要是中低端产品市场。目前,外资品牌正在向中低端冰箱渗透。
2)、销量格局:外资品牌销量前三名:西门子、LG、三星;国内品牌销量前三名:海尔、新飞、美菱(或者美的荣事达)。
3)、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总销量比例约:5∶5(市区约为6∶4;郊县约4∶6)
二、上海国产冰箱市场SWOT分析
1、当前存在的问题:
1)、品牌层面:品牌力普遍较弱,上海消费者偏好于外资品牌,而且国产冰箱的知名度在上海市场普遍比较低,尤其是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中。而且这种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
2)、市场操作层面乏力:
A、宏观方面:由于厂家考虑到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再加上上海市场的特性,传统的、一般性的市场投入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很多国产冰箱厂家,其本上是在维持运营阶段,也没有什么创新的市场操作手法,甚至连最基本的市场操作,都没有执行到位。市场操盘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而且无章法。
B、微观方面:终端形象普遍较差,缺乏规范的、统一的形象布置;促销道具匮乏或者单一;场地位置普遍靠后或者偏僻;卖场内缺乏有效的促销指引和促销信息的发布。
3)、销售队伍战斗力较弱:
A、销售经理:由于业绩的压力,和销售的短期性,以及上海市场的重要性,很多国产冰箱的上海分公司经理,更换比较频繁。做的不好,要走人,做的好了,很快被升迁了,有的销售经理过来,就是来练练兵。将领不稳,军心涣散,团队的战斗力和斗志低下。
B、销售人员:由于市场表现低迷,销售平平,导致销售人员的收入比在全国其他市场的偏低,公司内部优秀的销售人员不愿意到上海市场工作,由于国产冰箱工资在上海市场比较低,所以也难以招聘到优秀的销售人员,只能是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然而一但他们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后,往往就会选择跳槽,去一些外资品牌。这就导致了这个团队,始终缺乏优秀的销售人员。
C、导购员:市场今非昔比,国产冰箱曾经的辉煌,如今的低迷,导致大量优秀的,有多年丰富经验的老导购员,被外资品牌挖走了(如5至10年左右的国产冰箱的导购员,大量流向于西门子、三星和LG等)。由于销售人员,疏于对导购员的管理和关怀,使许多导购员没有了组织安全感,大量流失。底薪较低,难以招聘到优秀的导购员,只能去招聘一些年轻的新人,冰箱导购员和数码产品的导购员不同,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因此年轻的导购员往往抓不住顾客,很低产。另外,导购队伍,缺乏正规的培训,产品知识不熟悉,促销技巧单一,无正规的统一的促销说词
4)、与连锁合作不畅通,谈判处于劣势。由于品牌力弱、终端销售差,场地费较少,导致在卖场的场地位置较差,进一步导致终端销售恶化,优秀导购员流失,老品增多,连锁办款难,发货受到影响,终端又无货,或者缺少畅销的货源,如此下去,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销售人员与连锁沟通不到位,从内心定位自己就是三类品牌,不敢与连锁谈一些要求,哪怕是合理的理由,更不要说去争取一些资源了。
2、国产冰箱的优势:
相比外资品牌,国产冰箱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优势,如价格便宜,产品线丰富,进入上海市场较早。同样的容量和款式的冰箱,国产冰箱的价格只有外资品牌的三分二左右,某些型号还更低些。
3、国产冰箱的威胁:
市场份额逐步下滑,外资品牌,某些型号策略性价格走低,进一步蚕食中低市场份额。近来一些外资品牌冰箱,在完成中高端市场的占领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中低端产品,这对国产冰箱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威胁。另外,国产冰箱之间互相价格战,利润进一步走低。
4、国产冰箱的机遇:
1)、行业技术水平趋同,技术壁垒越来越少,外资品牌和国内品牌都是中国制造,同样的流水线和操作工人。通过系统的品牌运作和市场操作,有希望能够打开上海市场。
2)、郊县市场潜力巨大,需求逐年增加,对国产冰箱来说,是个发展机遇。目前国产冰箱在郊县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竞争力。
3)、经过这两年的整合,许多国产冰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管理和操作也开始规范起来,可以在上海市场与外资品牌一搏,打一仗。
三、突围策略
一)、整体步骤:
1、攘外必先安内
目前,对于国产冰箱来说,首先要做到国产冰箱里面的前两名,之后再把战场扩大到外资品牌。如果冒然出击,则会败走麦城,故而先从国产竞品冰箱入刀,争做国产冰箱的老大。
2、郊县包围城市
国产冰箱在郊县市场有一定的基础和很强的竞争力,应该把郊县做为重点进行操作,管理好郊县门店,进一步提高郊县的销量和市场份额。避开外资品牌强势的市区战场,从郊县进攻,等待郊县市场稳固后,进而进军市区市场。
3、集中资源攻坚重点优质渠道和店面,带动整体发展。
把目前所有的渠道和卖场,进行等级划分,分为优质渠道和劣质渠道,门店分为A、B、C类店,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到优质渠道和A、B类门店,先做好优质渠道和A、B类门店,然后全面渗透,整体发展。
4、持久战
做好上海市场并非朝夕之功,打的是持久战,尤其对于国产冰箱来说。毕竟外资品牌在上海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有很强的影响力,要想做好上海市场,对于国产冰箱来说必须做好长期的持续的攻坚打算。
二)、七大突围策略要素
1、打造高效强势销售团队
1)、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选派其他地区优秀的、有操作思路、能操大盘的、有激情的分公司总经理,给予其充分的权利和资源。进行期望管理:如果能够操作好上海市场,及时进行特别嘉奖,持续性做好上海市场,三年后进行提拔和重用。分公司总经理人员的选用,一定要谨慎,一次性选择最合适的,千万不要经常更换,因为每一次更换,都会带来3至5个月的市场波动。分公司总经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销售团队稳定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2)、分公司总经理组建销售团队,在公司内部选拔一些年轻有为、综合素质较高、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肯做实事的业务员,派送到上海市场。对于这部分人员,在薪酬方面要比其他区域高些,毕竟上海的消费及各方面开支费用比较高;在晋升激励方面,要给予明确的导向,一但每个业务员所负责的销售系统做好了,整个市场做起来了,每个业务员都有很大的机会被提拔。另外,可以从上海招聘一些当地的熟悉上海冰箱市场的业务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连锁卖场及其他渠道的一些资源优势,也能够使其他业务人员,通过他们更快的了解上海市场,更便于操作上海市场。对于这部分人员,在工资待遇方面,一定要高一些,在上海冰箱行业要有一定的竞争力,否则他们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3)、导购员是销售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人,是完成冰箱最终销售的关键的因素,也就是平时所谓的“临门一脚”。攻打上海市场的成败,导购团队的战斗力是关键,没有终端销售的流畅,整个分公司链条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导购团队?
一、对现有的导购员进行产品知识、促销技巧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以及终端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培训一定要系统,而且要有计划性和持续性;
二、对现有导购队伍进行优化,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导购员;
三、从其他厂家挖一些优秀的导购员。
四、可以搞一个招徕政策,对于以前在本公司做过多年,后来离职的优秀导购员,可以给予他们优待,欢迎他们再回来。这部分导购员的回来,一方面强大了现有的导购队伍,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稳定现有导购队伍的作用。
4)、四大职能部门(物流、售后、财务、行政):
一切为了销售,以销售为导向,做好后台支持和服务工作,保障整个分公司运作各个环节的畅通,避免因各个职能部门的问题,影响销售工作的开展。四大职能部门是分公司团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四大职能部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工作作风,以一颗服务的心,积极的态度,做好每件事情。
2、品牌传播策略
作为国产冰箱在上海的品牌传播,一定要挑起中国制造的旗帜,弱化外资品牌影响力。众所周知,外资品牌的生产都是在国内(个别品牌的个别型号原装进口除外),有的甚至是在国产冰箱厂家OEM的,所以打“国际品质,中国制造”的旗帜,更容易传播国产品牌,塑造国产品牌的美誉度,促进销售。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近年来,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情节越来越强,而且国产冰箱的质量的确在提高,所以很多上海的消费者也逐渐理性起来。中国制造,会慢慢的深入人心。打“国际品质,中国制造”的旗帜,也可以联合其他国产冰箱厂家一起来做,会更有说服力和传播力度。
3、市场操作手法
规范市场操作,改变市场操作策略。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并且做好进一步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到突破口。首先,国产冰箱要在国产品牌里有所突破,做到国产的前几名,然后再进一步去和外资品牌竞争。
操作上海市场,首先要做好销售人员内部分工,划分好销售片区。目前上海市场上各家电厂家,都是以连锁系统为标准,来给销售人员分工的,即分系统管理,比如一个人负责国美,一个人负责苏宁,一个人负责永乐,一个人负责超市系统,一个人负责郊县的批发等等。而且一个系统,会有一个负责和连锁沟通的业务员,一个负责终端零售管理的业务员。这样做的好处是,负责业务的销售人员便于内部管理和沟通,因为是在同一个系统内。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上海市场很大,160多个家电连锁,而且在路上时间比较长,三大连锁往往都是扎堆在同一个商圈,一个零售人员,只去负责和管理一个区域的一个系统的门店,大大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资源。也导致了很多门店,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内没有销售人员去拜访。客观上,那么多门店,一个销售人员,这样也忙不过来。因此,划片区管理,便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把上海市场根据一定的标准,主要是地理位置和交通为标准,划分为几个大的片区,让销售人员,以片区来管理门店。
市场操作策略,要根据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分,郊县、市区的促销策略、终端出样,都要有所差异。操作思路严格按照整体思路来,“攘外必先安内”、“郊县包围城市”、“集中资源攻坚重点优质渠道和店面,带动整体发展”及“持久战”。
4、渠道策略
搭建与家电连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本着互利互惠、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奴性合作,踏实做好基础工作,以销量说话。另一方面,做好连锁的公关和沟通,掌握行业的潜规则,保证卖场的货源,争取较好的场地位置。
开发和维护郊县的优质经销商,通过他们占领郊县的四五级市场。
搭建第三渠道平台,即通过经销商来操作连锁。在上海找一家目前在做家电的、资金和物流实力较强的经销商,通过他们来操作家电连锁,借助他们的资源,打破与连锁合作的障碍,保证卖场的货源和减轻汇款压力,公司业务人员一心做好终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当然这种操作模式需要公司的总部支持和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开展。
5、产品策略
充分展示国产冰箱产品线丰富的优势和外观优美、功能多样的特色,另外,分析每一个片区,每一个卖场,针对竞品和外资品牌的产品出样,有针对性的出样,进行产品点对点的开战。
国产冰箱可以根据目前市场的具体情况,分析竞品的优劣势,向总部定制一些适合上海市场销售而且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型号。
合理把握利润产品和冲量产品的比例,既要销量,更要利润,只有产品有利润,分公司才有利润,才能持续性的发展和再投入。
6、价格策略
拒绝低价策略,拒绝价格战,拒绝亏损经营,适当提高价格,为市场运作提供更多利润空间。可以考虑把原来产品的价格提高5%—10%,很多销售人员最怕涨价,最喜欢降价,认为降价就会有销量。事实上,价格是把双刃剑,并不是所有的降价,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都会带来销量的增长。上海就是个特殊的市场,降价只能会带来短暂的销量提升,长期之后,不仅损伤了利润,而且无形当中降低了品牌的形象,会使此品牌在上海市场越来越难操作,在亏损方面,越来越难以自拔。
国产冰箱在上海需要提价,只有提价,才会走向正轨。
7、政策倾斜。
为了做好上海市场,国产冰箱应该在“兵马粮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要启动这个市场,要在这个市场突围,总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至关重要。

㈤ 求海尔家电市场调研报告 谁知道怎么写

海尔集团管理调研报告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集团发展一,集团前身 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 岛电冰箱总厂.1984 年,该厂有员工 820 人,年生产电冰箱 740 台,销售收入 348 万元,固定资产 500 万元,年亏损额 147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4200 元, 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 1955 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9 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 电机厂) ,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 后跨入家电行业.1979 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为此,在 1980 年 3 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 电器厂. 1979-1983 年, 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 "白鹤" 牌洗衣机 5.8 万多台. 1983 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 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 年 10 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 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1984 年 1 月 1 日,经青岛 市经委的批准, 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 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 制造技术合同.合同于 1984 年 9 月 12 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 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 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年内换了四任厂长.12 月份,张瑞敏以这个厂的上级公司 青岛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厂长. 当时, 企业一副破败景象, 几乎一半人想调走,满车间臭气熏天.张瑞敏到任后主要干两件事:一是到附近村子借钱给 工人发工资,二是整顿劳动纪律,制定了有 13 条内容的管理制度,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在车 间随地大小便.1984 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 100 家,国外产 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 "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青岛电冰箱总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二,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创业阶段(1984 年 12 月——1991 年 12 月) 这一阶段既是海尔经营史上的创业阶段,同时也是以"名牌战略"为战略定位,实现中国家电名牌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创名牌的战略定位下,海尔逐渐把一 个区域性的品牌作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质量高于利润" 成立海尔为贯彻 "名 牌战略"而采取得经营理念. 1984 年,青岛电冰箱总厂从极低点起步,首先对当时的国内 家电市场进行 了调查和分析,认为当时虽有 l00 多家电冰箱厂平分中国冰箱市场,但没有最优秀,具有导向性,引导消费的名牌电 冰箱.因此将"琴岛一利勃海尔"冰箱定 位为最终成为影响并带领 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的名牌龙头产品.因此企业做出了 第一个重大决策——实施名牌战略,把产品目标,经营管 理和市场营销战略定 位在出名牌产品上,这一品牌定位,确立了海尔现在以至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它后来者居上的成功基石. 7 年间,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转变观念,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树立了以市 场为导向的经营意识和观念,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 从提高产品质量人手, 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强化了 OEC 基础管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海尔实现 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战略调整和战略转移. 经过整整 7 年稳扎稳打的专业 化生产, 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在 1988 年获得中国电冰箱生产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一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而最重要的是经过这 7 年的艰苦奋斗,创造和积 累了丰富的现 化管理经验和理念,积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造就了一支具有海 尔文化精神的员工队伍,给海尔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超常发展阶段(1991 年 12 月——1997 年 9 月) 在这一阶段, 海尔以资本营运为核心内容进行规模扩张,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2 形成了集团式的管理框架.这一阶段是海尔以产业扩张为基础,构造大,优,强 名牌企业集团的超常发展时期.在 1991 年 12 月 20 日,以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为标志,海尔完成了由单 一生产型企业到生产经营型企业的转变,开始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1993 年 9 月,琴岛海尔集团更名为海尔集团,更改商标为"海尔" ,所属企业名称也 全更改为"海尔" .11 月 19 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筹得 资金 3.69 亿元,用于海尔工业园的建设.通过上述活动,海尔集团对外完成了 全面有效的转轨并制, 对内实行了内部改造, 在战略决策, 经营管理, 资源配置, 科技开发,生产质量,服务手段,文化道德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重组合进 一步完善.在这一阶段中,海尔集团采用了"联合舰队"集团运作模式,使资本 集聚和资本培植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资本营运成为集团发展的主旋律.主要资 本运作的个案有: a. 1991 年 12 月 20 日,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b. 1995 年 7 月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兼并; c. 1995 年 12 月,收购武汉蓝波希岛公司 60%股份; d. 1997 年 3 月,出资 60%在广东合资建立顺德海尔电器公司; e. 1997 年 4 月收购青岛第三制药厂 80%的股份; f. 1997 年 8 月,兼并山东莱阳电熨斗厂; g. 1997 年 9 月,出资 60%与杭州西湖集团合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 h. 1997 年 12 月,出资 59%合资建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 ; i. 1997 年 12 月,兼并黄山电子公司. 3,跨国经营阶段(1997 年 10 月以后) 在这一阶段,海尔提出 10 年规划,确定了进军世界 500 强的目标.把企业 经营目标设定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1995 年 5 月 22 日, 海尔集团的海尔中心大楼落成, 以集团总部东迁海尔工业园为标志, 3 海尔进行了发展史上的重大战略转移,开始了跨国经营,创世界名牌的二次创业阶段.以 1996 年 2 月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在印尼雅加达正式成立为标志,海尔集团已成功地实现了 跨国经营,走向世界.从 1997 年开始,海尔在销售收入,利润,税收,集团人数,出口创汇,资本增值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前两个阶段相比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在产品,技术 和资本输出方面初步具有了跨国公司的基本素质.海尔提出从现在至 2010 年,要向成为世界 500 强的跨国公司的宏伟目标冲击,创出世界名牌产品和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海尔认为, 要成为跨国公司就要有自已的国际名牌; 向国外出口和海外企业的销售收人之和至少占到集 团总销售收人的 50%-60%以上;在国际市场进行技术资本输出;国内国外企业股权多元化 和多国化等等.海尔将继续实现 3 个 1/3 的市场竞争战略和走向市场国际化的标准.在今后的 10 年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比如网络通讯,软硬件制造业等;发展生物工程. 在家电 业方面不再做大的投入.今后,要使电器行业销售收入占集团总销售收人的 1/3;信息行业 销售收入占 1/2 生物工程行业占 1/6 的比例.在贸易方面,要向综合商社方向发展.在金融 方面,要有自己的期货代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等.从 1999 年开 始要重点建设海外市场.三,经济指标 海尔集团多年来一直保持很高的发展速度,下表是 1984 年以来的海尔集团 的主要经济指标.

阅读全文

与电冰箱市场营销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团年宴促销活动 浏览:687
电子商务大型企业挑战 浏览:639
旅游电子商务体系 浏览:930
慈善公益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浏览:493
客房春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92
会销母亲节策划方案 浏览:924
迎新年活动策划方案温馨提示 浏览:466
嘉兴市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901
欧普灯具广告策划方案 浏览:490
易特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67
政务中心进窗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234
南京品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82
大学班会流程策划方案 浏览:770
淘宝活动促销条如何自动添加 浏览:113
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功能 浏览:502
中餐厅的营销方案 浏览:1
奥派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浏览:241
我国电子商务如何发展 浏览:26
健康教育馆策划方案 浏览:83
党务工作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