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祭祀活动策划方案ppt

祭祀活动策划方案ppt

发布时间:2021-12-08 20:16:53

❶ 今天我们的祭祀还在进行着,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祭祀活动

现在特殊时期,祭祀活动从简吧。也就是请财神、祭灶王、祭祖活动

❷ 清明节活动计划书

清明节 活动计划书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学校决定4月2日下午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清明扫墓活动。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 组织形式
活动总指挥:xxx
活动策划:xxx
各段负责人:xxx
二、 活动具体安排
(一) 准备宣传阶段
低段:通过晨会、班队课让每位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知道烈士的事迹。
中、高段:通过晨会、班队课让每位学生了解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并能讲一个革命故事。
(二) 活动实施阶段
1、 低段组织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祭扫凤凰山革命烈士墓,参观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
出发前组织纪律教育:12:10~12:20
集中地点:球场 集中时间12:25 出发时间:12:30
集会纪律教育:xxx
2、 中段组织三、四年级全体师祭扫凤凰山革命烈士墓,参观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
出发前纪律教育:12:40~12:50
集中地点:球场 集中时间:12:55 出发时间:13:00
集会纪律教育:xxx
3、 高段组织五、六年级全体学生祭扫凤凰山革命烈士墓,参观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
出发前纪律教育:13:10~13:20
集中地点:球场 集中时间:13:25 出发时间:13:30
集会纪律教育:xxx
(三) 带班教师安排
(即教师人员)
(四) 注意事项:
1、各位班主任在出发前必须强调路上纪律、活动纪律和休息场地卫生。
2、各段学生每人准备做一朵小白花。参加活动的学生要求全部着穿校服,戴红领巾,带班教师着深色服装,默哀时要求学生低头,严肃参与。
3、 各段准备一名学生主持,两名学生献花圈。
4、加横线的男老师负责好各个主要的十字路口。

❸ 祭祀活动有哪些

杀牲口! 祭河神!

❹ 祭祀的活动

193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推举委员张继、邵元冲,国民政府派邓家彦,陕西省党务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政府、西安绥靖公署公推邵力子、郭英夫、冯钦哉、雷宝华、李成钢、宋志先等,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并确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岁岁举行仪式。扫墓代表原定于4月5日晨赴中部县(今黄陵县),因雨延期。6日下午5时抵达中部县后,当即谒陵行礼。7日晨8时,各代表齐集陵前,中部县各机关人员及民众有5000多人参加了祭祀活动。
1936年清明节,中国国民党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前往桥山祭陵。邵力子主祭,杨虎城陪祭,省府秘书高崇福读祭文,中部县县长王幼成为司仪,祭仪完毕,并谒拜轩辕庙。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一致抗日。1937年2月10日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从2月到9月中旬,国共两党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在轩辕黄帝陵前举行了共祭仪式。上午10时,中国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林伯渠),各自携带祭文来到桥山,列队鸣炮致祭,并各自宣读祭文,参加祭祀的有千人以上。祭典由张继、顾祝同、孙蔚如等主祭,陪祭者有广西国内考察团张任民、梁寿笙、王赞斌、梁朝玑、王逊志、尹承刚、黄学礼等,与祭者有西京筹备委员会秘书主任龚贤明、西安绥署交通处长李百朋、省银行经理李维城等,举行扫墓典礼。祭台最前为主祭官,稍后为与祭团体代表,下为地方团体、学校及部队之参加典礼人员。今黄帝陵庙碑亭立有毛泽东在1937年手书祭黄帝陵文稿碑。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对于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8年清明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国民政府代表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致祭黄帝陵,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身份到黄帝陵参加祭礼。由省府秘书刘茵侬司仪。致祭事毕,由蒋鼎文、孙蔚如率全体与祭人员及学生、军队绕行陵墓一周,并登汉武帝祈仙台,拜谒轩辕黄帝庙。嗣后,程潜、蒋鼎文分别为大殿与庙门题写了“人文初祖”、“轩辕庙”匾额。
1939年清明节,中国国民党中央特派中委张继、国民政府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民政厅长王德溥代)等致祭轩辕黄帝。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祖涵、陕甘宁边区参议员高岗率代表团参加了这次祭祀活动。前一日,张继等人步出县城北门至桥山东麓,谒黄帝庙,瞻仰一周,并在七抱古柏及汉武帝挂甲树前摄影留念。6日晨6时,省府人员及中部县长卢仁山等先至桥山陵寝布置礼堂,地方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约千余人,次第到达陵墓前列队与祭。由周宪章司仪,张继、王德溥主祭。
1940年清明节,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派行营主任程潜、国民政府电派省政府主席蒋鼎文谒祭桥陵。程潜、蒋鼎文如仪行礼仪,全体谒陵人员绕陵寝一周,迨七时典礼告成。
1941年清明节,举行致祭黄陵大典,由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代表彭昭贤主祭,陕西省教育厅长王捷三,保安处长徐砰济及中部县各界千余人陪祭,礼成并谒陵寝一周。
1942年清明节,举行恭祭黄陵大典。王陆一、熊斌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主祭,陕西省财政厅长周介春、审计处长蔡屏藩、省党部书记王季高、委员章兆直等陪祭,地方各界约千余人参加致祭。1942年冬,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军事会委员长蒋中正计划和胡宗南一起前往中部县(黄陵)桥山致祭轩辕黄帝,后未能亲自前来祭奠,题写了“黄帝陵”三字,所刻碑石至今保存完好。
1943年清明节的祭陵大典,主祭官为国民党中央代表王陆一、陕西省主席熊斌,陪祭官为省垣各机关代表张耀明、王保身、曹声铎、翟绍武、胡颐龄、杨鹏飞、胡寄聪等,参加者还有州师范、洛川中学师生、驻军官佐共200多人。晨光初启,晓阳穿林而入,祭陵代表陆续登临。6时整,大典开始,主祭官国民党中央代表、中委兼晋陕监察使王陆一,国民政府府代表、陕西省政府主席熊斌,于军乐悠扬声中,率全体致祭人员肃立就位。以次上香献爵献花后,恭读祭文并向黄帝陵寝行三鞠躬礼,默念三分钟。乐声既止,鸣炮致祭。全体与祭人员,绕行陵墓一周。礼成,留影志盛。
1944年清明节,谒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大典,主祭人谷正鼎、祝绍周,陪祭人张大同、王树滋、米志中。各界约千余人参加。6时许举行恭祭典礼,上香献花献爵后,由谷正鼎、祝绍周先后恭读祭文。礼毕,全体绕陵寝一周。接着全体与祭人员下山谒黄帝庙,并举行奉祭仪式。
1945年清明节,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特派祝绍周代表恭祭黄帝陵,为天雨所阻,由第三区专员余正东代为谒祭。
1946年清明节,国民党中央及政府派代表往黄帝陵致祭。
1947年清明节,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代表田炯锦往黄帝陵致祭。
1948年3月10日黄陵县和平解放。清明节,黄陵城关的人民,黄陵县府和中共黄陵县委的干部,西北人民解放军“功劳”部四支部的指战员,黄陵师范和师范附小的师生,前往祭谒黄帝陵墓。在苍绿松坊上有一副对联:“光复黄帝陵,扫清蒋胡邪妖氛;解放全中国,建立民主新家邦”。祭亭案上满陈祭菜、酒澧、果品、花圈等。银烛放焰,香烟缭绕,四望群山拱卫,仰瞻古柏参天,典礼隆重庄严。主祭人刘景范、赵寿山、甘泗淇,陪祭人关中分区代表、中共关中地委副书记杨伯伦,黄龙分区代表、中共黄陵县委书记李生,驻军“功劳”部四支部代表、政委徐文礼及市民代表等。同日,国民党在陕西省政府大楼北端布置礼堂,举行遥祭黄陵大典,由祝绍周主祭,省府各厅处局长陪祭。
1949年清明节,祭谒黄帝陵墓,参加祭陵者有边区政府代表、教育厅厅长贺连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代表高锦纯、中共黄龙地委书记强自修、黄龙分区专员黑志德以及黄陵县工、农、兵、学、商各界一千五百余人。在晨光曦微中相继步上城北的桥山山顶,通过古柏参天的山路,穿过苍翠的松坊,集聚在陵前的阔场。祭前会场上荡漾着雄壮愉快的歌声:“永远的胜利,永远的光明。”“生活在解放区真是快活。”祭奠仪式庄严隆重,在洪亮的军乐和礼炮之后宣布开始,由贺连成厅长主祭。斟酒、献爵、献花、恭读祭文,烛光辉煌,香烟缭绕,祭毕,贺连成厅长及驻军代表均在陵前发表了讲话。
1949年清明节,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特电陕西省政府主席董钊为代表遥祭黄陵。典礼在西安新城大楼北面举行,由省府秘书长蒋坚忍代表董钊主席任主祭官,省政府各委员及各厅处及师专校长刘安国等陪祭。
除清明节公祭外,民国时期还有一些名人到黄帝陵进行拜谒。如1918年爱国志士于右任于清明节在中部县县长陪同下冒雨拜谒黄陵,并写有谒陵诗一首:“皇祖威灵我欲攀,西征间道礼桥山。弥天风雨伤今日,垂老仓皇过此间。独创文明开草昧,高悬日月识天颜。干霄古柏摩挲遍,挂甲何人亦等闲!”他到南京后即约友人,搜集和整理有关史籍记载,辑成《黄帝功德纪》,并亲撰序言,于民国24年(1935)4月初,由南京仿古印书局排印出版。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山西抗日前线经西安返回延安时,在茅盾等人的陪同下,25日登上桥山,拜谒黄帝陵。
1940年3月,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先到重庆,继至延安。于当年5月31日赴延安途中,过中部县(今黄陵县)时,曾谒祭黄帝陵。为了唤起四万万民众和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当时在苏维埃政府工作的谢觉哉,分别在1937年7月和1943年,先后两次前往黄陵县谒陵拜祖,并写下《谒黄陵》、《黄陵古柏》等诗篇。

❺ 祭祀活动主要形式和过程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是事同等重要的。
炎帝之祀,源远流长。《史记�6�1封禅书》云,秦灵公三年(-423),在吴阳“作下畤,祭炎帝”。这是祭祀炎帝最早的记载,但不是最早的祭祀。对炎帝的祭祀,始于黄帝。《路史�6�1后记》云,黄帝“崇炎帝之祀于陈”。《轩辕黄帝传》亦云: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
黄帝以降,历代踵事增华,崇祀有加。《通典》载:虞舜祀五帝于五府。周代立夏行“郊祀”,季秋“享明堂”,建巳月“大雩”(祭水旱),岁终“礻昔 先啬”,春始“耕帝籍”,皆配祀五人帝。或特祭神农。秦尊“四畤”上帝,炎帝配赤帝。汉初,祠“五畤”,“南方帝炎帝”;“祀九天”,炎帝代表“南方炎天”。晋袭旧制,郊祀五帝。“后周宪章多依周制,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其先炎帝神农氏配五帝,天文并从祀”。唐初,定令每岁冬至祀圆丘,以赤帝配五方上帝。唐天宝六年(747)制,“三皇置一庙,五帝置一庙,有司以时祭飨”。唐宋以后,炎帝神农之祀范围更广、影响更大。但是,这些祭祀,大多是在王权中心所在地进行的。
陵寝之祭,不知眆自何时。《通典》说:“三代以前无墓祭,至秦代,始起寝陵于墓侧。汉因秦上陵皆有园寝,故称寝陵”。《史记�6�1封禅书》云:元封元年(-110)汉武帝北巡朔方,“祭黄帝冢桥山”,但言墓祭,未言有园寝。据此,陵寝之祭,当是汉代后的事了。
炎帝之陵偏处南方,远离王权中心,但陵寝之祭,却不晚于汉代。《路史�6�1后记》载:炎帝神农氏“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郡国志》云,炎帝神农氏葬长沙,长沙之尾……今郡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世纪》云,神农葬茶陵。《衡图经》云,茶陵者,所谓山谷生茶茗也。地有陵名者,皆以古帝王之墓……)。有唐尝奉祠焉(有唐代旧记)。太祖抚运梦感见帝,于是驰节敻求,得诸南方,爰即貌祀,时序隆三献(庙在康乐乡鹿原陂上,乾德五年建……)”。
炎帝陵所在地,古属荆楚,汉属长沙郡、长沙国达180年。有的研究认为,长沙因之得名的“万里沙祠”,是祠炎帝的,此说尚待考证。但汉高祖五年(-202),以陵名县,设茶陵县(炎陵县古属茶陵)是可信的。《路史�6�1后记》这段话明示:在炎陵县炎帝神农氏,古有陵,汉有祀,唐奉祀,宋修庙。
宋代,炎帝陵寝之祀已成制度,元代未尝中辍,明清两代更趋频繁。现有祭文可稽的“御祭”,明代13次,清代39次。
民国期间,县府有春秋时祭或应县民之请,举行禳灾祈福之祭。湖南省政府于1940年10月祭陵一次。此后,由于多种原因,中断40余年。1986年,炎帝陵修复。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祭炎帝陵。现已形成重阳节由省、市主典公祭,清明节由县主典民祭的祭典格局。自1986年始,炎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60余次,前来祭祖谒陵的海内外人士达300余万人次。
至于民间祭祀,更是历史悠久,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祭祀时间随各地风俗而异。在南方,有源于蜡祭的春节祈福;清明、冬至扫墓祭祖;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生辰祭祀;新粮初上的“尝新”之祀;遇有自然灾害的禳灾之祀等。
一位远古先祖,一座深僻的寝陵,为何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呢?
《礼记�6�1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古代制定祭礼的原则是,只有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才能享祀。对炎帝神农氏的祭祀,除了“酬功”之外,随时代不同,文化形象之异,具有更深的意蕴。
(一)作为五帝之一。
成书于东周早期的《周礼》有“祀五帝”和“兆五帝于四郊”之说,但未言其祥。《史记�6�1封禅书》说,秦襄公作西畤,祠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祠炎帝。汉高祖二年(-205),“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通典》亦云:“唐虞祀五帝于五府,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计,白曰明纪,黑曰元矩”。上述青(苍)帝、赤(炎)帝、黄帝、白帝、黑帝,本是太微五精,即太微垣五帝之座,是天上的星宿,又称五天帝。春秋战国之际,盛行“五行”说,在祭典中,常以“五人帝”即人间的五个帝王,配祀五天帝,形成五帝系列及其祭祀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炎帝为五人帝之一,配祀赤帝、南方帝或夏神。到战国末及秦汉时期,又以“五德终始”附会朝代更替,将五帝作为朝代更替周期的象征去祭祀。炎帝有火德,以火承木、位南方、主夏、尚赤。
以五人帝配祀,除祠五畤外,还有郊天、大享明堂和雩祭等。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是郊天。所谓郊天,就是在郊外设坛祭天。《礼记�6�1礼器》云:“郊帝于郊,敬之至也。”《通典》云:“周制,王者必五时迎气者,以示人奉承天道,从时训人之义。故月令于四立日及季夏土德王日,各迎其王气之神于其郊,其配祭以五人帝……夏以炎帝”。《礼记�6�1月令》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汉初,袭秦制,郊甘泉泰畤,祠雍五畤。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于洛阳城南七里,作圆丘八陛,中为重坛,天地位其上;外坛西,上为五帝位,赤帝配位在丙巳。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郊天,祀昊天上帝于圆丘,配五方上帝。至宋以后,郊天礼中的五帝之祀才慢慢消失。
郊天为“大报天而主日”,“祀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礼记�6�1祭义》)。在这些祭典中,以五人帝配天,表达的是古人对天地、神只、祖先的敬畏之心和报答之情。
(二)作为农耕文明的始祖
炎帝神农氏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其农业之祖与医药之祖的地位,千古不易。大礻昔、藉田,享先农,祀先医,是对他的特祀。
“大礻昔 ”又称蜡(腊)祭。《礼记�6�1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神,以报啬也。”《通典》云:“腊之义,自伊耆之代而有其礼。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是报田之祭也,其神神农,初为田事,故以报之。”
蜡祭是最原始的祭祀之一,始自神农氏,后来却成为对自己即“先啬”之祀了。初名蜡,夏更名嘉平,殷更名清祀,周复名大礻昔 。秦初称礻昔 ,后复称嘉平。汉复名礻昔 ,并沿用到清代。
蜡祭作为一项重大的礼仪,则沿于三代以下。历代虽有斟酌损益,但大体不改。《礼记�6�1月令》云:孟冬之月,“礻昔 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孔颖达疏云:“按杂记,子贡观蜡云,一国之人皆若狂者”。《后汉书�6�1礼仪志》亦云:“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由此可见,后来的蜡祭之仪,除了保持原始蜡祭祀“先啬”的本义之外,还有丰收之庆的含义了。
《通典》记载了唐开元年间蜡祭的盛况。皇帝礻昔 日礻昔 百神于南郊。礻昔 前,皇帝及从祀官斋戒。前三日,开始陈设乐器、礼器及御座。礻昔 日未明五刻,设神座,坛上置大明、夜明、神农、伊耆、后稷等一百九十位神主。仪程大致为奠玉币、毛血、奠玉帛,设馔、盥洗、奠爵如圆丘仪。然后读祝文、奏乐、行跪拜礼。祀日、月神的祝版、纸帛以火燎之;祀神农的祝版、纸帛则以土埋之。神农氏祝文曰:“维(某)年岁次( )月朔日,子嗣开元神武皇帝(讳),谨遣(具位)臣(姓名),敢昭告于帝神农氏:惟帝肇兴播植,粒此黎元,今时和岁稔,神功是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明荐于帝。尚飨。”
《礼记�6�1礼运》写到,孔子在参加蜡祭礼仪之后,“喟然而叹”。他对旁边的言偃说:“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指神农时代,孔说他没有赶上,但看到过志书,因而在观蜡祭之后,表示出对“天下为公”的神农时代十分景仰,可见蜡祭的影响是何等深刻。
蜡祭于清乾隆十年停止。“清初关外举行,庙建南门内,春秋设坛望祭。世祖入关,犹踵行之。”(《清史稿�6�1礼志》)。蜡祭虽然停止了,但仍然可以从传统“春节”中感受“劳农大享礻昔 ”之农耕文化遗风余韵。

阅读全文

与祭祀活动策划方案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743
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浏览:876
委办局培训方案 浏览:443
小学教师外出培训方案 浏览:48
执法比赛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88
保教主任跟岗培训方案 浏览:778
中专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231
餐饮营销方案范文 浏览:459
海淀区中小学新任培训方案 浏览:512
街道乡镇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28
525中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3
网络营销生产的基础是 浏览:360
银行五四营销活动方案 浏览:155
全软文推广方案 浏览:844
幼儿园本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613
市场营销学在职研究生 浏览:303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试题 浏览:632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 浏览:818
编织民族手工艺培训方案范文 浏览:315
全市新闻宣传培训方案 浏览: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