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减灾日活动方案
围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的主题: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结合安徽灾害实际,为了有效减轻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等人为灾害的易损性,拟在今年10月10日前后一周在全省组织开展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具体意见和方案如下:
一、宣传活动的内容
本次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总结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深入宣传减轻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滑坡、火灾等
各种灾害的易损性的必要性及其具体途径、办法。其中,要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减轻灾害易损性的作用,重视提高建筑物抗灾能力,重视发挥地方社区和科学管理在减灾中的作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应结合行业的实际,宣传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减轻灾害易损性的规划、计划、活动和取得的进展、效益以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了解减轻灾害易损性的科学知识,增强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二、宣传活动形式
宣传活动可采取人们喜闻乐见易有成效的广播、电视、报刊报道和街头咨询等各种方式,既要有一定规模、又要扎实,不搞形式主义。初步计划:
1、由省政府发明传电报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求在国际减灾日期间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2、要求各市、县组织有关部门在10月10日(前后)联合开展城市街头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展板、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省会合肥市由省灾协和合肥市灾协联合组织。
3、在省电台组织相关报道,由水利、农业、地震、地质、建设、气象、林业、消防等部门撰写专稿播出。各地也可仿效。
4、由安徽日报、省电视台组织一次对相关减灾部门的深入采访报道。具体部门待告。(如水利、地震)
5、在省灾协刊物《减灾与发展》上组织专题宣传。
6、编写国际减灾日宣传材料《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由水利、农业地震、地质、气象、建设、消防、林业等部门提供宣传内容,省灾协汇编印发,供各地开展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使用。
三、本次宣传活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具体由灾协牵头,会同保险公司共同组织,所需要经费自行筹措
2. 如何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一、 摸清底子
目前社区共有危、旧宿舍房共计户。其中重点危房有267户,市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占267户中的90%,主要分布在细巷子、楠屋坪、石巷子、横街片区,有94户无人居住。老宿舍房有369户,主要为湘潭原压缩机厂拐角楼宿舍、水运公司宿舍、再生公司废旧宿舍、华南仓库宿舍、东坪粮店宿舍等。80%左右的老宿舍房有居民居住。
二、 采取措施
(一)夯实基础 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制定了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立足实际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综合减灾基础设施,建立了临时安置点、医疗救护点、防灾减灾办公室、物资储备室等、制定了灾害风险地图、综合避难图、应急救援过程图、建立健全了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制度、隐患检查记录台帐,组建了防灾减灾志愿队伍,积极宣传动员居民参与、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及各类活动等。针对暴雨期、防汛期,制定值班安排表,加强巡查,做好防范措施,杜绝隐患。
(二)有的放矢 积极解决辖区灾害风险
1、原低洼易涝地段汽车东站、扁担街、太平街一带58户。该地域每逢湘江涨水期必定内涝,东坪街道、横街社区常态化地设置紧急转移安置场所,以便在湘江涨水期能及时转移人员及重要财产、发放生活补贴、租船巡防保安全等。街道、社区自2009年至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10万余元。该地段通过烧窑港项目工程进行改造,已于2011年建成了湿地公园,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2008年,细巷子一带房管所危房户房屋半夜倒塌,街道与社区将受灾民居紧急转移安置居住旅馆,发放生活补贴。当年街道争取政府支持于2009年解决该类廉租房45户。
3、2009-2010年,针对石巷子片区成堆房屋漏雨严重,居民无法居住,街道耗资8万余元对该片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
4、2010年,街道耗资7000余元搭防护架,对细巷子2号家用电器厂内多家危房倾斜,墙头砖瓦经常掉落严重影响过道行人安全的地段进行补救,以确保行人安全。
5、2013年3月11日凌晨2点,横街32号居民家发生火灾,周边都是危房,砖木结构。消防车又进不来,导致该户财产全部销毁,所幸未刮一点风,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烧及邻户。社区将其转移安置并对其邻居造成窗户破裂等赔偿近万元。
6、2013年,横街危房影响行人安全及周边住户,街道耗资近2万余搭建了防护棚。
7、2013年,由于横街一家企业原有旧围墙因水涝发生局部倒塌,危及邻近几户居民住宅安全,由街道出资2万余元对该围墙进行修缮。
8、对沿街经常内涝的地段争取区建设局支持对石巷子片区主马路修建了下水道,共耗资5万余元,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9、2014年,针对石巷子片区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社区结合同心社区创建,与岳塘房管所沟通联系,争取支持,房管所将其纳入棚改项目进行了改造,对房屋进行了修缮、改装、对道路进行了提质、重点危房区域修建了防护墙,杜绝隐患。
三、下步工作
1、加大廉租房申报和落实力度。针对由于社区危房户多的具体情况,应全面加强危房户的排查,对重点危房实行快报快审批,及时转移安置,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2、对控规区域落实危房审批特事特办的机制。对符合政策申报三原维修建设的居民户实行特事特办,缩短审批时间。
3、政府加大对东坪街道各社区存在危险的公共设施、重点部位的维修改造投入,确保居民居住和出行平安。
3. 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我国多次经历破坏性特别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生命和财产损失都相当严重,很多市民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难来临之时尽量减少损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学生更是认为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更是像背课文一样,许多学生都不能对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训的时候,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够到位.相当多数的市民对国家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更使广大市民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主动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需求.而目前直接进行的防灾减灾宣传规模不大、影响不广,仅限于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集中的进行,形式也比较单调,宣传的内容虽然非常具有使用价值,但是难以引起市民们的充分重视.二是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仅仅依靠一般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无法建立防灾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也就不能潜移默化的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市民的脑海中.三是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的不够积极.防灾减灾的演练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作为一种纪念活动来进行,致使广大市民并不熟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灾害来临之时只能是慌了手脚.基于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方面,街道和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街道和社区要积极寻找恰当契机,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编制、出版符合行业或地区灾害风险特点的防灾减灾知识读物、影视作品,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要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单凭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办事处秦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