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院打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术和置管护理到底该不该收费
我觉得能手术费和护理费都应该收取,因为我小时候去医院住院都是打的留置针,那种针不是每一个护士阿姨都能打的,要技术好的人才能打,还有就是每天输液前要推药,输液结束是也要推药,打一次管好几天,我们就不害怕打针了,要是医院不打留置针了,那病人多受罪呀!所以该收费!
Ⅱ 什么叫做留置针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相关说明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留置针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开放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密闭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留置针
Ⅲ 留置针的发展历史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 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 此后,由于留置针能够相对普通钢针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儿科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地影响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留置针设计经历了从最初的开放式到密闭式,从普通型到防针刺伤安全型.开放式留置针是最早的留置针形式,顾名思义,导管座的末端是开放式的,因此在穿刺结束撤出枕芯时,容易造成血液外漏,增加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即便佩戴手套操作,这种风险依然存在;而密闭式留置针则在设计上根本避免了这一弊端,它是包含延长管、导管和密闭式输液接头(比如肝素帽)的一体式的设计。同时,除了直接的血液暴露外,80多名医务人员因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直接推动了留置针向防针刺伤安全型设计的转变,这种设计使得在钢针撤出后,钢针被特定装置覆盖或包裹起来,从而避免医护人员,包括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因被这些已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钢针扎伤而感染血源性疾病。
同时,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也经历了从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 Vialon为代表)的变革。导管材质从根本上决定了留置针的留置结果,因此导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易于穿刺,还要具有抗打折性能力让导管打折或扭曲后迅速复原,同时导管表面要光滑,不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细菌定植带来的感染风险,更要具有不透X光功能确保导管在静脉中被清晰定位,这在发生导管断裂等罕见并发症时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材料的应用,尤其是Vialon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上述对导管的要求,经过循证证实,能相对Teflon材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留置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额外费用支出。
此外,留置针的连接头也从无连接头的开放式留置针到有有连接头的带肝素帽的密闭式留置针,进展到无针正压接头:机械阀无针正压接头和分隔膜无针接头。
留置针变革的历史也是其核心部件的变革历史,包括导管材质,输液接头和防止血液暴露和针刺伤害的功能 。
Ⅳ 留置针如何使用
留置针通过临床观察,儿科病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留置针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我科通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对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采用了相应的夹板和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6月~2005年12月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Intima-Ⅱ静脉留置针(24G),延长管总长9cm,使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使用病例共计380例。保留时间96h[1]。新生儿8例,婴儿176例,幼儿132例,儿童104例,留置部位头皮静脉72例,上肢静脉206例,下肢静脉112例,其中保留时间72h 12例,保留时间48~60h 24例,其余均在规定留置时间拔针。
2 方法 �
2.1 用物准备 除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用物外,备不同规格小三夹板,厚0.3mm、宽3cm,4cm两种,长6cm、8cm、10cm、12cm,截取后四周毛边用布橡皮膏包裹,再用绷带“S”形折叠包裹(注意两端要厚实,防止患儿用力摩擦时损伤皮肤),或BD公司生产海绵夹板,先用保鲜膜套在海绵上,以防污血液体污染海绵,再用绷带包裹备用(此板可随意弯折成所需造型,尤其适合下肢的使用),另备弹力网状绷带,宽4cm,6cm。�
2.2 固定 �
2.2.1 敷贴固定步骤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Y型处用无菌干棉球垫以防压疮,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2],患儿哭吵剧烈出汗多时要擦干汗水,头部注意头发不能粘在贴膜中,将3M的Tegadem贴膜自然下垂,穿刺点在贴膜中央部位,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贴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3],将延长管反折固定高于穿刺点,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选择合适的夹板进行固定。�
2.2 .2 各个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2.2.2.1 头部 新生儿、婴幼儿皮肤薄嫩,哭吵后易出汗难固定,在3M贴膜上用布胶带头围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点上方利于观察),剪取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套于患儿头部,避免或减少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对留置针的摩擦,防止机械性静脉炎,防止脱管或部分脱管。�
2.2.2.2 上肢 根据患儿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细长短选择合适的夹板。手背选择下端长于手指上端长于手腕1cm的夹板,学龄期患儿能配合的可不用夹板;手腕和前臂下1/3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夹板;肘关节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用3M胶带分上中下三条(可根据患儿的情况自行调整)固定好夹板 ,对留置针恐惧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儿可剪取长度适宜的6cm或4cm弹力网状绷带套在手上,防止意外。 �
2.2.2.3 下肢 用海绵夹板按患儿脚掌的大小弯成“L”形,注意脚跟紧贴夹板,空隙处可用干棉球垫塞,置患儿的足于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强行固定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关节酸痛,然后用4~6根胶带固定,确保患儿下肢的功能位置。3 护理�
3.1 患儿指导 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
3.2 常规护理 用10u/ml肝素封管[4],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5]。�
3.3 日常维护 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 �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6],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
传统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空纸盒折叠,或者厚小夹板(0.5~0.8cm),材质太薄或太硬,透气性差,头部单纯用头围法固定,容易拉脱,固定时一般不考虑患儿的功能位置。 我们经临床不断改进,自制了多种规格的夹板,透气舒适,易于消毒(紫外线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可反复使用,采用以上方法和护理后,无一例因固定不妥引发皮损压疮,患儿自己拔管2例,胶带过敏3例,3M贴膜过敏1例,经及时处置后痊愈,因此笔者认为对小儿留置针良好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但临床上脱管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导致提前拔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BD公司.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手册�
2,3.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8 �
4.绕庆华,之风,李宝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5.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
6.李玉妹,朱惠芳.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及体会.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3(2)
Ⅳ 碧迪医疗器械公司为什么仅其留置针就能占有中国80%的市场容量,请问其营销模式如何谢谢大侠的指教。
它在留置针的市场复推制广上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推广模式,这个模式大部分人会称之为“扫楼型教育模式”,即对每一个科室每一位护士发动从护长到实习护士的手把手教育方式,把留置针的使用变成护士们的基础课程,并且一直在人力上给与支持。它家的销售代表通过内部培训,掌握的留置针使用和其他各类输液注射方式比临床很多经验丰富的护士还要娴熟。形成习惯后,再去适应其他品牌的留置针就有先天上的不适应。
我个人认为,这个原因是重中之重,其他一些条件只能说是点缀了。
这个方法现在也被无数医疗器械厂家去套用,但是效果远远不如它,一是培养的时间不够,二是人力不够。但这个方法毫无疑问针对中国医疗的现状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业内有句名言:中国医疗的发展,是被医疗器械厂商的不断教育推动的。
当年推出这个方法的人,真是目光敏锐,把握了中国医疗的命门,称得上是天才了。
我原来也偷偷想,它的留置针使用方法以后会不会直接变成护士学校的必修课程?哈哈
Ⅵ 留置针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时候用比如输液的
适用于需要经常打针的儿童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6],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Ⅶ 留置针是什么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6],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Ⅷ 留置针的介绍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