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家扶贫有哪些政策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1)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政策培训方案扩展阅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❷ 精准脱贫的四种方式
一、聚焦党建扶贫。碧桂园通过组织党支部开展党群活动,引领广大党员群众开展精准扶贫。如面向因残因病致贫群体开展慰问、送义诊下乡等活动;面向因学致贫群体,开展设立助学金、认捐助学、推荐就学等,并且开展送演出等各类文艺活动。
二、聚焦产业扶贫。目前我们的产业扶贫措施以导入碧桂园自身产业链资源及外部优势产业为主,运用自身产业资源推进绿色苗木扶贫、现代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绿色建筑产业扶贫等。
在不具备导入上述产业条件的地区,以培育当地优势产业为主,采取“三个一”的方式,即建立一批扶贫创业工厂,设立一个扶贫创业基金,扶持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
三、聚焦教育扶贫。通过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开展结对帮扶等措施,发动全集团员工踊跃参与捐资,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四、聚焦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培训合格发放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联动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等单位,动员合作伙伴为有劳动技能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2)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政策培训方案扩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从“打赢”到“打好”,体现了脱贫工作的质量导向。一是保持工作定力。
党中央一再强调脱贫攻坚的定力和质量,过去一些地方因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担心完不成任务只注重进度,现在脱贫攻坚战总体上大局在握,“打赢”的进度问题不大,更需要保持“打好”的定力,准确把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促进工作精准落地,持续提高脱贫质量。
二是牢牢把握精准。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
❸ 什么是四支队伍
四支队伍指的是村(社区)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常务书记。
一、村干部:
(1)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党支部全盘工作,主抓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等工作。负责召集党员群众按时召开“三会一课”,开展“党员集中活动日”,观看远程教育等会议及活动。
(2)村委会主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主持村委会日常工作,统筹协调脱贫攻坚、农业、美丽乡村及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3)其他村干部:根据其本人职务和能力素质情况,相应进行分工。
二、包村干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负责向所包村传达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工作安排、要求等,按时上报下发党工委、管委会的各类表册。协助村支部做好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及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
三、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配合村“两委”做好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工作。做好与包联部门的联系,负责精准扶贫相关表册、资料的报送。负责党建月报的报送。
四、驻村工作队:帮助所在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与本单位的联系,开展好包联帮扶工作。
❹ 脱贫攻坚政策培训 为什么要学习政策
首先学来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源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
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❺ 如何整合四支力量力量,推进脱贫
整合的这“四支队伍”,由县级统一管理,选配队长,并成立临时党组织,形成攻坚工作队,由工作队队长统一调配各种力量。针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短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让所有帮扶队员熟悉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和群众工作。同时严格驻村干部管理,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建立随机抽查制度,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及时召回,杜绝挂名、“走读”等现象。
❻ 如何推动脱贫攻坚配套政策的实施
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省市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三级督导组,严格督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情况,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地方和部门,提出严厉批评,直至追责。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快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各级财政安排的预拨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支出进度要达到90%以上。对纳入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扶贫项目,凡因财政部门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滞留延压的,要追究财政部门的责任;凡因项目组织实施不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等影响项目实施进度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滞留延压的,要追究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成立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省委分管副书记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各市县都要成立相应的攻坚领导指挥机构。强化各级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❼ 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是什么
一、管好“领头雁”。着眼有能力、有精力、有底气,大力建设脱贫攻坚“领头雁”队伍,为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一是选好能人“挑大梁”。
二、选好“主心骨”。着眼安心、顺心、尽心,狠抓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三、锻造“主力军”。抓住全区(县)党员,通过发动他们、激活他们、依靠他们,将他们锤炼成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四、育好“引路人”。通过引进来、请回来、扶起来,打造一支引路人队伍,为贫困群众探路、引路、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