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能力
一、制度的健全要强化“两个并重”
1.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重
(1)制度的制定要具备三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抓好教学常规,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三性”:首先,是目的性。学校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促进日常教学、教研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目标明确,要求要具体,操作性要强,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寓服务于管理,变检查为指导,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其次,是校本性。制度是各项工作按相关要求执行,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因此,要确保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因此,学校要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尤其是常规教学检查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以促进教学教研的优化。第三,是人文性。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是教师,抓常规就是抓教师。因此,在制定实行一些常规管理制度时,学校应尽量坚持人文性的原则,切实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尊重教师,关怀教师,随时听取教师的意见,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这样,教师才会以积极的工作、认真的学习来回报学校,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工作。
(2)制度的完善要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常规总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常规的管理和执行也是因人而异、“因情有别”的。
2.落实与反馈并重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增加教师的负担,而是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教学更加优化。因此,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落实要持之以恒。“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对待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应一抓到底,绝不动摇。首先,严格制定各种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进行。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从思想上引导:作为教师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作为学生没有自觉守“规”的恒心,同样很难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治学的品质。这样,便会慢慢地使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持之以恒严格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的观点。
(2)结果反馈要一针见血。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旨在更为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管理的结果必须反馈到“教”与“学”,而且要快、要及时,要一针见血。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当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每次抽查、定时检查以及各种专题比赛和活动一结束,就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活动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这样,才能让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二、教师的发展要构建“三个平台”
1.引领平台
(1)领导引领。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的理论学习,增加渠道扩大教师的信息来源,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平时自学、学历进修、“自培自练”、校本研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设各种机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专家引领。专家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校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课堂教学诊断、课题研究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展示平台
(1)自身展示平台。学校应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成长回放,如成长档案袋内放有鲜红的获奖证书,有精选的教育论文,有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有富有个性的教育心语,有学生给老师的饱含深情的来信,有校长的希望寄语,有难忘的教学困惑等。让教师在展示、品味中,互相学习、激励、交流。
(2)公平竞争平台。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创设有利于良性竞争的机制和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积极展开良性竞争,通过竞争实现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谐。
3.成长平台
(1)均衡发展平台。就是整体发展,协调发展。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应创新管理,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结对帮扶”、“监督评估”等机制,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帮带,达到共同发展。
(2)造就名师平台。学校要以科研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学质量,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这些教师挑大梁、担重任、带徒弟、作榜样,并根据实施方案履行相应职责,享受相应待遇。通过“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达到“领头羊”的目的。
㈡ 教育培训机构运营管理方案
2020年,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目前国内共有近45万家教培相关企业。
今年一整年,吊销注册10万余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有254家关门。
虽然疫情的影响终会过去,但是随着行业的全面整顿。
经营门槛的提高,政策的改良监管,行业会越来越难,越来越专业化。
机构拥有健康的运营模式,才是稳步发展的关键。
01 市场竞争的差异化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差异化定位是最正确的答案。
通过对周围一定范围内机构进行整体划分,明确我们自己的独特卖点。有人是走低价路线,我们就走高价优课战略;有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就专研一个不断提升。
在市场宣传和咨询销售的过程中,不断向家长输出和强调我们的独特卖点,通过不断的重复重复,让大家形成特有的印象。类似于“学舞蹈,就去xx机构,虽然课程比其他家贵一点,但是效果挺好的,孩子也喜欢。”
校区想找到自己的卖点,应该是基于家长的需求、产品课程定位和学校老师能力实际情况。独特卖点一定是家长需要的,竞品没有的,我们自己能做的很好的。
通过塑造出机构的独特卖点,与竞品形成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竞争。
02 招生宣传的创意性
生源是教培机构的生命线,每年的春招、暑招、秋招、寒招都是一场众多机构的“战役”但是家长们对各个机构每年反复促销的宣传活动已经审美疲劳,对套路已经免疫了。
如何打造机构特有的招生宣传体系,在时机下迅速吸引家长的关注,是机构解决生源问题的难点。
以即将到来的寒假为例,其实提前就应该规划了,而不能等到孩子都放假了才刚刚开始,那就晚了。要通过从12月到1月延续性的创意招生策略,长效的活动来带动流量,打造特色的寒托班体系,从而完成机构招生的引流-运营-转化过程。
03 机构经营的数据化
据我们所了解,目前教培机构的管理者大都是教师或者销售出身,真正懂运营管理的人少之又少。
如何运用数据为教师做考核,如何看数据运营学校?日常开销为什么那么大?我的学校到底赚了多少钱?如何实现利润提升?
教育培训也是一家企业,运营企业就是要看数据,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从数据中看其中运用的效果。
校长作为机构的管理者和决策人,必须要学会以客观的数据对机构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
例如效益类指标(营收、毛利率、净利率、营收增长率、净利增长率等)、成本类指标(获客成本、销售成本率、研发成本占比等)、人才类指标(试用期转正率、员工年度离职率、管理干部离职率等),还有运营类指标、效率类指标等,通过指标分析校区的运营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构的持续化经营。
经历过2020年初的疫情,教培行业已经在半年内完成了自净。
据分析,未来五年行业将在全国范围内更加集中和规范。
2021年成为关键性的一年,机构校长迅速壮大校区的时间节点。
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创意性的招生宣传,数据化的机构经营,机构健康常态化运营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