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罗格列酮营销方案

罗格列酮营销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17 21:55:18

㈠ 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有什么不同

根据7月的《糖尿病治疗》(DiabetesCare)上的一项报告,一项对两种胰岛素增敏剂的大型直接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Actos)和罗格列酮(Avandia)对血脂有显著不同的影响,吡格列酮作用较佳。

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罗纳德·B·戈德伯格医生及其同事在文章中报告,与罗格列酮比较,吡格列酮与甘油三酯、HDL胆固醇、LDL颗粒浓度和LDL颗粒大小的显著改善相关。

在为期24周的研究中,共入组802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成年患者。在患者中断当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并接受一种安慰剂的为期4周的清除期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或者接受30mg吡格列酮每日1次共12周,然后45mg每日一次直至研究结束,或者接受4mg罗格列酮每日1次共12周,然后4mg每日2次直至研究结束。

戈德伯格医生指出,通过排除其它因素,例如他汀类控制血脂和其它药物控制血糖,他们获得了两种药物对血糖和血脂影响的评估结果。通过测量血红蛋白A1c,得知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血糖控制均得到改善并且作用相当。基线时,吡格列酮组的平均HbA1c水平为7.6%,罗格列酮组的平均HbA1c水平为7.5%。治疗后平均HbA1c水平分别降低了0.7%和0.6%,两个治疗组的平均HbA1c水平都低于美国糖尿病协会的7%的目标。

然而,两种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却显著不同。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12.0%,罗格列酮组升高了14.9%(p < 0.001)。两种药物均增加HDL-C水平,与基线比较,吡格列酮组引起的平均改变大于罗格列酮组(+14.9vs+7.8%;p<0.001)。两组的总胆固醇(TC)和LDL-C 水平均增加,吡格列酮组增加的幅度较低。罗格列酮组总胆固醇和LDL-C分别增加了15.9%和23.3%,而吡格列酮组分别增加了5.7%和15.7%。

戈德伯格医生说,本研究为药物对重要的心血管风险标志物的相对影响提供了重要见解。

㈡ 罗格列酮的基本介绍

【通用名称】盐酸罗格列酮片 Rosiglitazone Hydrochloride
【成份】盐酸罗格列酮。化学名称: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苄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二水合物。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显白色或类白色。
【原料药生产厂家】济南中科一通化工有限公司

㈢ 罗格列酮的注意事项

1.本品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
2.本品可能会导致停经,停止排卵妇女的再次排卵,故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孕。
3.服用本品期间,病人应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
4.病人在服药期间,若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疲倦,食欲不振和深色尿液等,应立即告诉医生。
5.在使用罗格列酮或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时有心脏病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副作用时,应与医生联系。
6.对此类药物过敏者,以及严重的肝损害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禁止服用此类药物。
7.水肿患者应慎用。对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其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老年患者可能有轻至中度浮肿及轻度贫血。

㈣ 马来酸罗格列酮的马来酸罗格列酮

英文名:RosiglitazoneMaleate.
化学名:(±)-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2酮(Z)-2-丁烯2酸盐.
中文别名:罗格列酮马来酸盐;5-[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苄基]噻唑烷-2,4二酮马来酸盐

CAS:155141-29-0
分子式为:C18H19N3O3S·C4H4O4
分子量为:473.52
化学结构式为:
包装:1-5公斤。5-25公斤。

㈤ 罗格列酮的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单一服用本品,并辅以饮食控制和运动,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于饮食控制和运动加服本品或单一抗糖尿病药物,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对服用最大推荐剂量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则需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措施之一。限制热量、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均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其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且可有效地保持药物疗效。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诊治影响血糖控制的病症,如感染。

㈥ 罗格列酮片的注意事项

鉴于罗格列酮仅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才可发挥作用,故本品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本品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糖药合用时,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必要时可减少合用药物的剂量。排卵:本品同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一样,可使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期和无排卵型妇女恢复排卵。随着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女性患者如不注意避孕,则有妊娠的可能。虽然临床前研究发现本品可致激素水平失调(见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对生育力的影响章节),但此改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则应权衡是否继续使用本品。血液学:罗格列酮单药治疗或与二甲双胍合用对照临床试验中,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个别试验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的减少可分别达到1.0g/dL和3.3%)。此改变主要出现于服药开始的4-8周,而后相对保持恒定。服用罗格列酮患者可见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上述改变可能与血容量增加有关,无临床意义。(详见不良反应实验室异常章节)。水肿:水肿患者应慎用本品。在健康志愿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服用罗格列酮8毫克/日,一日一次,连续服用8周。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给药组平均血容量增加(1.8ml/kg),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对照临床试验中,有出现轻至中度水肿的报道。(详见不良反应章节)。鉴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引起液体潴留,有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对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尤其是合用胰岛素治疗者)应严密监测其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见心功能不全部分)心功能不全:临床前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本品)可引起血容量增加,以及由于前负荷增加所致的心脏肥大。两项超声心动图研究,以评估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的影响,结果表明患者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其中一项试验为服用罗格列酮4毫克/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52周(共86人);另一项试验为服用罗格列酮8毫克/次,每日1次,连续服用26周(共90人)。试验的终点指标为左心室容积的改变是否等于或大于10%。心功能3级和4级(NYHA分级)患者未参加该试验,故本品不推荐用于这类病人,除非其服用本品的预期疗效超过其潜在危险。本品上市初期,有与血容量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如;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见水肿部分)。肝脏反应:另一种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曲格列酮与特应性肝脏毒性有关,在其上市后临床使用中,曾有极少数病例出现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或死亡。在上市前对照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在曲格列酮组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升高(ALT>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高,且有极少数病例出现可逆性黄疸。多项临床试验中,共有4598例患者接受罗格列酮治疗,服用时间约为3600病人年,无证据表明有药物所致的肝毒性反应或ALT水平升高发生。在本品上市初期,有极少的肝功异常(主要为肝酶升高)的报道。造成肝功异常的原因尚不确定。 在对照试验中,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组0.2%,安慰剂组0.2%,阳性对照组0.5%。服用罗格列酮患者的ALT升高均为可逆性,且与服用本品的因果关系尚不确定。尽管临床试验无证据表明本品引起肝脏毒性或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但罗格列酮在化学结构上与曲格列酮相似,而曲格列酮与特应性肝脏毒性有关,曾有极少数病例出现肝功衰竭、肝移植或死亡。鉴于尚无一些长期大规模的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及上市后大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资料以明确罗格列酮的肝脏安全性,故推荐服用本品的患者定期监测肝功。病人开始服用本品前,应检测肝酶。若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ALT]正常上限的2.5倍)时,则不应服用本品。对于肝酶基线正常的患者,建议在开始服用本品后的12月内,每两个月检测一次肝功,之后定期检查,对于本品治疗前或治疗中肝酶略高(ALT为正常上限的1—2.5倍)的患者,应分析其肝酶升高的原因。对肝酶轻度升高的患者,服用本品应慎重,适当缩短临床随访时间,增加肝酶检测频率,以确定肝酶升高是否缓解或加重。如果服用本品的患者ALT大于正常上限3倍时,则需尽快复查肝酶,若复查结果肝酶仍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时,则应停止服用本品。尚无资料显示对于那些服用曲格列酮后出现肝脏病变、肝功异常或黄疸的患者服用本品是否安全。服用曲格列酮后出现黄疸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对于服用曲格列酮后肝酶正常的患者改服本品时,建议在服用本品前有一周的清洗期。如患者出现疑示肝功异常症状(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疲劳、厌食和/或尿色加深)时,需检测肝酶。患者是否继续服药取决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若出现黄疸,则应停止服药。实验室检查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和HbA1c。病人开始服用本品前,应检测肝酶,之后宜定期检测。

㈦ 罗格列酮钠片是否已经禁用

没有这个说法的

㈧ 罗格列酮片的不良反应

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在临床试验中,约4600名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其中3300人治疗达6个月以上,2000人治疗达12个月以上。由于马来酸罗格列酮与本品具有相同的活性成份,国内临床研究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因此,本品的不良反应可参照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资料。罗格列酮单用和与其它口服降糖药合并用药的研究单用罗格列酮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类型见表2。 少数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后可出现轻-中度的贫血和水肿,但毋需中断罗格列酮的治疗。双盲试验中,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组1.9%,安慰剂组0.7%,磺酰脲类组0.6%,二甲双胍组2.2%;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4.8%,安慰剂组1.3%,磺酰脲类组1.0%,二甲双胍组2.2%。罗格列酮与磺酰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合用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单用罗格列酮相似。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合用,贫血的发生率为7.1%,明显高于单用罗格列酮或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这可能与该组病人基线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水平较低有关(参见实验室结果异常-血液学部分)。实验室结果异常血液学:罗格列酮可致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且与剂量相关(个别试验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的减少可分别达1g/dL和3.3%)。单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合用时,血液学指标改变的时间和程度是相似的。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合用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罗格列酮治疗前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水平较低有关。罗格列酮亦可致白细胞计数轻度下降。血液学指标降低可能与罗格列酮可增加血容量有关。血脂:罗格列酮可使患者血脂指标发生改变(见临床作用部分)。血清转氨酶: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共有4598例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服用时间约为3600病人年,无证据表明有药物所致的肝毒性反应或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在安慰剂或阳性药物对照试验中,谷丙转氨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可逆性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组0.2%,安慰剂组0.2%,阳性对照组0.5%。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组0.3%,安慰剂组0.9%,阳性对照组1%。在长期开放的临床试验中,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分别为:罗格列酮组0.35/100病人年,安慰剂组0.59/100病人年,阳性对照组0.78/100病人年。本品上市前的临床实验中,无一例特发性药物反应性肝功能衰竭(详见注意事项章节)。

阅读全文

与罗格列酮营销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城市综合体策划方案 浏览:574
茶叶广告推广方案 浏览:749
疾病防控研讨会策划方案 浏览:8
篮球赛策划方案ppt 浏览:644
杭州格呐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61
汽修连锁线上营销方案 浏览:10
315壁纸促销方案 浏览:744
瑜伽馆有什么好的推广方案 浏览:415
新零售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37
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浏览:90
网点培训方案 浏览:123
上海丰收行电子商务 浏览:174
大型文体演出策划方案 浏览:53
加盟市场营销方案策划书 浏览:887
杭州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31
区域性网络推广方案预算分配 浏览:748
餐厅五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67
电子商务的计划书 浏览:278
银行汇聚宝产品营销方案 浏览:307
祛痘促销活动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