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聋人节在世界上所举行过的活动有哪些
至今已是第53个年头。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把1958年9月28日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据统计显示,全世界有2.5亿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他们无法听清或听到有声世界的呼唤。在聋人近乎无声的世界里,没有歌声,缺少喝彩,充满着静谧、孤独、茫然、困惑和对有声世界的渴望……
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全国共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04万,占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4.16%,居于六类残疾之首,其中1岁至14岁的聋儿达117万,每年新生聋儿2万到3万。面对如此庞大的聋人群体,我们除了捍卫其权利,保证其尊严,更重要的是防聋治聋,使更多的人能够倾听世界,享受美好人生!
Ⅱ 市级残疾人艺术团怎么写方案
于成立残疾人艺术团的策划方案
为进一步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充分参与到社会,融入到健全人中,我们想成立一个残疾人艺术团,现特作了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先进文化为指引,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提倡残健共融,以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为目标,。
(二)艺术团成立原则:残疾人艺术团接受同级文化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的指导,并制定相关的章程,到民政部门登记。
(三)艺术团发起人:要几个人签字,并复印残疾证附在方案后面。
(四)经费来源:1、文化部门、残联资助;2、演出所得;3、社会捐助。
(五)艺术团的章程:
1。
2。
(六)艺术团的节目:
(以上仅供参与,如果有用,请纳之)
Ⅲ 2006年国际聋人节的主题是什么
http://bbs.cndeaf.com/read.php?tid-58401.html
......
“推广手语,促进沟通无障碍”。
......
Ⅳ 请设计聋人节宣传图片
最好你自己做啊!不要依靠别人!
Ⅳ 2019年国际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国内的有2种:9月的第四个星期天和最后一个星期天。
1.世界-中国健康促进日-国际聋人节世界性的聋人节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 ...
2.国际聋人节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 ...
国外的也有2种:9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
Ⅵ 历届国际聋人节主题是什么
2006年
国际聋人节主题为“推广手语,促进沟通无障碍”
2007年
国际聋人节主题为“推动聋人信息无障碍建设”
Ⅶ 国际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什么时候 如何确定
国际聋人节由世界聋人联合会设立。世界聋人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是世界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将1958年9月28日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我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Ⅷ 国际聋人节是哪一天 国际聋人节的由来 国际聋人节主题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国际聋人节由世界聋人联合会设立。世界聋人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是世界性非政府组织。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
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将1958年9月28日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聋人节的主题包括“聋人网络、无障碍交流”、“信息无障碍”“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等等。
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中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Ⅸ 国际聋人节的文章
世界性的聋人节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健全人与健全人在一起会感到交际谈话自由自在十分方便,这一点,聋人亦然。不过聋人听不见,独自一 人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窒息感,这是处于无声世界里,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的难受感觉吧,所以,聋 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过群体生活。可以用手语聊天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一些信息 ,不至有与世隔绝之感。就连聋哑学校的小学生,每到放学之际都不想马上回家。这并非他们不爱家,只为回 家没人陪他聊天(玩),所以,宁愿在学校多呆会儿再走。难怪他们对聋人那套手语无师自通,很快成为手语 族的成员了!
聋人虽听不见,生活在手语族中,同样渴望学习,获得信息,渴望有丰富的文 化生活,渴望社会交往,他们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心理活动,都与健全人一样。只是由于语言不同,外界 不了解聋人,加之一些小说、影视等媒介不准确的宣传,往往把聋人描绘成愚昧、简单、鲁莽、甚至是野蛮的 低能人,因而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从而疏远聋人。其实聋人与健全人一样,好人是多数,坏人败类只是极少数 。一些机关企业单位,嫌聋人“不便沟通”,即使有大学文凭,也不愿录用。但有的单位,在与聋人经过一段 时间的交往和相处之后,就觉得聋人虽然耳听不见,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笔谈来沟通;通过工作,又会觉得聋 人心灵手巧工作踏实,耐劳肯干,因而从“勉强用”到“可以胜任”,再到“你最好干下去,别离开”,这种 情形并不少见。
聋人虽属有困难的群体,但是通过教育训练,可以成这回报社会的有用之材,所以说他们是可以“造就” 的群体。至于当前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偏低,掌握谋生技能有限,下岗后再就业困难,阻碍他们回报社会,这 种现象并不是聋哑人愚昧。根源是我们的聋哑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老师化费多 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毕业后依然使用手语,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对较高深的 科学技术知识,更无条件学习,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假如对那些不适于口语教学的聋哑儿童,区别对待 ,从小就依照他们自身条件,偏重于手语及写话的教学,相信这样做了,会使大多数手语族成员的文化知识水 平大幅度提高,情形就会不一样了。总之,提高和发展聋人文化是关系到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聋哑教育应从 承认和适应聋人生理特点的需求,顺其自然,重视手语教学,并着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手语族的 同胞们实现平等参与、回报国家与社会,自强、自立。
Ⅹ 聋哑人节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