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上升通道
坚持三个结合,务求实效重培养
坚持个人修身与组织培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导,鼓励支持年轻干部通过自学等形式,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切实加强自我修身。另一方面,认真分析年轻干部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通过专题培训、交流实践等形式,不断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教育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多形式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区统一组织的青干班、“干部在线学习”、职业道德培训等各类培训,积极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等专题培训班。多渠道实践锻炼。推行双向挂职,安排3名新进公务员和4名村居干部以岗位互换的方式,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把一些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年轻干部大胆放到关键岗位上,强化实践锻炼,使年轻干部逐渐成熟起来。逐步探索社区干部跨镇学习锻炼机制,选派4名年轻村居干部赴岳阳街道学习经验,历练成长。
推进三化建设,拓宽渠道纳贤才
逐步推进竞争性选拔“常态化”。通过推行年轻干部公开招考、差额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逐步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
逐步推进年轻干部使用“艺术化”。为使年轻干部顺利成长成才,在年轻干部使用上突破观念,艺术操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破除“唯资历论”、“唯学历论”、“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重德行、重能力、重口碑、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健全三项机制,强化管理促发展
健全管理机制。实施年轻干部动态化管理。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深入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帮助年轻干部正视困难和挫折,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岗位实践。针对年轻干部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足的现状,建立健全结对帮带制度,通过组织年轻干部和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结对座谈,经常性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
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力度。做到半年一系统考察,深入年轻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准确掌握他们的道德品行和整体素质。做到一年一综合考核。完善“考能、考绩、考德、考作风”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挂职干部“双向述职、双向考评”办法,认真听取分管领导看法,仔细分析挂职部门反馈,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结合组织部门平时考察情况,综合评定考核等级。
健全调整机制。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既敞开“入口”,也畅通“出口”。强化考察、考核结果的运用,优胜劣汰,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及时调整。对被评为优秀的年轻干部,适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并及时予以培养、提拔、重用,被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年轻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帮助其正视不足、分析问题、整改现状。对经教育不能整改、工作上拈轻怕重的干部,进行适时、适度的组织调整,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最优配置。
2. 新时代如何培养年轻干部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敢于启用基本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要转变“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在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为年轻人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科学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中长期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年轻干部管理办法。在干部培训制度上不断完善,健全完善年轻干部轮岗培训、导师辅导、学习奖励等制度。注重年轻干部的整体培养,形成一支“准后备干部”队伍,切实搞好跟踪培养,适时起用一些相对成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充实到后备干部人才库中,以保持后备干部来源的长盛不衰。切实关心好年轻干部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选人观,真正使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注重调整年轻干部心态,摆正位置。有的年轻干部急功近利、不注重发展的过程,对于结果十分看重,一旦遇到挫折,往往灰心丧气,充满怨气和负能量,很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应该在平时的培养教育中注重调整他们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对于成功的经验也要继续发扬,及时用文字来整理思想,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以自身之长助人之短,切不可盲目的骄傲自大。我们应放低姿态多向其他同志学习,不仅要向老同志请教,还要向同辈学习。要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博采众长的目标,以虚心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来,做到求真不虚假,务实不浮夸。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培训是提高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坚强阵地,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年轻干部的成长,个人勤奋努力是基础、组织培养教育是动力、阳光选人用人是关键、监督约束是保证。要经常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年轻干部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训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要加大实践培训的份量,通过交流、轮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引导和组织年轻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丰富培训内容,针对年轻干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使年轻干部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年轻干部,可以组织初级会计实务培训,针对办税大厅、日常税源、纳税评估等不同的岗位可以组织专题培训,做到对症下药。另外,要加强培训的成果转化,不能简单将培训做为一项任务完成,要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成果,承担起再培训的任务,通过学习、思考、成果转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 如何培养新时代 优秀年轻干部
无疑,大力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当前形势下,要有效把握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创造条件促其较快成长进步,为地税事业发展打造一支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充满朝气的生力军。那么,新时代如何培养年轻干部?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敢于启用基本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要转变“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在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为年轻人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科学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中长期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年轻干部管理办法。在干部培训制度上不断完善,健全完善年轻干部轮岗培训、导师辅导、学习奖励等制度。注重年轻干部的整体培养,形成一支“准后备干部”队伍,切实搞好跟踪培养,适时起用一些相对成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充实到后备干部人才库中,以保持后备干部来源的长盛不衰。切实关心好年轻干部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选人观,真正使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注重调整年轻干部心态,摆正位置。有的年轻干部急功近利、不注重发展的过程,对于结果十分看重,一旦遇到挫折,往往灰心丧气,充满怨气和负能量,很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应该在平时的培养教育中注重调整他们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对于成功的经验也要继续发扬,及时用文字来整理思想,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以自身之长助人之短,切不可盲目的骄傲自大。我们应放低姿态多向其他同志学习,不仅要向老同志请教,还要向同辈学习。要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博采众长的目标,以虚心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来,做到求真不虚假,务实不浮夸。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培训是提高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坚强阵地,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年轻干部的成长,个人勤奋努力是基础、组织培养教育是动力、阳光选人用人是关键、监督约束是保证。要经常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年轻干部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训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要加大实践培训的份量,通过交流、轮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引导和组织年轻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丰富培训内容,针对年轻干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使年轻干部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年轻干部,可以组织初级会计实务培训,针对办税大厅、日常税源、纳税评估等不同的岗位可以组织专题培训,做到对症下药。另外,要加强培训的成果转化,不能简单将培训做为一项任务完成,要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成果,承担起再培训的任务,通过学习、思考、成果转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4. 组织部门在培养年轻干部有哪些措施
年轻干部是地方和单位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作创新的重要动力,所以对培养版选拔年轻干部工权作,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从具体工作来讲,我们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来提高我们年轻干部的思想素质、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基层优秀年轻干部进机关”双向挂职锻炼来强化对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再就是注重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工作岗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挑战和考验。
5. 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实施步骤
一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省委组织部精心制定了全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总体方案,明确了工程的目标任务、条件资格、选拔范围、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按照省市联动、上下衔接、整体推进的要求,组织指导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同步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同时,适应各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正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分专业、分门类制定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子工程系统,涵盖党务工作、政法工作、经济管理、城乡规划建设、社会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类别。
二是坚持标准,严格遴选。主要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按照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集中考试、组织考察、确定对象等工作步骤,选拔确定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把年龄(70后、80后)、任职经历(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考试成绩作为基本要素,把考察结果作为确定培养对象的主要依据,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力,真正把那些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三是创新方式,强化培训。对全省范围内选拔的2000多名年轻干部培养对象,由省市两级组织部门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在各级党校进行集中培训或选派到抗洪救灾、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岗位进行锻炼考察。在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我们坚持改革创新,首次实行择优遴选+理论培训+测试考核+面对面考察四位一体的模式,把学员在校期间综合表现情况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内容,形成培训与测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是把握机遇,择优选用。集中换届是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重要契机。各级党委按照换届政策对选拔配备年轻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积极运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初步成果。对2000多名培养对象按照重在培养、择优选用的原则,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干部德才表现,大胆选拔到市、县、乡领导班子任职;特别优秀的,按标准按程序破格提拔。目前,随着各级换届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市、县、乡领导岗位,有的将担任县、乡党政正职。
五是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对确定的年轻干部培养对象,由各级党委按照发现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进行长期跟踪、重点培养。对这次换届中暂时没有提拔使用的,将全部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管理、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培养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对不胜任或不适合继续作为培养对象的,及时进行调整,着力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6. 参加拟任副县处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需要什么条件
您好,领学网培训机构为您服务:
年轻干部提任县处级 须有2年以上基层经历
日前,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昆明市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全市40岁左右正处级、35岁左右副处级领导干部,占同级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力争保持在5%和10%以上。违规改学历、改经历、改年龄,搞小圈子,闹不团结的要坚决调整下来。
选拔年轻干部
35岁左右副处级干部
同级占比10%以上
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办法提出,实现年轻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数量规模更加合理。在数量规模上,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一定数量,总体上按照对应层级领导班子成员1/6到1/5左右的比例统筹把握,平时保持1/6,换届时达到1/5左右。其中,要有适当数量的年轻党政正职。市级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应注意选拔配备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全市40岁左右正处级、35岁左右副处级领导干部占同级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力争保持在5%和10%以上。统筹抓好地方和部门领导班子年轻干部的选拔配备,不简单按每个领导班子硬性配备。
强化实践锻炼
缺乏基层工作经历
年轻干部要被选派下乡
办法提出,昆明市将强化实践锻炼,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提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必须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昆明市将坚持每年从市级机关选派一批缺乏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县(市)区、乡镇(街道)培养锻炼、驻村包点。每年选派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及指导员,相应层级的年轻干部比例要达到30%以上。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年轻干部比例要达到50%左右。
加强监督管理
搞小圈子闹不团结
要坚决调整下来
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对年轻干部日常监督,坚持严字当头。对一些突出问题,该提醒的要提醒,该诫勉的要诫勉,该处理的要处理。对热衷经营人脉、编织关系网,请人打招呼、递条子,借挂职交流频繁变动岗位转身份、升级别,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岗位工作的,要严肃批评教育、记录在案。坚持“七个坚决调整和不用”,特别是违规改学历、改经历、改年龄,搞小圈子,闹不团结、托请拉票、跑官要官的,要坚决调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