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谈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举措
要加快发展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多予、少取、放话”为原则,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一是开辟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提高还债能力。二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费实行限额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三是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审核认证,经过核定已确定认为无效的债权债务,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销。
3.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各村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收支业务较多的村,要增加村财务公开的次数,要多听取民主理财小组的意见;要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每年由镇(街道)审计部门对各村的财务进行审计,同时要对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增强对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
4.强化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各村要创新思路,通过采用股份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方式,盘活集体经营性存量资产,使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从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或资本运营。一是把原来单纯的集体经济项目,改组成集体参股的股份制形式,或者以集体所有的土地、厂房、设备、资金和技术等入股,与国内自然人或法人、外商等合作经营或兴办股份制企业,使集体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二是采取承包、租赁或出租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式,收取承包费和租赁费,增加收入。
5.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当前,在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特别重视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工作。要根据秀洲委[2006]13号文件精神,制定扶持政策,激励集体经济发展,对经济薄弱村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找准经济增长点,广辟增收渠道,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给予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通过“输血”和“造血”,增强经济薄弱村经济实力,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6.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盘活存量资产,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一要根据各村实际,充分利用空闲、闲置土地等资源,建造标准厂房、营业用房等。二要利用建好的厂房、营业房,引进外来资金,在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村经济合作社与投资者签定租赁合同,由投资者先垫付资金,抵缴每年上缴租金。三要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应尽的义务。各村要严格按照综合改革的要求,依法征收好“一事一议” 筹资、以资代劳、各类专业承包合同和农户欠款的收缴工作,提高合同的兑现率。
㈡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村土地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对机动田、机动山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对于有丰富矿、滩等资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制定长远规划,开发利用,变资源为效益。 二是开展服务创收。村级组织可以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举办社会化的服务产业,如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勤保障,又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三是通过工业强村。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
2、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按时公布,让广大村民都来进行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总之,只有切实搞好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