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进行规范和治理
据报道,目前抄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同行恶性竞争抢生源,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绝大多数代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规范和治理。
从长远来看,规范培训机构只是第一步,要让全社会认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眼前的直接价值,而孩子的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则是伴随一生的长远价值。
2. 教育部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何时完成整改
2018年8月24日报道,就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整改4.5万家。10月将再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督查,确保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整改。
第二步是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已联合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成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最基本、最系统的政策依据。
吕玉刚说,从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摸底情况看,参加校外培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年级的比低年级的比例高。从区域分布看,城镇的比农村的比例高。“目前,参加培训的农村学生还比较少。但制定培训机构的资质标准,不管城市、城镇或农村,标准都应是一致的。特别是对安全条件、师资条件、培训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不能降低,应遵循统一标准”。
3. 校外培训机构将如何整治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严令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严令禁止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严令禁止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行为。
5月下旬,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28418所,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2822所,整改无证无照机构5013所,整改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机构2963所,整改学科类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1241所,整改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并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机构212所。
我觉得这样的改革真的有必要,因为以往受到的教训已经很多了。
以上内容来源:澎湃新闻网
4.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时间上怎么安排的
教育部、民政抄部、人社部、工商总袭局四部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6类突出问题。
据教育部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解读,此次治理旨在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学生权益,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5. 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分几个阶段进行
根据《通知》,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将部署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行动提供底数参考。计划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取消校外培训与招生入学的挂钩,推动落实刚刚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范招生入学秩序,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
6.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如果每所学校都能推进个性化教育,尽力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就会大为减少,由此给培训热真正降温,给孩子和家庭减负。
应当看到,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内可能吃不饱,并想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要选择校外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在校内可能跟不上,也要选择校外培训。比如,每个假期都被学生作为“赶超”“逆袭”的机会,名义上是假期,但有的学生比上学时还累,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训班度过。
鉴于此,在规范培训机构时,还需要针对家庭的培训需求进行治理。《意见》为此强调,要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严明入学纪律,做好课后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这抓住了培训热的根本所在。如果每所学校都能推进个性化教育,尽力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就会大为减少,由此给培训热真正降温,给孩子和家庭减负。
来源:北京青年报
7. 教育部放话“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线上教育更应该严格审查
近日以来,线上教育功利化也遭到了痛批。4个补习机构聘用同一位老师打广告,虚假宣传,滥竽充数,让线上教育又火了一把。
3.对于收费更应严格管理
其实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其收费一定要严格管理。以免出现培训机构收钱跑路的情况,让家长求诉无门。
8.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有哪些规定
8月23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部署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已经有四部门部署专项治理的情况下,现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意见》,其重要意义在于切实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专项治理的成果,避免专项治理变成“一阵风”。
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力图解决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比如,明确由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制定,并从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这对规范培训市场的供给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标准设置过高,很多机构难以达到设置标准,培训供给就有限,这就可能推高正规培训机构的价格,而价格低的非正规培训机构也会借机滋长,且游离在监管之外。
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从供给端进行治理,这对缓解培训热会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训机构开展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针对禁止提前教学、超纲教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备案制,有助于教育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培训内容,纠正提前教学、超前教学等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内可能吃不饱,并想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要选择校外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在校内可能跟不上,也要选择校外培训。比如,每个假期都被学生作为“赶超”“逆袭”的机会,名义上是假期,但有的学生比上学时还累,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训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