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一年级春节,元宵节活动记录怎么写
你好,你可以这么写,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贰』 元宵节有什么活动适合小学生在校园开展的
美术课上自制小花灯,猜一些简单的灯谜等等
『叁』 辛寨镇第二小学“春节习俗知多少”主题活动方案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给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岁,当新年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以后的几天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放鞭炮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我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我们怎么样才能了解到各地的习俗呢?二、活动的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比,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三、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等,联系热心的家长和教师参与,同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按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随时记录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学会小组分工合作。活动过程: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春节的研究小课题,并制定计划。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提出有关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二阶段:实践阶段活动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2、教师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3、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活动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任务:同学们,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我们确定了《春节习俗知多少》这个主题二、分组交流,相机指导。(交流的顺序随机)(一)春节的溯源(1)春节的传说:(2)春节的来历:学生收集到的来历可能非常长,让他们给全体同学看。春节,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春节”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西周初年已经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交替之际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汉武帝时制定历法,以现今的农历正月为岁首,俗称过年。民国时,改用阳历,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这样把来历讲得既清楚,又能一下子明白。)(二)家乡的春节习俗1、爷爷奶奶小时候过春节的习俗2、爸爸妈妈小时候过春节的习俗3、我们现在的春节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一些情况三、总结阶段春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我们中国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大家庭,不管哪个民族,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春节习俗知多少”这个主题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让这个活动开展得更好,下阶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半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成果展示。为了我们的展示更精彩,你们对于你们的活动方案还要经过哪些修改?到时想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展示?小组讨论。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和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尤其对我们孩子特别具有吸引力。
『肆』 学校春节活动方案
春节微视有好多活动啊,
比如送欢乐豆,一元购吃鸡皮肤等等
邀请好友做任务就可以获得
『伍』 与春节同行实践活动方案小学三年级
过年了!过年了!今天,是农历2003年的第一天。只要我起床后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新年好”他们就会笑眯眯地给我一个封包。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也是一样,只要你说一声“新年好”,就可以得到一个封包。
给大家拜完年以后,爸爸对我说:“宇豪,我带你去拉堡买烟花、炮竹怎么样?”“太好了!现在马上就去,行吗?”“ok!ok!”英语一窍不通的他不知从哪儿学来了两句英语。于是,我们便出发了。我爸爸开着大伯的“长安之星”向拉堡驶去。到了拉堡,我们找了一家烟花摊位看烟花,烟花各式各样:有一种炮竹叫“霹雳花”,将它点燃丢出后,它先“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一会儿,然后,它立即会发出“彭”的一声巨响。响声真的可以说是“惊天动地”;还有一种炮竹叫“彩雷”,开始,它像烟火一样喷出美丽的火焰。喷完后,会像“霹雳花”一样,发出“彭”的一声巨响……
今天,是我一年当中最高兴的一天。
『陆』 关于春节元宵节的诵古诗活动方案 帮帮忙啊 百度搜给我找到也行啊!!
春节诗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
(北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玉楼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元宵节的: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