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读唐诗有什么意义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1)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营销方案扩展阅读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Ⅱ 如何读唐诗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4•福建•16)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2006•福建•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2006•全国卷Ⅱ•12)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Ⅲ 成年人读唐诗 的好处
增长见闻丰富自我,和孩子共同进步
Ⅳ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简介100字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不同于其他唐诗选集。由于设定读者为小朋友,所以,王芳采用的专语言全都是口语化属的语言,把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话表述出来。王芳的语言是经过打磨的,我想这一个是和她有一个阶段在“第一训练营”中教孩子们读唐诗的积累有关,另一个是她在写作时候就假定了一个小朋友在面前,每一句话都会考虑到面前的孩子能不能听懂,是不是有什么让人费解的词语等。这一点很用心!
灵活运用多感官唐诗记忆法。刚才说了,王芳的“大唐诗学习法”用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们讲唐诗,故事自然是孩子最爱听的,但是反复听也烦啊。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做到巩固呢?王芳很有心,首先,她录制了讲唐诗的视频放在公众号上,只要扫描书底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枯燥的小朋友,换个阿姨讲,可能就不一样了哦。一些不擅长讲故事的父母也可以模仿王芳讲故事的语气、方式去给自己的孩子去讲。不仅告诉父母如何做,还手把手教你做呢!另外,王芳根据小孩子好动、节奏感强的特点,发明了打快板儿背唐诗。因为唐诗本身就押韵,加上快板配上节奏就更加朗朗上口了。
Ⅳ 小学生读唐诗三百首哪个版本最好
小学生读唐诗300首。我觉得除了要有唐诗300首。还要有解释什么的,这样子更加能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记起来也容易点。
Ⅵ 最好的办法读唐诗读后感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读后感
我与这本书结缘,还是在放假前多次听老师说起里边一些诗人回的故答事,使我这个对诗不是太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好奇这些诗人之间的友谊、诗歌背后的故事,以及里边的一些历史小故事了。这不?一放假我就通过读《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这本书认识了写这本书的王芳老师,结果还真的爱上了诗,也了解了这一个个伟大诗人的背后故事。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孟浩然的命运,体会了王维的相思,领略了大才子李白的浪漫,感受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
王芳老师在书中教我们用思维导图理解唐诗里的意思,原来每一首诗都有这么多的故事,真的是受益匪浅。也让我找到了好的方法,养成了好的习惯,再读每首诗时,不由的想知道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背景。真是学习唐诗的神器!我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许多历史典故,更多的是唐诗背诵起来没有那么费劲了。
连妈妈看完都说:“这本书太好了,不单单是写给你们的一本书,也是写给我们的!我们读了也感触颇深”,我也是这样想的,好想好想和妈妈一起再多读几遍这本书,再加深对各位诗人朋友圈的了解。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
Ⅶ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唐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
唐诗押韵,字数,平仄,对仗,韵脚比较严明。
而宋词,不拘于字数,只要押韵,词又叫,小令
Ⅷ 哪位有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 电子版
下载“古诗词典”这个应用,可以语音读书,还可以以诗会友。
Ⅸ 读唐诗看译文好吗
当然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