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农业项目推广方案

农业项目推广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28 17:28:09

❶ 中国惠农网是真是假

中国惠农网是真的。中国惠农网于2013年9月上线,由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B2B网站,平台主要以B2B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服务,为农产品提供销渠道网站,为农产品求购信息提供发布平台,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惠农网能使农村用户及时了解国家农业部提供的全国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最新的农业政策和新闻,会为广大农户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化解农产品销售难、价格波动大、农户收入低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问题。

惠农网涵盖果蔬种植、养殖水产、园林园艺、副食特产、农资供应六大邻域,全国各品类农产品都包含在内。

(1)农业项目推广方案扩展阅读:

中国惠农网主要产品包括:手机惠农APP、真源码、县域农业产业带、惠农优选等。平台率先推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B2B2C模式,切实有效解决农产品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难卖、贱卖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防伪溯源服务、三农信息服务和县域农业产业项目综合服务。

中国惠农网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旨在“用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让农民更富裕,让居民更健康”的愿景,不断进取,锐意创新,推进农业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新途径、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发展与农业融合发展。

❷ 如何利用微博或微信为“有机农场打工换宿”活动做农业推广方案

这个可以通过三农频道进行推广。
大象网属于新媒体,旗下的三农频道属于农业推广中心,符合你的要求!

❸ 农业专家系统的项目推广

一、项目的概况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开发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的863计划项目,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项目,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实施(简称电脑农业)。是一项适合农业科技服务的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服务“110”是我省在科技服务“三农”、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的新内容、新形式,是我省农业科技服务的品牌。自2001年在我省部分市县试点实施以来,全省22个市县区设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点)210个,覆盖全省22个市县区120个乡镇,辐射全省农村大部分地区,每年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服务站(点)接到求助、咨询电话近10万人次,提供现场服务3万多人次,受益农民达50多万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服务站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设备、人员数量等限制,影响服务效果,因此实施《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项目》,将这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在服务站配备电脑,安装可视系统,安装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对提高服务站服务水平和力量,为技术人及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手段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一)、项目立足于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系统工程建设;
(二)、在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推广应用已开发的辣椒、龙眼、胡椒、香蕉、芒果、橡胶栽培技术和对虾养殖专家系统;
(三)、为农民提供品种选择、栽培管理、节水灌溉、化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二、项目执行情况
2005年实施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项目以来,全省共新增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22个,服务站总数达到74个,服务点136个,并进行完善建设。在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推广应用了已开发的辣椒、龙眼、胡椒、香蕉、芒果、橡胶栽培技术和对虾养殖专家系统,为农民提供品种选择、栽培管理、节水灌溉、化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一年来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系统共建立五个示范基地,接到求助、咨询电话近50万人次,提供现场服务23万多人次,受益农民达100多万人次。农业科技服务“110”已经成为我省农村科技服务的有效形式,成为聚集市县与乡镇农技人才资源的重要平台。具体已经实现的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农业专家系统的内容,丰富农业专家系统的品种,使其与我省市县农业需要相适应。
(二)、与农业科技服务“110”相结合,在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74个服务站配备的电脑,安装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使农业专家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通过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为全省农民提供服务50万人次以上,与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可视化系统结合开展远程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
(四)、建立和完善推广应用示范点的建设,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新建和完善文昌永青农资超市等10个示范点,示范推广13500万亩。
三、组织管理经验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指挥管理机制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省科技厅把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作为推动市县科技进步的重点工程,加强指导与支持,配置电脑,安装了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了省、市(县)和服务站三者之间的可视联系,快捷交流。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加强对各市县指挥中心、服务站的联系、指导和协调,组织省级专家团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编写和印发农业科技服务“110”信息快报130多期、动态17期、各类材料100多份,及时地反映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进展情况,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和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共同发展。
(二)规范建设,使项目实施与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我省将规范化建设作为2005年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不遗余力地进行推进。通过规范化建设,把项目列入标准化建设的范围,使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在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三)提升手段,智能化专家系统使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是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一是完善农业专家系统。利用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把星火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项目的实施与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专家开发了橡胶、胡椒、香蕉、芒果、辣椒、对虾等9个专家系统,建立实用农业知识库与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覆盖了我省的主要农作物,从种植业扩大到种植、养殖、水产等领域。全省各服务站的电脑都安装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把电脑农业的咨询点建在服务站上,农民可以在服务站里通过电脑上网了解、咨询技术信息,既方便了农民,又普及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提升了农村科技服务水平。二是强化信息网络功能。今年我省以星火信息网为骨干网,进一步整合农业信息网、渔业信息网等专业网,逐步将智能网络建设延伸到各市县政府网和服务站,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信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构建完善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能力。三是充实科技专家服务团。省指挥中心、各市县充分挖掘与组织社会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农业科技服务“110”活动,壮大我省农业科技专家团的力量。目前我省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技术人员1463人,其中省级专家团专家53人,市县级专家团专家450人,服务站技术人员960人,另外还拥有一支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科技人员、科技志愿者和农村科技能人在内的近万人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四是建设远程视频系统。2005年,在省指挥中心安装了远程视频系统,实现省指挥中心与25个服务站终端远程可视,最近又开通了27个终端,便捷了省、市县指挥中心与服务站之间可视交流和沟通。省指挥中心运用远程视频系统,邀请省农业专家服务团专家,远程解答各市县指挥中心和服务站提出的技术难题和疑问。农民就近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由专家团专家进行远程指导。
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技术服务手段,已由原来单一的电话求助,发展到现在拥有统一电话服务系统、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星火信息网络系统、远程视频系统等多种手段支撑的立体技术服务体系。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存在问题: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项目的实施与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一些市县领导与科技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局面没有打开,发展不平衡,一些市县建设服务站10多个,一些市县只有1-2个,中西部市县服务站的建设,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与东部市县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资金投入比较少,政府搭台工作力度不够,也影响本项目的实施。
解决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把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与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结合起来,促成农业科技服务的“大合唱”,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省政府已将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将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省科技厅将继续在省重点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用于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与推广将成为农业科技服“110”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重要渠道。
(三)完善平台,提升手段
建立智能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与知识库、网上专家咨询与培训等在内的多手段、多功能的智能网络系统,开发推广面向农民和农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网络终端设备,搭建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技术平台,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强以指挥中心与服务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和可视系统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各指挥中心和服务站的设备装置,实现省指挥中心与市县指挥中心和服务站之间的可视联系,快捷交流。
总之,2006年,要积极推进项目示范推广工作和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有机结合,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快指挥管理、智能网络、技术服务、基础设施等四大系统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110”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推进市县科技进步,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实现2006年的项目推广目标。(二)、2006年1-6月:全省新增开发2-3个农业专家系统,在新增10个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中配备电脑,安装农业专家系统,进一步完善15个推广应用示范点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的培训,开展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7000人次。

❹ 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要怎么写啊

1.小组会议
2.开放日
3.田间单独指导
4.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
具体的还有很多
比如:观摩会,订货会,下乡讲座,示范园,样品赠送等等。

❺ 谁知道一个乡镇府有多少个部门!各部门职能大概就可以!谢谢

一个乡政府大约有20个左右的部门,各部门大小不一。主要包括: 党政办、武装部、宣统办、组织部、镇工会、财经办、计生办、纪检办、 信访办、安监办、民政所、司法所、国土所、团委、妇联、文化站、农综站

民政所:主要负责老年、孤儿、五保户及敬老院等特殊困难群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好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工作。

劳保所:主要负责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咨询工作;办理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岗位信息,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相关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审查、待遇调整和丧葬补助支取,协助有关部门在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文体活动

综治办:负责贯彻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精心组织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组织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纪检监察:根据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安排和镇党委、纪委的要求,起草镇党委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通知及有关规章制度等文件

宣传部:抓好全镇的理论教育,协助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拟订学习计划,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助手和参谋

❻ 农业产品推广活动策划书范文

说实在的抄 网上都是复制来复制去的,我就不复制了。
我前两天写过类似的策划书,我给你点建议吧,
第一:你确定写那些东西还有些多少字,
第二:在网上找类似的范文,看一下,找那些写的比较好的。
第三:看过范文后 在结合你的特点去写写,在不停的改写文章。
按照上面说的 基本就差不多了。
关于范文,我建议你去 迎客楼策划书 专栏 找一下吧,
我上次写 在那 找了两篇范文做参考的。
最后祝你早日完工。呵呵
虽然没给你写范文,但是毕竟发自内心的,最后感谢你采纳。

❼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发展。把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项目的主要内容,根据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确定人才培养重点任务,用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检验人才项目执行成效。
(二)引领示范。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实施相关项目为抓手,示范带动各级政府和各方力量共同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人才发展投入体系。
(三)突出重点。在专业领域方面,突出培养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科研人才,具有较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农技推广人才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 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
(一)扶持培养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计划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以打造创新团队为目标,通过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在全国建立300个农业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方式,每个团队培养10名左右的成员,在全国建立一支3000人左右的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体素质能力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2.主要内容。在现有农业科研团队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在部分国内尚属空白、且国内急需的学科领域,从国外引进科研杰出人才;制定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持续发展。
3.编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分两批组织实施,每批选拔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分年度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二)扶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和支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通过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显著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主要内容。按年度组织实施。重点扶持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先考虑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扶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学习和研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参加新技术、新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3.2011-2013年第一批遴选3000名、2014-2016年第二批遴选4000名、2017-2019年第三批遴选3000名,分三批对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扶持和培养,每批连续支持三年。2015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扶持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支了解农业政策、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掌握服务农户技能的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示范带动农户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
2.主要内容。按年度组织实施。采取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管理、金融税收、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质量安全、经济地理、市场营销、国内外合作社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培训。
3.制定培养方案,编写培训大纲,确定一批有资质、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总结验收,对各地培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和综合评估。
(四)扶持培养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7万名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通过组织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生产能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
2.主要内容。按年度组织实施。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介绍、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内容包括: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传授发展经验;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现场;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兴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讲授种植、养殖、捕捞、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3.选拔培训人员,编印培训教材。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7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并组织各省实施,年终进行总结与考核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五)扶持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村经纪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实施职业资格认证为手段,以提高农村经纪人经营素质为目的,立足基层、就近培训、规范管理、统一发证,逐步建立起农村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造就一支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主产区每个乡镇培训1名持证上岗的农村经纪人,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
2.主要内容。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方式,按年度组织实施。根据培训内容统一编发教材、制订方案,集中开展现场教学、实习,规范结业考核、鉴定颁证,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经考核合格的,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选拔培训人员,开展职业培训。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总结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一)组织领导。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农业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督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省(区、市)相应成立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协调小组,负责本辖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
(二)经费保障。建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的主导作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和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三)监督管理。省级协调小组要加强本辖区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和实施严格的项目执行和资金管理制度。量化项目执行的年度目标、中期评估目标和总结验收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和程序,切实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主动接受上级及有关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开展监督检查。

❽ 怎么设计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35、博优99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13、金优463、先农16号、两优培九、绵Ⅱ优838、丰两优1号、中优448、T优207、金优1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23、豫麦34、8901、9409、济麦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时播种,边播种边镇压;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合理肥水运筹。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9个、主推技术3项。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龙丰二号、益丰10、四密25、平安18。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适时化除覆膜;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及时放苗补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技术要点:适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保证亩放蜂量为1-1.5万头,总数2次,每亩设放蜂点2-4个;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如遇大雨,须延期放蜂,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郑单958、浚单20、登海3707、鲁单984、蠡玉16。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确定底施化肥量,调整施肥深度,将全部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在定苗后及早追肥,促幼苗早发。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4项。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 铁丰31号、辽豆11号、吉育45、吉育43、黑农41、东农434、吉林35、吉林47。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按平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术。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减少迎茬;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采用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田间管理。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冀豆12、徐豆9号、豫豆25、鲁豆10、豫豆22。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争取五苗(早、全、齐、壮、匀);中耕灭茬,及早间、定苗;科学施肥,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后期根外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草害,中期防治好蛴螬,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中心领导任组长,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按作物、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免费印发各示范点。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相关省、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相关省、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中、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 2004年3月22日印发

阅读全文

与农业项目推广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市场营销观念 浏览:258
培训学校课外活动课策划方案 浏览:142
聚美优品促销活动 浏览:658
村电子商务发展方案 浏览:747
浙大市场营销毕业自我鉴定 浏览:168
梨城电子商务 浏览:129
农信社贵金属营销活动实施方案 浏览:960
服装尾部质检培训方案 浏览:24
白酒品牌营销计划 浏览:905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543
县农业局农业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650
品牌营销推广都选传播易 浏览:688
市场营销总固定成本 浏览:238
千船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914
活动促销方案提纲 浏览:384
徐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5
医院设计前期与策划方案 浏览:430
两委主干培训方案 浏览:517
旅游电子商务产品策划方案 浏览:241
培训方案模板下载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