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洛阳乐宋电子商务

洛阳乐宋电子商务

发布时间:2022-05-07 17:42:06

⑴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⑵ 《风起洛阳》晋王是好人还是坏人

风起洛阳晋王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

晋王武慎行,是圣人武则天的侄子,不但和圣人身边的焕相有暧昧,敢对东川王幸灾乐祸,还暗地里和堂弟武攸决搞内卷。

熟知历史的人一看就知道晋王武慎行,实际就是历史上的梁王武三思,女皇武则天晚年时期最亲近的武氏代表。剧中的武慎行一看就不是啥好人,因为历史上的武三思本来就不是正面人物。

《风起洛阳》故事梗概:

部剧主要讲述武则天时期发生的故事,牡丹花重紫薇宫,玄门风动神都城。历史上的“紫微宫”即隋唐洛阳城宫城,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是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亦名紫微宫。

陆续成为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城的命名理念后被明清北京紫禁城所继承。

⑶ 古代出生于洛阳的名人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陈,法名玄奘。洛阳偃师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旅行家、与鸠摩罗仁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从小就出家于洛阳净土寺为和尚,后又在国内遍访名师,他感到所说纷歧,难得定率,便决心到天竺学习,在那烂陀寺从戎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天竺,经历了17年,贞观十九年回到了长安。译出经、论35部,凡1335卷,1300多万言。多用直译,笔法严谨。所译经籍,对丰富祖国文化有一定贡献,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他到天竺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人为纪念他,在其故乡村南建唐僧寺一座。寺内大殿为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现在尚为完好。他的父亲陈惠在隋代曾任江陵县令,二哥陈素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出身寒门,又早年丧父,依靠亲戚度日。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学习,发奋为文,15 岁明经及第,21岁初仁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为秘书省校书郎。28岁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青年时代,具有正义感,力主改革时弊,因遭忌,被贬为河南县尉。后又任监察御史,奉使东蜀,不畏权贵,惩处贪官污吏,名动三川。但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又贬谪通州司马。转而依附宦官权势。穆宗继位,召升膳部员外郎,后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穆宗长宗二年升任宰相数月,同年罢相,出任同州刺史、后改越州刺史、又转浙东观察使。在任职属地仍改革时弊,大和三年回长安任尚书左丞。次年任武昌军节度使至死。终年53岁。 他的诗作,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如《国家词》、《织妇词》、《采珠行》、《连昌宫词》。他的小诗《行宫》,写得含蓄有味。虽只有四句,而读者不觉其短。他写的《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元稹,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作家。

● 伊 尹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是古代著名的贤相。伊尹出生于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国的空桑涧,即今日洛阳嵩县莘乐沟。他出身于奴隶家庭,其父为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为采桑养蚕
的奴隶。
伊尹自幼聪慧,勤学上进,耕于有莘国之野,但由于父传,他的烹调技术很高。他还努力钻研治国之道。所以,他既是奴隶,又是奴隶主子弟的“师仆”。商部族的首领汤求贤若渴,几次去求伊挚,他没有从。空桑涧西南平地上有个小山丘,相传就是商汤请伊挚的三聘台。之后,商汤娶有辛氏之女为妻,伊挚以陪嫁奴隶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并很快得到商 (未完待续)

--作者:往事如风 (2005-07-18 20:59) 回复留言

1. (续上) 汤的信任,为其灭夏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商朝建立后,伊挚受封为尹,即宰相,助汤治理国家。商汤死后,伊尹曾辅佐外丙、仲壬、太甲等。伊尹在政治上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他强调“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他常用夏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来教育国君。他指出:“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他对商朝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岁,到沃丁执政时死去。死后葬于西亳,离汤冢有7里地。在今偃师县城西 10公里处。明代在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重修的“元圣祠”是作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祠门的对联把伊尹与孔子并举,称伊尹为元圣,称孔子为至圣。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第一位贤相,尊他为元圣。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之了,武王之弟。周公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他协助武王姬发完成兴周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周朝。武王卒后,成王姬育继位。而当时成王还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在周朝草创、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周公摄政不久,却引起了周统汉集团的猜忌,以分封商地管叔和蔡叔尤甚,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为商地的纣王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督、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反叛。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斗,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诛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周公东征之后,开始实行大分封,同时觉得镐京偏西,不利于统治全国,有必要在东方伊洛一带建个新都,于是就在成王五年,开始大规模地营建新都洛阳,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洛阳创建两座城:西为王城,东为成周城。总称洛邑。洛邑建成后,西周有两个都城。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京制、周公居洛期间,制礼作乐,确立了周朝的统治体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成王成人后,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周公营建洛邑并长久居洛,与洛邑有着密切的关系。几千年来,洛阳的人们都尊敬周公,把周公作为幸吉祥、胜利的象征。

● 尹 洙
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尹洙自幼聪敏好学,早就与兄源知名于时。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及第,调绎州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曹参军,安国军节度判官、知光泽县。又举书判拔萃,为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后召试殿中,任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不久被贬郢州酒税,徙唐州。后复任太子中允,知河南县。又任经略判官,继迁集贤校理、通判州事、加直集贤院、太常丞、知泾州。又徙知庆州、晋州,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路州等。庆历七年91047年) 四月十日病卒,终年47岁。 尹洙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他与欧阳修、梅尧臣等高举韩柳复古文的 (未完待续)

2. (续上) 大旗,一改宋初文坛的浮靡之气,开一代文学新风。其作品有《尹洙集》28卷。今传本《河南先生文集》27卷,附一卷。此外,他还著有《五代春秋》。

● 朱敦儒
朱敦儒(1086—1175年),字希真,河南洛阳人。她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凤凰管、不归麒麟辖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早年隐居不仕。两次举荐为官而不出。绍兴二年(1132年),宣谕伎明又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称颂他的学问与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诏命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诏,在众朋的劝勉下,他方应诏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以秘书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典狱。后来因主张抗战,发表主战言论,并于主战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罢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词人。其负早期秀婉工丽,注意词的格律和四声,多写隐居生活。南渡后,家国之难,流离之苦,尤其是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慨使他的词风大有改变,使他唱出了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愤激慷慨的主旋律。后来秦桧当政,选用一些文人来装点门面。加之秦桧之子秦(火+喜)喜欢工词与乐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为鸿胪少卿,秦桧死,郭儒又被罢官。他的后来出仕,众说不一。宋高宗说:“此人朕且囊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看来,他后来出仕是有难言苦衷的。
朱敦儒有《樵歌》,也称《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格调的三部曲。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挚,洛阳伊川人(亦说栾川人或嵩县人)。因官封为尹,故称伊尹,又称阿衡或保衡。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于汤的媵臣,因精通治国之道,汤授以国政,在助汤灭夏中所建功勋卓著。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后,立太甲。太甲无道,伊尹将其放逐桐宫(今虞城南)。3年后,太甲悔过,复得其位。享年百岁,卒后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与汤并祀。传有《伊训》、《咸有一德》等,已佚。

白圭:生卒年待考。战国著名商业活动家,魏惠王时大臣。洛阳人。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字季子。洛阳人。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归赵封为安君。后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民间活动,被齐人车裂而死。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贺若弼(544~607)隋大将。�

⑷ 关于洛阳的十首古诗

关于洛阳的古诗词汇总如下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白居易《牡丹芳》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图》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韩愈《李花二首》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王建《北邙行》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韦庄《菩萨蛮》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司马光《洛阳看花》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刘灏《牡丹》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武元衡《春兴》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王维《洛阳女儿行》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李益《洛桥》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李颀《送陈章甫》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崔颢《辽西作》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⑸ 西湖十景和洛阳八景的区别

摘要 “西湖十景”最早见于《方舆胜览》,有文载:“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此外,《梦梁录》卷十二《西湖》载:“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

⑹ 洛阳的历史故事,诗人

洛阳的历史故事:

1、洛阳牡丹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珍稀名贵的品种。

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记载了武则天怒贬牡丹花的故事:一年腊月天,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花。

却发觉除腊梅、水仙、迎春之外,花圃尽是一片枯枝,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晨,果然百花齐放,武则天大喜,一一赏花。

然而武则天素爱牡丹,平日尤加爱护,却唯独牡丹无花。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 株牡丹贬去洛阳。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阳最盛。

2、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

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

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3、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

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4、董卓之乱

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失败后,挟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随之西迁,沿途死亡无数。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5、开凿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命皇甫仪征河南、淮北各州县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引黄河水达于淮河;同年,又开通山阳渎(邗沟)。608年,开通永济渠,北到涿郡(今北京)。

610年,开江南河,连通长江和钱塘江。至此,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南通余杭,北达涿郡,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部竣工。大运河全长2500多公里,是中国古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

洛阳的诗人:

1、杜牧

(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神龙政变

网络-董卓之乱

网络-杜牧

网络-刘禹锡

⑺ 宋代洛阳成就了现在的牡丹文化节,创意因何会出自日本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并不是今天突发奇想的脑洞,历史上早就把洛阳和牡丹联系在了一起。二者结缘的三个标志时间段是隋唐、北宋和改革开放。隋唐以诗歌为名,北宋以文化大盛名史,改革开放以民族复兴为梦,这三个时间段的接续积淀,才塑造了今天驰名世界的洛阳牡丹节。


洛阳牡丹

五、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也获得了新生。在国家的支持下,洛阳政府和园艺工作者从曹州引进了牡丹品种,开始再次栽培。

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牡丹的栽培深受世界交流春风的拂动,而提上新的日程。1982年,日本代表团访问洛阳,在交流中中方受到日本樱花节的启发,在第二年4月,洛阳政府就在王城公园举办了第一届牡丹节。此后每年一次,洛阳牡丹节逐渐成了国家级节日,在2010年被国家正式承认。

经过地方政府保护和国家支持,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景终于再次出现在洛阳。至2019年,据统计,参加牡丹节的国内外游客已经达3000万,洛阳牡丹节成了中国的文化名片。

⑻ 《风起洛阳》中,幕后的主使会是谁

应该是东川王。
有两条线索非常关键。首先第一条线索,便是柳适。柳适本应该才是柳家的一家之主,十年前却忽然进山修道,从此音讯全无,之后一直都是柳襄主持大局。
从柳襄对柳七娘的态度看,为春秋道做事情,应该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家族的选择。从这里可以推断,柳适并不是被软禁,而是故意隐藏幕后,伪装成被软禁,为家族留一条后路,一旦行事败露,那么柳襄一人背锅,还能保住柳家。柳家是一等一的大门阀,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能让这样的家族以身涉险,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权之争。再联系贪墨大量黄铜不知去向,多半是用于兵器锻造,这一切就变得合理起来。所以春秋道的幕后,必然是皇族中人,或者说是李家人,目的是从武则天手中拿回帝位。
第二条线索,则是联肪。联肪监察天下,但是在奁山铜矿失窃,还有告密者被杀等事情中,却都没有丝毫的察觉。目前已经确认有奸细混在其中,那么这个奸细是谁呢?在调查之后,负责万象殿的善巧和浮屠成为最大嫌疑人。
但是他们陷入思维的灯下黑,漏掉了嫌疑最大的一人,那就是联肪的肪主公子楚。春秋道如此庞大的组织和行动,在联肪的天罗地网下,不可能多年一点蛛丝马迹没有留下,只有统筹一切的公子楚有能力隐瞒其存在。公子楚的真实身份是东川王,是皇室李家人,正好符合了前面的推测。他表面上放荡不羁,终日玩乐,实际上暗中控制联肪,作为圣人的耳目。
但是他对于这个位置是有不满的,因为联肪有监察之职,却没有执法实权。另外身为皇族,这样戴着面具的生活,也不符合他的身份期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郡主的生日宴会上,东川王和柳襄关系亲密,不但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还要一起离开,这些都说明两人私下联系不少,进一步合理了东川王才是幕后主使的可能性。

⑼ 古代洛阳出过多少名人呢,请列举出二十个!

周最、苏代、白圭、苏、乐羊子妻、长孙澄、贾谊、范迁、长孙无忌、吴雄、单超、孙堪、左称、左珀、种拂、种勋、挚恂、庆鸿、史晨、晋灼、赵廷美、温仲舒、赵安仁、范雍、赵尚宽、张奎。

1、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

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2、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3、温仲舒

温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阳,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了进士,位列探花。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后外放秦州知州,驱逐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之从边地成为北宋的内地。回朝后担任过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温仲舒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不久去世,享年67岁。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4、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

永徽年间,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5、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贾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孙无忌

⑽ 26年工龄洛阳市26年工龄,洛阳市退休26年工龄,洛阳市退休能领多少钱

生活中,我们会体味到许多智慧与哲理。如平凡的生命因风险而变的伟大;如平淡的生命因乐观向上的态度而变得充实;如不容易的事因执着的态度变得简单。其实简单与复杂也是生活中的一门学问。有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有事把简单点东西复杂化,它绞尽脑汁也不能攻破。你可曾听说过这样—则希腊神话,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神兽绞尽脑汁想一个问题,它便问路人,回答不出者将会身亡。什么东西日出时分四条腿,正午时分两条腿,日暮时分三条腿。最终一位少年回答了出来,神兽决然死去。其实答案很简单—人。但为之死去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真笨吗?其实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抛开杂念,你会发现它并不难。生活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深刻的体会身边,你会发现简单中有复杂,复杂中亦有简单。我们儿时都学过1+1=2,但这一问题是十分深奥的。因为1+1=1是化学;1+1=3是文学;1+1=O是哲学。如果我们认真去推敲探索,你会发现1+1我们儿时的简单化变得复杂。谁又能预测当一个事物遇到另—个事物时会发生什么,当1+1时有等于几。让玻璃内无气泡并不用耗巨资,搞科研,反复研究,只需用木棍搅拌几下;让生活充满欢笑和满足,并不用追名逐利,求富贵,只需与人和善乐观豁达;就像做一道选择题,无需猜疑,只需相信自己。
一件简单的事,经过执着的努力,就变得复杂;一件复杂的事,只要找准目标认定方向,就会变得简单。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淡泊的简单生活,当然也可以像曹操那样猜疑复杂的生活。心之所向决定着你的生活是复杂还是简单。
生活中,爱一个人应该从点滴开始,从心灵开始,看似复杂,其实用心去爱,你会发现爱如此简单。人生中,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努力、执着、汗水为之交杂。看似复杂,其实用心去追求和实践,你会发现路就在脚下,梦想就在眼前。
滴水穿石看似复杂,滴水做到了;奔流到海看似复杂,流水做到了。因为执着,复杂变得简单化;也正是因为执着简单不在那么的简单化。
是简单?是复杂?要我们自己去探寻思索。
是简单?是复杂?要看我们如何看待实践。

阅读全文

与洛阳乐宋电子商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营销违反伦理竞争 浏览:637
京东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 浏览:647
服装商场促销方案 浏览:845
防溺水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505
村党员外出培训方案 浏览:433
电子商务工商注册 浏览:320
新年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8
少先队改革方案的专题培训 浏览:528
幼儿园大班元旦节策划方案 浏览:648
企划营销方案网 浏览:64
国际市场营销期末试题 浏览:520
电子商务犯罪从重处罚 浏览:679
人力资源好还是市场营销好 浏览:253
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方案 浏览:61
网络营销在专升本中属于什么 浏览:88
网络营销常用的促销策略有哪些 浏览:116
教育系统送教下乡培训方案 浏览:873
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01
马云电子商务演讲视频 浏览:739
蚂蚁国电子商务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