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关于电子商务的论文(急)
以下文章供参考:
《阿里巴巴营销战略-出口转内战》
“外贸是公司的老大哥,内贸是小妹妹,现在我们也能分担更多责任,让老大哥喘口气。” 3月19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副总裁吴敏芝用这样的比喻向记者谈起公司业务的一大转变:由原来的国际交易市场为主导转为“内外兼修”,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
当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08财年报告:全年总收入为30.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净利润为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不过略低于市场预期。同时,阿里巴巴在2008年一共增加了1050万名中小企业注册用户及170万个网上商铺。
公司CEO卫哲表示,因公司加大投资,预计2009年利润率会下降,但后年有望回升。
尽管在股票市场受到挑战,上市一年多的阿里巴巴,并未改变其“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阿里巴巴在公布财报的同时,表明要在2009年推出“增加2000~3000名员工”、“提高员工销售提成”、“产品升级不加价”、“斥资3000万美元用作海外营销费用”等举措。
这不禁令人好奇,阿里巴巴将如何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记重拳 内外兼修
“从2008年开始,不断有做外贸的同学给我打电话,问:‘你能不能帮帮我’,‘什么行业好做’?”在2007年转战内贸(诚信通)业务之前,吴敏芝在阿里巴巴做了6年外贸(中国供应商)业务,而这也是她的专业。“过去,国内做国际的公司日子太好过了,它们买阿里巴巴的服务是认准了‘谁名气大我就买谁’。”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显示,2008年我国出口实际增长率约为8%~9%,和往年相比,增速大大下降。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甚至称中国出口增长率在2009年将为负数(-3%)。对于三分之二业务来源于国际交易市场的阿里巴巴而言,中国出口受挫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的应对措施是,推出“三记重拳”。第一记重拳“乌云计划”,帮助员工认识到形势犹如乌云压顶。马云去年8月发给员工一封题为《冬天里的使命》的信,现已广为流传。
第二记重拳“狂风计划”,是针对国际市场业务推出的。2008年11月1日,阿里巴巴把所有做外贸供应商部门的员工召集到杭州,宣布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
第三记重拳“春雷计划”,主要是推出移动版诚信通,目的是解决内贸的电子商务。中国手机用户是网民的近两倍,移动电子商务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机遇。
摩根士丹利在对阿里巴巴的业绩分析报告中称,虽然占其收入60%的国际市场业务将受到中国出口下挫的冲击,但其中国市场业务增长势头迅猛。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交易市场收入增长了1.7倍(国际交易市场同期收入增长率为50%)。中国市场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占比从2007年的28%上升至去年的36%。
“对内贸部门来说,现在是身在夏天心在冬天,员工签单能力、月产出都提高了,但是我们的客户还是在过冬,我们要帮他们度过这个时期。”吴敏芝对记者说,“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在这个时刻狠狠赚他们一笔。”
据悉,在目前阿里巴巴的3020万中国市场注册用户中,绝大多数是不足50人的小企业。吴敏芝认为,对主营内贸的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而言,他们的危机主要来源于心理作用,一方面担心内需无法被拉动,另一方面提防着出口转内销带来的冲击。而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去全国铺点,通过互联网来建立销售网络是最可行的办法。
先知先觉 深谋远虑
“奥巴马是踩着我们制造的毯子走上美国总统宝座的。”浙江赛博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祝赛青十分骄傲地对外界谈起她的产品。
2003年,赛博家纺开始尝试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信息。这为“赛博”带来了第一位美国客人皮特。5年后,正是他将“赛博”的毛毯铺到了美国国会山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现场。
为了帮助中国供应商找到更多更好的买主,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阿里巴巴称将在2009年斥资3000万元美元用作全球范围的市场推广费用。
尽管有券商认为此举将削弱公司未来利润空间,然而公司CEO卫哲辩驳这一质疑时说,“如果我们能打造大规模、有价值的用户基础,收入和利润自然就会增长。过去一年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变我们的这一看法。我们相信艰难时势造就伟大的公司。”
阿里巴巴“固执地”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利益第三”的原则,与马云宣扬的“使命感”密不可分。据悉,马云早在2007年2月就在公司内部提出“过冬论”,当时并不为人所理解;2008年7月,他又致信全体员工,重申“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
今年3月,马云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及,他是如何“嗅到”危机的味道:“忽然我发现,所到之处,人们谈论的核心都是钱,而不是客户价值,我就隐隐约约觉得,要出问题了!”马云在对着一干美国观众说道。
在他这场演讲之前,他正带领着阿里巴巴集团所有高管环游美国。据称一方面是进行团队拓展,另一方面,是寻求和一些美国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他们的拜访名单上有:eBay、GE、Google、Yahoo、微软、亚马逊、苹果和星巴克等。
Ⅱ 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如旅游销售情况等)的影响如何(说明它的优势和劣势)
薛家拳 网络内容来自于: 薛家拳是湖南南拳四大流派之一。相传,这套“薛家拳”本为唐太祖李世民麾下第一猛将薛仁贵所创,而后,薛仁贵最终战死沙场,这套拳法被他的儿子薛丁山传承了下来,并且经过了他的改进,威力更著,让薛丁山叱咤疆场,几十年没有碰到过对手。
概述 薛家拳是湖南南拳四大流派之一,四大流派包括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和岳家拳。
南拳:一种流传于南方的拳势刚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流派颇多,各自又有不同特点。一般腿不高赐,多桥法,擅标手。特点是动作紧凑,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
由来 相传,这套“薛家拳”本为唐太祖李世民麾下第一猛将薛仁贵所创,而后,薛仁贵最终战死沙场,这套拳法被他的儿子薛丁山传承了下来,并且经过了他的改进,威力更著,让薛丁山叱咤疆场,几十年没有碰到过对手。不过,在太祖驾崩后,薛家被武后则天残忍的抄家,三百多口人凄惨的殒命,而这套“薛家拳”也随之开始渐渐的湮没了。
根据民国时期《三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已有侗族武技在三江流传。现查侗族拳师梁同济的拳谱中载有:1942年湖南侗族拳师杨朝英继承了薛家拳(古之侗拳)的衣钵,渗以形意,赵家拳的技法,丰富了侗拳的内容。从而形成了当今在广西三江流传的侗拳。
特点 各派南拳的共同特点是:
⑴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人称“南拳北腿”。手法有拳、掌、爪、钩、指以及各种肘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手法。
⑵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动有三种形式:一为快速有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小,如钩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⑶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桩功,扎马练好了,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为南拳步稳势烈的特点提供条件。
⑷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⑸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门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⑹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常配合发力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其刚烈风格。
⑺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拳谚说:“触即变,发如箭”。
由于南拳“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有显著提高。南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作用,要求动作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新阵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