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淘宝和沃尔玛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
淘宝赶超沃尔玛了吗?不管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都被“聪明”的淘宝绕进去了。
需要看到的是,淘宝和沃尔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比性?仅仅看销售额能说明多少问题。
需要警惕的是,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网购势力能够颠覆的,又何止是百联、沃尔玛这类零售企业?那将是整个传统产业。
需要警醒的是,为了让淘宝和中国网购更好地发展,在监管、物流、诚信体系、第三方支付等诸多问题上,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当人们开始习惯在网上购买食品、化妆品、服装、书籍和所有能买到的东西时,事实上,以淘宝为代表的网购势力能替代的,是所有传统行业的部分市场份额
淘宝和网购势力要替代的显然不是沃尔玛,或者说不仅是沃尔玛
从去年开始已经将愿景调整为打造“网上沃尔玛”的淘宝网,更愿意用淘宝与沃尔玛进行比较。淘宝最近表示:淘宝用5年走完了沃尔玛29年的发展之路。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不太同意这种比较。于扬认为,由于双方所处的时期不一样,而且商业模式不同。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于扬认为淘宝应该与北京的动物园、新发地等批发市场放在一起,才更有可比性。
于扬也承认,尽管现在还是一个C2C网站,但淘宝未来的赢利模式已经在向B2C进化,这也是淘宝更愿意与沃尔玛相比的原因。
淘宝与沃尔玛对比不合适
根据淘宝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年淘宝网交易总额(GMV)突破433.1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交易额增长156.3%。这一数字高于华润万家(379亿元)、大商集团(361亿元)、家乐福(248亿元)、物美(231亿元),仅次于百联集团(771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综合卖场。
淘宝认为,从2003年成立到2007年底销售额突破400亿元人民币,淘宝网仅仅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而全球第一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花费了29年时间才实现400亿美元销售额。
除了销售额的比较,淘宝认为自己5年走完沃尔玛29年发展道路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当时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7000美元,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中国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4140元人民币。
淘宝还喜欢这样一组数据的比较——淘宝已连续5年实现100%以上增速,2007年更是达到156.3%。而2004~2007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幅在15%左右、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年增幅在40%左右,与淘宝网增速相比,只相当于尾数。
于扬一直认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其实是一个趋势,但他不太同意淘宝与沃尔玛相比。“二者商业模式不同。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企业,几乎都是自营商品,完全是自己采购、铺货、甚至工厂都是自己的,而淘宝其实是集贸市场。”于扬强调,淘宝和沃尔玛二者的流通渠道不同,最终的业态不同,消费者购物的需求也不同。
于扬认为,淘宝应该和全中国的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来比更有意义,“我们以北京新发地的水果批发商与沃尔玛超市里卖的水果相比,实际上新发地的量肯定更大。”于扬形象地比喻,其实,在水果上市期间新发地这样的集贸市场每天能够销售掉数十车甚至上百车的货物,而沃尔玛一家店甚至不能用吨来计算。
淘宝网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承认,从整个市场角度来看,淘宝的销售额是所有卖家集体贡献的,而沃尔玛是自己一家做的。
沃尔玛代表了工业时代零售业态的最高成就,而高速增长的淘宝网,代表的是新兴的互联网零售,该人士强调。
“沃尔玛是我们的榜样。” 淘宝相关人士强调,“沃尔玛和淘宝都致力于做一个时代零售业态的代名词,沃尔玛已经成功了,它是工业时代零售业态的成功代表,淘宝正在向沃尔玛学习,致力于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业态成功代表。”
替代性:淘宝终取代谁?
于扬认为,研究淘宝的发展,应该与专卖店、集贸市场相比;研究其可替代性,看淘宝的发展速度是否高于这些传统业态的发展。
以化妆品行业为例。化妆品零售巨头雅芳,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2005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2007年,淘宝网化妆品销售额达26亿元。在这场“一个网站”VS“7000个专卖店”的对决中,“一个网站”胜出。
又比如母婴用品行业。2006年年初,淘宝才开始设立类目销售,到2006年底时全年成交额已达2.6亿元人民币;2007年达到12亿元人民币。
电话充值卡、家电等也一样。2007年全年,淘宝共销售了17.6亿元的电话充值卡,与2006年相比增长427.7%。
在服装行业,2007年淘宝网服装销售额为57.8亿元,比北京所有大商场的服装零售总额都高。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发布的《22家北京亿元商场1月至10月服装销售统计数据》显示:燕莎友谊商城、赛特购物中心和北京翠微大厦等22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商场,2007年1~10月份服装总销售额为33.5亿,全年也不会超过40亿元。另外,北京22家亿元商场2007年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6%。而淘宝网服装销售同比增长为970%。
当人们开始习惯在网上购买食品、化妆品、服装、书籍和所有能买到的东西时,事实上,以淘宝为代表的网购势力能替代的,是所有传统行业的部分市场份额。
淘宝和网购势力要替代的显然不是沃尔玛,或者说不仅是沃尔玛。
⑵ 如何进行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都是以讹传讹,你自己认为好就可以。不在乎B2B还是B2C。
技术模式:一般你很难看版到,除非是投权资公司做过尽职调查,否则都是商业机密。
经营模式,其实跟商业模式一样。
管理模式:各有千秋,难说哪个好,哪个坏。
资本模式:一般都经过VC或PE多次融资,最终上市。
⑶ 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常需求和前景分析
网上购买产品、游戏点卡、网上拍卖、收费下载、短消息彩信购买……花样日渐繁多的网上购物、消费行为表明,中国电子商务已从启蒙阶段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社科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今天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网上消费、购物比例首次超过亚太平均水平”,可在网上购买的商品数超过6000万件。
去年网上成交额5531亿元
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增长迅猛,网上成交额由2004年的3500亿元升至2005年的5531亿元,增长158%。有过网上消费、购物经历的中国网民比例达到71.3%,首次超过亚太地区70%的平均水平。网民网上消费总额高达135.05亿元,比2004年增长280%。报告还预示,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电子商务贸易的一轮高潮。
网上交易安全不再成为困扰网上交易的最大因素,一些电子支付工具逐渐成熟并被市场认可,有效刺激了网上交易额增长。
网上购物人数达0.22亿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总商品数极为庞大,不统计企业商品,仅B2C(企业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在内商品数就超过6000万件。由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图书、数码(软件)、电脑、手机等传统网上销售产品依然保持强势,但自2005年起,体育、教育学习、办公用品、生活家居等产品消费增长较快,越来越多的网民尝试接受新鲜的购物品类。
中国网民网上购物人数达到0.22亿,网上购物已经激发起中国网民的浓厚兴趣。报告中提到,目前无意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仅为4.7%,这表明“超过95%的中国网民有可能成为将来电子商务庞大的消费人群”。
超市将加入电子商务
报告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后,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营主体将不再单纯由IT网络公司垄断,大量传统企业涌入将使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增长。
超市的电子订单配送、制造业的客户订制生产、照片洗印及鲜花配送等便民服务,将促使大量企业介入电子商务,中国消费者将因此获益。
⑷ 求一篇“连锁超市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论文 很急
分数太少了点。
这是一篇关于连锁酒业连锁专买的论文,包括电子商务等。可以看下。2010年的案例!
http://www.emkt.com.cn/article/462/46247.html
⑸ 请分析一下电商的弊端和传统超市的弊端,急急急说了采纳
电商的弊端在于消费者看不到实物,体验度较差。目前频繁曝光的网购质量问题也给电商消费带来一定的隐患;传统超市相比于电商而言成本偏高,利润较低,产品价格没有优势,比网购耗时耗力是其劣势所在。2015国际贸易采购对接会将于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现场将会由电商集团负责人就此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⑹ 谁有电子商务专业关于超市物流的论文
看看沃尔玛的案例吧,一片文章很好凑的,网上有沃尔玛的案例,而且分析的很好。
⑺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是世界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成熟发达地区。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但发展速度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亚洲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秀,市场潜力较大,但是近年的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并不理想,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地区。
全球B2B电子商务交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2年至今,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球B2B交易额达到8.3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B2B交易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0多倍。
总体来看,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东南沿海属于较为发达地区,北部和中部属于快速发展地区,西部则相对落后。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前期延续了2007年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增值的势头,后期则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发展瓶颈影响,交易额增长放缓。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仍在稳步前行。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4000亿元,同比增值达到41.2%,其中B2B市场仍是总交易额的构成主体,C2C基本维持现状,B2C将提速发展;2008年6月中国网上购物人数达到6329万人,网上支付人数达到5697万人,增长率分别为25%和22.5%。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依旧乐观。
从电子商务的三种业务模式来看,B2B依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旋律,B2B交易额占中国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的89.5%,达到21480亿元;而B2C交易额占整体交易额的7.4%,达到1776亿元;C2C交易额占3.1%,达到744亿元。整体业务格局的最大变化在于B2C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市场分析三种业务模式所处的细分市场,B2B市场中阿里巴巴仍占据市场霸主地位,*和网盛旗下的中国化工网、生意宝增长迅速,垂直B2B平台体现了巨大发展动力。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1、 政府加强引导性投资的注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2008年政府加强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引导性投资,用以改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投资环境,政府通过将投资收益返还社会投资人、支持社会投资回购政府所持股份等政策,将大量资金引入电子商务的发展。2008年底,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服务交互支撑平台”构建的“正佳网”在广州正式开业,充分说明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市场发展的资金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2、 政府主导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整合与构建
与企业主动建设网上支付体系不同,物流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通过整合全省甚至全国的物流资源,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目前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中国物流交易中心、厦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市级物流平台,但从信息质量、功能服务等方面看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2008年国家将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列为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利用政策优势和硬件建设、软件服务优势,建设中国国际电子产品交易基地。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3、 B2B仍有发展潜力,B2C将提速增长
从整体市场及细分市场的发展看,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4278亿元,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未来10年,中国将有70%的贸易额将通过电子交易完成。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潜力巨大。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向行业的渗透将更加深入,加之B2C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加强,B2C市场的份额将在2009年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其中IT数码、家居建材领域B2C市场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热点领域。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4、 物流平台将逐步崛起,支付市场面临洗牌
从电子商务市场支撑体系建设看,一方面2009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的持续推动下将有巨大发展,平台信息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更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会加入物流体系建设的行列中。另一方面,网上支付服务商将在未来2年经历二次筛选,资金短缺以及技术、商业模式、信用体系等环节不健全的服务商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5、 企业与政府合力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支付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支付宝、财付通等网上支付服务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为进一步改善网上支付市场的发展环境,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具有主动联合政府或金融机构完善支付体系的意愿,其中完善网上支付信用体系工作成为2008年的主旋律。2008年1月17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与中国建设银联合推出了的支付宝卖家信贷服务,符合信贷要求的淘宝网卖家将可获得最高十万元的个人小额信贷,国内首次推出这种信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誉保障。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6、 电子商务保持投资吸引力,B2C成风投新宠
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除在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有所成就外,不可避免的需要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与行业发展结合的更广、更深,充分利用电子商务B2C手段已经成为中国行业企业在度过经济寒冬中的重要选择。因此,2008年投资机构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关注度不将反升,其中B2C行业无论在投资案例数量还是在投资金额上都呈快速增值趋势。母婴用品、IT数码产品、珠宝、建材等一大批传统行业细分领域开始进入B2C市场,并获得VC持续关注。年内,凡客、麦考林分别获得20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的资本注入。可见B2C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细分市场。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7、 保险、旅游、批发零售行业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将扩大
从行业应用角度看,鉴于2008年的经济环境,国民的保险意识将进一步加强,而方便快捷的保险电子商务将成为保险客户的首选,因此未来保险电子商务仍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各省市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重视,从而提升本地经济增长能力,在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要求下,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各地着重发展的业务;此外,赛迪顾问认为中国国民消费能力在未来不会有太大波动,当市场物价逐步增高,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低价格产品将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网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以及物流服务的健全,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将会面临最佳的发展机遇。
电子商务市场分析综上所述,2012~2013年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充满机遇和挑战,而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是抓住机遇并赢得挑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一步步向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水平接近,在成为全球网络经济中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