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大市場營銷系的研究生能不能進麥肯錫
誰說的?不管幾大,人大都有一席之地。機會當然有,但競爭肯定激烈。
Ⅱ 麥肯錫是誰
著名的市場營銷家
Ⅲ 里斯 特勞特的觀點和中國企業家的觀點有何差異
相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定位理論之所以成為定位理論,在於兩位大師在分手之前,已經確立了核心概念——定位和定位理論的核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也正是里斯和特勞特相同的地方。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觀點已經在我寫的文章《定位理論的核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論述過,這里再作一簡單介紹。
定位理論的核心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打造品牌為中心,以堅持競爭導向和堅持占據心智為基本點。
定位理論研究的中心課題是回答什麼是品牌,如何打造強勢品牌。定位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打造強勢品牌,打造品牌是定位理論的中心。這和傳統營銷不同,它們是以開發和推廣產品為中心。
在大競爭時代,打造強勢品牌,必須堅持競爭導向而不是需求導向,這一點也與傳統的科特勒營銷思想不同。競爭觀念是定位理論的第一個基本點和第一塊基石。
在大競爭時代,打造強勢品牌,還必須堅持占據心智而不是占據事實。商業中最大的事實就是沒有事實只有認知。營銷之戰不是產品之戰、不是市場之戰、不是事實之戰,而是認知之戰。占據心智是定位理論的第二個基本點和第二塊基石。
競爭是在心智中展開,心智反作用於競爭,競爭與心智這兩個基本點有機結合,共同服務於打造品牌。這就是定位理論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定位理論的核心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一點在兩位大師合作的著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即便他們分手後,也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反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還是他們對定位理論進一步創新的基石。
不同:特勞特的高度
找到定位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定位?按照我的定位理論體系——定位屋就是說在找到第一後如何成為第一?「如何建立定位」或者「如何成為第一」就是本文論述的 「高度」。里斯和特勞特都做過大量的這方面的工作,但占據這個「高度」概念的是特勞特。
里斯和特勞特合作長達26年,1994年他們分手。
合作前,他們合著的《營銷革命》,其實已經非常清楚地闡述了定位戰略性的一面:「首先,戰略的一致性是指它以選定的戰術(其實就是定位)為全部核心;戰略包含了一致性的營銷活動。產品、定價、分銷和廣告——所有構成營銷的活動必須圍繞既定的戰術展開。」(參見《營銷革命》一書)
分手後,里斯寫的第一本書是《聚焦》。《聚焦》一書出版於1996年,針對當時美國企業盛行多元化的背景,論述了專業化集中經營的極端重要性,開創性地把定位理論提升到了 一個新的高度——企業經營戰略(公司戰略)的高度,為定位理論作出了新的貢獻。里斯的聚焦經營法則正是從營銷——打造強勢品牌的角度出發自然得出的企業經營戰略結論,強調經營要聚焦於品牌的打造(實際上就是聚焦於定位)。
里斯的聚焦其實就是基於定位的企業戰略。這表現在里斯建議聯想電腦重新定位為「能夠持續用一整天的筆記本電腦」所應採取的步驟(定位-目標市場選擇-聚焦):——「最後一步,我們稱之為聚焦,即重組公司架構建立全新的企業戰略,在消費者心智當中佔領電力持續全天的筆記本電腦的心智位置。」
後來,里斯甚至把他的公司定位為「聚焦咨詢」而非「定位咨詢」或「品類戰略咨詢」。 在這里,「聚焦」是里斯把定位提升到企業戰略層面的不同於特勞特的 「戰略定位」的一個詞,是一個順從眾多企業認知的從企業內部出發的一個詞(所以相比於「定位」更容易被人認知與理解)。
里斯是相對於《營銷革命》後更加明確地把定位提升到企業經營戰略(公司戰略)的高度的第一人,這比特勞特早8年,但真正占據「戰略定位」概念的卻是特勞特先生。原因是特勞特先生做對了下面幾件事。
一是長期聚焦於「定位」概念,先里斯一步進入中國。從《定位》到《新定位》到《重新定位》,不動聲色地宣傳定位概念的原創者身份、發掘定位背後的心智認知規律、定位40餘年後重提定位等,特別是先里斯5年進入中國、搶先佔位等,以及主導翻譯出版定位經典著作和率先在中國開展定位培訓等,牢牢地佔據了「定位」概念(至少是在中國如此)。
二是重新解讀「戰略」概念。2004年,特勞特先生專門寫了一本書《什麼是戰略》,針對波特忽視心智的戰略,完全用定位理論的觀念來重新解讀戰略;特勞特中國公司在由他們主導出版的兩本書中巧借摩根士丹利文章之口,指出特勞特及其定位理論是高於波特的商業戰略家。
特勞特認為,「戰略是一個簡單、焦點明確的價值定位,換句話說,戰略是買你的產品而不是你競爭對手產品的理由」;「戰略就是讓你的企業和產品與眾不同,形成核心競爭力。對受眾而言,即是鮮明地建立品牌」;「戰略是一致性的經營方向。戰略決定產品規劃,戰略指導企業如何進行內外溝通,戰略引導組織工作的重心」。其實,在特勞特的心中,戰略就是定位,定位就是戰略。《什麼是戰略》這本書中的「戰略」一詞很多情況下可以用「定位」一詞替代。
這與受到定位啟發的邁克爾•波特對戰略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波特認為,戰略就是「創造一種獨特、有利的價值定位,設計不同的運營活動」。波特對心智認識不足,把戰略搞得有些復雜;他認為戰略存在於運營活動之中(這個沒錯),但他沒有認識到運營活動只是配稱、只是戰術,它要受到定位——顧客心智中的一個獨特的位置,通常用一個詞來表達——即戰略的牽引。
三是重新定位「麥肯錫」,進一步地強化和發展了定位的戰略性。認為戰略定位咨詢是「在外部市場競爭中確立優勢定位,引入企業內部作為戰略核心,在此基礎上評估、改進和規劃運營活動,以使企業達至最優化經營,獲取更佳績效,同時建立起可持續競爭優勢」,重新定位以戰略咨詢著稱的「麥肯錫」其實做的和擅長的只是運營咨詢。簡單講,特勞特公司利用了波特的成果,重新定位「麥肯錫」咨詢,最終用「戰略定位」 來提升定位的戰略性,並用這個詞作為自己的標簽和代名詞,占據了這個概念。同時,面對傳統的管理理論包括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默認的商業競爭的基本單位是企業,特勞特第一次極具洞察力地指出,商業競爭的基本單位不是企業而是品牌,把心智才是商業的終極戰場,品牌是決勝這個終極戰場的武器、工具、理念運用到了極致。(本人在《品牌戰略先於公司戰略》一文中提出,不是公司戰略指導品牌戰略,而是品牌戰略決定著公司戰略。公司戰略只有支持到品牌戰略的實現才有意義;從而釐清了品牌戰略與傳統企業戰略的關系)
不僅如此,作為特勞特的中國合夥人——鄧德隆先生還賦予定位以社會學的重大意義,從社會生產力不斷演變的角度,發表《第三次生產力革命》,將定位理論對於打造品牌的意義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超越彼得·德魯克的高度(德魯克在回答「我們的業務是什麼,應該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問的是「我們的顧客是誰,我們對顧客的價值是什麼」,對營銷的理解局限於需求導向,而特勞特問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的價值是什麼」 ,完全基於競爭導向),讓定位理論成為繼泰勒的科學管理、德魯克的管理學後的全新一代營銷和管理理論,進而牢牢占據商業理論的最高端地位。
四是讓「定位就是戰略,戰略就是定位」的觀念深入人心。「定位就是戰略,戰略就是定位」本不是什麼新觀念,但一直以來並沒有深入人心。由於特勞特公司的巧妙運作和成功案例影響,最終讓「戰略就是定位、定位就是戰略」這個觀念深入人心的是特勞特公司,由此特勞特先生也更多地佔據了「定位」這個概念,更多地佔據了「戰略定位」這個詞。
特勞特對定位的戰略性提升,是特勞特先生對定位理論的最大貢獻。這在商業實踐和商業實戰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因為定位的這種企業層面而不僅僅是營銷層面的戰略性,它引導企業最高管理層直接參與、關注、思考這個問題;另外一方面,它可以讓定位由於它的這種戰略性可以得到整個企業資源的支持,從而在外部有更多的預算去搶占客戶心智資源,在內部能夠圍繞定位這個核心去配置、組織資源以實現對外宣傳的這個定位。(定位如果不能得到戰略性重視和戰略性應用,其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不能實現)
特勞特的中國弟子鄧德隆先生深諳其中之道,把里斯與特勞特合著的經典著作《營銷戰》改名翻譯為《商戰》,把對外宣傳的中國公司名稱從「特勞特(中國)競爭戰略咨詢公司」更名為「特勞特(中國)戰略定位咨詢公司」,就是證明。
特勞特定位與里斯定位的不同,在這里也得到基本體現:特勞特更加註重當下實戰、強調實用、重視商業競爭導向,更注重對現實顧客的爭奪而非開發潛在顧客(未來不可預測,通過開創新品類建立品牌時間長、可能也不好預測),更注重調動企業所有的資源去占據心智資源,奪取定位。
不同:里斯的深度
如何找到定位?按照我的定位理論體系——定位屋就是說如何找到第一。「如何找到定位」或「如何找到第一」就是本文所說的「深度」。 特勞特和里斯都做過大量的這方面的工作,但占據這個「深度」概念的是里斯。
定位理論早期的書回答了如何找到定位的方法。有「關聯」定位法、「非可樂」定位法、「搶先佔位」定位法、「尋找空位」定位法和「對立」定位法等等,但沒有特別重視「尋找空位」定位法。
里斯追根究底,一直在尋找營銷中最根本的法則——物理學中的重力法則,商業中的物種起源這個根本問題——品牌從哪裡來?
科特勒從來沒有回答這樣的問題,他也從來沒有提出過這樣的問題。
定位理論早期的書也沒有回答這樣的問題。
里斯和特勞特分手後,特勞特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在實戰中真正利用定位建立強勢品牌(在利用《新定位》一書刷新《定位》基礎上),這包括向下尋找有效差異化的方法和向上把定位進一步提升到戰略的高度來爭取企業資源實現定位兩個方面。特勞特在《與眾不同——極度競爭時代的生存之道》書中闡述了做到有效差異化的九大方法,從差異化溝通內容的角度豐富了定位理論的內容。沒有涉及品牌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
里斯和特勞特分手後,里斯先生思考的是如何從總體上全面地把握打造品牌的方法。包括向上把定位提升到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倡導聚焦經營;向下追根究底,尋找品牌的起源。
里斯向下深挖,撰寫了他認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本書」——《品牌之源》。《品牌之源》傳承了定位的核心思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傳統定位思想中尋找定位最重要的方法(「尋找並占據心智中的空子」),第一次系統全面地揭示了品牌來自商業中最偉大的力量和最確定不移的趨勢——分化(尋找心智中空子的方法),品牌最大的機會、成功概率在新品類(新品類就是心智中的空子)中,品牌的秘密在於主導和代言品類(從而改寫了品牌的定義),分化是品牌之源,品類是品牌之母;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如何利用分化開創、發展、主導新品類去打造新品牌(被裡斯夥伴中國公司稱為「品類戰略」)。
里斯關於商業分化的觀點、對品牌起源的洞察,在營銷理論、管理理論和商業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是營銷史上第一次從最根本的方面系統、全面地回答了營銷中最重要最具本原性的問題:品牌從哪裡來?——這是品牌最高層次的秘密。
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把營銷和創新從認識層面提升到實踐層面。德魯克說,企業有且只有兩項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但他一直沒有回答營銷和創新有什麼關系。從而導致在實踐中沒法合二為一。里斯藉助分化趨勢開創全新品類打造全新品牌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營銷就是打造品牌,創新就是開創全新品類,營銷通過創新得以實現,創新圍繞營銷而展開,它們共同為企業的唯一目的——創造顧客而服務;從而將企業管理理論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為企業開創未來指明了方向。
對於眾多的新創企業、中小企業、大企業發展新事業或者行業的新進入者、後來者而言,里斯的品類戰略可能更加適合,因為沒有實力與已經占據領先地位的大企業競爭,最好的戰略就是避開它們,藉助商業分化的力量和趨勢,開創、聚焦、發展和主導新品類才是這些企業真正的未來。(里斯的分化理論達到了《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勝」的最高境界,是商業中「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致勝兵法)
里斯關於品牌之源的洞察和領悟,代表了定位理論的最新發展和最高成就,其深度超越了他的時代;可能現在人們還有爭議,但隨著競爭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推動下的進一步展開,其前瞻性將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和踐行。
里斯與特勞特的不同,圍繞「特勞特的高度」與「里斯的深度」在實踐與理論推進中有更多的演繹,受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多講了。或許可以說特勞特在實戰上技勝一籌,里斯在理論上更具洞察力;特勞特擁有了現在(在中國市場),里斯抓住了未來。
相同多於不同
兩位大師在分手後對定位理論的貢獻和不同,其實在他們合作期間已經開始萌芽,只不過分手後他們各自有所側重地做了進一步的追擊而已。有的只是概念或表述的不同,其實質內容則是基本一致的。
里斯不是不講「戰略」,特勞特也不是不講「品類」。
特勞特講的「戰略」,在里斯那裡是「聚焦」,它們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內容側重點上有不同);相同的思想其實在二人合著的《營銷戰》、《營銷革命》這兩本書中已經開始萌芽。只不過特勞特對定位的戰略性進行了持續的追擊。
里斯講的 「品類」—— 「利用分化開創新品類成為第一」,在特勞特那裡稱為「與眾不同」(成為第一和占據新特性等)。 「利用分化開創新品類成為第一」可能更具洞察力,但二者在整體思想上是一致的,「利用分化開創新品類成為第一」就是最大的「與眾不同」,「與眾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分化開創新品類成為第一」。相同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22條商規》一書中已經開始萌芽(第一條商規:成為第一勝過做得更好;第二條商規:如果不能成為第一,就開創一個能成為第一的領域),只不過里斯對品牌的與眾不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追擊。
無論兩位大師怎樣發展定位理論,他們都沒有離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而是以此為基石),這一點是勿容置疑的。
比如里斯的品牌起源理論和品類戰略——利用開創、發展和主導新品類成為第一打造品牌(對立成為第二其實是另一個意義上的第一,同樣是以打造品牌為核心),一方面避免了與代表老品類的強勢老品牌的直接競爭,開創了無人競爭領域(堅持競爭導向基本點);另一方面,因為是新事物所以更容易進入和占據心智(堅持占據心智基本點)。品類戰略正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最新發展和新競爭形勢下打造品牌的必然選擇。
比如特勞特的戰略定位,其本質是動員企業的全部資源去支持企業強勢產品品牌的建立,企業戰略不過是實現企業產品品牌戰略的支撐罷了;戰略定位同樣是以打造品牌為中心。
相同多於不同。
總之,特勞特系統研究了心智,不斷強調和重復定位、新定位、重新定位,不斷強調和重復簡單、利用常識、尋找顯而易見、終結混亂,把定位推進到戰略定位時代等等;里斯不斷強調聚焦、聚焦、再聚焦,不斷推進定位到公關時代、互聯網時代、品類戰略時代和視覺形象時代,並以董事會里的戰爭解讀了定位仍然不受戰略性重視的原因等等;里斯與特勞特確實有所不同,但相同仍然多於不同。
特勞特與里斯分手前的定位核心思想的確立到分手後近乎「雙簧」的對抗、創新與演繹,共同構成了恢弘的定位理論大廈,讓根植於商業實踐復又回歸於商業實踐的定位理論熠熠生輝、奧妙無窮,讓我們在商業實戰(商業中真實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在商業課堂(商業理論世界)中去領悟吧。
Ⅳ 一個普通二本的本科生學營銷的,想進麥肯錫有希望嗎
希望趨向於負無窮大。
Ⅳ 美國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營銷變數的4P,請問是哪四個單詞謝謝
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
Ⅵ 「雲營銷」是什麼意思啊
麥肯錫恩,抄全球「雲營銷」締造者。依託自主實業投資與經營的實戰經驗與國際麥肯錫咨詢背景,專業為中國實業提供「有品牌與招商策略的網路營銷」總裁培訓、精準策劃與行業綜合體等核心產品。不斷幫助中小實業改善經營業績,實現「小資本做大生意」的本能需求。
麥肯錫恩產品:雲營銷.精準策劃;雲營銷.總裁培訓;雲營銷.行業綜合體!
麥肯錫恩理念:為中國實業做點實事!
麥肯錫恩定位:實業雲營銷,未來三十年!
麥肯錫恩宗旨:減少服務水分,增加服務水準!
麥肯錫恩哲學:做一個讓人尊敬的顧問公司!
Ⅶ 麥肯錫的營銷書籍有哪些
大概有以下幾本
麥肯錫方法:這是一本詮釋麥肯錫咨詢思路和方法的書籍,包括如回何咨詢答、如何選擇自己的項目團隊、如何展示等等,這個是咨詢行業非常實用的書,很有參考價值,這本是我看過的,所以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其他的我沒看過就不說了
麥肯錫意識、麥肯錫工具、麥肯錫傳奇這是一個系列
還有是麥肯錫的人寫的,金字塔原理:這個對於搞咨詢或者寫作的人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只是寫作的技巧,也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本書非常有名,我也看過。
用圖表說話、用演示說話都是麥肯錫的人寫的,都是咨詢展示環節中的精華,麥肯錫的人非常專業,這些書都值得學習。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