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虛擬營銷策略

虛擬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08 18:51:32

1. 什麼是虛擬經營其特點是什麼具體的措施是什麼

什麼是虛擬經營
虛擬經營,就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雖有生產、行銷、設計、財務等功能,但企業內部沒有完整的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僅保留企業中最關鍵的功能,如知識、技術等,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這樣就可以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藉助外力對自身劣勢進行整合彌補,從而將企業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功能上去,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最大效率地發揮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競爭力。
目前,虛擬經營在國外已十分普遍。據鄧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業務外包研究報告》資料顯示,全球營業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當年在虛擬經營上的開支上升了27%,達到了3250億美元。
在國內,虛擬經營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和採用,特別是一些受資金、技術、設備等資源限制的中小企業,虛擬經營正成為其發揮優勢、快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溫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國內成功運用虛擬經營策略的典型企業之一。這家創立於1994年,以生產休閑系列服飾為主導產品的企業,目前已擁有800多個品種,年產銷量達300多萬件,而如此大的產銷規模,企業走的卻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產品均不是自己生產,而是外包給廣東、江蘇等地的20多家企業加工製造,僅此就節約了2億多元的生產基建投資和設備購置費用。在銷售上,它主要採取特許連鎖經營的方式,通過契約將特許權轉讓給加盟店,公司收取特許費。而公司的主要精力則放在產品設計、市場管理和品牌經營上,以便於集中精力去創造競爭優勢。
虛擬經營的基本形式
1、虛擬生產:這是虛擬經營的最初形式,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外包加工」。即企業雖擁有品牌和市場,但本身並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委託給其他企業代為加工生產。
2、共生:指在企業本身並不擅長這方面工作時,又要考慮成本高低或保密程度,不願外包時,於是幾個同行公司共同組成一個作業中心,共同負責成本,從而以規模經營的優勢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策略聯盟:指幾家擁有不同資源的企業進行聯盟,交換彼此資源,共同創造競爭優勢。
4、虛擬銷售網路:主要指公司總部高度放權,使下屬銷售網路都成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銷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5、虛擬行政部門:就是將企業的行政部門,也作為經營單位進行外包,促其創造效益,提高效率。
虛擬經營的特點
1、節約資源。企業實施虛擬經營時,由於僅保留最關鍵的功能,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如可以藉助外部的人力資源,來彌補自身智力資源的不足,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資源,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從而避免出現企業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響其快速發展。
2、協同競爭的模式。在一個虛擬組織中,組織成員之間是一種動態組合的關系,雖然也有競爭,但它們更注重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相互之間以協同競爭為基礎,資源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3、運作方式的高彈性化。虛擬經營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或策略目標有所改變,往往就要解散虛擬組織,組合新的虛擬企業,重新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實施虛擬經營策略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鍵性資源的掌握。企業實施虛擬經營時,不能全部藉助外部力量,必須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控制住關鍵性的資源,如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銷售網路等,以免受制於人。
2、核心競爭優勢的確立。任何一種虛擬經營策略的實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都要有自己核心競爭優勢。有了這種優勢,才會有對資源的整合力量,實施虛擬經營策略也才會有可靠的基礎,與虛擬對象的合作才能長期穩定,並能不斷地吸引新的虛擬對象加入隊伍。
3、品牌戰略的實施。市場競爭的核心主要在於品牌的競爭。企業無論實施何種虛擬經營方式,都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摘自《城市經濟導刊》)

2. 什麼事虛擬營銷

著名職業化教母李繪芳老師了解「虛擬營銷」有叫「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如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而努力將其它功能虛擬化,即企業內沒有完整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而藉助企業外部提供。所以,對於某些已經掌握核心資源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來講,採用虛擬經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極佳戰略。中小企業可以虛擬人員,借企業外部人力資源,以彌補自己智力資源的不足;也可以虛擬功能,借企業外部力量,來改善劣勢的部門;還可以虛擬工廠,企業集中資源,專攻附加值最高的設計和營銷,其生產則委託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的企業加工生產。美國耐克的發展便是「虛擬營銷」成功的典範。耐克是一個既無生產車間又無銷售網路的企業,只擁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運動設計部門和營銷部門,生產和銷售全部虛擬化,通過外部組織來完成。

有人說:網路營銷是「虛擬營銷」。其實,這種說法也是值得研究的。這是錯把網路的特點和網路營銷的特點等同和混淆了起來。不錯,我們在開展和進行網路營銷的過程中,是在網路的「虛擬」空間進行的。但是營銷活動的本身,確是事實在在的。

附:虛擬經營的品牌戰略
(一) 品牌戰略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虛擬經營戰略與傳統的營銷戰略有兩個本質的區別:1) 它以企業核心能力為基石;2) 它強調企業整合外部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業產品經營的高級階段,它以產品經營為基礎,需要企業各個價值領域活動的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於品牌搭建的各個價值領域,對於那些非核心能力環節,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借用外力,強強攜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與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環中品質控制、品牌傳播、溝通等價值活動,如果企業面臨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等限制,則不必自建生產工廠,自設銷售機構,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與之合作,採取外包、特許經營等虛擬經營形式;產品研發、物流、人力資源等,企業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資源。通過虛擬經營實現品牌搭建、鞏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徑。
(二)價值鏈理論分析。
邁克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價值鏈理論,其目的是為了決定企業在價值鏈哪些環節可以削減成本或者提高價值。他認為企業的價值鏈包括:企業在顧客提供產品過程中相互關聯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運營、外部後勤、市場銷售、售後服務。其中市場銷售是指向用戶提供產品購買手段並吸引用戶購買產品的有關活動。顯然品牌構築實際上包含以上各個環節,它是各種營銷手段組合運用以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包含著一系列高度專業化的價值領域,從而蘊含著強強聯合、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三)品牌虛擬經營戰略的競爭優勢。
從價值鏈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經營領域,各個經營領域的密切銜接則構成了企業完整的供-產-銷流程。運用虛擬經營構築品牌實際上是價值鏈基本活動得以分解的結果。品牌構築是現代市場營銷活動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企業面向極其專業化的經營領域,組織將其核心資源、優勢資源注如其中,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業將視具體情況,將非核心能力環節交由其它組織來完成。這樣幾家企業相互聯結,將各自的核心優勢有機地對接,形成了強強聯合、良性互動的虛擬經營模式。
品牌戰略的虛擬經營模式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1)克服企業資源的約束。企業虛擬經營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將企業的資源集中於深入的市場調研、品牌識別或 視覺策劃、廣告以及各種傳播溝通方式上,從而節省生產製造設施龐大的投資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專注於價值鏈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業舉起品牌戰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從而獲取較高的增加值,而將價值鏈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動虛擬化,委託其它廠商或公司來完成,其虛擬化企業單元也可以依據成本和質量,挑選不同的組織,從而使虛擬經營具有動態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業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如產品品種、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資源以適應市場,克服全能型實體企業生產經營的相對剛性。

3. 什麼是虛擬營銷

是指企業或公司總部與下屬銷售網路之間的產權關系相互分離,銷售虛擬化,促使企業的銷售網路成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銷售公司。此類虛擬化的銷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公司總部的管理成本與市場推廣費用,充分利用獨立的銷售公司的分銷渠道以廣泛推廣企業的產品,促使本企業致力於產品與技術的創新,不斷提升企業品牌產品的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推動銷售公司的快速成長,網羅大批優秀的營銷人才,不斷擴展企業產品的營銷網路。 在當今日益復雜和富於競爭性的社會中,經營者在交易前往往會面對大量龐雜的信息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產品,他們需要創造新的思維和方法來減少可能存在的風險。公司一般使用營銷調研來考察顧客對新創意的反應。盡管在過去的20年中,科技在某些前沿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總的說來,大多數營銷調研的技巧已落後於時代,大多數營銷人員所使用的方法費用昂貴,主觀性強, 操作難度大,缺乏現實性,不能給經營者提供完備的信息。 營銷調研方法的現狀考察 如果一家公司想在新產品推廣前了解顧客的接受程度,通常的做法是:生產一批樣品讓銷售部門在一個典型的細分市場向顧客推介,通過了解倉庫貯存、產品運輸方面的信息以及其他數據計算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但這一過程既慢且貴,並且當對手發現這一舉措後會立即加強促銷力度或仿製新產品 ,而當這一研究接近尾聲時,市場已發生變化,而未來的結果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可知性。 另一種方法是進行特定區域內的試驗。經制定分銷計劃,把新產品放在具有代表性的商店銷售,同時,進行存貨、備貨、定價、計劃等工作。但此法與所需考察的市場相比,試驗環境缺乏真實性。因為產品往往會被區別對待,零售商也不願隨意變換產品系列和售貨方式,認為會影響顧客利益,加之試驗帶來的零售數據非常繁瑣、混亂,使研究者難以看清其運作的實際效果。 再一種研究方法是使用問卷調查或向顧客征詢他們的偏好。這種方法因快捷、耗費小、易於保密、結論清晰而被普遍採用。但這種對集中目標群的考察也有不足之處:(1)由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並不能代表更廣范圍人群反應的可靠描述,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顧客接受與否依賴於創意及與之相關的營銷策劃是否被成功執行;(2)這一調研缺乏競爭性,往往會低估切合實際的獨特的營銷方案所能帶來的利益;(3)無法度量消費者的交易行為。目標顧客群體要求顧客表明對新產品的態度或在購物活動中的意圖,即使最後的結論和數據能提供消費者的偏好和意見,也不能供銷售數量評估、市場份額、利潤率等指標,而這些數據正是經營者迫切需要用以正確分析消費者的選擇。 虛擬銷售的操作過程分析 三維模型製作上的進步使營銷人員在微機上廉價快速地營造實際店鋪氛圍成為可能。顧客可以任意瀏覽、選擇產品,通過滑鼠操作將產品移至屏幕中心,還可以解開包裝,審視商品。如需購買,只要將滑鼠移至購物籃的圖形,商品就會自動移到籃內,正如在實際店鋪購物一樣。在整個購物活動中,計算機會順利記錄顧客在每一產品欄下購物的時間、檢查包裝的時間、購買量和交易順序。 虛擬店鋪具有真實和虛擬二重性。真實性主要體現為已知市場、龐雜的產品系列、促銷手段和顧客在實際中所能體驗到的售貨服務,而其虛構的則是未來市場和以真實可靠方式展示的廠商的營銷創意。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會利用電子媒介來安排、控制零售活動的方方面面。另外,研究者還必須生成圖像以表現他們試圖檢測的項目,越來越多的營銷手段將會在電腦上得到發展,新廣告、促銷材料、售貨信息、產品包裝設計經常會以電子信息的方式儲存和使用。 計算機模擬現實比舊式研究方法有著更多的優點:(1)虛擬店鋪保留有現實市場的局面,顧客能在和實際一樣的環境下購物;(2)研究者可以迅速建立和更改考察項目;(3)耗費低。計算機演示具有高度靈活性,能用來考察全新的營銷觀念或完善已有的方案,最重要的是它給予營銷人員以更為自由的想像空間。 導入實踐的機制 分析固特異(Goodyear)橡膠輪胎公司一般通過自己的零售店網路來銷售自己的產品。但有一段時間曾想把分銷渠道拓展到一般零售店,使顧客能在價格、外觀設計、質量保證等方面對固特異和其他產品進行比較。固特異的經理們想弄清這種分銷方案的改變會對消費者的偏好產生多大影響,為此,公司對近千個近來購買或准備購買客車、輕型卡車輪胎的人進行了研究,每個購買者在充塞著各式各樣的品牌和造型的輪胎的虛擬店鋪內購物。在活動中,計算機靈活改變各競爭品牌的價格和服務質量保證水平,固特異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首先,研究揭示了在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對固特異及競爭品牌之間哪個更受重視及程度如何;其次,確定了重新對產品定價的策略。經營者發現通過對價格更廣范圍的考察,明確了顧客對一個假定的價格變化能否促使他們改換品牌,同時取得的數據還有利於公司去辨別哪個競爭對手最具威脅,而何種品牌最易受攻擊。 另一個具體實例是有關產品正確陳列方式的。一般情況下,當顧客走進冷凍食品專櫃時,會發現品種繁多的產品被放在直線型排列的冷凍箱內,厚重的玻璃門、逼人的冷氣和商品融化的可能性都使顧客不能隨意瀏覽。在這種態勢下產品該如何放置才能使顧客迅速穿過琳琅滿目的商品而順利購買呢?一家生產冷凍食品的廠商使用虛擬冷凍箱的方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貨架排列對銷售額和顧客決策有重要影響,理想的組織形式取決於產品類型。對現有的品牌識別度和品牌忠誠度都很高的產品,廣告欄式的分組更易於顧客迅速找到商品,促進銷售額上升。而對公司新近推出的迎合特定生活方式或習慣的產品,應與同類的競爭產品放在一起。根據研究數據,公司就能分辯,一種新的形式可以使顧客購物更便利,又使廠商的品牌銷售和零售商的種類銷售均受益。 在上述兩個案例中,虛擬銷售的獨特作用在於使公司能夠描述一些重要問題。在固特異的品牌優勢研究中,模擬帶來的廣泛控制數,可以使公司系統操縱自己和對手的產品、定價、服務質量等。在貨架陳列研究中,虛擬的過程跟蹤法有助於公司了解自我組織方式的改變對顧客的注意力和購買方向產生的影響。這樣在任何情況下,公司都能在一種保密的實驗性的情況下深刻考察消費者行為。 試圖將任何新技術融入現實的管理實踐中並非易事。為此,提出下列建議,以幫助營銷人員減少障礙,獲取實效。 (1)從小開始。用計算機生成一個最小的公司產品目錄的三維模型包括目錄的所有產品的外觀在一個簡單的虛擬營銷試驗中運用。這類研究對經營者來說易於理解和評估,並與當前的商業決策有關。一個極好的例子如定價試驗。定價直接影響利潤率。但經營者並不能准確知道一次價格變動會給銷售額帶來什麼影響,運用虛擬營銷研究則容易解決。一旦搜集到實驗數據,可以通過在一個典型的市場採取適當舉措(如當價格敏感性和交叉品牌的價格彈性較低時提價)來檢驗結果的正確性。 (2)與開發、檢驗、銷售新產品及靠制定市場開發方案的人員建立信息聯絡。虛擬銷售的主要長處是速度快、成本低。要充分發揮這些長處,公司必須在信息技術方面加大投資,使從負責產品設計、研究開發、包裝和產品經營到主管市場營銷事務的人員之間都能通過電子交流,以了解新的產品創意、投放方式和促銷戰略。 (3)發展對結果的標准化度量。計算機通過試驗搜集關於參與者選擇的品牌、品種、購物過程、不同實驗條件等各種詳盡的信息,還必須建立一系列的數據指標來衡量營銷創意成功與否。這些指標包括新增顧客的數量、現有顧客的購買率和對該類商品的總體需求水平。 (4)與公司運用的新媒體進行的營銷活動保持一致。

4. 營銷中"虛擬經營"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虛擬經營 虛擬經營,就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雖有生產、行銷、設計、財務等功能,但企業內部沒有完整的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僅保留企業中最關鍵的功能,如知識、技術等,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這樣就可以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藉助外力對自身劣勢進行整合彌補,從而將企業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功能上去,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最大效率地發揮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競爭力。 目前,虛擬經營在國外已十分普遍。據鄧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業務外包研究報告》資料顯示,全球營業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當年在虛擬經營上的開支上升了27%,達到了3250億美元。 在國內,虛擬經營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和採用,特別是一些受資金、技術、設備等資源限制的中小企業,虛擬經營正成為其發揮優勢、快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溫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國內成功運用虛擬經營策略的典型企業之一。這家創立於1994年,以生產休閑系列服飾為主導產品的企業,目前已擁有800多個品種,年產銷量達300多萬件,而如此大的產銷規模,企業走的卻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產品均不是自己生產,而是外包給廣東、江蘇等地的20多家企業加工製造,僅此就節約了2億多元的生產基建投資和設備購置費用。在銷售上,它主要採取特許連鎖經營的方式,通過契約將特許權轉讓給加盟店,公司收取特許費。而公司的主要精力則放在產品設計、市場管理和品牌經營上,以便於集中精力去創造競爭優勢。 虛擬經營的基本形式 1、虛擬生產:這是虛擬經營的最初形式,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外包加工」。即企業雖擁有品牌和市場,但本身並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委託給其他企業代為加工生產。 2、共生:指在企業本身並不擅長這方面工作時,又要考慮成本高低或保密程度,不願外包時,於是幾個同行公司共同組成一個作業中心,共同負責成本,從而以規模經營的優勢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策略聯盟:指幾家擁有不同資源的企業進行聯盟,交換彼此資源,共同創造競爭優勢。 4、虛擬銷售網路:主要指公司總部高度放權,使下屬銷售網路都成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銷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5、虛擬行政部門:就是將企業的行政部門,也作為經營單位進行外包,促其創造效益,提高效率。 虛擬經營的特點 1、節約資源。企業實施虛擬經營時,由於僅保留最關鍵的功能,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如可以藉助外部的人力資源,來彌補自身智力資源的不足,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資源,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從而避免出現企業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響其快速發展。 2、協同競爭的模式。在一個虛擬組織中,組織成員之間是一種動態組合的關系,雖然也有競爭,但它們更注重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相互之間以協同競爭為基礎,資源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3、運作方式的高彈性化。虛擬經營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或策略目標有所改變,往往就要解散虛擬組織,組合新的虛擬企業,重新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實施虛擬經營策略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鍵性資源的掌握。企業實施虛擬經營時,不能全部藉助外部力量,必須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控制住關鍵性的資源,如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銷售網路等,以免受制於人。 2、核心競爭優勢的確立。任何一種虛擬經營策略的實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都要有自己核心競爭優勢。有了這種優勢,才會有對資源的整合力量,實施虛擬經營策略也才會有可靠的基礎,與虛擬對象的合作才能長期穩定,並能不斷地吸引新的虛擬對象加入隊伍。 3、品牌戰略的實施。市場競爭的核心主要在於品牌的競爭。企業無論實施何種虛擬經營方式,都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摘自《城市經濟導刊》)

5. 虛擬店鋪營銷策略

我的經驗非常豐富

6. 虛擬產品的營銷策略

虛擬產品玩的都是概念……
要把握好消費者偏好的流行趨勢,不斷創造新概念,將產品特點融入……
虛擬產品廣告得砸響,雜上檔次的廣告……

7. 比較實體店與虛擬店的優勢和劣勢並提出你的營銷策略

實體店有著虛擬店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虛擬店也有實體店無法企及的龐大的顧客內群,實體店在顧客容的購買行為上影響頗豐,顧客可以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商品的參數性能、顏色的搭配、質量的好壞進行選購,但是這也制約著顧客容量的大小。虛擬店面向龐大的顧客群體,有著豐富的市場需求量,應該加強對虛擬店的售後政策,將實體店和虛擬店聯系起來,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認知,面向更多的顧客,提供更多的服務,賣出產品不是營銷的終點,而是營銷的起點。
望採納

8. 敬請賜教:什麼是虛擬營銷

「虛擬營銷」有叫「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如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而努力將其它功能虛擬化,即企業內沒有完整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而藉助企業外部提供。所以,對於某些已經掌握核心資源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來講,採用虛擬經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極佳戰略。中小企業可以虛擬人員,借企業外部人力資源,以彌補自己智力資源的不足;也可以虛擬功能,借企業外部力量,來改善劣勢的部門;還可以虛擬工廠,企業集中資源,專攻附加值最高的設計和營銷,其生產則委託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的企業加工生產。美國耐克的發展便是「虛擬營銷」成功的典範。耐克是一個既無生產車間又無銷售網路的企業,只擁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運動設計部門和營銷部門,生產和銷售全部虛擬化,通過外部組織來完成。

有人說:網路營銷是「虛擬營銷」。其實,這種說法也是值得研究的。這是錯把網路的特點和網路營銷的特點等同和混淆了起來。不錯,我們在開展和進行網路營銷的過程中,是在網路的「虛擬」空間進行的。但是營銷活動的本身,確是事實在在的。

附:虛擬經營的品牌戰略
(一) 品牌戰略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虛擬經營戰略與傳統的營銷戰略有兩個本質的區別:1) 它以企業核心能力為基石;2) 它強調企業整合外部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業產品經營的高級階段,它以產品經營為基礎,需要企業各個價值領域活動的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於品牌搭建的各個價值領域,對於那些非核心能力環節,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借用外力,強強攜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與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環中品質控制、品牌傳播、溝通等價值活動,如果企業面臨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等限制,則不必自建生產工廠,自設銷售機構,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與之合作,採取外包、特許經營等虛擬經營形式;產品研發、物流、人力資源等,企業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資源。通過虛擬經營實現品牌搭建、鞏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徑。
(二)價值鏈理論分析。
邁克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價值鏈理論,其目的是為了決定企業在價值鏈哪些環節可以削減成本或者提高價值。他認為企業的價值鏈包括:企業在顧客提供產品過程中相互關聯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運營、外部後勤、市場銷售、售後服務。其中市場銷售是指向用戶提供產品購買手段並吸引用戶購買產品的有關活動。顯然品牌構築實際上包含以上各個環節,它是各種營銷手段組合運用以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包含著一系列高度專業化的價值領域,從而蘊含著強強聯合、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三)品牌虛擬經營戰略的競爭優勢。
從價值鏈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經營領域,各個經營領域的密切銜接則構成了企業完整的供-產-銷流程。運用虛擬經營構築品牌實際上是價值鏈基本活動得以分解的結果。品牌構築是現代市場營銷活動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企業面向極其專業化的經營領域,組織將其核心資源、優勢資源注如其中,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業將視具體情況,將非核心能力環節交由其它組織來完成。這樣幾家企業相互聯結,將各自的核心優勢有機地對接,形成了強強聯合、良性互動的虛擬經營模式。
品牌戰略的虛擬經營模式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1)克服企業資源的約束。企業虛擬經營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將企業的資源集中於深入的市場調研、品牌識別或 視覺策劃、廣告以及各種傳播溝通方式上,從而節省生產製造設施龐大的投資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專注於價值鏈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業舉起品牌戰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從而獲取較高的增加值,而將價值鏈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動虛擬化,委託其它廠商或公司來完成,其虛擬化企業單元也可以依據成本和質量,挑選不同的組織,從而使虛擬經營具有動態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業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如產品品種、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資源以適應市場,克服全能型實體企業生產經營的相對剛性。

9. 虛擬經營的成功案例

年輕時的創辦人費爾·奈特還只是個奧勒崗(Oregon)州立大學田徑隊選手,經常在練習時,向教練包爾門(Bowerman)抱怨美國從沒有生產過一雙真正好的運動鞋。奈特主修會計學,畢業後返鄉任教於波特蘭(Portland)。1964年,奈特與他的教練包爾門各出資500美元,成立了運動鞋公司,取名為Nike,源自希臘語,喻「勝利」之意。費爾.奈特(PhilKnight)創立了Nike公司時,做夢也想不到會成為現今全球最大的運動鞋品牌。本文將為大家揭開Nike成長過程之謎,並特別著力於Nike90年代大放光芒的關鍵-新產品發展策略。
網路經濟時代,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虛擬經營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使其蓬蓬勃勃的發展起來。但事實上,虛擬經營並非是網路經濟時代的新生兒,在工業經濟時代,有些企業家已經開始有意無意地使用了虛擬經營這種經營方式。就拿「耐克」來說,它作為國際知名品牌,不僅在歐美極負盛名,在發展中國家也盡人皆知。這全靠極具現代商業意識的總裁菲爾·耐克的精心策劃,奮力開拓,選擇了適當靈活的「借雞下蛋」的生產方式。
創業初期,由於菲爾·耐克准確預測到彈性好又能防潮的運動鞋的市場前景,耐克鞋憑借獨特的設計、新穎的造型迅速在美國打開了市場。隨著公司的壯大,菲爾·耐克把眼光投向了國際市場。但是,耐克鞋價格較高,如果依靠出口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本身的高價位再加上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高關稅,是很難被這些國家的顧客所接受的。隨後的幾年,日元持續升值,人力成本高漲,使得在日本生產鞋子的代價愈來愈高。此時,Nike已累積了基礎穩定的海外生產經驗,便將觸角伸至其它更多國家的生產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Nike於1975年將日本生產線轉移至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韓國與台灣。成本大幅下降後,讓Nike有更豐沛的資源去從事研發工作與行銷活動。
Nike從低人力成本國家廣辟代工廠商,在當時堪稱是業界革命性的創舉。Nike深知鞋的生產,必須注入密集的勞工,因而向海外尋求低人力成本的代工廠商勢所難免,且毫無轉圜的空間。盡管如此,海外代工仍有它的風險性,因距離及不同國家的文化落差,致使品管的困難度提高。因此,Nike在下大規模的訂單給代工廠商時,往往要經過非常謹慎的評估過程,以確保成品能符合Nike的品質水準。這段期間,Nike的策略焦點完全集中於:·建立最好的海外生產運作模式·為代工廠商說明新設計與款式·維護品質水準。
面臨困局與力圖中興:80年代 由虛變實
80年代初,Nike大發利市,並持續扮演著美國運動鞋專業製造商的角色,卻在美國本土未擁有任何一家自己的生產工廠。不久,頭號競爭對手銳步(Reebok)的叫陣對壘旋踵而至。創立於1981年,由創辦人兼CEO保羅.菲爾蒙(PaulFireman)領軍,以黑馬姿態竄出,推出了設計新穎、勢頭強勁的運動鞋,成功地席捲了部份市場。到了80年代中,銳步在激烈的競爭中,已能與Nike分庭抗禮。1987年,銳步更上一層樓,以9.91億美元的銷售額,30%的佔有率,一舉登上運動鞋市場盟主的寶座,Nike則以5.97億美元及18%的佔有率殿後。
Nike與銳步的爭霸戰中,問題點與機會點完全在於目標市場的多變與設計導向的本質。換言之,也就是年輕族群(青少年、年輕成人)所購買的已不光是運動鞋而已,還有鞋子本身所代表的「時尚感」。兩大鞋業巨頭都體認到,如要擴大市場規模,就必須將原本的專業運動鞋概念,轉移至更寬廣的、「追求時尚」的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市場。銳步洞灼先機,率先進入這塊黃金市場,以優越的產品及侵略性十足的公關活動,對Nike施予重擊。銳步CEO菲爾蒙曾公開評擊Nike:「奈特只不過是個製鞋者罷了,老以為自己是個偉大的運動好手」。奈特則輕鄙回應:「我之所以討厭銳步,是因為它的研發系統根本就是個仿冒機器」。
為了反擊銳步的挑釁,Nike痛下決心投注了巨額經費在新產品的研發設計之上,最膾炙人口的經典產品則是80年代末的「氣體鞋」(TheNikeAirShoe)。評論家約翰.何朗(JohnHoran)曾在美國運動產業的專刊上,針對Nike氣體鞋發表了他的看法:「其實它是個簡單、容易理解的製鞋科技,只須將空氣注入鞋底,即形成具有彈性的鞋墊,如此而已」。Nike氣體鞋直至90年代初才正式上市,並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所以說,80年代是Nike面臨困局與力圖中興的年代,這段期間,Nike在市場上蒙受了劇烈的競爭打擊,也從中確立了未來新產品研發設計的策略主調。攀上高峰:90年代
Nike氣體鞋上市的聲勢浩大,不惜重金以數百萬美元禮聘NBA超級巨星麥可.喬丹(MichaelJordon)為產品代言人,從事各項行銷廣告活動,創下了有史以來運動用品贊助價碼新高第一例,舉世驚羨。廣告訴求則以Nike氣體鞋與喬丹的形象和幾近神乎其技的籃球絕活捆綁在一起。此後,Nike在市場上逐步地收復失土,銳步迫於形勢,倉皇推出「彈躍鞋」(ReebokPum。
耐克在模仿與虛擬經營中勝出
耐克公司的這種策略,從理論上可以劃歸為「虛擬經營」的范疇。所謂「虛擬」是計算機術語中的一個常用詞,引用到企業管理中,實質上就是直接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資源的一種策略。雖然虛擬策略作為一種管理方法被明確提出的時間並不長,但許多企業其實早已不自覺的加以應用,耐克的「借雞下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虛擬經營在網路經濟時代的新發展將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企業共同去研究、探討的問題。
起初,它是一家規模甚小,隨時都有可能倒閉的企業。公司的兩個創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身兼數職,公司連自己的辦公樓都沒有。與一些具有百年歷史的體育用品公司相比,還屬於體育用品領域的小字輩,但它卻後來居上,超過了曾雄踞市場的領導品牌阿迪達斯、彪馬、銳步,被譽為是「近20年世界新創建的最成功的消費品公司」。
耐克公司能夠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在新千年,賴特和他的管理團隊還瞄準了互聯網,作為新世紀全球化戰略的基石。如今已融入耐克業務的方方面面,從公共關繫到電子商務品牌營銷,甚至到原始計劃的制定等。賴特認為,「飛人喬丹」在過去20年裡為耐克所做的事,網路在新的千年一樣能做到。
由於耐克公司在生產經營上廣泛採取虛擬經營方式,從而本部人員相當精簡而又有活力,這樣避免了很多生產問題的拖累,使公司能集中精力關注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問題,及時收集市場信息,及時將它反映在產品設計上,然後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簽約廠商生產出來滿足需求。
耐克公司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體育用品日新月異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信息時代,對於我們的一些已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而言,像廠房、設備等實物資產在某種程度上已並不重要,任何實體都會折舊,甚至過時而成為包袱,所以,致勝的關鍵是立足於「虛」的東西、核心的東西,而實體部分則可通過外部采購、遠程合作等方式交給市場上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企業去完成。 2003年9月,當周成建站在復旦大學MBA班的講台上,面對未來的商界精英大談「虛擬經營」的時候,他的美特斯·邦威集團正把一張張訂單發往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的200多家服裝加工廠;遍布全國的近千家專賣店正以每2秒銷售1件衣服的速度向年銷售額20多億元沖刺。美特斯·邦威」如今代表的是中國內地最大的休閑服品牌之一。其效仿耐克,在國內服裝業率先採用的「虛擬經營」策略,也被作為範例,收進了復旦大學的MBA課程。他將目標鎖定在休閑服市場。1995年,在溫州開出第一家專賣店。因資金緊張,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不再進行機器設備的投資,而是利用外力彌補自己生產能力的不足。他在廣東、上海、江蘇等地聯系了近百家生產廠家,為其定牌生產。這些生產廠都具有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具有一流生產設備的大型服裝加工廠!就這樣,一無廠房二無設備的美特斯·邦威,卻擁有了年產休閑服1000多萬套的強大生產基地。
周成建沒有想到,他的經營思路,正是國際知名品牌「耐克」所採用的虛擬經營!品牌提升 初戰告捷!接下來,美特斯·邦威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盡快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002年,「天王」郭富城成了美特斯邦威的形象代言人。美特斯邦威的主題形象廣告當年8月才在央視播出,但其炒作活動早在6月份便開始了,而且花樣不斷翻新。美特斯邦威營銷的超級武器就是郭富城及VIP貴賓活動,炒作郭富城,就是炒作美特斯邦威。因此,所有活動都與郭富城有關。當年11月初推出的美特斯邦威VIP貴賓大招募活動,消費者所獲得的VIP「與城共舞」大禮盒,內裝的6件潮流禮品都以郭富城為主角。而其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禮品之一就是「與城共舞」的精彩VCD,由郭富城親自教觀眾跳時下最流行的ParaPara舞。此活動在全國各地大受歡迎,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
在經營上,美特斯·邦威利用品牌效應,吸引代理商加盟,拓展連鎖專賣網路,並對專賣店實行包括物流配送、信息咨詢、員工培訓在內的各種服務與管理,與加盟商共擔風險,共同發展,並實施忠誠客戶服務工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產品設計開發上,建立並培育了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設計師隊伍,並與法國、義大利、香港等地的知名設計師開展長期合作,每年設計服裝新款1000多種。

E化網路盡管虛擬經營具有無窮的潛力,但迄今為止,成功者仍寥寥無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協調的環節較多,對管理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這是很多企業所不能勝任的。美特斯·邦威引進了電子商務信息網路化,建立了管理、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高速公路」,實現了內部資源共享和網路化管理,為虛擬經營締造了一個靈敏的神經網路。1993~1997年間,因為連鎖店信息不暢帶來的庫存問題,一度讓美特斯邦威經受了痛苦的考驗。1995年,美特斯·邦威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倉庫信息管理系統,從此,便開始了用IT探索商業模式的改革之路。1997年,他們開始在專賣店推廣收銀系統,慢慢上升到業務系統、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基本解決了連鎖店、分公司的手工統計的銷售報表不及時、不準確等痼疾,使美特斯·邦威擺脫了連鎖經營企業「連而不鎖」的頑症。E化了專賣店之後,美特斯·邦威又開始了自己花錢給加工廠上ERP,以隨時了解到工廠的生產進度,大大降低了信息不透明時的風險。現在,美特斯·邦威的信息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加工廠的ERP、內部的管理系統和專賣店的信息系統。僅有300餘人的美特斯·邦威總部在40餘人的計算機中心的支持下,從容地控制著1000餘家專賣店和100餘家遠在江蘇和廣東的OEM生產廠。專賣店可以通過網路,查看新貨品的實物照片來快速訂貨,總部也可實時考核每個專賣店的銷售業績,並對整條供應鏈的進銷存數據進行經營分析,以便及時做出促銷、配貨、調貨的經營決策。美特斯·邦威運用IT系統實現的這種虛擬運營的業務模式完全是顛覆式的!國內服裝行業,傳統運作方式仍然占著主流。通常,工廠生產出來的服裝發送到公司物流中心,然後再向全國各個配送中心或分公司配發,存在著巨大的庫存積壓風險。美特斯·邦威不僅利用「虛擬庫存」幫助供應鏈的上下游化解了庫存風險,而且開始通過提高整條供應鏈的資金利用效率,來放大自有資金的杠桿效應。
走向世界2003年,美特斯·邦威推出以「藍色快樂」為主題的全新品牌形象,台灣歌壇小天王周傑倫取代郭富城,成為其新一任形象代言人。曾立志要當「中國休閑服大王」的周成建,如今,提出了要創「國際知名品牌」的口號!2003年,美特斯·邦威總部已逐步從溫州遷往上海。周成建清楚地認識到,美特斯·邦威要走向國際市場,首先要進一步完善自身建設,根據各區域市場的特點,進行差異化管理,改變了全國「一盤貨」的配貨體制,實行分區域配貨,讓產品結構更加貼近當地市場的需求。2003年,位於上海浦東,面積2萬平米的物流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全部採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調配著貨物的高效運轉。
美特斯·邦威正操控著它的「虛擬」網路,向現實的國際市場邁進。

10. 虛擬戰略夥伴模式主要要達到什麼目標

虛擬營銷」有叫「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如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而努力將其它功能虛擬化,即企業內沒有完整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而藉助企業外部提供。所以,對於某些已經掌握核心資源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來講,採用虛擬經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極佳戰略。中小企業可以虛擬人員,借企業外部人力資源,以彌補自己智力資源的不足;也可以虛擬功能,借企業外部力量,來改善劣勢的部門;還可以虛擬工廠,企業集中資源,專攻附加值最高的設計和營銷,其生產則委託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的企業加工生產。美國耐克的發展便是「虛擬營銷」成功的典範。耐克是一個既無生產車間又無銷售網路的企業,只擁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運動設計部門和營銷部門,生產和銷售全部虛擬化,通過外部組織來完成。

有人說:網路營銷是「虛擬營銷」。其實,這種說法也是值得研究的。這是錯把網路的特點和網路營銷的特點等同和混淆了起來。不錯,我們在開展和進行網路營銷的過程中,是在網路的「虛擬」空間進行的。但是營銷活動的本身,確是事實在在的。

附:虛擬經營的品牌戰略
(一) 品牌戰略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虛擬經營戰略與傳統的營銷戰略有兩個本質的區別:1) 它以企業核心能力為基石;2) 它強調企業整合外部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業產品經營的高級階段,它以產品經營為基礎,需要企業各個價值領域活動的整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於品牌搭建的各個價值領域,對於那些非核心能力環節,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借用外力,強強攜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與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環中品質控制、品牌傳播、溝通等價值活動,如果企業面臨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等限制,則不必自建生產工廠,自設銷售機構,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優勢企業與之合作,採取外包、特許經營等虛擬經營形式;產品研發、物流、人力資源等,企業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資源。通過虛擬經營實現品牌搭建、鞏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徑。
(二)價值鏈理論分析。
邁克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價值鏈理論,其目的是為了決定企業在價值鏈哪些環節可以削減成本或者提高價值。他認為企業的價值鏈包括:企業在顧客提供產品過程中相互關聯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運營、外部後勤、市場銷售、售後服務。其中市場銷售是指向用戶提供產品購買手段並吸引用戶購買產品的有關活動。顯然品牌構築實際上包含以上各個環節,它是各種營銷手段組合運用以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包含著一系列高度專業化的價值領域,從而蘊含著強強聯合、虛擬經營的可能性。
(三)品牌虛擬經營戰略的競爭優勢。
從價值鏈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經營領域,各個經營領域的密切銜接則構成了企業完整的供-產-銷流程。運用虛擬經營構築品牌實際上是價值鏈基本活動得以分解的結果。品牌構築是現代市場營銷活動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企業面向極其專業化的經營領域,組織將其核心資源、優勢資源注如其中,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業將視具體情況,將非核心能力環節交由其它組織來完成。這樣幾家企業相互聯結,將各自的核心優勢有機地對接,形成了強強聯合、良性互動的虛擬經營模式。
品牌戰略的虛擬經營模式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1)克服企業資源的約束。企業虛擬經營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將企業的資源集中於深入的市場調研、品牌識別或 視覺策劃、廣告以及各種傳播溝通方式上,從而節省生產製造設施龐大的投資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專注於價值鏈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業舉起品牌戰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從而獲取較高的增加值,而將價值鏈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動虛擬化,委託其它廠商或公司來完成,其虛擬化企業單元也可以依據成本和質量,挑選不同的組織,從而使虛擬經營具有動態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業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如產品品種、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資源以適應市場,克服全能型實體企業生產經營的相對剛性。

閱讀全文

與虛擬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吉利汽車市場營銷策略論文 瀏覽:340
學市場營銷知識 瀏覽:939
市場營銷需要什麼軟體下載 瀏覽:988
網站seo方案策劃書 瀏覽:648
農業局培訓方案 瀏覽:928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71
銀行對農村客戶的營銷方案 瀏覽:157
地方風味美食促銷方案 瀏覽:746
易瑞國際電子商務 瀏覽:173
天津艾維森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75
南航的微信營銷 瀏覽:675
證券公司營銷人員考核方案 瀏覽:929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