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鑽石問題
布朗信任的鑽石來商店自1934年以來唯一的源標識號:195924
項目:18ct黃金鑽石經典的爪集網球手鐲
集合:永遠
................
特點:布朗斯18ct
鑽石描述:
方鑽石:69自然圓鑽/秒,3.01豪華的顏色,豪華清晰度和良好的透明度克拉。切級:寶石質量
⑵ 戴比爾斯鑽石在業界是什麼地位
De Beers是世界鑽石生產NO.1,其次是俄羅斯阿羅沙 這倆個幾乎佔了鑽石產量的大半
我的進貨渠道也繞不過這倆
⑶ 找一些關於鑽石銷售的論文~~~~~
我國鑽石銷售與人均收入的實證分析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們對鑽石的消費也在增加,文章主要研究
國民人均收入對鑽石的年銷售額的影響。
利用ADF單位根檢驗,EG協整分析和動
態經濟學模型,Grange因果關系檢驗等
計量經濟理論,對1990-2007年國民人均
年收入與鑽石年消費總額之間的關系進
行了計量經濟學分析。
關鍵詞:協整理論;ADF檢驗;Almon
滯後模型;格蘭傑檢驗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
的提高,珠寶等奢侈品已逐步進入了人們
的生活,而且收入的增加自然也會促進珠
寶首飾的消費,本文就珠寶里具有一定代
表性的一個大類———鑽石為研究對象,利
用1990-2007年來的數據,對我國鑽石的
消費與國民的人均收入的數量關系,做一
個實證的研究。我們將藉助20世紀80年
代發展起來的協整理論,動態經濟模型來
嘗試得出具體的鑽石消費方程式並進行
定量的分析,探討我國鑽石年消費金額
(以下簡稱為鑽石消費y
t
)與國民人均年
收入(以下簡稱人均收入x
t
)之間的計量
經濟學關系。
二、人均收入與鑽石消費的一元線性
回歸(OLS法)
本文所考察的是我國居民的人均收
入與鑽石消費之間的關系,根據《中國統
計年鑒》統計年鑒各卷,整理出各年國民
收入與行業里有關鑽石的消費的數據
由圖1可知,2002年以前人均收入
與鑽石消費增長得比較緩慢,從2002年
開始,增長加速,增勢明顯,可以看到,人
均收入與鑽石消費始終保持同步增長,但
2002年以前兩者增長的關系更為緊密,
從2002年開始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距開
始擴大,但仍能保持共同增長的趨勢。它
們的對數形式也有同樣的趨勢。從兩者的
走勢可明顯地看出呈現同向變動的趨勢,
通過Eviews3.1計算可知:
格蘭傑檢驗說明:有80.8%的顯著水
平認為,lx是ly
t
的格蘭傑原因,即人均收
入的增加是鑽石銷費增加的格蘭傑原因。
五、結論
1990-2007年期間,人均收入與鑽
石消費不具有協整關系,即不具有長期
的均衡關系。但長期來說,人均收入的增
長對鑽石的消費的增長有著重要影響,
要想提高鑽石消費,只有提高國民的人
均收入。
由動態滯後回歸方程②式可知當人
均收入為0時,鑽石的消費為-33.92093,
符合實際經濟意義。回歸方程中X的系
數0.04378是短期(即期)乘數,表示當期
的人均收入增加1個單位時,鑽石銷售會
增加0.04378個單位,X(-1),X(-2),X(-3)
的系數為動態(延遲)乘數,反映的分別是
滯後一期、滯後二期和滯後三期的人均收
入每增加1個單位,當期鑽石銷售將會減
少0.06316,增加0.07362和減少0.04606
個單位。這4個系數之和為0.00818則為
長期(均衡)乘數,總體上說由於滯後效
應,當人均收入增加1個單位,則鑽石銷
售的平均總增加0.00818個單位。可以看
到,隨收入的增加,鑽石消費也會相應的
增加。
本文利用鑽石消費與人均收入的分
布滯後關系,建立了鑽石消費與人均收入
的動態經濟學模型———阿爾蒙多(Al-
mon)滯後模型,為我國珠寶業中的鑽石
消費是如何隨國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
長提供了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潘省初.計量經濟學[M].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2007.
2、郭存芝等.計量經濟學———理論·
方法·EViews應用[M].科學出版社,2008.
⑷ 戴比爾斯鑽石珠寶的歷史是怎樣的
創立於復1888年的戴比爾斯是制鑽石業界的領掌品牌,憑借百年來積淀而成的鑽石專業經驗,戴比爾斯鑽石以超越4C的高標准挑選鑽石的火光(FIRE)、生命力(LIFE)以及亮(BRILLIANCE)表現,用最華美的設計呈現最出色的鑽石,創造出視覺的極致美感。而源自戴比爾斯集團的戴比爾斯鑽石珠寶(DE BEERS DIAMOND JEWELLERS)品牌,傳承卓爾不群的鑽石製造傳統,用無可比擬的工藝打造世界上最完美的鑽石,從而成就極致的鑽石珠寶藝術, 彰顯與眾不同的品牌價值。
⑸ 戴比爾斯如何經營鑽石
戴比爾斯是來是全球最大的鑽自石開采公司,經營全球十九個鑽石礦,生產全球逾半數的鑽石,並與非洲波扎那、那米比亞及坦尚尼亞等政府聯合經營鑽礦。 。De Beers 在1888年由塞西爾·羅德斯創辦,現在公司總部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是一家私人公司。其集團下的一間子公司鑽石咨詢中心,簡稱DTC,負責市場推廣。在2008年2月,De Beers的首間香港專門店在中環置地廣場開張。
戴比爾斯主要業務包括鑽石礦石開采、貿易、工業鑽石生產及加工等。戴比爾斯的鑽石開采包括:露天開采、井下開采、大規模沖積礦床、海岸開采以及深海開采。 開采地點在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加拿大。
⑹ 戴比爾斯鑽石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直為人們廣為傳頌,請說說這則廣告語好在哪裡
好在它出現的時機,好在語句的流暢,更好在它切實地聯繫到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
⑺ 戴比爾斯是如何壟斷鑽石行業那麼多年的
他控制了礦產,並且限量出貨,從貨源上面控制了而且出產量慢慢提高,不會給鑽石回造成太大沖擊,還是物以稀答為貴(其實鑽石的價值並沒有這么高,很多少炒作出來的,就是因為那一句,愛情價更高,一顆恆永久,鑽石已經可以人工合成,工業都是用人工的成本也低)
採納哦
⑻ 戴比爾斯鑽石的經營策略體現了現代營銷觀念嗎
鑽石猶如愛情一樣,恆久遠!鑽石不論大小,一顆將會伴隨著愛的傳遞,代代珍藏!
⑼ 戴比爾斯鑽石核心價值塑造過程中哪些值得借鑒
第一控制產量,人為造成稀缺性
第二灌輸保質理念,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向消費者灌輸鑽石的保值概念,鑽石稀有性。
第三好的宣傳口號,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經典的廣告語。
⑽ 請簡述De Beers公司的發展歷史,簡要評述其商業模式的優缺點並分析器商業模式對中國玉石行業的借鑒意義。
有關「鑽石恆久遠」的幾個疑問
最近我去參加死黨的婚禮,看著他的新娘左手中指上戴著的卡地亞12克拉鑽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突然想起了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上英國文學課時,讀過的一篇有關鑽石的文章。於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媒體不會報道的有關鑽石的事實,特別是給夢想擁有鑽石的朋友。
在繼續閱讀之前,請你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有幾家
鑽石有多稀少呢? (A.非常稀少 B.稀少 C.有點稀少 D.一點都不稀少)
鑽石多有價值呢? (A.無價 B.非常有價值 C.沒人們想的那麼有價值 D.幾乎沒價值)
鑽石是好的投資嗎? (A.是的,它總是在增值 B.得看經濟狀況 C.它總是保值的 D.不是好投資,因為會賠本)
這句「Diamonds are Forever」(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詞,早就深深印在每個人的腦子里了,但是在鑽石光鮮亮麗、閃耀奪目的背後,卻有著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實。
1.鑽石既沒有什麼價值,數量也不稀少。事實上,鑽石礦是地球上很普遍的礦產,在歐美地區,已經切割好的鑽石數量比汽車還多。雖然它們非常昂貴,可是卻難以像商品一樣被自由交易,因為二手鑽石的價格遠低於原價。天然鑽石反射的美麗光芒,也已可以用人造鑽石取代。如果鑽石沒有那傳統浪漫的形象,它可能一點兒都不值錢。
2.人為哄抬而昂貴。鑽石的高價是南非一家名為戴比爾斯(De Beers)的企業,成功運用市場營銷造成的結果。這個全球
3.鑽石市場供大於求。世界上鑽石的供給量,一直都超過它的需求,按照經濟學供需規律,鑽石應該會跌價,變得很便宜才對。但是,戴比爾斯通過持續買進市場上多餘的鑽石,來維持它的高價,估計到目前為止,戴比爾斯已囤積了價值超過百億美元的鑽石了。戴比爾斯還能支撐多久,還能持續買進多少市場上的鑽石,沒人能回答。
4.鑽石業剝削廉價勞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鑽石,都由非洲和俄羅斯貧窮的鑽石礦工開采出來。3/4的鑽石由印度極度貧窮的勞工完成切割,其中大部分還是童工,勞資則是每切割一顆石頭只有0.04美元。
美國因為戴比爾斯公司不道德地剝削勞工,而禁止這家公司在美國設立商店販賣鑽石。可諷刺的是,通過其他中間商的銷售,美國仍然是戴比爾斯公司最大的鑽石市場。
5.天價打造的「浪漫形象」。戴比爾斯在世界鑽石市場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近乎達到壟斷的完美範例。它一方面總能刺激市場對鑽石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減少鑽石供給,即使在1955年通用公司(GE)研究實驗室宣布發明了人造鑽石後,戴比爾斯公司仍能成功維持鑽石的高價完美形象。事實上,戴比爾斯公司每年花在廣告上的費用多達1.6億美元,不斷傳遞著「Diamonds are Forever」的信息,持續鑽石浪漫的傳奇。
這家在1888年創立的南非公司,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說服美國人接受歐洲用鑽戒當作婚戒的傳統。上世紀50年代,同樣的奇跡又在日本上演,戴比爾斯成功地將西方婚戒的文化,傳遞到日本乃至整個亞洲,日本此後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鑽石消費市場。
可以想像戴比爾斯這家龐大有錢的公司,在各國消費市場和媒體廣告界的影響力,所以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才聽不到這些有關鑽石的真實故事,而是接受了戴比爾斯灌輸給大家的觀念。
下次在電影、廣告和商場里看到閃亮的鑽石,我不會聯想到這是浪漫的代名詞,而是會想到貧窮飢餓的非洲鑽石礦工,和可憐無知花大錢的消費大眾。
如何在多棱的鑽石行業中獲勝:
在最近召開的沃頓商學院領導力講座(Wharton Leadership Lecture)上,戴比爾斯公導力講座(Wharton Leadership Lecture)上,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總經理蓋瑞斯·彭尼(Gareth Penny)使用多媒體資料向聽眾們介紹了這個國際鑽石公司的歷史。多媒體演示包括一個關於鑽石開采業的背景拼圖,由一些工人、兒童和一個鑲滿鑽石的模型的照片構成。演示還包括一個3分鍾的影片,分成3個年代來介紹鑽石,包括「神的眼淚」(源自古希臘文化),「流星的碎片」(羅馬人對鑽石有如此的稱呼),當然還有「鑽石恆永遠,一顆永流傳」(這是戴比爾斯公司的營銷理念和世界聞名的廣告語)
雖然宣傳品上清楚表明實際上鑽石(「在恐龍漫步地球之前」)已經永久存在,但戴比爾斯公司並非如此。在彭尼回顧這個世界最大的鑽石開采和銷售公司的歷史時——公司1888年成立於南非——他也討論了戴比爾斯公司在過去8年內對公司商業模式所進行的徹底變革。
在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公司的探索道路上,戴比爾斯公司在過去幾十年內建立了一條戰略:不僅控制大型的鑽石礦,同時也要控制鑽石的主要供應。戴比爾斯公司的單一渠道市場交易通常被稱為卡特爾(同業聯盟)或合作組織,該交易渠道買斷了了所有公開市場上的原鑽,以調節需求並制定價格。
隨著時間的流逝,戴比爾斯公司在控制鑽石供應上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價值高達50億美元的儲量——該儲量最終對公司產生了不利影響。根據彭尼所說,1989年至1999年期間,戴比爾斯公司——如今是「關於壟斷的著名案例」——未能創造利潤。同時公司還受到美國司法部所提出的反托拉斯訴訟的打擊,被禁止在美國開展業務。2000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篇文章稱「公司大量儲備原料鑽石,以控制鑽石供應並保持世界鑽石高價位。該貯備已經變成了昂貴的重負。戴比爾斯公司市場份額的萎縮也讓公司更加難以通過自行吸收原料鑽石來支撐價格。」
在進行戰略性回顧後,戴比爾斯公司決定放棄具有100多年歷史的供應面管理和壟斷,以刺激全球的鑽石需求。按照彭尼所說,公司廢除了三方合同,關閉了14家營業部,並且「特意從一個中心供應驅動的體系轉向一個由需求驅動的體系。」
全新出發
彭尼被譽為戴比爾斯公司全新商業模式的建築師。全新商業模式「不僅重塑了這個世界最大的鑽石公司,也重塑了整個行業。」在執行了這些變革後,戴比爾斯公司的凈收益和利潤開始逐步增長,其2006年的凈收益據稱達到了7.3億美元。在就美國懸而未決的反托拉斯訴訟和民事共同訴訟達成和解後,戴比爾斯公司可自由地在紐約、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和世界其他地方經營零售店。
「我們現在和其他商業一樣進行運轉,」彭尼說。在徹底遠離了數十億美元鑽石儲備的時期後,「我們現在只有兩個月的總儲量。所以從地下開采出原料到將產品銷售給客戶,在整個生產供給流程中僅有幾個月,這點讓我們為之自豪。」
2001年,戴比爾斯公司持股人將公司私有化,其交易額達到192億美元。現在,戴比爾斯集團為完全私人所有,共有3個股東。公司在25個國家進行經營,並僱傭有約22,000名員工,其中17,000人位於非洲南部。戴比爾斯公司產自於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坦尚尼亞的15個鑽石礦的原鑽佔世界供應量的40%。
根據彭尼的介紹,戴比爾斯公司「達到鑽石品質般的標准」的價值體系確保了公司回饋鑽石開采地所在的社會,幫助他們建設學校和建造基礎設施,提供醫療保健並抵抗HIV/艾滋病等疾病。彭尼講話中提到了www.diamondfacts.org的網站。該網站上稱據估計,世界上有500萬人通過鑽石收入而獲得了適當的醫療保健服務,同時「鑽石收入讓波札那的每一位兒童都可以接受免費教育至13歲」。除此之外,該行業網站稱「全球約1千萬人直接或間接受惠於鑽石行業」。
蓋瑞斯·彭尼是鑽石行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在開普敦和依頓公學(Eton College)接受過教育。在1988年加入英美公司(Anglo American Corp.)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之前,他曾在牛津大學獲得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他曾經營英美和戴比爾斯公司(Anglo American & De Beers)在南非的小型商業項目,在波札那曾建立一個鑽石切割工廠,並且曾為當時的英美和戴比爾斯公司董事長擔任過兩年的私人助理。他在2001年被任命為鑽石商貿公司(Diamond Trading Company)的銷售和營銷總監,並在2003年加入戴比爾斯董事會。2006年3月,他成為了戴比爾斯集團的總經理以及執行委員會主席。他告訴沃頓商學院學生說,他的領導榜樣是南非公民權利領袖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前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
沖突鑽石
彭尼關於領導力的演講中一直未提到「沖突鑽石」的問題——沖突鑽石指在非洲戰爭區開采,並由反抗運動分子銷售,用以資助武裝沖突的鑽石——直到一位聽眾在提問中提到該問題。沖突鑽石問題在過去一年內倍受到公眾關注,這主要源於一部獲得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提名的名為《血鑽》(Blood Diamond)的影片;饒舌歌手肯依·威斯特(Kayne West)演唱了名為《來自獅子山的鑽石》(Diamonds from Sierra Leone)的歌曲;以及一份名為《炫飾》(Bling)的關於鑽石產業現狀且頗受爭議的記錄片。觀眾向彭尼提出的問題是:戴比爾斯公司如何確保其行為未直接參與或支持沖突鑽石的交易?
彭尼回答說「這又回到了我們商業結構的本質上了。」2000年,在戴比爾斯改建其供應鏈業務時,一個由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鑽石行業組成的聯盟合作致力於解決沖突鑽石的問題,最後建立了金伯利流程認證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ystem)。據鑽石行業稱,在聯合國的支持下,該進程實質上已消除了沖突鑽石的交易。現在,「全世界99%以上的鑽石供應均來自沒有沖突的地區」。戴比爾斯已經宣布「戴比爾斯生產的所有鑽石均未使用沖突鑽石,也未使用童工」。
「我們僅銷售我們自己開採的鑽石,」彭尼說。「我們非常確信我們所銷售的產品。金伯利流程對全球范圍內鑽石的流動進行追蹤,並且要求(許多的)監管。我們在竭盡所能查找最後那塊沒有經過這個流程的鑽石。關於沖突鑽石的回答並不是想說沖突鑽石不存在。我們對鑽石行業是世界上監管最多的行業之一感到自豪。」
數年來,商業評論家表示關於沖突鑽石的爭論最後變得對戴比爾斯公司有利。2000年8月,《紐約時報》報道,「人權組織譴責(戴比爾斯公司)從非洲叛軍和統治者手中購買非法鑽石,而叛軍和統治者們使用鑽石銷售收益來支付他們的戰爭費用。通過數十年巧妙的形象樹立和強大的卡特爾管理,戴比爾斯建立了產品的核心,但因為與那些所謂的血腥鑽石的關聯而受到威脅。」當時,面對所佔世界鑽石市場份額縮減的情況,戴比爾斯公司決定成為《時代周刊》(Times)所稱的「高尚的十字軍戰士,來確保整個行業中,在奢侈品市場上不存在『沖突鑽石』。」
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關於血腥鑽石的爭論顯然對戴比爾斯公司有利,爭論強制區分了戴比爾斯公司占絕對優勢的合法交易和叛軍不道德鑽石的非法交易,該區分獲得了鑽石公司的完全支持。作家愛德華·傑伊·愛波斯坦(Edward Jay Epstein)在有關沖突鑽石的爭論之前曾大量地撰寫過關於戴比爾斯公司的文字。他認為戴比爾斯公司的戰略創造了「另一次出色的一擊」,這個觀點在許多出版物中被引用。
據彭尼所說,現在,鑽石首飾占奢侈品市場總銷售額近半數。雖然世界范圍內鑽石消費者市場分化非常嚴重,「但最大的消費者市場正是在美國,」彭尼說。每年鑽石首飾銷售量為8400萬件,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4千萬件,是(在美國)銷售的,其平均價格約為750美元。鑽石真的非常大眾化。」
戴比爾斯公司每年花費約1億美元尋找新鑽石礦,並且現在正在開發4個鑽石礦——兩個位於加拿大,兩個位於南非。「我們在尋求附加價值高的機會,」彭尼說。
DNA和WPA
在談到領導力的時候,彭尼強調,有一點無可替代,那就是「到商業中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的那一層面去,到商業真正發生的地方去。不要害怕經營一個工廠,不要害怕每天學習管理員工的方法。在你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這些經驗……我發現我本人現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花一天時間和船上的工作人員待在一起,或者花一個晚上和現場的地質學家們待在一起。某一天,你會參與到管理和激勵員工,並且這會是你能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
在談到成功的話題時,彭尼向聽眾列出了在每個行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4項重要因素:1、關注並理解公司「DNA」的能力,彭尼對於DNA解釋是公司對於「目的、願景和價值觀」的定義;2、理解公司戰略、組織和員工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3、獲得並培養合適的人員在組織內進行工作的重要性;4、成功授權和執行職責的能力,這也是戴比爾斯公司管理層所稱的工作場所問責制(work place accountability,WPA)。
最近,彭尼被邀請參加一場關於領導力特徵的小組討論。「大家都想知道如比爾·蓋茨和傑克·韋爾奇這樣的偉大領導人具有什麼共同特徵。他們到底在什麼方面做得很好,從而獲得了成功?」
彭尼說,答案「就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如果沒有任何共通點,這個答案顯得太不可能了。研究表明,所有偉大的領導人都具有一個特徵:他們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他們每個人做了自己的努力,並且做得非常好。所以,做你自己。你的競爭優勢在哪裡?什麼使得你們每個人和坐在旁邊的人不同?你的DNA中有什麼讓你能夠取得成功?做你自己——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掌握一定技能。這是所有偉大商業領導人的一個共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