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摩拜營銷活動

摩拜營銷活動

發布時間:2021-11-18 17:30:44

『壹』 ofo摩拜價格戰悄然熄火了嗎

近期,兩家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和ofo的價格戰悄然中止。不少消費者注意到,小黃車ofo已關閉1元月卡購買通道,摩拜單車在北京的騎行月卡折扣也已停止,兩家均恢復包月20元、包年240元的價格。

一時間,共享單車遍地開花,騎車出行成了新風尚。

而如今當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出門先找共享單車時,卻發現價格悄無聲息地漲了起來。

記者登錄兩家共享單車APP發現,單次使用的價格基本沒變,月卡、季卡等長期使用的騎行卡則取消折扣,恢復「原價」。摩拜和ofo月卡均為20元,包含每天2小時的免費騎行時長,超出2小時額外計費;以此類推,季卡60元,半年卡120元,年卡240元。

盡管ofo對外表示,在低價月卡告別舞台之後,會有免費周卡、小額折扣券等活動推出,這次是「優惠方式變化」的調整,但大部分消費者仍難掩心中失落。

對於每天利用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通勤人員來說,20元每月的價格相對於單次騎行以及乘公交等方式更優惠。但對於僅是偶爾使用共享單車的人來說,就要按照自己的使用頻率來選擇了。

值得關注的是,當共享單車巨頭企業開始「收割」時,新入局企業卻忙著搶占市場。以哈羅單車為例,目前月卡僅需2元,季卡、半年卡和年卡的價格也僅是摩拜和ofo的一半。

共享單車月卡不再優惠網友怎麼看?

從網路調研的情況看,月卡的漲價雖然引發眾多網友的吐槽,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認為收費是正常的商業運營手段。「充了20塊錢大半年都沒花完,不是有免費騎就是有折扣券,他們從我這兒根本賺不著錢啊。」網友王悅說。

共享單車走網約車老路?

「剛進入市場的時候,企業通過免費騎行、領紅包等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目的是培養用戶習慣,積累用戶數量,同時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共享單車在形成一定用戶群體後漲價,屬意料之中。「客觀來看,共享單車經營企業需要承擔車輛耗損、維修和管理等一系列成本,其適當提高騎行價格也可以理解。」

不過,消費者已經開始擔心,隨著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下,摩拜與ofo已經成為巨無霸,一旦形成壟斷格局,共享單車的價格會越來越高,最終走向滴滴的局面——共享單車領域是否也會出現一家獨大?對此,互聯網創投創業平台雲投匯分析,與平台模式的滴滴出行不同,共享單車需要購置大量車輛,硬體設施投入大,想做到類似網約車市場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是很難的。

陳音江提醒,當某一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在競爭中成為行業龍頭,無論是市場份額、用戶數量、布局城市都占盡優勢的時候,消費者相對弱勢,合法權益就格外加以重視了。

『貳』 蘋果手機和摩拜單車上市,分別採用的是什麼新產品上市策略,為什麼這樣做

蘋果手機:未曾營銷先造勢:往往越是未知的東西即將到來,人們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好奇害死貓」說的就是這種人的天性,而企業利用好人們這種圍觀和看熱鬧的心態,就能讓你即使用低成本也能做好宣傳

在蘋果迷們盼望蘋果手機面世的長達一年多時間里,網上討論不斷,甚至有人自稱搞到了蘋果手機的設計方案。但直到發布當日,人們最終看到iPhone的真實面目,幾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猜中他的造型,更為他的各種性能驚嘆。

摩拜單車:摩拜的CEO(胡瑋煒)本身是記者出身,她更偏向於利用媒體做公關、講故事。而ofo的CEO(戴威),他是個騎行愛好者,所以可能更注重體驗。

摩拜相對來說產品的體驗沒有ofo好,所以如果產品本身沒有明顯優勢的話,可以通過公關,將用戶的注意力從產品轉移至CEO和企業;

如果產品性能的優勢比較明顯,直接投廣告也無妨。加上摩拜單車具有媒體屬性,可以選擇以公關為主的營銷方式,降低營銷成本,類似口碑傳播;如果沒有媒體屬性,那就砸錢努力做廣告吧。


(2)摩拜營銷活動擴展閱讀

營銷重點:

誠實守信的原則:

誠實守信又是基本層的道德要求的最基礎部分,它是企業經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標准,是其它標準的基礎。在我國傳統經商實踐中,它被奉為至上的律條。

誠實守信當今仍應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中把握道德界限的重要基礎規則,具體地應當包括產品質量上的誠實,不假冒;廣告中要誠實相告;價格上明碼實價,叟童無欺;交易中履行合同責任,信守承諾,以及市場調查數據真實等等許多方面。

『叄』 史上最全摩拜紅包攻略,幫你實現標配的人生!

這個標題應該沒有「白百何出軌內幕爆料」來的勁爆,但卻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切身利益掛鉤呀!筆者首先聲明,本人絕不是摩拜的寫手。話說,就算筆者想當摩拜也未必同意嘞!筆者只是混跡在北京生活最底端,掙扎於溫飽線上的普普通通的互聯網民工而已。今早看到一條北京日報消息:北京地區2017年春季求職期的平均薪酬為9942元,在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一位。對此,筆者只能呵呵了。。。好了,話不多說轉入正題,讓筆者帶你翱翔於摩拜的紅包海洋之中,實現「標配的人生」!

話說,摩拜單車推出騎行紅包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為什麼用戶一直興趣缺缺,直到最近才有回暖的跡象呢?筆者以為,一是,摩拜的營銷不給力,沒有徹底引爆用戶的興趣,估計也跟之前與Ofo打免費騎行的策略影響有關。二是,沒有一篇引導你拿紅包到手軟的攻略呀!哈哈,不要打筆者喲,至於畫個圈圈什麼的,那不是君子所為。話不多說,請看下文:

若你有了摩拜APP,並且也注冊實名了,那就打開摩拜APP(前提是打開wifi,數據流量,藍牙以及GPS),進入APP以後(現在參與活動人數太多,摩拜伺服器有些不給力進入緩慢,需要你耐心等一會)點擊頁面左下方圓點的定位就可以看到附近的紅包單車,選擇距離最近的,看圖:

關於如何提高獲得高額紅包獎勵,摩拜官方的說法是:把單車騎到需求熱點地區(如地鐵站、商圈、寫字樓、大型社區周邊等),獲得大金額紅包的概率越大。還有一個隱藏的條件,騎得時間愈久,得到大金額紅包的概率也會提高。筆者的建議:你可以從五環外騎到西單看會不會得到大金額的紅包。說得,筆者都想試一試呢。

另外要注意的是摩拜紅包車不支持預約,先到先領;騎行紅包車2小時內免費,2小時以上按正常收費標准收費;每天只可提現1次,1~5個工作日內到賬(筆者測試一般第二天就會到賬)。

有人也許會問,摩拜發布紅包車難道僅僅是為了拉用戶,提高曝光度,營銷的一種手段?筆者以為:摩拜單車是通過發動用戶來將車輛調配到用車需求旺盛的地鐵和商圈區域,這樣一來,用戶在獲得現金獎勵的同時,也幫助摩拜單車實現了高效車輛調度,雙方實現了共贏!

現在天氣漸暖,柳絮紛飛。戶外騎紅包車的時候可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戴眼鏡以及穿外套),多吃維生素C、維生素E能夠有效預防柳絮過敏喲!

說了這么多,讀者會問跟標題:「實現標配的人生!」沾邊不?筆者是從概率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如你騎紅包車偶遇到百富美(車禍,英雄救美,幫忙修車等各種場景),然後自行腦補吧!你看筆者在標題上也是用了先問號後感嘆號,運氣好那就是感嘆號,運氣不好那就是問號!

Tips:有消息稱,紅包累計10元方可提現的規則,可能使某些學生為了賺2小時上網費曠課一整天。筆者想說的是家長和學校應該盡到應有的監管職責。

『肆』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伍』 拼多多 抖音 摩拜 這些app都是突然間火起來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通過什麼宣傳推廣途徑和方式

前幾年最火的自媒體軟體很多人會說內涵段子、新浪微博,可是在內涵段子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被封殺後,騰空出現一個以十五秒為主的自我生活為原創的短視抖音騰空出世,直至今日抖音短視頻現在牢牢的霸佔我們的娛樂生活時間下載量日益壯大,每天的視頻播放量更是令人感嘆,自然任何一樣產品的成功絕不是靠著一時的運氣,那麼為啥子火山視頻、快手等APP就沒有抖音這種可怕的統治力呢。
一、抖音所帶的吸引力跟沉迷性
1.就抖音來說,渠道信息載體全部為視頻,這種展示效果比文字、圖片、圖文帶來的視覺感官更強;另外抖音另一屬性就是視頻時長較短,但最長的才差不多一分多鍾,使用戶更為沉迷到裡面,不會耗費大家時間。
2,抖音視頻多元化,由於是個人原創相對於其他相似視頻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吸引力,能夠吸引不同階段的人群。
二、針對性
1.抖音短視頻綜合平台用戶女性佔比61.6%,大大高於男性用戶佔比38.4%,其用戶普遍年輕化,35歲以下用戶佔七成,而且地域分布上,用戶分布廣泛,78.73%用戶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線城市。今日頭條正是抓住了這一現狀,抖音超過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女性用戶偏多,用戶大多是時間比較空閑。
2.同時廣告方面的話,因為抖音的主要用戶群體女性為主,所以在用戶刷視頻大多是一些婚紗攝影,傢具,寵物,美妝之類的。自然相對於汽車類的視頻出現較少,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三、高效的傳播路徑 1.在抖音,我們就可以看到廣告是有渠道分享路徑的,用戶可以像分享其他好玩有趣的視頻一樣推銷產品廣告,當然這對拍攝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抖音上就可以最大化的藉助用戶的力量進行傳播。
2.當用戶在抖音上看到喜歡的視頻,就可以通過分享途徑與好朋友共享,從而到達一傳十,十傳百;這個道理一樣,自然也很大程度上也增大了對抖音的宣傳。 所以單純的營銷方法並不能達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但如果渠道選擇好了,你就是下一個抖音

『陸』 摩拜單車秒殺1元360天是不是真的,怎麼秒

是真的,具體秒方法如下:

1、手機上打開應用摩拜單車APP軟體。如圖所示:內

『柒』 摩拜單車惡意營銷你還會用嗎

你想用就用啊,誰也管不了

『捌』 摩拜「賣身」15個月,除了變「黃」還經歷了什麼

新款摩拜單車在多地出現,摩拜標志性的橙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團黃」。不僅配色改變,新款單車上已經看不到「摩拜」的LOGO,車身上醒目的字樣是「美團APP掃碼騎行」。煥然一新的設計提醒著不明所以的單車用戶們,摩拜單車已經不是以前的摩拜單車了,現在在你眼前的,是美團單車。自2018年4月美團點評正式收購摩拜單車算起,到現在約15個月,「賣身」的摩拜,終於開始失去姓名。

美團點評在年報中寫到,美團完成收購摩拜的目的在於「更好地服務用戶的高頻短途運輸需要、擴大平台所能觸達的消費者群體、收集更多基於位置服務數據並擴大其他服務品類的交叉銷售機遇」。也就是說,通過收購摩拜單車,美團點評希望拓展用戶群體、創造更多消費機遇。從共享單車行業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小藍、哈啰、青桔等共享單車品牌騎行價格普遍提高。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行業已經從依靠資本進入,低價位瘋狂擴張、搶占市場的初級階段,步入新的精細化管理、謀求盈利、維持生存階段。

閱讀全文

與摩拜營銷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東女鞋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08
市場營銷寓言案例分析 瀏覽:113
上海集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92
5g市場營銷戰略論文 瀏覽:20
文明禮儀培育培訓方案 瀏覽:368
山東影耗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4
旅遊大米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08
運輸公司夏季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574
服飾促銷活動總結 瀏覽:289
少兒藝術萬聖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3
市場營銷的考題 瀏覽:471
幼兒園中班元旦策劃方案 瀏覽:578
鄉鎮扶貧產業培訓方案 瀏覽:818
山西愛夢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8
網路銷售跟網路營銷 瀏覽:265
市場營銷環境及其特徵 瀏覽:462
大學六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5
破冰大會策劃方案 瀏覽:268
小學教師網路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963
聯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