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營銷方式的體驗營銷
買方市場的形成讓消費者需求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消費結構上,情感消費的比重提高了版;內容上,權個性化需求增加了;價值目標上,更加註重接受產品時的感受;而從接受產品方式看,消費者主動參與產品設計製造,消費過程變為一種體驗過程。以關注顧客體驗為核心的體驗營銷戰略便成為新時期企業的必然選擇。它以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為工作重點,將「體驗」因子納入營銷戰略,為消費者帶來新的價值,豐富顧客價值系統的內容,成為體驗經濟時代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是21世紀營銷戰中最有力的秘密武器,能迅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提升品牌競爭力。
優劣勢分析:隨著消費者感性比重的增加,體驗營銷在市場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拉近了與終端消費者的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消費者體驗的環節太多,也容易使企業和商家有不勝應酬之感。
B. 體驗式營銷模式是什麼
體驗式營銷是指復在銷售當中,讓制客戶參與其中,親身體驗產品的功能性,在不同產品的對比下,體現銷售產品的優點,從而進行一系列產品的銷售的行為。體驗式營銷,在全面客戶體驗時代,不僅需要對用戶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而且還應把對使用者的全方位體驗和尊重凝結在產品層面,讓用戶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體貼。
C. 旅遊體驗營銷的體驗經濟
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當前,體驗經濟已成為全球的一個時尚概念,涉及到多種行業。企業努力創造一種穩定的、明確的、獨特的並有價值的體驗,利用體驗在每個接觸點上與顧客緊密聯系,讓消費者在獨特的體驗過程中獲得滿意,並與品牌產生互動,建立忠誠度。
體驗經濟有別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它是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台,以提供體驗作為主要經濟提供物的獨特的經濟形態。在農業經濟時代,主要經濟提供物是農產品;在工業經濟時代,主要經濟提供物是工業品;在服務經濟時代,主要經濟提供物是服務;而商品和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他們追求在消費中彰顯個性、實現自我。於是,體驗成了繼服務之後的主要經濟提供物,這樣人類就進入了體驗經濟時代。
體驗經濟摒棄了傳統的價格競爭模式和規模經濟的競爭模式,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消費者猶如形形色色的演員,沉醉於企業設計好的情感體驗「舞台」之中,玩轉著各種「道具」,獲得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心甘情願地為如此美妙的心理感受支付一定的費用。
與其他的經濟形態相比,體驗經濟有著不同的特徵:
1.體驗經濟講求與消費者的開放互動。在體驗經濟中,企業要積極開展與消費者的溝通,尋求觸動消費者內在的情感和情緒的切入點。顧客既是體驗的主體也是體驗的成份,他們已經不甘心再做產品的被動接受者,而要參與產品項目的設計與組合,追求產品與自我的互動。他們希望根據自己的個性購買模塊化的產品部件,按自己的需要組合,即所謂的DIY(do it yourself)。迪斯尼樂園無疑是體驗經濟實踐的成功典範,它通過主題游樂園、卡通片、電影、電視節目等形式,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快樂經歷,通過遊客參與演出一場場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各種感受交錯的完整節目,讓遊客成為各娛樂項目的「主角」,並從中獲得了新穎的體驗。
2.體驗經濟追求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大眾化的服務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體驗往往刻意偏向某一類人群,有時甚至還會阻撓一部分消費者進入。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服務經濟可以理解為滿足了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體驗經濟則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自我實現需求,體驗經濟時代的顧客追求真實與差異,從逃避走向自我實現。城市化導致個人生活空間的縮小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從而使顧客對情感的需求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比如親情、鄰里之情等,於是人們開始嘗試通過各種途徑來實現這些情感需求,包括購買家鄉特產、看懷舊電影、探親旅遊等等。有些遊客為了證明自己的生命價值,甘願冒著受傷甚至死亡的危險,選擇蹦極、攀岩等挑戰性較高的活動,在跨越心理承受極限時,遊客獲得了極大的愉悅感、成就感和自豪感。高爾夫之所以廣受歡迎,不僅僅它是一種運動,它已經成了身份地位、時尚品味、文化品質的代表,高爾夫愛好者在打球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公平、綠色、快樂和滿足。
二、旅遊體驗
旅遊從本質上講是就是人們離開慣常環境到其他地方去尋求某種體驗的一種活動,它是一種天然的體驗活動。遊客投入時間和金錢參與旅遊活動,追求的不是物質結果,而是一種探索、一種感受、一種挑戰,還有一種在心理上的徹底放鬆,當然還有舒服地享受休閑時光。去農家院,是以農業旅遊的形式體驗田園生活;去參觀大學或參觀工廠,除了看美麗風光,更是為了感受學府氣息,或體驗宏大與創造……在麗江,遊客們流連於那裡清新的空氣、寧靜的小城,以及環繞古城的一彎流水時,更是對納西族的宗教、文字、語言和音樂情有獨鍾。他們渴望融人異鄉生活,體驗其中的玄妙。一位外國旅遊者說:「我有幸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不是過客,我感到不枉此行。」
根據我國旅遊體驗的現狀與參與程度的差異,將體驗分為表層體驗、中度體驗、深度體驗。傳統旅遊停留在表層體驗階段,以觀光為主。尤其是包價旅遊,遊客只是走馬觀花地參觀自然和人文景觀,很少接觸目的地居民、地方民俗文化。表層體驗對資源的依賴性強,它要創造難忘的經歷必須依賴吸引物本身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也就是說,觀光的對象越獨特、越稀少,留給遊客的印象才越深,旅遊經歷才越豐富。因此,遊客體驗效果更多地依賴旅遊資源稟賦的高低,在資源品質不高的情況下,遊客難以獲得獨特、難忘的體驗效果。
隨著遊客消費心理的成熟,他們期望近距離地多方式地與旅遊吸引物接觸,通過直接參與特色活動,並從視覺、觸覺、味覺等多方面來體驗景區特色、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放鬆心情。這種體驗屬於中度體驗,遊客在身體上、精神上與旅遊吸引物和目的地居民有部分的接觸和交流,能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深度體驗是指遊客完全融入旅遊產品中,與旅遊景區和當地居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深刻體驗景區的特色和文化。如像探險家一樣去了解和征服自然景觀,像目的地居民一樣生活,通過完全融入到吸引物和當地居民中來體驗當地的文化。深度體驗是超越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嘗試另一種生活方式,在實現自我價值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感。我國少數旅行社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深圳國旅推出了深度旅遊第一線,「沿著洛克的道路一一最後的香格里拉」十天科考探險團,由植物學家陪同,沿途認知特殊的生態環境和採集綺麗的高山野生花卉製成標本帶回,團員們還像職業探險家一樣,要學會野營、登山、騎馬、漂流及求生技巧等,與旅遊吸引物全方位地接觸,留下了終身難忘的體驗。
三、旅遊體驗營銷的模式
為了迎合旅遊者對體驗的需求,旅遊業開展有效的體驗營銷就勢在必行,根據PineⅡ和Gilmore的理論,結合旅遊產品的特點,開展旅遊體驗營銷的模式為:
(一)確定體驗主題
盡管旅遊的本質需求超越了具體產品和服務,但旅遊活動仍然是遊客參與和接觸各種具體產品和服務的過程。要使各種不同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給遊客留下難忘的記憶,必須在各產品和服務間建立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體驗主題。
制定明確的主題可以說是經營體驗的第一步。主題化是營造環境、製造氣氛、聚焦顧客注意力,使顧客在某一方面得到強烈印象、深刻感受的有效手段。主題是體驗設計與傳遞的指導性綱領,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每個要素和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企業的所有營銷手段都必須支持體驗的主題。構建體驗主題是旅遊產品開發的基礎,有了主題,各體驗項目的開發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各項目之間互不沖突,並從不同方面突出和加深主題,從而留給遊客強烈的印象。如果缺乏明確的主題,消費者就抓不到主軸,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覺到的體驗,也就無法留下長久的記憶。
體驗主題可以從企業的特色中發掘。根據主導客源市場的需求,著眼於企業獨有的文化與資源,以差異化、獨特化為依據來確定主題。體驗主題要與經營者的核心能力一致,由於經營者管理、經營、組織等核心能力不同,主題選擇必須與其能力相配合才能有效地開發。否則,一個好的體驗主題也不能夠保證旅遊企業的良好發展。
旅遊本身就是遊客求新求異動機的結果,體驗主題必須新穎,才能抓住遊客的眼球,激發他們嘗試的慾望。我國不少旅遊目的地(包括其組成要素旅遊紀念品)缺乏個性與特色,或「翻版克隆」其他旅遊目的地的模式,或張冠李戴、生搬硬套,或多雜燴拼湊、零雜亂散,給旅遊者千篇一律的感覺,究其根由,在於規劃者、建設者、經營者的頭腦中缺乏統一的、滲透各方、鮮明獨特的主題,或主題定位錯位。
(二)整合多種感官刺激,建立與顧客的接觸
主題是設計體驗的基礎,但它需要在旅遊企業和旅遊者接觸的過程中被正確地傳遞,因此旅遊企業應該在與顧客接觸過程中,整合多種感官刺激,創造統一的體驗效果。
貝恩特.施密特認為,體驗營銷是站在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此種思考方式突破了傳統上「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後的體驗,才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他將不同的體驗形式稱為戰略體驗模塊(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les,SEMs),以此來形成體驗營銷努力的目標與戰略。
體驗通常不是自發的而是誘發的,當然誘發並非意味顧客是被動的,而是說明營銷人員必須採取體驗媒介。可以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內部因素入手,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多方式傳達產品信息,創造體驗。
旅遊企業與旅遊消費者通過多個接觸點或面取得關聯,從而進行信息、服務和產品的交換。各個接觸點都是聯系顧客、愉悅顧客,提供給他們正確信息和豐富他們生活的機會,接觸過程中可以提高或降低通過品牌體驗建立起來的顧客體驗。2002年希爾頓酒店集團上市的互動項目中,首先確認出產品購買前後的17個主要接觸點,包括預訂、品牌溝通、銷售和顧客管理的溝通、到達和入住、叫醒和留言、禮賓服務、客房送餐、商務中心等等。立足於接觸點,實現服務的個性化,將品牌帶進生活,培養顧客忠誠度。
(三)加強體驗效果的階段性檢驗
由於每個消費者的體驗感受是不同的,而消費者在企業設計的活動中可能感受到的是與企業最初設想不完全相同的體驗,企業很難完全預測或完全控制消費者的思想。因此,企業必須在一段時間後,進行體驗效果的檢驗。
檢驗消費者的體驗,一方面要調查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是否存在與企業當初設計的體驗完全違背的負體驗;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自我創新,也就是企業當初沒有想到的,對企業將來發展非常有利的新的體驗方式和體驗內容。針對負體驗,企業需要對體驗活動的設計進行調整,或是通過消費者反饋活動,引導消費者的思想,教育消費者朝正方向思考並行動。針對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的自我創新,這是個機會,企業要進行評估,它可能是消費者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變化的一種預先反映。要想使體驗長久新鮮,就必須了解消費者思想變化,並引導他們。
(四)開展內部營銷
員工服務是遊客親切感與自豪感的重要來源,優秀的服務員不僅是服務的提供者和承擔者,而且是情感的溝通者和傳遞者。服務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員工把企業的情感、價值、理念傳遞給顧客;另一方面又可以把顧客的滿意、情誼、感受反饋給企業。這種相互溝通的行為,可以使服務升華,不斷進入新境界。服務業特別重視服務情景中的員工與遊客面對面接觸的真實時刻管理(The Moment of Truth),這一切都為了給遊客一個快樂體驗。
快樂的人,才能創造出快樂並去經營快樂。因此,在讓消費者快樂之前,先要讓員工精神起來、快樂起來。在體驗營銷的過程中,旅遊企業先要進行內部營銷。如引導員工的思想轉變,接受領悟到自覺實施體驗營銷;設計有利於實施體驗營銷的組織平台;進行有效的員工培訓,使員工完全融入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和體驗之前,達到很高的企業忠誠度和滿意度。
(五)開發旅遊紀念品
旅遊企業要充分利用旅遊紀念品創造體驗,紀念品的價格雖然比不具紀念價值的相同產品高出很多,但因為具有回憶體驗的價值,所以消費者還是願意購買。度假區的明信片會使人想起美麗的景色,印著時間和地點的熱門演唱會運動衫則會讓人回味觀看演唱會的盛況。如果旅遊企業經過制定明確主題、強調參與等過程,設計出精緻的帶有體驗意味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願意花錢買紀念品來回味體驗。
旅遊紀念品是遊客完整體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旅遊業發展的生力軍,它的開發要承載當地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代表一定的民族、民俗特色。旅遊企業可以藉助於其他載體,如網路技術等,開發網游體驗項目,杭州宋城跟盛大的合作就是良好的典範。
我國旅遊企業雖已經意識到體驗營銷的重要性,開始了對體驗營銷活動的設計規劃與實施的探索,但普遍缺乏對旅遊體驗營銷的深層思考和實踐經驗。首先,旅遊體驗的主題不明確,導致旅遊體驗產品雷同;其次,未能充分地整合多種感官刺激,建立起與遊客的接觸,不利於引導遊客的體驗;另外,缺乏對遊客體驗的反饋,不了解遊客的真實體驗;最後,創造遊客體驗的員工觀念落後,嚴重地影響了遊客的體驗。我國的旅遊企業必須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體驗營銷的本質和意義,要順應時代潮流,抓住契機,結合體驗營銷的模式,切實開展體驗營銷,為企業同時也為旅遊者創造新的價值,實現雙贏。
D. 體驗經濟下的情感營銷模式
論體驗經濟下的旅遊體驗營銷
摘要: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各行各業提出了體驗營銷的要求,而旅遊的體驗本質決定了旅遊業更需要體驗營銷。文章通過對旅遊體驗營銷的定義、特點及現實意義的分析,認為可以通過重新設定旅遊市場營銷思考方式,運用戰略性體驗模塊創建旅遊體驗營銷模式及重組旅遊消費流程等措施來發展旅遊體驗營銷。
關鍵詞:體驗經濟;旅遊體驗;體驗營銷
1 體驗經濟時代下體驗營銷與旅遊的契合
在大眾旅遊階段,旅遊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為特徵,代寫論文即看、聽、聞、嘗、說。然而隨著旅遊的不斷開發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旅遊者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需求階段,即「參與體驗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旅遊經歷」,使自己真正融入到這一活動中並產生極度的愉悅感和興奮感,從而獲得旅遊的「體驗性」價值。
2 旅遊體驗營銷戰略模塊
旅遊體驗營銷需要旅遊企業轉變傳統的營銷思考方式,從旅遊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設計定義自身的旅遊市場營銷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將這些不同的體驗形式稱之為策略性體驗模塊(Strategic experientialmoles,SEMs),以此來形成體驗式營銷的構架,如表1所示:
3 旅遊體驗營銷模式
3.1 娛樂營銷模式
娛樂營銷以滿足遊客的娛樂體驗作為營銷的側重點。其營銷模式要求旅遊企業巧妙地寓銷售和經營於娛樂之中,通過創造娛樂體驗來吸引遊客,達到促使遊客購買和消費的目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了傳統營銷中嚴肅、呆板、凝重的一面,使營銷活動變得親切、輕松和生動起來,而這一特點與旅遊的本質特徵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遊產品的營銷中大有創作的空間。
3.2 審美營銷模式
審美營銷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體驗為重點,通過選擇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樂、圖案等,以及美的風格,如時尚、典雅、華麗等,配以美的主題來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依託於自然資源的旅遊產品在運用這一模式時應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設計時注重整體協調感而避免畫蛇添足的現象。
3.3 情感營銷模式
情感營銷是以旅遊者內在的情感為訴求,代寫畢業論文致力於滿足旅遊者的情感需要。這就要求旅遊企業結合旅遊產品特徵、探究旅遊者的情感反應模式,創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屬性的旅遊產品。如針對那些尋根覓源的旅遊者就應牢牢抓住情感營銷這種模式,又如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租回「女兒」、「兒子」、「孫子」、「外孫」,體驗家庭的融融溫馨和親情。
3.4 生活方式營銷模式
生活方式營銷就是以消費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為訴求,通過將公司的產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徵甚至是一種身份、地位識別的標志,而達到吸引消費者、建立起穩固的消費群體的目的。鄉村旅遊產品、度假旅遊產品以及那些深度旅遊產品可藉助這種模式吸引旅遊者,使他們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時購買旅遊產品。運用名人效應來營銷,不僅適合於普通產品,也適合於旅遊產品。
3.5 氛圍營銷模式
根據產品的風格定位,為旅遊者營造適當的氛圍,優化體驗效果、創造不凡體驗。如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雖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館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築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所傳達的都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緻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在這里,每一位顧客都是咖啡鑒賞家,細細品味著星巴克帶給他們的非凡體驗。
4 旅遊體驗營銷策略
旅遊企業出售的是一種「完整的經歷」,從旅遊產品設計、組合(包裝)、銷售到售後服務,它所提供的是旅遊者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全面顧客體驗。因此旅遊企業應重視每一個消費環節,剔除那些多餘的、不利於與旅遊者交流溝通的流程,建立便於與旅遊者直接面對面的平台,實現旅遊消費流程的重組和優化。
4.1 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
在體驗化的旅遊產品中,旅遊者從結果消費轉向過程消費,因此通過吸納旅遊者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生產,提高旅遊者與旅遊企業、旅遊者與旅遊者之間的互動程度,而旅遊企業則可以增加生產能力,減少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體驗產品個性化生產而導致的規模經濟的喪失。
旅遊企業可通過觀察學習法、產品制定法和在線反饋法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這里重點推薦的是在線反饋法。現在已有少數旅遊企業藉助三維全景虛擬技術,把景區的真實場景數字化,全方位搬到網路上。觀眾只要輕松點擊滑鼠,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遠的觀看景區風光,再結合景區導航地圖、導游解說,讓觀眾實現邊走邊看,虛擬旅遊。更重要的是,潛在旅遊者通過與旅遊產品的初步接觸,可以發現旅遊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給予改進意見。
4.2 運用體驗模型劇場協調旅遊產品和服務
美國服務營銷專家格魯夫和菲恩克認為:面對面服務體驗經歷同演戲相似,代寫英語論文都需要演員、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遊企業的體驗劇場模型中,演員就是一線服務人員,是旅遊體驗的主要生產者;布景就是旅遊資源,是生產旅遊體驗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體驗營銷首先要從一線人員做起。企業應讓員工充分認識到,每一次與旅遊消費者的接觸都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將直接影響到旅遊者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因此工作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還應注重自身服飾、舉止、風度等各個可能給旅遊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細節上。
4.3 提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不是核心產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產品發揮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區別於競爭對手產品的作用。旅遊者在旅遊歸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受到旅遊經歷餘波的影響,旅遊企業則可組建旅遊俱樂部或bbs,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分享體驗,交流經驗,鼓勵消費者不斷回憶這段體驗的美好,並激發他們出遊的新需求。這事實上也是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體驗,一種知交滿天下的體驗。
綜上所述,成功的旅遊企業必須要為旅遊者生產快樂的體驗,從本質上說,旅遊企業要努力搭建一個快樂劇場,在時間、空間上,在旅遊產品的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協調、統一,形成完善的旅遊產品和良好的整體形象,使旅遊者獲得滿意的體驗,最終實現旅遊體驗和旅遊期望差值為零,甚至是正數,達到企業和旅遊者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美).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Business Review,1998.
[3]馬連福.體驗營銷一觸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4]揚杏月.旅遊體驗營銷芻議[J].經濟視點,2006,(10).
淺論體驗營銷在零售業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 零售業 體驗 營銷
[論文摘要]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零售業已進入體驗消費的時代,如何密切關注這種變化,認真研究和把握體驗經濟的特點和規律,通過體驗營銷策略的實施,來滿足消費者體驗的需求,是零售業成功的關鍵。
零售業作為銷售商品與提供服務的終端,直接接觸最終消費者,它的商品組合方式、服務態度和環境氣氛都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體驗。在零售活動中,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又有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獲得更多的物質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更加註重通過消費獲得個性的滿足。當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如果有體驗的場景和氣氛,那麼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體驗營銷是適應體驗經濟時代消費需求變化的理性選擇,它通過為顧客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從而吸引顧客,留住顧客。體驗營銷的核心是顧客參與,把顧客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及時回應顧客的感情訴求。由於人們的購物意識逐漸趨於成熟,越來越多的顧客認為購物活動不僅是一項滿足他們物質需要的活動,還是一種休閑活動。越發精明的顧客、日新月異的技術、更加激烈的品牌競爭,使得傳統的營銷和品牌模式變得過時,企業採用4P營銷,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功能性特點,而在體驗營銷中,消費者會對整個體驗,而不僅僅是對產品感興趣,企業可以通過富有創造性的溝通,獨特的顧客經歷,酷的網站、有吸引力的店鋪和有親和力的銷售人員,把這種體驗傳遞給消費者。因此,作為零售業,應在營銷環節中關注細節,以細節打動顧客,創造效益,而體驗營銷正是一種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體驗與體驗營銷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書中指出「體驗是企業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創造出的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它雖然和服務一樣是無形商品,但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外在的,而體驗則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它可以在一段時期內,給消費者帶來難以忘卻的感受,使消費者得到心靈的慰籍和充實。它關注顧客的所有消費行為以及他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體驗,注重企業和消費者在溝通過程中的情感互動,並且不斷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感受。
體驗營銷的概念是1998年由美國戰略地平線LLP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提出來的。體驗營銷要求企業必須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創新定義、設計營銷策略。這種思考方式突破了「理性消費者」的傳統假設,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除了包含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外,還包含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
傳統營銷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以及價格優勢,體驗營銷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體驗營銷是系統化的營銷思路,是以服務為重點,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消費情境,在情境中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互動,給消費者留下一個獨特、美好的回憶,最後達成購買的過程。
二、體驗營銷的特徵
隨著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慾望和消費形態也發生了變化。當物質極大豐富時,人們對商品的價格變得不再敏感,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變得越來越重要,精神需求逐步超越物質需求而成為人們的主導需求。體驗營銷具有以下特徵:
1.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因為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緒等感性因素,也包含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體驗的產生是一個人的遭遇、經歷或生活中某個場景片段的結果。因此,體驗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了解顧客內心深處的想法,激發顧客內心深處存在的東西,得到他的回應。要站在顧客體驗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震撼顧客和感動顧客。
2.關注個性。良好的體驗會長久地保存在消費者的頭腦中,體驗是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感受,體驗無法復制,只能回憶,這就顯得彌足珍貴。體驗營銷注重顧客在購買環境、氛圍、商業品牌等方面得到滿足的程度,而不是停留在產品表面特徵和基礎功能上。
3.在營銷過程中為顧客創造快樂。體驗營銷注重在產品的營銷過程中不斷地為顧客帶來新的體驗與滿足,從而給顧客帶來快樂。例如:購物廣場中輕柔的背景音樂,整齊而又有創意的商品陳列都能給消費者帶來刺激和快樂。
三、零售業實施體驗營銷的策略
1.變革營銷組合模式。傳統的基於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4P營銷組合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體驗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體驗營銷過程中,要建立多元化體驗模式,不斷創新設計體驗,給消費者帶來多角度的愉悅享受和情感寄託。要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定製體驗產品,根據營銷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充分發揮想像力,通過娛樂體驗、生活體驗、情感體驗、虛擬體驗等模式,推出多元化的體驗產品,創造設計出新的體驗業務,最大可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設計產品時,有意識地為產品和服務增加愉悅、美感,並在外觀、包裝、陳列和品牌標識等載體中充分體現出來;在確定價格時,按顧客的需求定價,讓顧客體驗到心情愉悅而樂於付費;在規劃渠道時,要突出差異化特色和響應的及時性;在促銷時,加強與顧客的交流,鼓勵顧客參與,強化顧客對體驗的認識和感受。
2.精心營造環境,提高顧客滿意度。體驗營銷要求購物環境具有一定的氣氛和情調,使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消費者的心理感受雖然與交易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它可以影響消費者在購物時的心境和興趣。精心策劃的購物環境是為了創造知覺體驗,充分利用感情信息,通過影響消費者更多的感官、感受來介入其行為過程,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和行為。在體驗經濟下,商家出售的是為消費者量身定製的體驗,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者。體驗營銷要帶給消費者的是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需要引入有形的東西來讓消費者把握主題,緊緊圍繞主題,充分刺激消費者的感官。讓顧客在購買前能夠知道將得到什麼體驗,通過營造一種氛圍、設計一種場景,開展消費者參與的體驗式活動,為消費者營造體驗的氛圍和場景,說服消費者購買。
3.發掘消費者心理需求,注重營銷策劃中的互動。在零售業的營銷活動中,要從單一的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要向滿足消費者慾望和增加顧客體驗轉變,重視對顧客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在當今個性化消費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的產品,而是對產品的設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要重視產品形象、個性、情調、感性等方面的塑造,營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心理屬性,幫助顧客形成某種感興趣的體驗。體驗營銷能營造出一種消費者精神世界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氛圍,從而幫助消費者找出潛在的心理需求,激發其購買慾望。
4.在服務中融入更多的體驗成分。體驗營銷通過看(See)、聽(Hear)、用(Use)、參與(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已經給零售業帶來了新氣象。科技的發展使得產品越來越表現得同質化,良好的服務能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好感,有助於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在服務中增加體驗成分,可以增加消費者參與的機會,突出服務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企業應有意識地向顧客傳遞體驗,不僅要做好企業所承諾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還應實現企業服務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不僅使消費者滿意,還應使消費者感動,使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成為消費者難以忘懷的經歷。
5.挖掘新顧客,穩定忠實顧客群。售後服務的狀況對企業意義重大,是零售企業提高顧客滿意度,培養忠誠顧客的重要手段,按照80/20法則,企業80%的銷售來自於20%的顧客,創造企業80%銷量的是企業的忠誠顧客。購後體驗會促成顧客的重復購買,零售商除了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外,還應利用現代化的網路、通訊技術建立顧客檔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從而影響顧客情感,培養顧客忠誠,讓體驗存在於企業與顧客接觸的所有時刻,包括零售環境中、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過程中以及售後服務中,清楚地掌握消費者的所有消費行為,更加關注消費者在購物前、購物中和購物後的全部體驗,讓消費者感覺到品牌的特色與文化。
6.建立零售業體驗式營銷隊伍,提升服務品質。零售業通常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營銷人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顧客體驗的效果。體驗的主題再明確,體驗設計再完美,卻會因為員工的依次疏漏或怠慢而大打折扣,甚至將體驗破壞。在體驗式營銷中,營業員和銷售人員的角色較傳統營銷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他們要採用讓目標顧客觀摩、聆聽、嘗試、試用等方法,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使顧客親身體驗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應用在體驗營銷上,使消費者體驗產品,確認價值,促成信賴後達成交易。因此,營銷人員的積極心態、高尚的品質、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體驗營銷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
[2]白戰風:《消費心理分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3]湯小平: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情感營銷策略[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年第7期
[4]陳凌雲:《世界上最有效的營銷法則》[M].地震出版社,2005年第1版
E. 體驗經濟與網路營銷策略是怎麼結
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在體驗經濟時代,顧客的需求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重視體驗消費。 面對顧客需求的變化及新的營銷環境到來,企業必須改變舊有營銷模式,實現營銷理念、營銷策略的創新。企業不能僅僅局限於向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應提供最 終體驗,給顧客留下難以忘懷的愉悅記憶。所以,企業網路營銷中,要結合互聯網思維,設置開放節點,讓用戶參與體驗。比如小米手機,開放參與節點,讓用戶參與手機的生產研發和銷售中;另外,企業也可以學會使用免費策略,免費讓客戶線上參與體驗,線下提供增值服務等。
F. 什麼是體驗經濟模式
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階段之後的第四個人類的經濟生活發展階段,或稱為服務經濟的延伸。從其工業到農業、計算機業、網際網路、旅遊業、商業、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影視、主題公園)等等各行業都在上演著體驗或體驗經濟,尤其是娛樂業已成為現在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領域。
在2002年出版的中文譯本—派恩的《體驗經濟》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到體驗經濟之間的演進過程,就象母親為小孩過生日、准備生日蛋糕的進化過程。在農業經濟時代,母親是拿自家農場的麵粉、雞蛋等材料,親手做蛋糕,從頭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業經濟時代,母親到商店裡,花幾美元買混合好的盒裝粉回家,自己烘烤。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母親是向西點店或超市訂購做好的蛋糕,花費十幾美元。到了今天,母親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費事自己辦生日晚會,而是花一百美元,將生日活動外包給一些公司,請他們為小孩籌辦一個難忘的生日晚會。這個生日晚會可能是一次永生難忘的聚會。比如,安排所有參加這個生日的孩子到一個偏遠的山村,感受做飯,喂馬,餵羊,到河邊嬉戲,在田裡摘菜,小樹林里玩耍等一系列充滿農村氣息的活動,體驗不一樣的生 活方式,更深一點,感悟人生的存在的意義和生命的永恆。這就是體驗經濟。而旅遊業可能是最先進入體驗經濟的一個行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G. 體驗經濟與網路營銷策略是怎麼結合的
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在體驗經濟時代,顧客的需求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重視體驗消費。 面對顧客需求的變化及新的營銷環境到來,企業必須改變舊有營銷模式,實現營銷理念、營銷策略的創新。企業不能僅僅局限於向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應提供最 終體驗,給顧客留下難以忘懷的愉悅記憶。
所以,企業網路營銷中,要結合互聯網思維,設置開放節點,讓用戶參與體驗。比如小米手機,開放參與節點,讓用戶參與手機的生產研發和銷售中;另外,企業也可以學會使用免費策略,免費讓客戶線上參與體驗,線下提供增值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