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愛樂之城營銷策略

愛樂之城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7-25 12:31:44

A. 《愛樂之城》主要講了什麼


B. 如何評價《愛樂之城》的風格

從最膚淺的層面去觀賞《愛樂之城》,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絢麗色彩、動人音樂、你可能不會對於影片中兩人的情感有所共鳴,但你一定會記住Seb和Mia在Griffith 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會忘記兩人喃喃的唱出City of Stars的動人模樣。

C. 以電影《愛樂之城》為例,分析媒介營銷成功的策略有哪些

017-02-28 15:11
一.差異化營銷:不迴避不強化歌舞元素,主打愛情牌

國內推廣的策略——主打「愛情片」。

在北美,《愛樂之城》側重定位為歌舞愛情電影,以一輪輪擴大影響的發行方式來進行的。既然歌舞屬性已經被外媒宣傳得很充分,國內的話不會去迴避但也沒必要強化。

首先,影片定檔情人節,檔期的選擇也強調了這部影片的愛情屬性。同時它給觀眾傳達的一個信息是,歌舞只是加分項,影片打段的歌舞只有幾處而已,更多的還是像一個正常的愛情故事。

為了使其中的歌舞元素更加接地氣、本土化,避免給普通觀眾造成曲高和寡的印象,片方還舉辦了全國范圍內的主題曲翻唱大賽,為其再添一把火。

D. 套路之外,《愛樂之城》最珍貴的是它!

如今的好萊塢歌舞電影,類型本身就被賦予濃郁的懷舊氣息。近些年音樂電影常見,比如約翰·卡尼的《曾經》、《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和《初戀這首情歌》,科恩兄弟《醉鄉民謠》,威廉姆·H·梅西的《無人引航》,但歌舞電影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登峰造極之後,就遲遲難以再現輝煌。曾經1994年《沙漠妖姬》、2001年的《紅磨坊》和2002年的《芝加哥》出現,都有輿論預期將再掀歌舞片復興潮流的趨勢。
但是,歌舞電影固有「逃避現實」的色彩,歌舞情節的「不可能」性質(比如你沒法在現實中看到兩個剛認識的人,聊著天找著車,就在山上默契起舞),很難被看重「現實主義」的電影人欣賞,後繼者寡,談不上復興,倒成了物以稀為貴。達米安·沙澤勒此番討巧的《愛樂之城》,創造出他《爆裂鼓手》之後的又一獎項巔峰,大半也要歸因於他對類型懷舊感都物盡其用。
這是達米安·沙澤勒的第二部歌舞電影,首部是2009年《公園長椅上的蓋伊與瑪德琳》。事實上《愛樂之城》中的愛情設定,即便穿上歌舞片這個外殼,依舊顯得老生常談。我們回顧比如喬治·庫克的《一個明星的誕生》(1954)、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紐約》(1977),經典歌舞電影里的主人公們,不乏這類,在事業上互助的明星/演藝界人士墜入愛河,相識相知相愛相惜,卻最終難得圓滿的故事。若是刻意挑出《愛樂之城》的差別,大概是它的「愛情」並不耗費太大力氣——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的感情更像是事業奮斗過程中,難得一遇的朋友知己,在對方遇挫沮喪,縮回殼里時,及時將他/她拽出來。他們之間,相互獨立平等相處,不存在類似《一個明星的誕生》里,開始男尊女卑的借力和提攜。對比以往的編劇,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的關系更契合現代的社會語境。
只是這微弱的情節調整,難以掩蓋電影整體的創新缺失。沙澤勒只是很聰明地在遵循和利用觀眾的「習慣」,但《愛樂之城》無論在音樂舞蹈場景,還是整體故事構架,都顯得新意寥寥,我們可以在無數過往好萊塢歌舞電影里找到類似的場面,而且,導演的野心顯然也只滿足於這「固守」的觀念,甚至將之集中到男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對爵士樂的堅持上,彷如《午夜巴黎》里沒經歷過時光穿梭的歐文·威爾遜,看不慣新生事物,覺得自己沒有出生在黃金時代。我們認可,片中懷舊和致敬元素觸動人心,因為這屬於一種突破桎梏後的共同記憶,但是,匠心獨運的念舊跟頻頻回首的固步自封,是兩回事。無論故事,還是技術,《愛樂之城》都只是在延續傳統的思維定勢,不見「更進一步」的探索。
好萊塢歌舞電影曾有一段時間熱衷於豪華的舞台排場,但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巴斯比·伯克利風格沒落之後,馬克·桑德里奇執導的阿斯泰爾·羅傑斯歌舞片漸成主流,對後續的好萊塢歌舞電影產生重要影響。在馬克·桑德里奇的電影里,歌舞情節不再局限於戲劇舞台化的領域,相反,溜冰場、酒吧、公園、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一個潛在的表演空間。在這個既定的空間里,通過歌舞的節奏,使得日常行動和環境非現實化。達米安·沙澤勒的《愛樂之城》也是遵循著馬克·桑德里奇的設定。
《愛樂之城》中歌舞戲的「施展」空間都相對開闊。開場大堵車公路上雅克·德米式的群舞,米婭與室友從相對封閉的房間內走出到廣闊的戶外馬路,兩人在山頂上迎著落日的歌舞,瑞恩·高斯林漫步在橋頭邀請黑人老奶奶起舞,背後也是一望無際、泛著晨輝的海面。空間上的開闊感,與整部電影表面上明亮的情緒基調對應,也令每場歌舞的出現,人物的情感張力都得到加強。這種開闊感,更如同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對未來的暢想和展望,雖然眼下事業還各自在辛苦追逐的路上,兩人的感情也剛剛開始,但那時那刻的他們,對未來抱有無限廣闊的憧憬,預示著一種希望和力量。
人們傾向於欣賞「難以達成」的場景,比如歌舞電影里精細協調的舞蹈編排,比如武俠動作片里見功底的武打設計。一方面,這類表達時間成本較高,觀眾能察覺「一分鍾」背後的「十年功」,在觀影過程里感覺被尊重;另一方面,這種脫俗超凡與不循常規,也拉開了與我們生活日常的距離,在本就「造夢」的電影里,進一步突破了僵硬現實的禁錮。所以我們看歌舞片,看到的總是一種「現實」與「虛幻」的激烈碰撞,比如《一個明星的誕生》里朱迪·加蘭和詹姆斯·梅森舞台上的風光和舞台下夫妻感情的矛盾糾葛;《芝加哥》里主人公維爾瑪(蕾妮·齊薇格)鬱郁不得志的卑微現實和腦洞大開的明星幻想,甚至《隨我婆娑》(1937)中的「遛狗」場景。
這種虛幻與現實的碰撞,在《愛樂之城》中更是貫穿了主旨和細節。導演達米安·沙澤勒曾表示《愛樂之城》就是「擁抱歌舞片的魔法性質,同時根植於真實生活的節奏和紋理之上」。最為「超現實」的畫面,出現在兩人關系初定,看完電影《無因的反叛》之後,驅車去到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從相對密閉的現實空間里,漫舞進去更夢幻開闊的雲層星空。格里菲斯天文台這個場景,後面還出現了一次,是在白天,兩人分手後,米婭去試完鏡,兩人在館外的木椅上長談。兩次出現都是對米婭和塞巴斯蒂安這段感情的見證,只不過無論感情還是場景,都已經由「里」而「外」,物是人非。
其次,電影前後分別用《City of Stars》和《Mia & Sebastian』s Theme》兩曲「快進」了一段人生——前者是現實,熱戀中的兩人在房間里相顧吟唱「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將二人各自的掙扎奮斗,塞巴斯蒂安違心改變自身堅持,加入樂隊的一段歷程蒙太奇穿插著呈現;後者是幻想,當功成名就後的米婭與丈夫現身在Seb』s酒吧,塞巴斯蒂安用一曲時間里,虛構出若當年與米婭結婚生子幸福美滿的幻想。三來,這兩位在洛杉磯追夢的主人公的結局,他們的事業或許是受機遇眷顧,「夢想成真」式的虛幻美好,但在感情里,卻還是落於「舊情難續」的遺憾現實。
這樣兩個小時的片長,如同家人手作的一道甜點,談不上驚喜,但若已經熟悉習慣了這個味道,也甘之如飴,也暖流入心。或許還會覺得,這才是歌舞電影該有的樣子。
文/coie

E. 《愛樂之城》感動的背後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雖然電影的內容比較俗套,但能真正給我們帶來關於愛情、現實、夢想的思考,非常的現實問題,能夠啟迪人們思考。

F. 《愛樂之城》為何成為暢銷愛情片

《愛樂之城》是由達米恩查澤雷一部著名的喜劇歌舞片,得到了很多粉絲的認可,這部歌舞劇的最大優勢是能夠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所以大家喜歡《愛樂之城》也就是變得十分正常了,那麼為何《愛樂之城》能成為暢銷愛情片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三、《愛樂之城》的音樂十分出色。

《愛樂之城》裡面的音樂,相信每一個人都印象深刻,而且這些音樂出現的時候,恰到好處!這說明《愛樂之城》在這方面的確實下足了功夫,讓大家得到了很好的享受,音樂的成功促進了大家的對於《愛樂之城》的喜歡!

G. 愛樂之城,展現了什麼

《愛樂之城》它展現了表演者未經修飾的整個身體的歌唱以及在一個有限空間內的舞動。它的興奮來自令人屏息的長鏡頭技巧、不間斷剪輯,意義來自電影化的語言也來自音樂與舞蹈。

開篇場景是這一年裡最復雜、最卓越的場面調度:洛杉磯大堵車的高速公路上,五分鍾不停歇的歌唱與旋轉,幾乎所有舞蹈都從頭到腳拍攝表演者,一如阿斯泰爾在他的電影里備受歡迎的表現方式。當高斯林從長凳上一躍而起跳著踢踏舞時,攝影機大膽地傾斜,以保證他在一個完整的取景框內。這一刻美得令人窒息,不只是舞步,攝影機運動也有自己的韻律。

快速移動攝影傳遞了一顆跳躍的心,比臉或腿的特寫閃切所表達的更真實、更歡欣。這一幕有"魔力時刻"的日落作背景,暗示了未經過濾的真實性,那不是後現代電影中的仿造景象,必須以單一鏡頭在非常短的時間窗內去捕捉,這本身就包含著精湛的技藝。

達米安在如此年輕的年紀(三十歲)如此信任這樣一種似乎過時的電影方法,也像一個奇跡。2016年沒有幾部電影像《愛樂之城》這樣激發了如此噴涌的贊譽,如"它比近二十年來任何一部音樂片都更是一部真正的音樂片"。在音樂片中胳膊大腿的大幅切換與特寫鏡頭已成習慣的幾十年後,這一方法顯得具有革命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愛樂之城》的堅定支持者很多來自電影批評家與電影史學家,他們擁抱這部電影精湛的形式主義。

這個浪漫之都、藝術之都——才是這部現代好萊塢音樂片中的夢想之都,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美國的反面。左派哲學家齊澤克不會放過這個訊息:"他們的相愛(這將使他們取得成功)進入故事中,恰恰是為了讓背景中不被看見的成百上千個將會失敗的人變得模糊,於是看起來就好像是他們的愛情(而非純粹的運氣)使他們變得特別而且註定成功。無情的競爭是這場游戲的名字。"

令人不得其解的是:無情競爭阻礙了愛情嗎?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齊澤克先是做出慣常的泰坦尼克號式結論:"把兩個主角分開的他們各自的成功事業就像卡梅隆電影中撞擊泰坦尼克號的冰山:它們存在是為了拯救愛情之夢(在最後幻想中上演的夢)。

事實上,如果在一起,他們會變成一對痛苦失望的夫婦。電影的最終版本是對這個情景的反轉: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到夜總會去做夢,他們想像著做出相反的選擇並浪漫地回想他們錯失的生活在一起的機會……這當然不是他們簡單地決定把事業置於愛情之上。他們都是因為愛情才在各自的事業中取得了成功並實現了夢想,所以他們的愛情不是成功的障礙,相反,它'斡旋了'成功。"

那麼,這部電影是否顛覆了好萊塢生產伴侶的公式——"他們都實現了夢想,卻不是作為一對伴侶?"或者這是一種後現代主義的自戀——"偏好個人成就甚於愛情?"齊澤克提出了最終幻想之謎:"整個夢都聚焦於她去巴黎拍電影的命運。

H. 《愛樂之城》究竟為何這么火

「重來一次的可能」是時間、選擇、生命不能逆轉的一種想像,如果當初不說出那樣的話,不做出那樣的事,不選擇不同的方向,是不是就能牽住不同的手,過上不同的生活,享受不一樣的幸福?其實這個故事的結尾設計,更像是導演人為對自己追求夢想經歷的一次致敬,他在講述男女主的故事中,詮釋了自己和前妻之間的種種曾經,也撥動了無數影迷的追憶過去的漣漪心弦。其實重來一次的可能,沒有對錯之分,好壞之別,無論生活的質量高低,都會有過這種設想性話題的產生,可能正是知曉不可能,才會想像「重來」之美好,「重來」之所以充滿誘惑性,主要來源於它的不確定因素,如同掌心掌背,翻手之間截然不同。只要曾經愛過,用心過,努力過,世事的結局也許並不那麼重要,生命的導向每一邊都會有遇到不同的人,欣賞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生活,遇見就是所有,再會依舊很美,會心一笑就是對你最好的祝福。

閱讀全文

與愛樂之城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甘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48
加盟商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445
美國市場營銷專業建設 瀏覽:217
戶外集體體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74
電子商務平台swot分析 瀏覽:781
電子商務培訓視頻 瀏覽:343
杭州注冊電子商務商行 瀏覽:724
製造業職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11
海虹醫療器械電子商務 瀏覽:352
市場營銷幾種效應蝴蝶鯰魚 瀏覽:517
電子商務的安全要求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70
酒店舉辦發布會策劃方案 瀏覽:961
旅行社電子商務具有怎樣的特殊性 瀏覽:886
電子商務崗位筆試試題 瀏覽:18
企業弄微信紅包營銷 瀏覽:192
微信WiFi營銷的宣傳單素材 瀏覽:427
電子商務利潤的來源 瀏覽:760
聚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5
一廳通辦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869
手機錢包移動電子商務案例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