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社群營銷怎麼樣
關於社群營銷,很多重復性的觀點和文章了,在這里主要談兩個觀點:
一是顧客痛點,
二是成交關鍵條件。
首先還是來說說顧客痛點,雖然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還是值得再捋一捋。顧客痛點有主要痛點,也有次要痛點,就像事物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一樣。
比如,我們要建一個行秀經營微信群。
我們建好一個社群成員微信群,在群里分享哪些課程呢?
學習型社群如何變現才更科學?這是顧客的痛點,但不是主要痛點。
第一痛點,就是變現,你的社群要如何運營?如何維護?這個社群主很關心。
還有就是社群拉新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這個不解決好,可能會大量垃圾信息,影響到整個微信社群的質量與文化壁壘,是社群運營的重點問題。
搞清楚主要痛點,分享主要痛點的解決方案才會讓社群成員更加認同群的價值感,才會讓他們更活躍,主動參與群發起的活動。
第二來談談成交。
群的話題分享內容質量高,為後期的成交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是這還不夠,我們做成交還要注意兩個關鍵。
第一就是成交的贈品價值包裝,比如我們做一個社群活動,如果你現在交1000元做會員,我們送你一套價值1000元的在線課程,讓社群成員感知到贈品的價值大,等同或者超出定金的價值,讓他覺得劃算,更容易成交。
第二就是製造稀缺感,如果一個成交不設定名額和數量,就不能製造稀缺感,好像誰都可以得到一樣,就不會被珍惜,就不會製造出搶購的效果。
B. 有什麼社群營銷案例老闆要我寫一個社群運營方案,求推薦,謝謝~
不知道你是什麼行業,每個行業的社群都會有不同的運營方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C. 網路社群營銷的定義
個人或群體透過群聚網友的網路服務,來與目標顧客群創造長期溝通管道的社會化過程。
簡單地說,社群營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需要透過一個能夠群聚網友的網路服務來經營。這個網路服務早期可能是BBS、論壇、一直到近期的博客、噗浪或者Facebook。由於這些網路服務具有互動性,因此,能夠讓網友在一個平台上,彼此溝通與交流。
不過,這些網路服務也有演進的過程,從早期類似大禮堂式群聚的方式(如BBS、論壇),漸漸地趨近於個人化專屬空間(如博客、噗浪以及Facebook)。也由於越趨的個人化,網友彼此的系結型態也由然改變,從早期大家都是某個站的會員開始,一直到現在彼此可以擁有各自的交友空間,你可以是對方的朋友、甚至粉絲。
而個人或群體(當然包括企業)可以運用這樣子的網路服務,來與目標顧客群來往、溝通與認識彼此。在此所指的目標顧客群,是需要依您的營銷目標而有所不同的。
許多企業主所產生的頭一個疑問是:社群營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成效該如何評估?或者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該如何訂定?我的建議是:可以從社群的組成結構與規模來衡量。
簡單地說,就是有觸及到營銷目標所需的目標顧客群。好比,販賣運動用品的企業,它們所需要的目標顧客群有可能是,男性且年齡屆於18至25歲之間。假若,最終其社群的結構偏與女性且以30歲以上為主,則可以初步地判定其社群組成失焦,是一個失敗的社群營銷規劃。
當然,社群的規模也是一個問題。假若社群人數過少,誠然地說,要發揮多少效果都是騙人的。是故,以一個國內中型企業來說,朋友數或粉絲數在5,000至8,000人是必要的。至於中大型企業,我建議需沖高至15,000人以上。
在擁有這些目標顧客群之後,就能開始創造長期的溝通管道。當然,溝通絕對不是信息技術層次的問題,而是社會層次的問題。在真實世界中想的出來的狀況,幾乎在虛擬世界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是,從真實世界的言語的溝通,變成了虛擬世界的文字溝通。
個人認為在這個長期溝通的過程中,可依循「正面、分享與利他」三大社群經營要項來運作。簡單地說,不批評他人、多傳遞正面訊息、分享有用的信息、並且以對他人好的心為出發點。如佛家所言:萬物唯心造。每一個社群如同一個小世界,您給予什麼樣的能量,就會幻化出什麼樣的情境。當然,就總體來看,正面、良善與為他人著想的氛圍是大部份的人所能接受的價值觀。
最後,您一定會發現,我在我這個定義中從未提到『銷售』這件事。因為,如同我最早所言,營銷的概念已在改變,在社群營銷的概念中,重點在於聯系與溝通。如同真實世界的人脈經營一般,透過在線的聯系與溝通,能夠為個人或企業累積更多顧客資本,進而為個人或企業產生未來的潛在績效。
D. 社群運營失敗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構成社群的要素
1) 共同愛好
聚合到一個社群的人要對某種事物有一致的認可。
這種事物可以是一種產品,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行為等。
2) 合理的結構
社群發展需要一定的規則,這需要在發展社群之初就為社群制定好有效而合理的結構。這個結構包括交流平台、組織成員、加入原則、管理規范等。
3) 有價值的輸出
社群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需將有價值的東西傳遞出去。
為了預防成員退出,社群解散的發生,社群一定要定期輸出有價值的東西,這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群,留在社群中。
4) 有效運營
社群建立以後是需要用心運營的,有效運營決定了一個社群壽命的長短。
運營較好的社群,往往生命力旺盛。
5) 復制裂變
運營者可將成功的社群不斷復制裂變,不斷壯大社群的規模。
成熟的社群需要情感的歸屬與價值認同。
而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社群壯大的過程里,還要不斷地復制以往的成功經驗,引導大家的情感趨同。
E. 有哪些營銷策略,營銷失敗的關鍵原因
1、情感營銷策略:情感營銷就是把消費者個人情感差異和需求作為企業品牌營銷戰略的核心,通過藉助情感包裝、情感促銷、情感廣告、情感口碑、情感設計等策略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在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購買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數量的多少、質量好壞以及價錢的高低,而是為了一種感情上的滿足,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情感營銷從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出發,喚起和激起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寓情感於營銷之中,讓有情的營銷贏得無情的競爭。
情感營銷策略適合數字營銷策略的第三階段「增強用戶粘度」,比如之前在微博上火熱的百事可樂「把樂帶回家」微電影,用情感抓住用戶,一般在節日推廣時常使用。
2、體驗營銷策略:體驗通常是由於對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參與造成的,不論事件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也會包括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時也可因身體的一些活動。體驗的基本事實會清楚的反射於語言中,例如描述體驗的動詞:喜歡、贊賞、討厭、憎恨等,形容詞:可愛的、誘人的、刺激的、酷斃的等等。企業為何體驗營銷呢?其實體驗營銷的重要性體現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比重在增加;消費需求的日趨差異性、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者價值觀與信念迅速轉變;消費者關注點向情感性利益轉變。對於現代消費的觀念轉變企業必須在品牌推廣上下足功夫,對此企業品牌聯播可有效的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更讓體驗式營銷更深層的了解消費者需求。本書前面有專門章節講述體驗營銷。
3、植入營銷策略:植入營銷通常是指將產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視覺符號甚至服務內容策略性融入電影、電視劇或電視節目各種內容之中,通過場景的再現,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留下對產品及品牌印象,繼而達到營銷產品的目的。我們經常在眾多電影、電視劇中看到不同品牌的植入,然而數字營銷戰役中一樣可以借用,微視頻的火爆,植入可以直接照搬到網路平台,同時在各種以內容輸出的平台上,均可以實現。比如網路游戲、微博段子、長微博圖文,甚至小說之中。一個大型的植入營銷活動,可以成為主角,比如游戲、微視頻等,但是在微博段子、長微博中可能只能算是一次整合營銷的一個點而已,成不了大的策略。
4、口碑營銷策略:口碑營銷是指企業努力使用戶通過親朋好友之間的交流將自己的產品信息、品牌傳播開來。這種營銷方式成功率高、可信度強,這種以口碑傳播為途徑的營銷方式,稱為口碑營銷。從企業營銷的實踐層面分析,口碑營銷是企業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引發企業的顧客對其產品、服務以及企業整體形象的談論和交流,並激勵顧客向其周邊人群進行介紹和推薦的市場營銷方式和過程。在第二、第三階段,都可以使用此策略,口碑營銷策略基於社會化媒體平台,強調關系與興趣,激發大家分享正向口碑的興趣,為企業品牌正向引導助力。我們曾在論壇、微博上看到關於海底撈眾多口碑的傳播,還有快書包1小時到貨給用戶帶來的驚喜分享,這些都是口碑碎片,通過用戶自行分享出來,當企業使用此策略時,更多是利用口碑類媒體傳播品牌的感受。
5、事件營銷策略:事件營銷在英文里叫做EventMarketing,國內有人把他直譯為「事件營銷」或者「活動營銷」。事件營銷是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名人效應、新聞價值以及社會影響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簡單地說,事件營銷就是通過把握新聞的規律,製造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並通過具體的操作,讓這一新聞事件得以傳播,從而達到廣告的效果。我們常因為新品牌、新產品知名度不夠高而苦惱,在新品上市階段,很多企業希望能有一個引爆的事件發生,將媒體、公眾的目光聚集過來,這都是希望品牌迅速爆紅的心理,不過事件營銷也是一種策略的方法,並不是萬能的,也就是說火爆與否跟很多因素有關,前文《從劉燁搶沙發談事件營銷》中有描述關於事件營銷策略的形成方法,一個好的事件營銷是會將公眾引向品牌,而非事件本身。
6、比附營銷策略:比附營銷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營銷手段,能讓目標受眾迅速完成對我們的營銷標的物從認識到感興趣甚至到購買的過程。其操作思路是想方設法將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與行業內的知名品牌發生某種聯系(即攀附知名品牌),並與其進行比較,但承認自己比其稍遜一籌。比如早些年蒙牛剛剛推出時,與伊利的比附,在互聯網中2013年暴風影音推出「中國好老二」的活動,借艾瑞網關於視頻排行之勢推出了系列的廣告、營銷活動,這次暴風影音的數字營銷戰役的策略便是比附營銷。
7、飢餓營銷策略: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飢餓營銷就是通過調節供求兩端的量來影響終端的售價,達到加價的目的。表明上,飢餓營銷的操作很簡單,定個叫好叫座的驚喜價,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過來,然後限制供貨量,造成供不應求的熱銷假想,從而提高售價,賺取更高的利潤。但「飢餓營銷」的終極作用還不是調節了價格,而是對品牌產生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分正負。談起飢餓營銷,大家最先想到就是蘋果手機,這世界上越難得到的東西越是令人著迷,喬布斯深深了解其中的道理,雷軍領銜的小米手機也學了喬布斯的精髓,小米的飢餓營銷一樣做的有聲有色。這種策略在一些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出時可以嘗試使用,適合第一、第二階段。
8、恐嚇營銷策略:所謂恐嚇營銷是指營銷者通過廣告、營銷人員等方式,向目標客戶告知某種現存的或者潛在的威脅、危害,以達到銷售其自身產品的目的的一種營銷方式。但當營銷者提供的事實或者數據存在誇大或者虛假時,這種行為一般不列入恐嚇營銷的討論范疇。恐嚇營銷在邏輯上的表述為:分析產品→列舉提出問題→渲染問題的嚴重性→從心理上恐嚇→採取措施→潛在購買成為現實購買。這種策略適合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類產品或服務、人身安全的產品或服務,比如保險公司、空氣凈化、安全座椅、保健品、葯品、母嬰用品、兒童教育……這些企業在使用此策略上效果很明顯,但是不要誇大事實,甚至捏造謠言危害競品,比如「微波爐有害」的傳言,全行業銷售量同期相比下降了40%左右,遭受巨大的損失,微波爐老大格蘭仕更是深受其害。這方面需要營銷者在運用時格外注意,然而此策略運用得當,效果甚好,比如當年蟎婷這個品牌,當時九鑫集團聳人聽聞的提出了蟎蟲概念,通過傳播讓用戶知曉蟎蟲的危害,立刻使許多女性恐慌起來,紛紛掏錢搶購。利用恐嚇營銷,只要摸准心理,詳盡列舉,巧妙實施,恐嚇適度,准能讓你的顧慮對號入座!
9、會員營銷策略:會員營銷是一種基於會員管理的營銷方法,商家通過將普通顧客變為會員,分析會員消費信息,挖掘顧客的後續消費力汲取終身消費價值,並通過客戶轉介紹等方式,將一個客戶的價值實現最大化。與傳統營銷方式在操作思路和理念上有眾多不同。在數字營銷戰役中,我們更願意使用數字化手段對企業的會員進行分群、清洗、優化,並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比如通過梳理一個電商企業的會員,根絕地域、年齡、性別、習慣購買品類、購買次數等多個維度進行分群,在促銷時針對不同群體進行不同內容的傳播。一個電商品牌通過會員營銷,在一次大促時整體銷量中「會員營銷」的數據占據了40%。可見會員營銷的重要性,在會員營銷策略上所做的是大數據的事情。
從「鎖定用戶」到「策略先行」,營銷的七星陣中策略確立之後,營銷工作便逐步開始,策略是營銷的方向,策略方法有很多種,我也只是將常用的策略方法推薦給大家,任何一個策略的成功實施都需要做好精心的准備,同時在一些大的項目中,策略確立之後,可以小范圍測試,搜集反饋的信息之後,再進行策略的優化調整,一場營銷戰役即將打響,你准備好了嗎?策略要先行,路上需謹慎!
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關鍵是方向要對,其次是執行到位!
F. 在哪裡能找到社群營銷的案例
網頁鏈接您可以在這個網站裡面去找一找看看!
G. 社群營銷的案例有哪些
騰訊社交用戶就不用說了,它所覆蓋的種類也是比較多的,已經是廣大群眾社區營銷的網路場所,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空間、朋友圈之類的,還有其它的一些營銷案例。
H. 社群營銷的案例有哪些
我來做一種假設,假設你是一個賣足球用品的,你在體育館旁邊有個不錯的門店,內你每天賺個千八百的問題不大容,這是傳統的思維。
再假設你是一個賣足球用品的,你是一個足球貼吧的吧主並且是一個足球專家(嘴上的專家也算),你們每天都在討論有關足球的事情及賽事。你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大家喜歡聽你講足球及預測賽事,那麼你的商品會不會好賣?你每天賺個萬八千的也很正常,而且你的店面成本要節省很多,這是社群思維!
前面的一種假設是一種較為傳統的做法,如果體育館旁邊有兩家店的話,它的競爭壓力就會很大!第二種假設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叫社群思維,大家發現了沒有,它的模式里不存在競爭,它跳出了傳統的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