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吉列營銷案例

吉列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30 04:46:50

❶ 吉列的經營實踐啟迪

吉列公司的現代歷史,是一部多角經營的歷史。1958年,公司現任董事長靳克勒出任總經理。他在第一次重要職員與董事聯席會議上提出:「以剃刀為中心的經營時代已走到終點,本公司的業務不應再以刀片為唯一事業。」他的話使董事們大為驚訝,難以理解。其實,對公司利益的98%都來自刀片這一點,靳克勒早有疑問和不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膽改革,想以實行多角經營來維持生存,求得發展和力保王座。而他選中的目標,就是兼營「化妝品」事業,以構成企業的經營多角化,然後推出噴射式罐裝的剃須用面霜,擴大宣傳和推銷。
他指示有關人員,一面進行市場調查,一面收集顧客對本公司的反映,以便決策的客觀准確。結果發現大部分顧客本來就以為吉列是剃須刀兼營化妝品的廠商。實事證實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在轉變經營方向時,在繼續積極研究剃刀技術,維持公司在市場上的固有佔有率的同時,大膽投資積極研究開發化妝品及其它產品。先後推出了口紅、泡沫剃須膏、婦女用除臭劑、Adorn噴發劑,以及Thorexin止咳糖漿等,以慎重、穩進來佔領市場。靳克勒的這一戰略與步驟成功了。
1966年,吉列公司化妝品部的營業額高達6000萬美元,是1962年度的6倍,占總營業額的18%,可以說初戰告捷。以後,在靳克勒這位組織多謀的企業家指揮下,吉列公司又先後開發出各種洗發精、燙發機、吹風機、打火機、原子筆,甚至高級香水、醫葯品等繁多種類的產品,並成立了相應的研製開發機構。從此,吉列不再是單靠剃刀生存的專業廠商,而是製造以男性用化妝品為主的多角化生產經營的廠家。這一點,就連當初不理解和支持靳克勒經營方針的人也承認是正確而妥當的。為了佔領更大市場,吉列公司在戰前已有海外市場的基礎上,同樣以「多角化經營」為戰略重整海外的專業機構。
1966年,它在美國以外成立了兩個國際事業部:一個是東半球事業部,負責包括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另一個是西半球事業部,包括加拿大、中南美、太平洋地區。這兩個事業部管理32個公司,其中有11個公司在製造吉列產品。吉列公司在這些分公司中掌握有100%的股份。
吉列公司採用全額自行投資的作法,建立海外市場據點,也是它稱霸世界市場的另一大特色。它的海外事業,雖然仍以剃須刀和刀片為主,但靳克勒已認識到這點,他說:「海外有極大的化妝品市場,等待我們去開發「。自1964年,便向海外推出化妝品,而到1966年底,海外化妝品的營業額,已達到1000萬美元,到1980年,剃須刀和刀片的銷售額在公司23億美元總營業額中所佔比例還不到35%。難怪他野心勃勃地欲向海外擴發了。吉列公司雖然建立了世界性的剃須刀王國,但它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調整戰略,改變單一的經營為多角化經營,使剃須刀王國屹立不搖。這正是它成功的關鍵所在。
世界資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吉列公司在市場經營運作中充分顯示出活力與競爭優勢,集中構想新產品和服務,積極創造需求,努力發展生產製造與經銷新模式。可得如下幾點啟迪: 吉列國外分支機構固定成員基本由本地城鎮居民和第三國籍人員組成,公司在跨國經營中所獲取成功的經驗表明:加強海外各企業及各管理組織機構管理,企業必須使國外市場本地化,而不不僅僅作為設置在國外的跨國經營企業。
逐步擴張的經營戰略。公司在發展國家主要銷售各種書寫用筆、各類修飾用器具、各種牙刷以及其他類似產品,在對第三世界國家修訂預算和測試中發現需要對刀片進行重新包裝,基本以一次銷售為主,並將引導未修面者享受面部光滑的樂趣作為吉列公司增長戰略的重要策劃思路。在發達國家中各種刀片市場是穩定的,而在第三世界國家,15歲以下者占總人口很高的比例,這些人在短時期內將進入剃須者行列。參與第三世界競爭中,幾乎沒有一家跨國企業像吉列公司那樣花費那麼多精力進行詳盡的調查研究,因此公司60%多的收入來自於海外經營。
自從企業1969年將發展中國家作為目標市場以來,來自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中東的銷售比例翻一翻,利潤額已經上升八倍。此外,公司幾乎每年分別在中國、埃及、泰國、印度等國家建立工廠。公司總是在工廠開工初期生產雙面刀片,如果經營得比較好,再將其轉換成生產各種書寫筆、除臭劑、香波、牙膏等,這種方式已基本獲得成功。
此外,吉列採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規格型號銷售相同的產品。由於在拉丁美洲國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潤發香波不受市場歡迎,吉列公司便及時調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裝潤發香波投放市場。取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使銷售額大增;同樣在巴西,吉列銷售使用塑料瓶裝除臭劑以代替原先的金屬容器也取得了成功。 吉列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調整戰略逐步擴張,使剃須王國屹立不搖,難怪有人開玩笑說:「吉列公司確實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鬍子」。

❷ 列舉幾個成功應用免費價格策略的案例

列舉幾個成功應用免費價格策略的案例:

一、吉列,很多男性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的產品,吉列剃須刀。

1、吉利剛開始一整年還賣不到100個刀片,很多偉大的產品最初都是很慘淡的,激烈的爆發是源於他的一個免費策略,他把剃須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他把刀架當作免費的禮品送給當時的美國陸軍銀行等部門,他們相當於企業的第1批天使客戶,拿到刀架以後肯定要用吉列的刀片。

2、因為國外人的鬍子都很多,刀片需要經常換,於是吉利的刀片成了消耗品,人們不斷的買雞肋的刀片,從此打開了激烈的市場,一年之後他就已經賣了1000多萬個刀片,後來他們就一直用低於成本價的報價來打市場,直到它成為百億美金的巨頭。

二、酒店採用「免費」策略,一周收款80萬元!

1、每個酒店都不可能每間房間都被住滿,那麼我們要把那些沒人住的空房拿出來做活動。據了解每個酒店的空房率為40%,把將40%(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的空房拿來和周圍的公司、政府等合作,客戶交1萬元押金,可以獲得3萬元的房卡;

2、公司或政府的獲得房卡之後可以贈送給他們的客戶或者出差到本地的工作人員使用;

3、一張房卡的面額為300元,顧客持房卡到酒店開房,顧客住一晚198元,第二晚以後只需補交98元即可,依次類推;

4、1萬元的房卡押金一年後退回;

5、酒店可將收到的押金在一年內選低風險投資,也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三、免費擦皮鞋賣鞋油一個小時賺100多元

1、專盯那些白領和商務人士,女人 負責拉客。女人一見目標客戶過來,就正面把客戶攔下,只要客戶稍做停留,男人的抹布就開始給客人擦上了,一擦就是一整雙鞋,動作快,擦得也亮,當然了,只要是四五元一支批 發來的正規鞋油效果都差不到哪裡去,他們號稱是什麼綿羊油,十元一支。

2、在擦鞋的過程中,把產品的優點,價格一大堆全說出來了。擦完鞋之後,客人直接就走的很 少,十元錢並不貴,一般都會買,因為這些人都是愛面子的人。一個小時賣出二十多支,男 人累的夠嗆,不過利潤肯定在一百以上。



(2)吉列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從免費價格策略獲取的靈感:

1、把吉列的刀架和刀片稱之為流量品和消耗品,高價就是流量品,可以用低價甚至免費的方式送給客戶,刀片就是消耗品,客戶需要持續不斷的購買才能使用,流量,就是用來打價格戰的,我們看各種公司的價格戰,大部分不都是為了流量,流量品付出的成本,需要能夠通過消耗品來收回,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就真的是在做公益了。

2、吉列巧妙的地方就是流量品刀架和消耗品刀片,必須放在一起才能使用,這樣就不用擔心企業不賺錢了,所以打價格戰也要有策略,有技巧的打,把價格戰變成賺錢的方式,而非賠錢的買賣。

❸ 吉列的公司歷史

1980年以後,吉列經歷的2次較明顯的低迷都與營銷效力相關,而重新回升也都與營銷力度的加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2005年1月,美國寶潔公司宣布並購吉列公司,整個交易金額預計高達570億美元。兩家公司合並後將組成世界最大日用消費品生產企業。2005年7月12日,寶潔正式收購吉列公司,交易金額570億美元,作為吉列公司子公司的南孚電池被正式並入寶潔。
在其100多年的歷史中,吉列開創許許多多的行業第一:剃須刀架(1946年)、雙刀剃須刀(1971年)、旋轉頭剃須刀(1977年)、彈簧剃須刀(1990年)以及「鋒速3」剃須刀。2004年12月,吉列公布其最新的剃刀——女用Venus Vibrance剃刀。吉列今天的非凡成就並非從天而降,而是與其獨特的經營之道密不可分的。

❹ 吉列刮毛刀的成功給了營銷管理怎樣的啟示

1974 年,以生產安全刀片而著稱於世的美國吉列公司推出面向女性的雛菊牌專用「刮毛專刀」,結果一炮打屬響,暢銷全美國,銷售額已達20 億美元的吉列公司又發了一筆橫財。

吉列公司雛菊牌刮毛刀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精心周密的市場調查基礎上的標新立異。

❺ 寶潔收購吉列案例

具體情況不清楚,不過收購應該是很成功的!
收購後的和吉列一起做的品牌Fusion成為寶潔第24個年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除此之外Mach3,gilltte等仍然是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

❻ 吉列集團的營銷戰略

(1)只有財務副總說得有理
(2)不能說是錯,但絕對不正確
(3)第一個問題,你是以一內個什麼身分進入?容這個很重要,
第二個問題,你以什麼戰略打倒對啊,
第三,你主打什麼產品啊,是全線產品嗎?

❼ 有哪些戰略定位做得比較成功的案例的國內外的案例最好都說說

很多的,像阿膠就想到東阿,茄克衫就想到勁霸男裝,還有像女人喝的口服液就想到太太,都是定位做的比較不錯的成功案例。

❽ 電子營銷案例

商場如戰場,這是久經商場的人士總結出來的金玉良言。決策者審時度勢、發揮決策藝術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所領導的企業才會在商戰中各有沉浮。美國《財富》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列舉了20個決策實例,有的決策英明讓人敬佩,有的決策卻愚蠢可怕,它們不僅塑造了整個現代商業世界,而且給人以深刻啟迪與教訓。

1.1876年: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大意失荊州

1876年,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發明了電話,並先於伊萊沙。格雷幾小時申請了專利。但是,其所做的一切努力也使貝爾幾乎傾盡所有,因此貝爾的岳父加德納。哈伯德打算將電話專利權賣掉。當然,他所瞄準的目標就是當時長途通訊業的霸主西方聯合電報公司。

但是西方聯合電報公司總裁威廉。奧頓拒絕了哈伯德的請求,他認為,「電話」有太多的缺點,因此不能嚴格地作為一種通訊方式,這種裝置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奧頓拒絕哈伯德不僅因為他們之間早有過節,而且他認為不管電話取得多大的成就,他的公司都有實力輕松地將貝爾逼出市場。

很快,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就為它的短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公司的客戶紛紛放棄電傳打字機而改從新成立的貝爾公司租借電話機。西方聯合電報公司不得不被動跟進,利用格雷的專利以及托馬斯。愛迪生的設計推出了自己公司版本的電話機。隨後雙方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訴訟之爭,西方聯合電報公司最終敗北,並被迫從貝爾公司租用電話設備。

2.1903年:「安全剃刀大王」金。吉列開辟美國一次性物品時代

如今的美國到處充斥著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相機等用後即可丟棄的一次性商品。但是當金。吉列在1903年開始銷售裝有一次性刀片的安全剃須刀時,美國人並未隨意接受它,因為這與美國人的節儉觀念相沖突。

當時男人剃須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吉列也常常深受其害,因此他決定發明簡便的安全剃須刀。吉列花費了8年的時間研究如何將刀片變得足夠薄、足夠便宜,從而在其被用鈍之後可以毫不心疼地將其扔掉。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01年,他發明了第一把帶有一次性刀片的剃須刀,申請了專利,並成立了吉列公司。

❾ 關於吉列公司在全球所銷售的剃須刀

它有自己在各地的加工廠商吧?那樣的話就可以根據本地人的膚質來製造產品了

❿ 因為市場調查做得好而成功的例子舉一個就行

吉利公司市場調查的成功案例
男人長鬍子,因而要刮鬍子;女人不長鬍子,自然也就不必刮鬍子。然而,美國的吉利公司卻把「刮鬍刀」推銷給女人,居然大獲成功。
吉利公司創建於1901年,其產品因使男人刮鬍子變得方便、舒適、安全而大受歡迎。進入20世紀70年代,吉利公司的銷售額已達20億美元,成為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然而吉利公司的領導者並不以此滿足,而是想方設法繼續拓展市場,爭取更多用戶。就在1974年,公司提出了面向婦女的專用「刮毛刀」。
這一決策看似荒謬,卻是建立在堅實可靠的 的基礎之上的。
吉利公司先用一年的時間進行了周密的市場調查,發現在美國30歲以上的婦女中,有65%的人為保持美好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這些婦女之中,除使用電動刮鬍刀和脫毛劑之外,主要靠購買各種男用刮鬍刀來滿足此項需要,一年在這方面的花費高達7500萬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婦女一年花在眉筆和眼影上的錢僅有6300萬美元,染發劑5500萬美元。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有潛力的市場。
根據 結果,吉利公司精心設計了新產品,它的刀頭部分和男用刮鬍刀並無兩樣,採用一次性使用的雙層刀片,但是刀架則選用了色彩鮮艷的塑料,並將握柄改為弧形以利於婦女使用,握柄上還印壓了一朵雛菊圖案。這樣一來,新產品立即顯示了女性的特點。
為了使雛菊刮毛刀迅速佔領市場,吉利公司還擬定幾種不同的「定位觀念」到消費者之中徵求意見。這些定位觀念包括:突出刮毛刀的「雙刀刮毛」;突出其創造性的「完全適合女性需求」;強調價格的「不到50美分」;以及表明產品使用安全的「不傷玉腿」等等。
最後,公司根據多數婦女的意見,選擇了「不傷玉腿」作為推銷時突出的重點,刊登廣告進行刻意宣傳。結果,雛菊刮毛刀一炮打響,迅速暢銷全球。
這個案例說明,市場調查研究是經營決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認識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對市場做出科學的分析判斷,決策才具有針對性,從而拓展市場,使企業興旺發達。

閱讀全文

與吉列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活動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631
合肥市跨境電子商務 瀏覽:266
如何做平台策劃方案 瀏覽:774
網路營銷試題答案 瀏覽:145
2017雙12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56
教師培訓經費申報方案 瀏覽:536
為什麼電商培訓方案ppt模板 瀏覽:488
2018中職班主任培訓方案 瀏覽:453
組織建設基層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70
雲智造電子商務崑山 瀏覽:347
商場促銷活動宣傳詞 瀏覽:236
校園網路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591
智能酒店合作策劃方案 瀏覽:394
縣旅遊宣傳營銷方案 瀏覽:508
國際市場營銷期末考試題 瀏覽:46
市場營銷的求職目標情況及簡況 瀏覽:253
如何解決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問題 瀏覽:105
微觀市場營銷環境的競爭者 瀏覽:269
建湖電子商務 瀏覽:327
舞蹈品牌加盟策劃方案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