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智能停車場的介紹
IC卡智能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是現代化停車場車輛收費及設備自動化管理的統稱,該系統是將機械、電子計算機和自控設備以及智能IC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電腦管理下可實現車輛圖像對比,自動收費、自動存儲數據等功能,並且該停車場管理系統可實現離線運行,在電腦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仍可保證車輛的正常進出,是現代化小區物業管理的理想設施。。智能停車場收費系統是通過計算機、網路設備、車道管理設備搭建的一套對停車場車輛出入、場內車流引導、停車費收取工作進行管理的網路系統。是專業車場管理公司必備的工具。它通過採集記錄車輛出入記錄、場內位置,實現車輛出入和場內車輛的動態和靜態的綜合管理。系統一般以射頻感應卡為載體,通過感應卡記錄車輛進出信息,通過管理軟體完成收費策略實現,收費賬務管理,車道設備控制等功能。
Ⅱ 國內智能物業停車場系統發展的如何
智慧停車行業基本概況
智慧停車是破解停車難的最佳手段。智慧停車是利用物聯網、移動支付等技術,優化停車流程;實現提高收費人員工作效率、實時掌握停車場停車數據、實時收費統計、方便收費人員工作監管、提供數據給誘導平台等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線下停車場資源共享,提高停車場利用率和用戶便捷度。
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停車位供需缺口巨大
「停車難」是個社會難題,也是政府難題,除了要大幅度建設停車位,還需要用大數據的手段去盤活全國的停車位。汽車保有量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加速增長的關鍵。截至2017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17億輛,較2010年增長138%,預計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38億輛。預計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量。
中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62億元,同比增長21.57%。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80億元,同比增長29.03%。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33%,預計至2022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36億元。
中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分析預測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全國機械式停車市場明顯回暖,2016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為2215個,同比增長6.5%。截止到2017年全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2516個,同比增長13.6%,增速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2835個,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52%,預計至2022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將達到4385個。
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量分析預測
機械式停車設備等集約化停車設施以佔地少、建設方便、運營高效的特點,能較好地滿足公共場所的停車需求。
2011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314136個,2013年突破50萬,達到505647萬,預計2018年達到885252個,
未來幾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將突破100萬。
中國智慧停車發展阻礙分析
1、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我國停車產業化建設領域起步較晚,卻也趕上了智慧交通爆發的時代浪潮,智慧停車成為當前大趨勢,但面對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依然是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的最大障礙。我國大部分城市的車庫產權十分分散、容量偏小,產權問題也降低了部分車庫對外開放共享的積極性,車位配建不足、傳統停車場「散、亂、小」、整體利用率低等突出問題嚴重阻礙了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加大了智慧停車發展的難度。
2、市場競爭環境有待改善
近年來,政府密集出台智慧停車相關政策,各大企業也紛紛響應加入布局,市場上涌現出大量的智慧停車衍生產品,比如智慧停車APP,但由於廠家背景的不同,市場上不同廠家雲平台的聯網出發點、信息收集和管控的深度不同,表現出的深度和聯網的范圍也都不同,各個企業又各自為陣、互不兼容,以至於市場上沒有一款可以全國通用的智慧停車APP,產業和產品標准化體系有待健全。雖然停車場管理及控制行業目前處於上升階段,市場需求量大,但存在部分不具備研發實力及售後服務能力的廠商採用低價策略銷售低質產品,給行業內的優質廠商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行業競爭有所加劇,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市場競爭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
3、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低
當前國內大多數停車場依然採用傳統刷卡或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對停車場進行管理,對ETC、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應用不足,許多停車場仍然採用人工收費等相對落後的管理手段,並且收費亂象問題也難以杜絕,智能化建設存在許多不足。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全國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都在6%以下,而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不足1%,與其他發達國際相比,智慧停車普及率低,整體水平不足。
4、智慧停車場存在管理亂象
智慧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因其歸屬的不同,從設計、建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設計到規劃、城建、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等多個部門。因此,每個部門因為職權范圍所限都只是各行其是、各司其職,監管職權相對分散,不能充分、有效、合理的發揮已建成智慧停車場的作用,造成了部分資源浪費。
中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產業政策扶持。自智慧停車自興起以來,國家和各政府部門不斷頒布相關政策,為其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效推動了智慧停車產業的發展進程。2016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關於開展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重點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停車」和車位共享新業態發展,並確定北京、深圳、成都、蘇州、荔波縣等5個城市為第一批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城市開展先行先試,從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更好的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提升交通發展智能化水平,促進交通產業智能化變革。2017年9月,交通部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進一步規范城市停車新秩序、鼓勵車位資源錯時共享,以大力推動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便捷交通的快速發展。
2、停車市場需求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也越來越多,交通擁擠和安全等問題也十分嚴重,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也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每年新增車位需求和每年實際建設停車位數量的缺口不斷擴大,車位缺口將持續加劇,停車市場需求巨大,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3、互聯網+」帶動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互聯網+停車」通過互聯網把分散的停車場聯接起來,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有限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動以智慧停車場、停車APP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停車」新業態迅速發展,全方位智慧解決城市停車問題,助力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級。
4、智能化技術推動發展
從傳統感測到影像感測,再從影像感測衍生出可識別技術。中國在汽車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升級,有效支撐著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幫助用戶更快地找到車位並簡化車主的進出場流程,帶給車主更好的停車體驗。不僅如此,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下,智慧停車設備不僅可以有效採集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手段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分析也得以實現,從而協助解決、改善或優化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或不足,推動智慧停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Ⅲ 智能停車場有哪些方案
現在「抄停車難」問題已成為制約城市社襲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像咪網科技,這里的智慧停車場系統解決方案是為城市各類停車場研發的一套智慧、高效的無卡、無人值守停車場收費管理方案,使得車輛進出停車場無需等待,無需停車,緩解了高峰期入場擁堵情況。
同時,結合最新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快速停車、反向尋車、快速繳費等一系列自動化功能。
Ⅳ 智能停車場系統的真正意義在哪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否有助益
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多的事情講究的是一個效率,但是城市交通的擁堵版給城市的高效發展權帶來了不小的阻礙,還有汽車等待時間的增加,也增加了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影響城市的環境。而智能停車場迪蒙可以是實現不停車進出停車場,減少因為進出停車場時造成的交通擁堵,減少尾氣的排放和不必要的循環,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有著很大的助益。
Ⅳ 智能停車場的優勢在哪
為市民提供快速、優質、高效、多樣化的停車服務。通過泊位實時採集和數據加工處理,向市民及其他部門提供信息共享服務,如向車主實時發布全市泊位信息,提供多級誘導共享服務,體驗智能誘導,智慧出行。
Ⅵ 比亞迪營銷策略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2003年比亞迪借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成功切入汽車領域。經過近3年的超乎尋常的學習、創新與改進,年比亞迪第一款新車下線。2006年5月F3正式上市,到2007年6月18日第十萬輛F3下線, 2005年以來,比亞迪汽車銷售每年實現100%高增長。2008實現銷量20萬輛,2009年在上半年全國轎車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七,銷量176814輛,銷量同比增幅176%,市場佔有率達5.45%,成為我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主力之一。
正如我們看到,比亞迪的成功絕不是一個單項上的創新,而是系統的模式的成功。比亞迪用自己的創新邏輯,將這一模式從電池復制到手機部件,再復制到汽車都取得令業界震驚的快速發展。比亞迪的營銷的主要策略:
價格:成本=售價-利潤
「成本=售價-利潤」是比亞迪技術運用的核心思維。比亞迪的「成本=售價-利潤」的思維方式,使得比亞迪更加專注於成本的控制,比亞迪更加關心的是如何運用技術改進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比亞迪的做法是在現有的戰場上,做到比競爭對手更加出色,以節約成本的研發來驅動技術創新。
比亞迪最讓競爭對手懼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鐧——高性價比,以超高的性價比將產品投放市場,打亂現有的市場價格體系,迅速佔領市場,是比亞迪的市場拓展的「簡單」邏輯。
在汽車業,比亞迪的價格策略是更具殺傷力的「一半的價格」策略。從第一款新車F3開始,比亞迪就貫徹著這一策略。在外觀上F3和豐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內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價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亞迪後來推出的數款車型都復制了這種成功模式。微車F0高仿豐田AYGO,風格時尚,但價格只有4萬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凱越HRV,但售價只在6萬左右;F6財富版則被業內稱為比亞迪「凱凱定律」,即「凱美瑞的享受,凱越的價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車T6與保時捷外型相似度達98%,價格只有保時捷的1/8。
產品:比亞迪式多元化
比亞迪造車,延續了比亞迪占據制高點,積累品牌能量,擴大品牌影響力的策略。比亞迪2003年剛一進入汽車製造業,就瞄準了汽車產業的最前沿——純電動汽車。比亞迪先是研製出「鐵電池」,續航旅程達400公里,普通家庭電源8小時可完成充電,專業充電站10分鍾可以充滿一半,一舉解決了電動車續航旅程、充電電源等問題,進入電動車電源的世界領先行列。比亞迪更進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純電動車E6,使得比亞迪這個汽車業初出茅廬的小子名噪一時,獲得眾多的關注。比亞迪對用新能源技術建立起來的品牌能量的運用也更加成熟,比亞迪的參展每次必定會帶上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車,以此來打造比亞迪汽車的高技術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亞迪汽車確定渠道建設工作目標,內定開始實施「千店工程」。具體包括:網路覆蓋率要在省會城市達到100%、地級市達到80%以上、縣級市達到70%以上、總網點達900個。按照惲力的估計,「千店工程」明年就會實現,全國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銷售800台車。
促銷:低價促銷模式
價格是消費者購車首要考慮因素,服務對於消費者購車的影響正在逐步提升,比亞迪在產品上主要有節能的巨大優勢同時,低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產品的性價比在中低端汽車中更具優勢,「千店工程」將汽車的銷售渠道大大的擴展同時,也降低了很大的銷售成本,將更多的利潤分給了經銷商和消費者,是得比亞迪為更多消費者所接受。在售後附加服務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繽紛雙月,全心回饋」除了開展技術人員服務技能大賽、提高服務人員服務水平以外,比亞迪售後還在終端積極開展針對消費者需求的服務活動。從比亞迪汽車A2網了解到,為了給車主提供貼心、實惠的服務,比亞迪F0、F3R啟動了「繽紛雙月,精彩雙周」 精誠服務活動,以雙周為一個服務周期,其中包括了清涼雙周、安全雙周、舒適雙周、暢行雙周,為車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涼和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