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李寧營銷傳播策略

李寧營銷傳播策略

發布時間:2021-06-13 08:20:10

『壹』 李寧公司的品牌理念是什麼

李寧公司的品牌理念如下:

李寧公司意在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體育用品品牌,作為一家體育用品公司,李寧公司以體育激發人們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於專業體育用品的創造,努力讓運動改變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

秉持「贏得夢想」、「誠信守諾」、「我們文化」、「卓越績效」、「消費者導向」與「突破」的公司理念,力求將李寧公司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體育用品公司。

(1)李寧營銷傳播策略擴展閱讀:

李寧公司的發展策略:

李寧公司採取多品牌業務發展的策略,在聚焦自有核心李寧品牌的同時,與Aigle International S.A成立合資經營,並獲授予專營權在中國生產、推廣、分銷及銷售法國AIGLE(艾高)品牌戶外運動用品;

透過附屬公司從事生產、研發、推廣及銷售紅雙喜品牌乒乓球及其它體育器材;

獲Lotto Sport Italia S.p.A旗下公司授予獨家特許權,在中國開發、製造、推廣、分銷及銷售義大利運動時尚Lotto(樂途)品牌特許產品;及(從事Kason(凱勝)品牌羽毛球專業產品的研發、製造及銷售,創新是李寧品牌發展的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寧 (「李寧」運動品牌)

『貳』 李寧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在2009年業績超越阿迪達斯之後,「李寧」——這個讓國人頗為自豪的品牌,趁著形勢大好,及時地在2010年進行了醞釀已久的品牌重塑,啟用了新標志和新品牌口號,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目前正向高端進發的李寧品牌,今年的訂貨量卻出現了持續下降趨勢。據李寧公司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產品訂貨結果顯示,其訂單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而前不久該公司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產品訂貨結果顯示,訂單金額同比下降幅度超過8%,若按照批發出貨價計算,訂單金額下降約為14%。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李寧品牌銷量連續下降?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體育品牌,其要實現成為世界頂級運動品牌的夢想,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李寧新營銷策略讓老客戶很受傷

2010年6月底,在李寧公司20歲生日慶典上,「李寧交叉動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時新品牌口號「mad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取代了消費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標直指「90後」,意欲搶先一步,佔領未來的消費大軍。

由前奧運冠軍李寧創立的品牌「李寧」,對於中國體育裝備市場以及一代中國人來說,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意義。回顧一下李寧成立前後中國的服裝消費文化——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進入品牌消費的初級階段,准確地說,當時的人們是消費「名牌」。人們不會刻意區分不同場合下的著裝要求,於是,李寧與雅戈爾、杉杉、虎都等西服品牌放在一起,被視為中國名牌的代名詞。體操王子個人品牌的溢出效應為李寧帶來第一次高速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品牌甚至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李寧品牌的實際消費群中,35—40周歲年齡段的消費者佔一半左右,「90後」消費者佔30%左右。而對於整個體育用品產業而言,15—35周歲的年輕消費群體佔80%以上。正是因為李寧公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作出了主要針對「90後」的營銷戰略。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顯得有些冒進。

業內人士魯菲認為,在更換標志的同時,李寧品牌的策略已直接跨過「80後」,把核心目標消費群體對准與它同齡的「90後」這一代人身上。而已經成為李寧品牌業務支柱的「70後」消費群體,在新營銷策略中被遺棄了。

但遺憾的是,李寧品牌傾注心力培養的「90後」客戶群目前似乎並不買賬,他們更加鍾情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據有關機構針對「90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最喜歡的運動鞋品牌是耐克和阿迪達斯,他們被稱為新消費頑主;在「90後」心中,「李寧」仍然只是本土品牌中最好的一個。

對於李寧公司的「90後」營銷策略,體育產業觀察員馬崗與魯菲的意見基本一致。他認為,「90後」傳播策略的精準度可能還有偏差,導致的結果是,「90後」消費者並未因此而被觸動,同時由於過度強調「90後」定位,而忽略「70後」和「80後」消費群體的情感感受,讓這些掌握主流意識和把握媒體話語權的群體,在輿論上打壓了李寧品牌。但是,從長遠來看,「李寧」的「90後」營銷方向是正確的。

北京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陳少峰認為,「90後」是體育營銷關注的重點,在具體營銷策略上,可以通過推出多品牌或者多產品線的方式操作,這樣便可避免由於定位單一而造成其他年齡層消費者的流失。

李寧新營銷策略讓老經銷商很受傷

影響李寧品牌業績的另一個因素是銷售渠道的調整。據了解,有別於安踏等體育公司,李寧品牌以獨家分銷的形式銷售產品,即分銷商不會以李寧品牌專門開設門店,而是多種品牌產品同時銷售。根據李寧公司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李寧公司共有129個經銷商及超過2000個分銷商。其中,超過1700個分銷商平均只經營一家店。這些只經營單家門店的分銷商,在跑馬圈地時代曾給李寧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到10萬就可以開個店,店主本人兼任買手、陳列和庫房專員於一身,他們幫助李寧品牌將觸角伸到了大經銷商無法觸及的地區,讓其以較低的成本便可覆蓋三級以下城市。

然而,據有關投資公司的調查顯示,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有不少分銷商運營的零售門店都出現了經營效率低下的情況,這些門店大多在商品采購和庫存管理方面表現不佳,舊貨庫存過多,導致了新產品推出後無法上架銷售。為此,李寧公司決定要整合500—600個低效率的分銷商,目的是讓那些更有效率以及比較大的經銷商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或收購低效率分銷商。但此舉無疑讓一些小分銷商失去了開拓的動力。據記者了解,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考慮,擔心訂貨過多會導致自己庫存積壓,很多分銷商在簽訂未來訂單時選擇了保守態度,這也是導致李寧品牌今年第二、三季度訂單量連續下跌原因之一。

90後李寧何去何從?

身價90億美金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坦言,去年因為生產了大量不必要的時尚服裝,造成產品積壓引發原料倉儲不足,進而導致開業一年以上的優衣庫門店自去年9月以來收入持續下降達至少25%以上,而zara和h&m趁此機會殺入了優衣庫的大本營,如今,zara在日本的門店已達到63家,h&m達到10家左右。優衣庫可謂內外交困。

Ziba的調研結果顯示,要做出改變、要重塑,在李寧公司內部存在著廣泛的共識。按照張志勇的說法,「中端消費者向上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必須跟上消費者的步伐。當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們要成為世界級品牌,就只能向上走」。

營銷實踐證明:一、消費者只接受與原有知識經驗相一致的事物,「90後李寧」的概念與消費者固有的品牌認知相沖突,難以引起理性認同和情感共鳴,傳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企圖改變消費者認知的廣告是事倍功半甚至毫無結果。「90後李寧」唯一結局是:90後的不認同和70後80後的被傷害。

在著名體育營銷專家朱小明看來,在品牌忠誠度和認知度上,「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相比仍存在較大距離。「李寧」將品牌的主要客戶群體仍集中在二、三線城市,這個區域的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若只是簡單的漲價,則不但不會達到提升品牌地位的效果,反而還可能會喪失掉一部分原有客戶。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關專家預測,按照通常的國際化標准,以海外市場對公司業務的貢獻率達到20%來計算,目前李寧品牌的海外貢獻率還不到2%。因此,若沒有精準策略、有效手段和足夠耐心,李寧品牌就會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陷入國際化還未成功而國內已陣地失守的兩難境地。

『叄』 李寧的經營理念

「一切皆有可能」是李寧的廣告語,是一種李寧產品所傳播的文化精神和產品信念,並不可以簡單地將其等同於經營理念。

其實李寧的廣告語已經好多代了,從剛開始的「中國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給自己」再到「我運動我存在」,到現在的「一切皆有可能」再到「讓改變發生」。這只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一種自我的調整和改變,是對市場,對消費者的一種宣傳變化,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迎合消費者。比如李寧最開始的廣告語「中國新一代的希望」非常符合當時消費者的心理和市場環境,但已經沒有辦法迎合現在年輕一群的消費者心理和適應更具競爭壓力的市場環境了。

李寧公司的轉變,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喜歡的,但這是出於企業決策者自身的判斷,是決策者們眼中的市場,他們的改變遵循著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指的是以追求企業績效為目的,而採取的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是融合企業利益,顧客,競爭者,企業優勢,自身發展,企業信念,和企業長久的經營目標的一種經營理念。

李寧的經營理念可以簡單歸納為:1.始終保持李寧在中國體育運動品牌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全球布局與競爭。從名人效應到特許經營和專賣體系,到產品設計開發,領先於同行的營銷網路和優秀的管理團隊,不斷完善李寧的發展。2.積累和完善品牌的社會價值,使李寧的廣告語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李寧品牌運動時尚的發展方向,通過廣告語傳達出李寧品牌對運動的理解,和李寧對體育精神的發布推廣,帶動李寧公司的轉變,由單純宣傳體育用品生產的公司轉向一個傳遞積極的人生信念,優秀的生活品質和更高的市場境界。3.更加專業化的的定位,從技術,文化的各個方面細分產品(包括足球,籃球,網球,女子運動,文化休閑等等的細化分類和更專注的產品設計),融合東方元素,李寧特色,但又樂於改變,追求完美的李寧品牌專業化的營銷理念。4.始終保持李寧品牌文化的傳播,堅定國際化步伐,通過贊助國際賽事,優秀運動員,優秀的體育節目,把李寧品牌傳播到每一位體育愛好者。5.建設品牌定位,打造「年輕的,時尚的,親和的,民族的,體育的,魅力的,榮譽的」品牌內涵,通過品牌營銷實現准確市場定位,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佔有率。6.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戰略決策,生產創造,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等等的整合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的強大能力,使李寧真正成為全球知名的體育用品品牌。7.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市場潮流。一方面加大研發隊伍建設,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以創新發展有特色的產品,迎合國際潮流的同時,要擺脫國外品牌影響,多在中國元素下功夫,持續開發有東方特色的產品,繼續豐富李寧產品特有的品牌內涵。8.建立科學代言體制,更加關注消費者,既可以通過一些年輕體育運動員的奮斗歷程來詮釋品牌內涵,也可以通過知名運動員擴大產品的傳播影響力。9.營造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發展,為李寧文化走向世界,影響世界鋪平道路。

『肆』 李寧是怎麼樣利用他的個人魅力來發展李寧品牌的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

作為一個剛剛接軌世界市場的本土企業,這樣的話難免顯得霸氣。但當李寧把這幾年飛速發展的成績、大開大闔的傳播舉措輕輕地擺在大家面前的時候,說這話倒也有幾分底氣。

十五年前,李寧以成功體育運動員的身份進入商界,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個體育用品王國。創業初期,李寧的個人名氣確實幫助企業很快地進入了市場。快速的成長很快便加劇了競爭的激烈。強勢的國際品牌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擠掉這個在他們看來極有潛力的本土品牌,同時,國內的其他資本也在逐漸進入體育用品行業。在內擁外攻的夾縫中,李寧很快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體育事業的盛大,就沒有體育相關產品的市場。培育市場首先要站在那張讓全世界的體育迷們為之歡呼雀躍,為之熱淚盈眶的體育聖床上,否則在傳統營銷的環境中去談體育用品的市場,市場將成為空中樓閣。於是,李寧挺身進入了體育營銷領域。 贊助奧運走出國門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李寧被選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專用領獎裝備的提供商,從而結束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著國外體育品牌服裝的尷尬歷史。此後,李寧公司每屆奧運會都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贊助商。對體育賽事的贊助,讓李寧有了與國際品牌逐鹿市場的資歷。當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是體育用品消費的主力人群,發現原來本土品牌可以站在中國體育事業的高峰位置,可以和世界強勢體育運動品牌一較高下的時候,在他們心中惟有國外品牌才是陽春白雪的定式思維開始慢慢地瓦解。李寧不僅在奧運會上做得非常漂亮,而且用一系列相關的傳播支持把這一舉世矚目的賽事效益與品牌的結合發揮到了最大效果。在28屆雅典奧運會期間,李寧創作的廣告以各項目冠軍運動員比賽前的心臟跳動為焦點,極具視覺、聽覺沖擊力。廣告在奧運會期間持續發布。後來在對廣州、北京和上海等幾大城市電視觀眾的一項調查中顯示,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廣告就是李寧。

同樣是在雅典奧運會上,有一個戲劇性的場面相信大家不會忘記。在男籃賽場,西班牙隊與中國隊的第一場小組賽,中國男籃身穿耐克運動衫,而包括NBA孟菲斯灰熊隊(Memphis Grizzlies)的加索爾(Pau Gasol)在內的西班牙男籃悉數身穿中國李寧的專業籃球裝備登場。在中國男籃的隊員中,同樣有包括張勁松、郭士強、張雲松、陳可等四名李寧籃球品牌的簽約球員,他們也是穿著李寧第一款專業籃球鞋上場的。兩個體育服裝品牌在世界賽場上不期而遇、短兵相接,成為去年奧運會上中外體育品牌同場競技的經典場面。這場比賽相信給中國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籃球運動的風采,更是民族品牌較量國際品牌的一個驚喜。

然而,這卻並不是李寧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早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李寧就成功贊助了法國體操隊的全套訓練比賽裝備,成為李寧品牌首次在國際上的亮相。2002年第14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上,李寧牽手西班牙,成為西班牙女籃的比賽贊助商。之後,李寧公司成功地和西班牙籃球協會簽訂協議,成為 2004至2008年西班牙國家男子、女子籃球隊的指定運動裝備贊助商。 注力科技提升品牌

好的營銷戰略必須得到真實的運用和徹底的落實,否則就有可能形同虛設,甚至影響全局。李寧自然也深諳其中的道理。與營銷戰略同時進行的便是從1999年開始的「品牌國際化進程」。首先是在同年2月,李寧公司與德國SAP公司合作,建立了與國際同步的先進的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一年後,李寧在西班牙、希臘、法國等歐洲9國拓展了自己的特許經銷商;2001年李寧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形象店在西班牙桑坦德(Santander)成立;同年,李寧與法國、義大利的頂級服裝設計師簽約,服裝設計開始趕超國際潮流……

在體育運動服裝行業里潛藏著一個特殊且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科技。如果說是賽場成就了體育營銷,那麼科技便起著鞏固體育營銷的作用。區別於休閑運動服裝,體育運動產品的魅力在於它的專業性強。一些國際品牌的營銷策略就是專注於某一運動領域,用科技將專業性發揮到幾乎壟斷的強大優勢,起到水滴穿石的作用。有時候,一個產品就能帶動品牌的整體發展。經典的案例猶如籃球運動系列之於耐克(Nike),以及足球運動系列之於阿迪達斯(Adidas)。

在這一方面,李寧似乎晚了一步,失去了在大眾體育運動領域的話語權。但一個品牌的發展不可能每一步都是無往不勝的。在營銷人士對此表示遺憾的時候,李寧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努力——簽約國家足球隊運動員李鐵,推出專業足球鞋「鐵系列」;簽約國家籃球隊運動員焦建等,推出專業籃球鞋;以及今年上市的專業跑鞋。將科技注入產品領域,提升體育產品的專業性,同時,產品與營銷齊頭並進。如此,不僅展現了李寧向專業體育領域滲透的力量和發展的決心,也給李寧的體育營銷開拓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攜手巨人共創未來

2005年,李寧有兩個大的戰略舉動。首先是年初時與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簽署了市場營銷合作協議,踏進了職業體育營銷的廣闊天地。由此,李寧公司將有權在中國大陸的營銷活動中借用NBA的球員和比賽推廣其品牌,NBA也將藉助李寧在中國二三級城市的市場領先地位將其影響力輻射到中國各中小城市。對李寧而言,這一策略無疑是其建設國際化品牌,凸顯其品牌號召力強有力的一擊。可以想像,當世界籃球愛好者像朝聖者一般虔誠仰望他們視為有神奇魅力的NBA 賽事時,首先進入視線的不是耐克,也不是阿迪達斯,而是他們或熟悉或陌生的李寧LOGO。這樣的場面足以讓每一個致力於中國體育營銷的學者或專家們感慨欣慰。

本年度李寧的第二個大的舉動就是李寧與網易體育頻道(sports.163.com)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一個是在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品牌,一個是憑借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多元化服務而取得國內領軍門戶網站強勢地位的媒體,此次強強聯手被業內人士稱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典範。雙方的合作內容不僅是將網易現有的體育頻道更名為「李寧網易體育頻道」,同時雙方還會在涉及市場活動、營銷資源、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合作,目的在於建立起更專業、更全面的體育新聞、資訊的交流平台。雖然是與體育媒體的結合,但這同樣屬於李寧在體育營銷領域的橫向發展,在國內的體育營銷中屬於首次操作。李寧藉助網路這一快速、互動的新媒體,似乎正在把體育營銷引領到網路營銷的范疇,並在兩者中尋找著能發揮最佳效果的結合點。

網易有一句話是「網聚人的力量」,同樣李寧也有一句話是「一切皆有可能」,筆者對此兩句話中張揚的企業精神和人文理念有著同樣的欽佩和期待,不知道在接下來的營銷戰略中,李寧會將此兩者結合為怎樣的驚喜呈現在大眾面前?

http://..com/question/51939319.html

之前別人的回答,供你參考。
我覺得還不錯

『伍』 李寧STP戰略分析

李寧的STP戰略分析?你以為想知道就有啊?還要多?除非李寧公司出了叛徒...不然沒人能給的出

『陸』 哪為朋友給我傳個「市場營銷策略」以某個公司為例的論文上來哈。。謝謝了

我是大四的,我目前也寫論文呢。
我這有我以前做的關於李寧公司的營銷策略。但是不是針對4P。
營銷策略
1、廣告宣傳
李寧公司新推出的廣告是相當成功的。與它以前推出的廣告主題(「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相比,「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給LI-NING品牌的定位精準得多。
2、李寧公司新品牌形象的樹立
(1)樹立品牌形象
李寧要做成一個運動時尚的體育品牌,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對消費者的調研,一個新的品牌形象產生了,那就是親和的,魅力的,時尚的。李寧牌應該給消費者兩個利益支持點:功能性的利益和體驗上的利益。而對於體育用品來說,其功能性與體驗性是天然相通的。這兩者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概念就這樣被挖掘出來
(2)構建品牌形象店
跟經銷商合作,在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來開自己的品牌形象店,這樣的地方適合與全國的消費者以及國外的消費者進行溝通。「李寧」第四代形象店在設計上,強調了李寧品牌的運動本質,並且將濃郁的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相融合,樹立了李寧品牌的全新形象,第四代形象店延續「風格年輕時尚、色調明快」的特點,在細節的設計上加強體育風尚,改善空間的使用率,整間形象店在產品陳列、廣告畫張貼、自由空間布局、收銀台設置等各方面的考慮都非常到位,充分體現李寧品牌――國際化、專業化、時尚化的品牌訴求,使消費者進入店內就能感受到李寧品牌的魅力。

3、佔領高校市場
2004年,李寧公司隆重地推出了其專業的籃球運動裝備,並且把籃球運動裝備的市場重點鎖定在「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群體身上。但是校園市場和學生消費群體有其特殊性和封閉性,李寧公司要如何打開校園市場,在學生中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同度呢?最終李寧公司選擇了組織和贊助籃球比賽,也就是舉辦「李寧三對三 不服就單挑」校園籃球賽。

4、專業化生產
體育專業化,對李寧公司在四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李寧」要有符合消費者運動心理訴求的市場定位;合理、完善的產品線;提高運動表現的產品功能;專業的運動營銷和推廣。
2006年9月5日,李寧品牌在北京798工廠正式發布了最新研發的核心科技平台――「李寧弓」。 「李寧弓」核心科技平台運用中國古老的東方智慧,結合目前最新的研發成果,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運動鞋減震理念,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八、結尾
今日的李寧有限公司,不僅是一家體育用品的製造企業,也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傳播者、推動者。李寧有限公司正以累積而來的自信,把握歷史賦予的機遇,迎接全球市場的挑戰,實踐李寧人的使命,以體育壯大潛在於中華民族的那股巨大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李寧品牌也會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品牌。在全世界被更多的顧客認可。跟NIKE、ADIDAS具有同等的地位,甚至比他們更好!

『柒』 李寧的目標市場

1990年,李寧有限公司在廣東三水起步。創立之初即與中國奧委會攜手合作,透過體育用品事業推動中國體育發展,並不遺餘力贊助各種賽事。1995年,李寧公司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跑者。2005年,李寧公司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向著國際一流品牌的目標沖刺……
產品的專業化屬性,是在體育用品行業中競爭的基礎。李寧公司把產品的研發,看作一個不斷創造紀錄、刷新紀錄的賽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裝與鞋的產品設計開發中心,率先成為自主開發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寧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人體運動科學系合作,對李寧公司生產的運動鞋的力學特性進行運動生物力學測試,建立專業運動員的腳型資料庫,對專業運動特徵進行數據搜集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專業性和舒適度。經過十五年的探索,李寧產品已由單一的運動服裝,發展至運動服裝、運動鞋、運動配件等多系列並駕齊驅。不久的將來,李寧牌將致力躋身世界一流品牌,為全世界的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提供專業的體育產品。因為這樣的熱忱,李寧公司擁有了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分銷網路。同時,李寧公司的國際網路也在不斷拓展,目前已進入23個國家和地區。
每一個冠軍團隊的背後,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寧公司也是如此。在實踐與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的戰略規劃模式和管理體系,使公司組織運作順暢無阻,戰略執行果斷快速。目前,李寧公司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以ERP為起點的信息系統,全面整合產品設計、供應鏈、渠道、零售等資源,發展電子商務,進一步提高運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動中國體育事業,讓運動改變我們的生活」,是李寧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寧公司從不放棄任何努力以實現這一使命。從1990年支持北京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始,李寧公司對體育事業已投入大量贊助,同時也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獨特的企業文化,是李寧公司每個部分緊密協作、奮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成為合作夥伴,讓所有的員工合力同心。李寧人相信:人有無限潛能。運動讓人更加自信,敢於表現,不斷發掘潛能、超越自我——我們有這樣的品牌觀,並始終不渝地付諸實踐:1990年,李寧公司成為第一家贊助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1992年,李寧公司為中國奧運代表團提供領獎裝備,成為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1993年,李寧公司率先在全國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1998年,李寧公司率先在廣東佛山建成中國第一個運動服裝與鞋的設計開發中心;1999年,李寧公司與SAP公司合作,引進AFS服裝與鞋業解決方案,成為中國第一家實施ERP的體育用品企業;2004年,李寧公司在香港聯交主板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2005年,李寧公司成為NBA官方合作夥伴;2006年,李寧公司成為ATP中國官方市場合作夥伴。
今日的李寧公司,不僅是一家體育用品的創造企業,也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傳播者、推動者。我們正以累積而來的自信,把握歷史賦予的機遇,迎接全球市場的挑戰,實踐李寧人的使命――我們以體育激發人們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從李寧的介紹可以看出李寧想要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同時打造國人運動第一品牌

個人所想 不足之處 望指正
朝陽運動裝備taobao 李寧專賣

『捌』 李寧品牌打造的經驗有哪些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

作為一個剛剛接軌世界市場的本土企業,這樣的話難免顯得霸氣。但當李寧把這幾年飛速發展的成績、大開大闔的傳播舉措輕輕地擺在大家面前的時候,說這話倒也有幾分底氣。

十五年前,李寧以成功體育運動員的身份進入商界,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個體育用品王國。創業初期,李寧的個人名氣確實幫助企業很快地進入了市場。快速的成長很快便加劇了競爭的激烈。強勢的國際品牌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擠掉這個在他們看來極有潛力的本土品牌,同時,國內的其他資本也在逐漸進入體育用品行業。在內擁外攻的夾縫中,李寧很快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體育事業的盛大,就沒有體育相關產品的市場。培育市場首先要站在那張讓全世界的體育迷們為之歡呼雀躍,為之熱淚盈眶的體育聖床上,否則在傳統營銷的環境中去談體育用品的市場,市場將成為空中樓閣。於是,李寧挺身進入了體育營銷領域。 贊助奧運走出國門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李寧被選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專用領獎裝備的提供商,從而結束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著國外體育品牌服裝的尷尬歷史。此後,李寧公司每屆奧運會都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贊助商。對體育賽事的贊助,讓李寧有了與國際品牌逐鹿市場的資歷。當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是體育用品消費的主力人群,發現原來本土品牌可以站在中國體育事業的高峰位置,可以和世界強勢體育運動品牌一較高下的時候,在他們心中惟有國外品牌才是陽春白雪的定式思維開始慢慢地瓦解。李寧不僅在奧運會上做得非常漂亮,而且用一系列相關的傳播支持把這一舉世矚目的賽事效益與品牌的結合發揮到了最大效果。在28屆雅典奧運會期間,李寧創作的廣告以各項目冠軍運動員比賽前的心臟跳動為焦點,極具視覺、聽覺沖擊力。廣告在奧運會期間持續發布。後來在對廣州、北京和上海等幾大城市電視觀眾的一項調查中顯示,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廣告就是李寧。

同樣是在雅典奧運會上,有一個戲劇性的場面相信大家不會忘記。在男籃賽場,西班牙隊與中國隊的第一場小組賽,中國男籃身穿耐克運動衫,而包括NBA孟菲斯灰熊隊(Memphis Grizzlies)的加索爾(Pau Gasol)在內的西班牙男籃悉數身穿中國李寧的專業籃球裝備登場。在中國男籃的隊員中,同樣有包括張勁松、郭士強、張雲松、陳可等四名李寧籃球品牌的簽約球員,他們也是穿著李寧第一款專業籃球鞋上場的。兩個體育服裝品牌在世界賽場上不期而遇、短兵相接,成為去年奧運會上中外體育品牌同場競技的經典場面。這場比賽相信給中國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籃球運動的風采,更是民族品牌較量國際品牌的一個驚喜。

然而,這卻並不是李寧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早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李寧就成功贊助了法國體操隊的全套訓練比賽裝備,成為李寧品牌首次在國際上的亮相。2002年第14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上,李寧牽手西班牙,成為西班牙女籃的比賽贊助商。之後,李寧公司成功地和西班牙籃球協會簽訂協議,成為 2004至2008年西班牙國家男子、女子籃球隊的指定運動裝備贊助商。 注力科技提升品牌

好的營銷戰略必須得到真實的運用和徹底的落實,否則就有可能形同虛設,甚至影響全局。李寧自然也深諳其中的道理。與營銷戰略同時進行的便是從1999年開始的「品牌國際化進程」。首先是在同年2月,李寧公司與德國SAP公司合作,建立了與國際同步的先進的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一年後,李寧在西班牙、希臘、法國等歐洲9國拓展了自己的特許經銷商;2001年李寧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形象店在西班牙桑坦德(Santander)成立;同年,李寧與法國、義大利的頂級服裝設計師簽約,服裝設計開始趕超國際潮流……

在體育運動服裝行業里潛藏著一個特殊且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科技。如果說是賽場成就了體育營銷,那麼科技便起著鞏固體育營銷的作用。區別於休閑運動服裝,體育運動產品的魅力在於它的專業性強。一些國際品牌的營銷策略就是專注於某一運動領域,用科技將專業性發揮到幾乎壟斷的強大優勢,起到水滴穿石的作用。有時候,一個產品就能帶動品牌的整體發展。經典的案例猶如籃球運動系列之於耐克(Nike),以及足球運動系列之於阿迪達斯(Adidas)。

在這一方面,李寧似乎晚了一步,失去了在大眾體育運動領域的話語權。但一個品牌的發展不可能每一步都是無往不勝的。在營銷人士對此表示遺憾的時候,李寧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努力——簽約國家足球隊運動員李鐵,推出專業足球鞋「鐵系列」;簽約國家籃球隊運動員焦建等,推出專業籃球鞋;以及今年上市的專業跑鞋。將科技注入產品領域,提升體育產品的專業性,同時,產品與營銷齊頭並進。如此,不僅展現了李寧向專業體育領域滲透的力量和發展的決心,也給李寧的體育營銷開拓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攜手巨人共創未來

2005年,李寧有兩個大的戰略舉動。首先是年初時與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簽署了市場營銷合作協議,踏進了職業體育營銷的廣闊天地。由此,李寧公司將有權在中國大陸的營銷活動中借用NBA的球員和比賽推廣其品牌,NBA也將藉助李寧在中國二三級城市的市場領先地位將其影響力輻射到中國各中小城市。對李寧而言,這一策略無疑是其建設國際化品牌,凸顯其品牌號召力強有力的一擊。可以想像,當世界籃球愛好者像朝聖者一般虔誠仰望他們視為有神奇魅力的NBA 賽事時,首先進入視線的不是耐克,也不是阿迪達斯,而是他們或熟悉或陌生的李寧LOGO。這樣的場面足以讓每一個致力於中國體育營銷的學者或專家們感慨欣慰。

本年度李寧的第二個大的舉動就是李寧與網易體育頻道(sports.163.com)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一個是在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品牌,一個是憑借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多元化服務而取得國內領軍門戶網站強勢地位的媒體,此次強強聯手被業內人士稱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典範。雙方的合作內容不僅是將網易現有的體育頻道更名為「李寧網易體育頻道」,同時雙方還會在涉及市場活動、營銷資源、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合作,目的在於建立起更專業、更全面的體育新聞、資訊的交流平台。雖然是與體育媒體的結合,但這同樣屬於李寧在體育營銷領域的橫向發展,在國內的體育營銷中屬於首次操作。李寧藉助網路這一快速、互動的新媒體,似乎正在把體育營銷引領到網路營銷的范疇,並在兩者中尋找著能發揮最佳效果的結合點。

網易有一句話是「網聚人的力量」,同樣李寧也有一句話是「一切皆有可能」,筆者對此兩句話中張揚的企業精神和人文理念有著同樣的欽佩和期待,不知道在接下來的營銷戰略中,李寧會將此兩者結合為怎樣的驚喜呈現在大眾面前?

閱讀全文

與李寧營銷傳播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飯店 瀏覽:165
農村黨員就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9
教師全員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873
旅遊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瀏覽:212
2018暑假教師培訓方案6 瀏覽:261
開展網路營銷的必要性 瀏覽:263
市場營銷學北大課件 瀏覽: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場營銷 瀏覽:800
培訓學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瀏覽:760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
送科技下鄉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512
愛特思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58 瀏覽:989
市場營銷長期職業計劃 瀏覽:380
幼兒教師法制培訓方案 瀏覽:704
首都航空市場營銷面試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