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瑞士羅氏的榮譽
羅氏在眾多領域已成為全球的領先者:
· 全球診斷領域排名第一
· 全球腫瘤領域排名第一
· 移植學和病毒學領域的領先者
· 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排名第二
羅氏傳統上將每年銷售總收入的15%投入到科研開發領域,這個比例在同行中是最高的。這種注重科研的傳統,不僅使羅氏研製出多種具有突破性的新葯,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社會效益也極其突出,羅氏的科學家更為此三次獲得諾貝爾獎。目前,羅氏在全球共有10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瑞士巴塞爾、美國納特利和帕羅阿托等地。其中,羅氏巴塞爾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和美國的基因研究中心在國際醫葯界享有很高的聲譽。2004年1月,羅氏宣布在中國上海設立葯品部第五個研發中心。這將是羅氏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研發設施。
羅氏的葯品生產部門歷史悠久,主要生產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病、炎症、心血管疾病、腫瘤、病毒感染、皮膚病、肥胖症等各類疾病的葯物。為了增加葯品種類,開拓創新,羅氏近年來成功地收購了一些國際大型醫葯公司,壯大自身實力。其中包括:收購了美國最先進的生物工程公司基因技術公司的大部分股權,以加強羅氏在基因工程——這個醫葯工業最尖端領域里的領先地位;收購了尼古拉斯公司的非處方葯品部門和費森斯公司,使羅氏成為歐洲非處方葯品市場中佔有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1994年收購了辛太克斯醫葯公司,使羅氏在抗感染和器官移植葯物方面實力倍增。2001年,羅氏和日本中外製葯宣布聯手成立一個領先的以研究為導向的日本制葯公司,這是一個全功能的以日本為基地的跨國公司,位列世界第2大葯品銷售市場——日本市場的第5位。
羅氏醫療診斷部門從1968年設立後,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該部門生產的試劑被廣泛應用在醫學免疫學試驗中,如妊娠試驗、肝炎測試、艾滋病病毒測試等。1994年,羅氏的生物醫學實驗室與美國全國健康實驗室合並,成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臨床醫學實驗室組織--美國實驗室組織,其中羅氏擁有49.9%的股份。在醫療診斷方面,羅氏分子實驗室是羅氏另一個成績卓著的研究機構。該實驗室目前正致力於聚合酶鏈狀反應技術PCR的研究,這一技術能夠將同一基因或DNA斷片重復復制,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艾滋病、結核病、白血病的診斷及環境測試方面。1998年初,羅氏徹底完成了對寶靈曼公司的兼並,吸收了這家公司在產品方面的優勢,一躍成為醫葯診斷領域的先導。2003年,羅氏成功購並世界第二大胰島素泵生產商,瑞士Disetronic公司,使在糖尿病監控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羅氏診斷部成為糖尿病綜合控制系統設備的最主要供應商。
提到羅氏公司就不能不提「達菲」。達菲的學名是「奧司他韋」,英文Oseltamivir,是羅氏公司的專利產品,在近幾年內被認為是唯一一種對禽流感、甲流等嚴重疫情有顯著療效的葯物。2005年世界范圍禽流感疫情嚴重,2009年世界范圍甲流疫情嚴重,來自世界各國的達菲訂單雪片般飛到羅氏總部,達菲供不應求。有消息稱,達菲葯品在2001年的全球銷售額僅7600萬美元,而2005年禽流感爆發時這一數字已飆升至7億美元,羅氏公司預計2005年該葯品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而羅氏公司在相當長時間內不願放棄專利權,並且沒有進行行之有效的擴大達菲產能的活動,招致國際譴責,「羅氏公司正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人類健康之上」。為應對流感疫情,後來羅氏公司聲明「接受一切有能力生產此葯的公司的申請」,並在全球擴大了產能。雖然在一些國家、一些患者服用達菲後出現不良反應並爆出命案,但是在近幾年禽流感、甲流肆虐的嚴峻形勢下,達菲對人類健康作出的貢獻仍然功不可沒。
❷ 瑞士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有什麼吸引人的
瑞士是一個小國,不以摩登的大都市見長,卻有很多玲瓏可愛的小鎮,星羅棋布在瑞士的山山水水之間,那麼貼近自然,那麼悠閑寧靜。淳樸善良的小鎮居民,溫暖著異鄉人的心。除此之外,瑞士的運動及冰雪體驗更能打動每一位前來的遊客,盡情釋放自己吧——就在瑞士動感之旅!
瑞士的社會體制十分健全,尤其是銀行體系、醫療體系及養老體系都十分強健,人均收入也居於較高水平,人均壽命很長,除了挪威,瑞士應當是第二適合養老的國度。瑞士分德語區,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所以瑞士的城市和人文也因各個區而不同。靠近法語區的日內瓦就顯得比較浪漫,熱情,多姿多彩,不管是建築還是人。德語區的就比較嚴謹,規則感強,建築也偏德式風格。義大利語區就相對要慵懶。但是說實話,德語區的治安也好,社會秩序也好,相對來說更加安全有序。
觀光、爬山、娛樂、美食、下海、人文有好多好多不一樣的選擇。如果你是愛好是運動,去瑞士滑雪也是不想缺少的體驗,那麼當然就是選擇冬天去呀,冬天的瑞士一片白雪皚皚,可以欣賞遠處的雪山,也可以體驗雪上極限運動,動靜結合,玩得不亦樂乎,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想來也是,一般提到瑞士就會想滑雪,而愛好滑雪的朋友也一定會想去瑞士體現。其實冬天去瑞士感覺也是一般人的常規路線,想著去瑞士,就想著去看雪、滑雪,所以我覺得冬天去瑞士一定不會出錯。
❸ 瑞士羅氏公司歷史
世界領先的羅氏公司是以研究為導向的健康事業公司之一,始創於1896年,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經過百年的歷程,羅氏業務今已遍布世界150多個國家,共擁有65,000多名員工。羅氏兩大核心業務——葯品和診斷為人類健康提供了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從而提高了人類的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2003年,羅氏集團核心業務的銷售額達到290億瑞士法郎。
羅氏在眾多領域已成為全球的領先者:
· 全球診斷領域排名第一
· 全球腫瘤領域排名第一
· 移植學和病毒學領域的領先者
· 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排名第二
羅氏傳統上將每年銷售總收入的15%投入到科研開發領域,這個比例在同行中是最高的。這種注重科研的傳統,不僅使羅氏研製出多種具有突破性的新葯,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社會效益也極其突出,羅氏的科學家更為此三次獲得諾貝爾獎。目前,羅氏在全球共有10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瑞士巴塞爾、美國納特利和帕羅阿托等地。其中,羅氏巴塞爾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和美國的基因研究中心在國際醫葯界享有很高的聲譽。2004年1月,羅氏宣布在中國上海設立葯品部第五個研發中心。這將是羅氏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研發設施。
羅氏的葯品生產部門歷史悠久,主要生產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病、炎症、心血管疾病、腫瘤、病毒感染、皮膚病、肥胖症等各類疾病的葯物。為了增加葯品種類,開拓創新,羅氏近年來成功地收購了一些國際大型醫葯公司,壯大自身實力。其中包括:收購了美國最先進的生物工程公司基因技術公司的大部分股權,以加強羅氏在基因工程——這個醫葯工業最尖端領域里的領先地位;收購了尼古拉斯公司的非處方葯品部門和費森斯公司,使羅氏成為歐洲非處方葯品市場中佔有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1994年收購了辛太克斯醫葯公司,使羅氏在抗感染和器官移植葯物方面實力倍增。2001年,羅氏和日本中外製葯宣布聯手成立一個領先的以研究為導向的日本制葯公司,這是一個全功能的以日本為基地的跨國公司,位列世界第2大葯品銷售市場——日本市場的第5位。
羅氏醫療診斷部門從1968年設立後,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該部門生產的試劑被廣泛應用在醫學免疫學試驗中,如妊娠試驗、肝炎測試、愛滋病病毒測試等。1994年,羅氏的生物醫學實驗室與美國全國健康實驗室合並,成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臨床醫學實驗室組織--美國實驗室組織,其中羅氏擁有49.9%的股份。在醫療診斷方面,羅氏分子實驗室是羅氏另一個成績卓著的研究機構。該實驗室目前正致力於聚合酶鏈狀反應技術PCR的研究,這一技術能夠將同一基因或DNA斷片重復復制,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愛滋病、結核病、白血病的診斷及環境測試方面。1998年初,羅氏徹底完成了對寶靈曼公司的兼並,吸收了這家公司在產品方面的優勢,一躍成為醫葯診斷領域的先導。2003年,羅氏成功購並世界第二大胰島素泵生產商,瑞士Disetronic公司,使在糖尿病監控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羅氏診斷部成為糖尿病綜合控制系統設備的最主要供應商。
1896
豪夫邁·羅氏公司成立
1919
羅氏從家族公司轉形成有限公司
1933
工業化合成維生素C
1938-1947
維生素A、維生素B群組、維生素E工業化合成
1963
收購奇華頓香精香料公司
1964
收購羅亞公司
1968
成立診斷產品部
1968
在美國納特利成立羅氏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1971
羅氏免疫學研究所在巴塞爾落成
1974
抗帕金森病葯物美多芭(Madopar)獲得蓋倫獎
1975
第一次大量生產單克隆抗體
1980
開始與美國基因泰克公司合作
1984
第一種能真正有效治療嚴重牛皮癬的葯物體可松(Tigason)獲得蓋倫獎
1984
在羅氏巴塞爾免疫研究所工作的內爾斯卡亞傑恩教授和喬治斯科勒博士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1986
視覺與生命專題研究小組成立,為發展中國家的嬰兒與兒童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缺乏提供援助
1987
科學家Susumu Tonegowa 因其在巴塞爾免疫研究所的突出貢獻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1988
苯二氮卓類葯物拮抗劑安易醒(Anexate)榮獲蓋倫獎
1989
成立羅氏控股有限公司
1990
收購非處方葯廠商尼古拉斯集團
1991
成立奇華頓羅亞,組成羅氏的香精香料部
1991
優保津(Neupogen)獲歐洲蓋倫獎
1994
收購美國辛泰克公司
1995
百慕時(Pulmozyme)獲蓋倫獎
1997
收購美國香料製造商特食美公司,後並入香精香料部
1997
收購寶靈曼與德普公司
1997
因服雷(Invirase)獲蓋倫獎
1998
在德國彭茨伯格的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產中心落成
1999
開始與冰島的deCode公司合作
1999
全面收購基因泰克公司
2000
羅氏剝離香精香料業務
2001
日本羅氏和中外製葯宣布合並,全球聯手建立日本葯業新領軍
2002
羅氏宣布剝離維生素與精細化工部,從而使集團更集中於醫療保健業務
2003
羅氏收購瑞士Disetornic公司,進一步加強其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優勢
❹ 瑞士羅氏總部在哪
世界領先的羅氏公司是以研究為導向的健康事業公司之一,始創於1896年,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
❺ 羅氏集團的簡介
羅氏致力於兩大核心業務——葯品和診斷,提供從早期發現、預防、診斷到治療的創新產品與服務,從而提高了人類的健康水準和生活質量。羅氏是體外診斷領域、抗腫瘤葯品和移植葯品的全球領先者;是病毒學領域以及其他關鍵疾病領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謝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市場領導者。經過百餘年發展,羅氏集團的業務已遍布世界150多個國家,共擁有約75,000名員工,並與包括羅氏控股的美國基因泰克、日本中外製葯在內的多個合作夥伴建立了研究與開發的業務聯盟。羅氏注重可持續性發展,保持良好營運表現,2006年羅氏集團的葯品部銷售額達333億瑞士法郎,診斷部銷售額為87億瑞士法郎。
❻ 瑞士羅氏制葯公司生產的抗流感葯物--達菲,是公認的治療H1N1甲型流感最有效的葯物之一,達菲的生產原料是
A.莽草酸是由莽草酸分子構成的,故錯誤;
B.1個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5個氧原子,故莽草酸中C、H、O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7:10:5,故正確;
C.莽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7+1×10+16×5=174,故正確;
D.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12×7 |
174 |
❼ 羅氏制葯如何處理公關危機
案例分析
對於羅氏制葯來說,現在,態度也許比真相更重要。
一次被浪費的機會
不少網友在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時,都痛惜羅氏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事件營銷的機會,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公關機會。利用突發事件做營銷對企業而言天經地義,但是如果企業利用人們的恐慌心理製造謠言,謀取利潤,就有落井下石之嫌。謠言一旦被揭穿,品牌形象必然大大受損。
其實有更好的營銷方式,網友「尹生」和網友「自己的公司」責問,羅氏為何不考慮投入一筆費用支援感染市民,或仍然以平常價格,甚至免費派送板藍根(其本來成本很低)?或者成立一個疫情援助基金?或者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感染檢查?或者向市民派發經過特殊消毒的口罩?或者派出幾輛流動疫情檢測站?或者成立一個疫情攻關專家組?或贊助一個電視或報紙欄目進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方面的知識傳播?因為企業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大做善舉,而不是利潤為先,能大幅提升企業的美譽度,更符合企業的長遠利益。
二種對公關的態度
公共關系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通過媒介向公眾傳播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增加公眾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公信度,從而在整體上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而後者的提升,將大大有助於企業的目標的達成,相應的,企業的利潤也會提高。在當下的企業管理層面,對公眾的認識已經大大拓寬,著眼於利益相關體(Stakeholder)而非僅僅討好股東(Shareholder),已漸成共識。什麼是利益相關體?簡言之就是與企業生存有關的組織和個人,比如政府、非政府組織、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等等,當然也包括股東。
好的公關必須是Proactive(提前介入),而非Reactive(被動反應)。從世界范圍來看,葯業公司在公關上向來是一擲萬金的。但令人費解的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關於羅氏在中國的公關活動。相反,我們曾多次在傳媒上看到諸如競爭對手狀告羅氏在宣傳其減肥葯上侵害了對方的商譽,或是羅氏同以前的一個合作夥伴現在為了商標的歸屬權又上了法庭。對比西安楊森「重走長征路」並一路向貧窮地區免費送葯的大型主題活動,羅氏在中國至少缺乏一個清晰和鮮活的形象。
三貼給羅氏的「葯方」
在突發事件發生後,一家有良知、負責任的公司應該秉承什麼態度和方法來應對危機?強生公司的主打品牌「泰諾」,就曾被人在膠囊里投放氫化物,而造成多人死亡。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公司毅然做出招回全部在外的產品,損失上億。但公司的危機公關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在短暫的銷量回落後,「泰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又重新奪回市場第一的位置。所以,突發事件難以避免,關鍵是如何應對。
首先是絕不能迴避問題 網友「自己的公司」認為,不管羅氏制葯是否觸犯了有關葯品管理法律,不可否認的是,「達菲」事件已經帶來了不利影響,爭辯只能起副作用。葯品公司的產品特點決定了它必須是一個比任何行業企業更負責任的公司,羅氏必須勇於承擔這個責任。同樣,不少網友認為,即使羅氏公司與此事沒有干係,也不應在此階段打官司,對簿公堂羅氏或許未必會輸,但是,「即使羅氏的官司能夠打贏,其輸的卻更可能是人心。」
至於怎麼面對,網友「城市大蝦」、「妙山」等認為羅氏應該成立危機公關小組,積極配合行政部門的調查,力求早日廓清真相。同時,公司高層應出面真誠地向公眾致歉,並處理責任人,「舍卒保帥」,給公眾一個交待。
與媒體良性互動 網友「自己的公司」認為,這次事件由媒體引爆,因此,必須在媒體方面下功夫,積極向媒體通報公司對此事的調查和處理動向,主動邀請媒體到公司采訪、不斷向媒體強調羅氏關注公眾健康的誠意,促使媒體逐步轉向正面報道。與之針鋒相對的是網友「Wolfking」的觀點,「在中國有些事是你高姿態反而很容易落得個被痛打的落水狗的下場的,如果掌握不好分寸,過於真誠,只會是人人得而誅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參照雀巢公司的一次危機公關。
1973年,一批慈善團體和宗教團體以雀巢公司出售奶粉有違「母乳喂養」的天道為由,發起抵制雀巢奶粉的運動,媒體予以了充分的報道,並稱雀巢奶粉為「嬰兒殺手」。一開始,雀巢公司本能的以抗辯的態度強硬地抵抗,並將相關媒體告上法庭,法庭判媒體敗訴。但在公眾的心中,卻是雀巢輸了。隨後,公司的奶粉銷量一路下跌。嚴重的後果讓雀巢開始內省。公司花了大力氣進行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母親在嬰兒頭4個月里使用過母乳替代品,她們這樣做並非受到奶粉公司的宣傳所致。但雀巢公司並沒有以此為借口替自己開脫,而是在積極地向公眾解釋的同時,加強了對「母乳喂養好」的介紹,在產品推廣方面,也強調平衡宣傳。通過10年的努力,抵制雀巢奶粉的活動煙消雲散。公司董事長茂赫坦言,當媒體報道一件事情的時候,媒體本身的意見常常遠比事實重要得多,而且媒體的意見總是有漸漸變成事實的趨勢。
重塑正面形象 事情已經發生,羅氏公司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研究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網友「Mpaluo」提出的方案值得重視:「公司可以嘗試和葯品部門、政府公開合作,提供經費,幫助有關部門進行『非典型肺炎』的病理研究。網友「老戴」也認為,要「積極開展公關活動,強化正面形象,加強社會公益性的公關活動,讓公眾相信,羅氏在以實際行動證明其為公眾健康服務的宗旨沒有變。」
副欄:專家點評一:「危險」+「機會」
針對危機公關,全球十大公關公司之一的奧美公關總監宋宗誠先生發表了以下觀點:
危機事件在各大公司都可能出現,它考驗的是企業的危機防禦系統。危機是「危險」和「機會」的組合,它是一把「雙刃劍」。首先它是一種危險,企業可能由此陷入困境,甚至一蹶不振。但如果處理得好的話,它反而可能給企業帶來正面的機會。
我不太清楚羅氏事件的前因後果,也不方便對此妄下結論。但如果真如《南方都市報》所說的那樣,我估計該公司可能是在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事實上,出了問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危機的手段和處理過程。主動找出問題所在,給大家一個明確的交代,只要有一種坦誠的態度和行動,公眾會理解的。
跨國企業的公關危機在中國此起彼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公司高層對中國的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對於某事件在認識上與公眾的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公關層面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甚至被認為歧視中國消費者;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一些公關職能部門的人員經驗不足,危機意識淡薄,不能把握最好的時機,這里可能有本土化不夠的問題,很多跨國企業策略層面的負責人還是外籍人士擔任,他們對危機的敏感度不夠高,而本土雇員雖然具備各自的專長,但很少具備處理危機的經驗。在中國做事需要了解國情,在遇到危機事件時,很多有經驗的公司都會聘用專業公關公司提供咨詢。事實上,危機公關的功夫要下在防範上,很多一流的企業都有一套完整的危機預警和緊急處理方案。
出現危機時,企業自己的理性判斷會受到影響,容易貿然做出決定。由專業公關公司介入處理比較合適,他們的本土化程度較高,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更有經驗,也更具有客觀的態度。出了問題時,作為當事一方,跨國公司的任何申述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專業公關公司往往會建議他們聯合有威望的第三方獨立機構發布新聞,以正視聽。即使跨國公司自己確實有責任,也會找出一條最佳的解決途徑。(Jack Li采訪)
副欄:專家點評二:「尊重」+「坦誠」
新浪公關部經理劉冰華結合新浪公司處理危機公關的經歷,談了切身的體會:
危機發生時,對媒體、公眾的態度很重要,我認為有兩點要首先注意:
第一要表示出媒體的尊重,第一時間主動與之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媒體是輿論的傳播者,要想影響受眾,必先爭取傳播者的理解。所謂在第一時間,是指危機發生後最好爭分奪秒搶時間與媒體聯絡,等媒體報道後再做工作,經常為時已晚。真誠的姿態,更容易使媒體感覺到「尊重」,溝通也會更加有效。
第二對公眾態度要坦誠,傳達的信息必須准確、清晰,爭取公眾的理解。危機的發生,常常源於媒體、受眾對事實的誤解和企業的不透明。企業無論犯錯與否,都需要一個正確的心態,增加透明,向公眾做坦誠的解釋。人們會為「敢於認錯、知錯就改,勇於負責」叫好,卻不能原諒不負責任的遮掩和逃避。
新浪是網路行業中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因其內容產品較多,樹大招風,也經常經歷危機的考驗。
最讓人難忘的是2001年8月,新浪剛剛推出郵箱收費服務,巧合的是,新浪免費郵箱與此同時發生罕見故障,幾乎全部癱瘓。90%多用戶連續30多小時無法登陸新浪免費郵箱,這被稱為新浪成立以來的一場歷史性災難。用戶質疑新浪為推收費服務故意將其免費服務破壞,媒體也為無法登陸使用郵箱著急、氣憤。
事件發生後,新浪總裁汪延在媒體報道前第一時間約見媒體,開誠布公的將事故原因講清,強調不是故使伎倆,而是伺服器磁碟發生故障。工作人員正連夜奮戰搶修。同時,他還代表公司立即向幾千萬網民發出道歉信,闡釋原因、在新聞網頁中隨時向網民匯報進展,並為耽誤網民工作一遍遍真誠道歉,最終贏取了公眾的諒解。
❽ 瑞士羅氏的背景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羅氏提供從早期發現、預防、診斷到治療的創新產品與服務,在諸多領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提高了人類的健康水準和生活質量。羅氏是體外診斷領域、抗腫瘤葯品和移植葯品的全球領先者;是病毒學領域的市場領導者。在其他關鍵疾病領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謝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同樣表現活躍。2007年,葯品部的銷售額達368億瑞士法郎,診斷部的銷售額達93億瑞士法郎。2007年,羅氏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了80億瑞士法郎,並與多個合作夥伴建立了研究與開發的業務聯盟,包括羅氏控股的基因泰克和中外製葯。羅氏集團共擁有約80,000名員工。
羅氏致力於不斷創新,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新葯品。葯品部所擁有的眾多優秀產品均已成為葯物治療領域的里程碑,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從而奠定了其在全球醫葯市場的領導者地位。展望未來,羅氏在醫療化學及生物技術領域的專業技能,使得其在研究和開發新葯時擁有巨大的潛能,更立足於全球領先者行列。
羅氏診斷擁有十分寬廣的業務范圍,為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醫師、患者、醫院和實驗室提供多樣化的創新性檢測產品和服務。在全球有超過23,000名員工緻力於科研、產品研發、產品市場運作、服務以及一體化解決方案,並在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我們將致力於提供卓越的服務以提高客戶的工作效率,並為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創造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