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營銷越來越變成以什麼為基礎的營銷
營銷的基礎就是人,正所謂營銷以人為本。只有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營銷。
㈡ 企業的一切營銷活動都是以銷售商品為中心
營銷的核心是創造,這一點在互聯網時代更加明顯。與市場環境一樣,營銷同樣在不斷演進變化,這種變化是跟隨著用戶的腳步向互聯網遷移。
從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1.0時代,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2.0時代,如今互聯網正在把營銷推向以價值為中心的3.0時代。
科特勒把營銷3.0時代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吸引用戶的思維、心靈和精神,並與之建立聯系;第二個階段是幫助用戶意識到他們的預期,讓他們購買產品;第三個階段,與用戶形成同感、共鳴,使之具有可持續性。而能否成為「可持續性企業」,其核心是企業能否給用戶的生活帶來獨特的價值。
科特勒認為,營銷是為了給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因此,3.0時代營銷是以人為核心的營銷,關注的不僅是用戶,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人,帶有人本主義的色彩。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好做出貢獻。
企業應該如何看待自己做的事情?科特勒說:「比如有兩個農民,你問他們在做什麼,一個說種地,另一個說他是為了減少世界飢餓而工作。企業社會責任與此類似。」
科特勒強調,企業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可以從基礎的事情做起,比如選擇注重環保、有社會責任感的供應商,沃爾瑪和寶潔都做得很好。也可以根據企業的特點,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做貢獻,比如雅芳為女性預防乳腺癌籌款,通用汽車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科特勒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營銷很難完全分割。企業可以從人們的情感滿足中獲利,比如亞馬遜、蘋果、谷歌等企業,它們受到人們喜愛,同時從用戶的青睞中獲利。
「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投資是有原因的,這可以讓你的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形成差異化。如果競爭者都做得差不多,你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關注社會,就會贏得更多好感。比如麥當勞,它為消費者提供便宜、快捷的食品,但這些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可是沒有人就這一點攻擊麥當勞,因為它做了很多工作。從營銷的角度看,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
然而,價值驅動的3.0時代是營銷的終極階段嗎?會不會有4.0時代?對此,科特勒現在無法回答,他只能想像是否還有比精神更高的境界。但是,談人本主義、社會福祉等形而上的話題畢竟不是商業化市場的主題。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企業稍微動作遲緩就有可能被捲入淘汰的洪流中,對更多的企業來說,在談論社會責任之前,首要的是生存。
科特勒認為,每個企業都要考慮自己的弱點是什麼。企業面臨很多挑戰,應該設想一下,假如發生突變會在哪裡出現嚴重問題,這樣也許可以自己顛覆自己,生存下去。如果有弱點卻不能自己解決,就會被顛覆,柯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客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一些傳統的東西企業不得不放棄,這是顛覆的變化,你不能保持不變,否則就會被顛覆!」科特勒說。
㈢ 營銷的核心是什麼
營銷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讓客戶付出盡可能少的金錢成本、時間成本、行為成本、心理成本,收獲更多的實際價值和心理價值。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3)營銷的一切活動以需要為基礎擴展閱讀
營銷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企業活動營銷
活動營銷通常是企業營銷的致勝法寶。企業通過投資主辦活動,並以活動為載體,以產品促銷、提升品牌、增加利潤為目的而策劃實施的一種營銷手段和營銷模式。
企業活動營銷的形式有產品推介會、發布會、路演、促銷活動、贊助各類賽事論壇、系列主題活動等等。藉助活動營銷可以提升企業的媒體關注度和消費者體驗與溝通。
企業對活動營銷的介入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是通過贊助活動來向市場推廣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有的是通過和政府合辦活動來達到獲取政府資源;
有的公司則為自己量身定做專門的活動來發布新產品、增加銷售、並強化公司形象;國際奢侈品進入中國市場大多採用活動營銷。
2、城市活動營銷
活動營銷是城市營銷的有效手段。通常是指城市有計劃、有目的的策劃或申辦某項大型節會、賽事、論壇等形式的活動,並圍繞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對城市的文化進行挖掘、對城市的環境進行優化、對城市形象和品牌進行宣傳推廣,最終藉助活動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3、媒體活動營銷
媒體活動主要是由媒體發起策劃組織的以豐富和完善媒體自身內容為主要目的的活動。隨著媒體資源的過剩,媒體越來越藉助活動來吸引受眾和商家的注意力。
「超級女聲」就是一個最成功的媒體活動,並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由湖南衛視主導,吸引互聯網媒體、平面媒體、手機媒體等高度關注的社會文化事件,創造出了非凡的品牌價值和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銷
㈣ 關系營銷是以什麼為基本思想
關系營銷
關系營銷是以系統論為基本思想,將企業置身於社會經濟的大環境中來考察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認為企業營銷乃是一個與消費者、競爭者、供應者、分銷商、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企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是建立並發展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
企業在實施關系營銷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主動溝通原則。在關系營銷中,關系各方都應主動與其他關系方接觸和聯系,相互溝通消息,了解情況,形成制度或以合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碰頭,相互交流各關系方需求和利益變化情況,主動為關系方服務或為關系方解決困難和問題,增強夥伴合作關系。
2.承諾信任原則。在關系營銷中各關系方相互之間都應做出一系列書面或口頭承諾,並以自己的行為履行諾言,才能贏得關系方的信任。
3.互惠原則。關系營銷的基礎,在於交易雙方之間有利益上的互補。如果沒有各自利益的實現和滿足,雙方都不會建立良好的關系。關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要求互相了解對方的利益要求,尋求雙方利益的共同點,並努力使雙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實現。真正的關系營銷是達到關系雙方互利互惠的境界。在與關系方交往過程中必須做到相互滿足關系方的經濟利益,並通過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條件下進行成熟、高質量的產品或價值交換使關系方都能得到實惠。
關系營銷把一切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納入研究范圍,用系統的方法考察企業所有活動及其相互關系。關系營銷是建立在顧客、關聯企業、政府和公眾四個層面上的,它要求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必須處理好與這三者的關系。在眾多的關系中,核心關系是消費品或產業市場中實體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或提供者與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或用戶之間的關系。關系營銷首要的是管理這種關系。然而,為了支持這個關系,可能不得不涉及過程中的其他相關利益者。要保證營銷的成功,在關系管理中必須考慮其他的供應商、合作者、分銷商、金融機構,有時甚至包括政治決策者。在此理論指導下,企業的營銷策略可分解為顧客關系營銷策略、供應商關系營銷策略、分銷商關系營銷策略、競爭者關系營銷策略、內部關系營銷策略以及影響者關系營銷策略。目前,我國企業存在關系營銷觀念淡薄,忽視內部關系營銷,對顧客以外的關系主體缺乏認識,將產品與服務割裂開來等問題。應此必須轉變營銷觀念,採取行之有效的關系營銷策略。
關系營銷作為一種營銷方法和手段,最終的目的是不斷地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因此,企業應在考慮市場競爭環境和自身實際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關系營銷策略,不僅通過營銷資源整合以及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來維系與顧客的持久關系,而且兼顧包括社會組織、公眾及政府職能部門在內的社會利益。如此才能顯示出關系營銷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應用前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營銷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關系營銷必將會得到廣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