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娃哈哈小陳陳的銷售策略
小陳陳是一款針對年輕人的產品,所以娃哈哈集團在銷售策略上側重於年輕人回比較喜歡的渠道——電商答。近幾年電商渠道銷售效果開始越來越好,雖然沒有對傳統渠道造成沖擊,但對企業而言也不容忽視。
肖竹青表示:在網上首發飲料新品是個很好的營銷手段,銷售可以不限制時間,也沒有規模限制,再加上「小陳陳」這種包裝的飲料本身就是賣給年輕人的,在網上售賣將能夠更好的效果。
此外,肖竹青還認為,針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在網上首發也是一種吸引眼球的很好方式。這說明了娃哈哈在營銷上也在不斷地創新和進步。
娃哈哈以前的銷售渠道都是傳統的經銷商體系,這也是娃哈哈與其他飲料企業競爭的優勢所在。現在娃哈哈想要保持住在渠道上的優勢,還需要不斷完善電商渠道。
Ⅱ 海爾公司品牌經營問題及對策(論文)
品牌營銷經歷了「產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幾個階段後,已經進入「價值至上」時代。營銷的本質是促進價值交換,品牌對企業的價值取決於企業為顧客乃至社會所提供的價值。從顧客感知價值的角度,進行品牌定位,開展營銷活動,是樹立品牌的關鍵所在。 本論文從「理念」、「戰略」和「戰術」三個層面,從以顧客感受價值為導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體驗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對海爾的品牌營銷進行系統總結、分析,認為海爾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於堅定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管理理念。在其指導下,通過有效的策略手段,開展「價值戰」,逐步實現創品牌戰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戰略和海外品牌(跨國經營)戰略。與此同時,海爾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並向體驗性品牌邁進。 海爾的經驗對一般企業的品牌經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品牌營銷需要理念、戰略和戰術等三個層面的有機結合。「理念」是開展品牌營銷的根本指導思想,為樹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戰略」是樹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規劃並保證有關策略的有效實施;「戰術」(策略)是樹立品牌的手段,具體體現「理念」,實現「戰略」。品牌建設,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體驗性品牌」遞進,也可以根據企業的戰略和目標顧客的價值追求,定位於「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詳細內容參考 http://lunwenfabiao.yclunwen.com
Ⅲ 可口可樂與娃哈哈的營銷策略有什麼不同
可口可樂是利用文化征服市場,娃哈哈是傍大樹模仿攻略
Ⅳ 娃哈哈格瓦斯營銷策略研究參考文獻
格瓦斯之爭的營銷啟示(報紙)
秋林PK 娃哈哈: 放開我的格瓦斯.pdf
匯源冰糖葫蘆汁PK娃哈哈格瓦斯的品類營銷新焦點_張勝軍.pdf
我只找到這三篇相關文章,請直接下載附件壓縮包,還望採納。
Ⅳ 分析斯沃琪的STP戰略及市場營銷戰略 如何看待娃哈哈的品牌延伸 還有娃哈哈的產品類別有哪些
品牌抄延伸往往是一個品牌走向終點的先兆。在我小時候哇哈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娃哈哈果奶,那時候的哇哈哈STP戰略非常清晰,定位為兒童果奶飲料。這種清晰的品牌定位會使消費者產生非常良好的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只要看到哇哈哈就聯想到好喝的果奶。
不過現在哇哈哈為了增加利潤,開始品牌延伸,增加產品類別種類。這樣會使哇哈哈的定位變得越來越模糊,至少現在的我一看見哇哈哈,我腦子里出現了很多產品,突然不知道哇哈哈是做什麼的了。品牌延伸讓哇哈哈失去了焦點,在客戶心智中的地位也會隨之下降。
我認為品牌延伸最成功的品牌應該是寶潔,寶潔為沒一類別的產品賦予新的子類品牌並給予他們新的品牌聯想,即使某個子品牌失敗也不會印象其他子品牌的地位。
Ⅵ 娃哈哈集團市場營銷有哪些
2001年11月8日晚,央視廣告招標經過漫長的10多個小時的競爭終於塵埃落定,娃哈哈集團以2015萬元的價格,「獨霸」了明年一二月份新聞聯播與天氣預報之間的黃金廣告時間。
看來,明年又將是娃哈哈集團大有作為的一年。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區的一家校辦企業,成立於1987年,是宗慶後帶領兩名退休老師,靠著14萬元借款,從賣4分錢一支的棒冰開始創業的。1989年,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成立,開發生產以中醫食療「葯食同源」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天然食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產品一炮打響,「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傳遍大江南北。1991年,創業只有三年的娃哈哈產值已突破億元大關。同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僅有100多名員工但卻有著6000多萬元銀行存款的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毅然以8000萬元的代價有償兼並了有6萬多平方米廠房、2000多名員工,並已資不抵債的全國罐頭生產骨幹企業之一的杭州罐頭食品廠,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從此娃哈哈逐步開始步入規模經營之路。
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資產作投入與法國達能等外方合資成立了五家公司,引進外資4500餘萬美元,隨後又引入追加投資2620萬美元,先後從德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引進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流水線,使娃哈哈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000年,公司生產飲料22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利稅12.70億元,利潤9億元,飲料產量約佔全國飲料總量的15%,佔全國「飲料十強」產量的37%。主導產品娃哈哈果奶、AD鈣奶、純凈水、營養八寶粥穩居全國銷量第一,其中乳酸奶飲料、瓶裝飲用水的產銷量已躋身世界大廠行列。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在全國十省市建有40餘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總資產44億元的中國最大食品飲料企業。取得如此輝煌成績,娃哈哈獨特的營銷策略是其馳騁市場成功的關鍵,本案例分析了娃哈哈市場營銷鏈的控制方法、解決沖貨問題的策略、營銷體制定等問題,請看本期「娃哈哈集團市場營銷案例」。
1控制與促銷:
娃哈哈的促銷重點是經銷商,公司會根據一定階段內的市場變動、競爭對手的異動以及自身產品的配備而推出各種各樣的促銷政策,針對經銷商的促銷政策,既可以激發其積極性,又保證了各層銷售商的利潤,因而可以做到促進銷售而不擾亂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
對「最後一公里」的營銷概念的理解各異,有的說是服務,有的說是質量,有的說是品牌,而娃哈哈卻認為是:「利益的有序分配」。有序必然就要有控制,控制在營銷渠道中最重要的就是價差、區域、品種和節奏。
Ⅶ 娃哈哈 愛迪生營銷策略
公司名稱:娃哈哈集團公司
所在地:浙江創辦時間:1987年 娃哈哈的成功固然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其專注形象的策略很值得我們分析。 大家都了解娃哈哈在廣告上的投入是不惜巨資,但娃哈哈在形象方面也是十分注重。娃哈哈在注重形象方面主要來源於一個案例。 娃哈哈集團公司是浙江省一家集工業、物資、商貿等產業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該公司創辦於1987年,當時只是一家僅有3個人,14萬元貸款的校辦經銷部,如今,一舉成為中國食品業的「大哥大」,連續三年在全國食品製造業中居利稅總額第一位,擁有總資產8億多,職工4000餘人,1995年在中國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最優的500家中,名列第19位,在浙江省則榮登榜首。那是在娃哈哈剛成立之初,當時娃哈哈在杭州做乳品市場推廣。娃哈哈在杭州投入了大約300多輛三輪車用來送奶,而且這些送奶的車上全都打上了娃哈哈的廣告。這300多輛車每天穿行於杭州的大街小巷,此舉造成了娃哈哈銷量的大增。可是好景不常,大約在三個月後娃哈哈的銷量卻出現了嚴重的滑坡。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娃哈哈的銷售團隊,後來他們上街去調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銷售的下滑,調查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居然是送奶的車子臟了。車子臟了銷量為什麼會下降呢?消費者的理由是:「這么臟的車子運的奶,那品質也不怎麼樣,誰敢買這樣的奶給孩子喝呢。」搞清楚了為什麼銷量下滑,娃哈哈立即把車上的廣告全都重新做了一遍,這樣一輛輛修飾一新的車子又把娃哈哈的銷售業績拉升到一個新的台階,從此娃哈哈走上了發展的新局面。
娃哈哈集團不惜巨資投入產品的廣告宣傳,使娃哈哈的多種產品形象深深地刻進了人們的腦海。從1988年起,每晚必在「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間段亮相,數年如一日。而且產品要推向哪個地方,各種廣告宣傳促銷攻勢就打到哪裡。娃哈哈的廣告促銷一般是立體的,在一個地區一個月之內就能把市場鋪開。各地廣告媒體都期待著娃哈哈決策者的到來,因為他們一到,廣告媒體就有生意了。
娃哈哈在大做廣告的同時,十分注意市場推廣活動策劃,經常推出一些具有創意性的活動或事件,以此引起媒介的報道和消費者的參與,達到提升企業形象,銷售產品的目的。1993年娃哈哈在杭州贈送果奶,當時在杭州各大報紙上刊登廣告:將報紙上的娃哈哈標志剪下來,可以到杭州各大商場領取一盒娃哈哈果奶。當天報紙發行100萬份,娃哈哈公司領導預計能有30%的反饋率就不錯了,結果各大商場的果奶很快告罄。為此,公司決定連夜加班生產,讓每一個有標志者都領到了果奶,這一活動成為各大報紙宣傳的熱點,娃哈哈的美譽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99年娃哈哈在成都請洋人促銷。在當年的全國糖煙定貨會上,娃哈哈獨樹一幟,請了一支由洋先生洋小姐組成的宣傳隊伍,在街上身披綵帶,向路人分發娃哈哈宣傳品,洋人給娃哈哈做廣告的消息傳開後,使娃哈哈公司獲得了大批訂單。
最妙的是娃哈哈還曾在鄭州發放小黃帽。一天,大街上忽然出現了小學生戴著印有娃哈哈捐贈的小黃帽,原來這些小黃帽是娃哈哈專門為鄭州5萬名的小學生印製的。「小黃帽」就像5萬個流動廣告宣傳員,大大提高了娃哈哈在鄭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產品的銷售起到了推動作用。
Ⅷ 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後,三鹿集團重組 娃哈哈集團想要進軍奶粉市場…就這一背景寫一個廣告策劃書!
市場分析、產品分析、銷售廣告分析、營銷策劃、廣告策略、媒介策略、其他營銷策略、廣告策劃預算、廣告實施策略、廣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