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喜、雪碧、檸檬汁的市場策略有何不同為什麼雪碧銷量比其他產品好
七喜初創時,是獨立於百事可樂的,而且還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美國 飲料巨頭展開過一場又一場飲料大戰。相對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來說,七喜完 全是一個後起之秀。七喜公司將其生產的檸檬飲料與萊姆飲料定義為「非可樂」 飲料,從而從美國的可樂型飲料主流中撕開了一個突破性的缺口。將飲料定義成 可樂和非可樂是七喜的首創。 它無端創造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來為它的汽水打開銷路。 按照七喜的分法,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是可樂型飲料的代表,而七喜汽水 則是非可樂飲料的代表。
事實上,1984年,可口可樂就把「Sprite」引入中國市場,並把其作為主要戰略品牌。「Sprite」的解釋是小妖精、調皮鬼,在進入中國市場時,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把它音譯成「雪碧」。雪碧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貫奉行世界級明星代言策略。國際天後張惠妹、世界跳水皇後伏明霞等先後傾情演繹年輕、時尚的品牌內涵,廣告語「晶晶亮,透心亮」曾成為年輕一代爭相傳頌的「歌謠」。
2000年3月3日,「(雪碧)我的選擇·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開榜,總受眾人數在百萬人以上。雪碧一改往日只專註明星代言的方式,進而轉戰音樂營銷。
雪碧選擇音樂營銷方式對於銷售的效果沒有具體的數字體現。但從全球銷量來講,目前為止,可口可樂的銷量在中國已經上升到全球的第四位。2008年雪碧全球新增銷量的60%都來自於中國。
⑵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題
1 . (2分) 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理解,市場是指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正 確 錯 誤 13公司最直接的競爭者是那些同一行業同一戰略群體的公司。正 確 錯 誤 14 . (2分) 市場細分是目標市場營銷的基礎。正 確 錯 誤 2 . (5分) 企業的任務書應當做到( )。 A.確定營銷費用 B.貫徹市場營銷觀念 C.切實可行 D.鼓舞人心 3 . (5分) 在飽和需求狀態下,實行保持性營銷策略的主要措施有( )。 A.保持合理價位 B.嚴格控製成本 C.配備適當推銷力量 D.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念和態度 7 . (3分) 當目標顧客人數眾多時,生產者傾向於利用( )。 A.直接渠道 B.短渠道 C.長1 . (5分) 產品線的劃分依據是( )。 A.產品功能相似 B.消費上具有連帶性 C.供給相同的顧客群 D.有相同的分銷渠道而寬的渠道 1 . (2分) 在市場營銷學中,換代產品也屬於新產品。正 確 錯 誤 2 . (2分)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能源供應緊張,縮減產品線對企業有利。正 確 錯 誤 3 . (2分) 一個產品,即便其內在質量符合標准,但若沒有完善的服務,實際上就是不合格的產品。正 確 錯 誤 4 . (2分) 包裝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其中最接近產品的容器,如潤膚露的瓶子,就是運輸包裝。正 確 錯 誤 7 . (2分) 生產企業在特定的市場里,選擇幾家批發商或零售商銷售特定的產品,這就是選擇性銷售。正 確 錯 誤 8 . (2分) 經紀人是擁有所經營產品的全部所有權的批發商。正 確 錯 誤 1 . (50分) 案例設計與分析題(案例10分,問題10分,分析30分):針對本課程第七章「目標市場營銷」方面的內容,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渠道查找一篇案例(不得選用本課導學和網路課程提供的案例),附在本次作業上;就你所選擇的案例提出「市場細分及消費者市場細分的依據」方面的2~3個問題,並做出分析或判斷(分析部分不少於500字)。 舉例分析題(實例20分,分析30分):舉例說明,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點如何?企業如何根據各階段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註:1、可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渠道查找相關實例,不得選用本課導學和網路課程提供的案例。2、可針對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或某一二個階段進行分析,論述部分不少於500字。)
⑶ 市場營銷學中檸檬現象的實質是什麼
應該稱作檸檬市場
檸檬市場(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稱次品市場,也稱阿克洛夫模型。是專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即在市場中,產品的屬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在極端情況下,市場會止步萎縮和不存在,這就是信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檸檬市場效應則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
⑷ 關於維他檸檬茶的市場營銷調研有什麼問題可以著手去做
可以考慮調研各大葯房的維他素葯品的銷量情況。去查詢維他命生產廠商的公布數據。
⑸ 網路營銷中什麼是檸檬現象,又如何解決
1、「檸檬現象」是經濟學上對於「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種形象描述。
2、「回檸檬」問題源於著名經濟學答家阿卡洛夫的一篇論文。
1970年,阿卡洛夫教授發表文章,討論二手車市場的特色。因為舊車車主已經用過一段時間車子,所以很清楚車子的性能,但買車子的人多半不能判斷車子的好壞。所以,買主和賣主彼此擁有不同的信息,也就是兩者之間存在一種「信息不對稱」。性能好的車子通常沒有人捨得賣,被送到二手車市場的車子多半存在毛病,是一些酸得倒牙的「檸檬」。
檸檬市場(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稱次品市場,也稱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即在市場中,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在極端情況下,市場會止步萎縮和不存在,這就是信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檸檬市場效應則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
⑹ 求經濟學教授喬治.阿克洛夫的論文《「檸檬」市場》中譯本
「檸檬市場」(the 「lemons 」market )是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1970)引入信息經濟學研究中的著名概念。 (註:「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表示「 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主要用來描述當產品的賣方對產品質量比買方有更多的信息時,低質量產品將會驅逐高質量商品,從而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持續下降的情形。盡管在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常用舊車市場作為「檸檬市場」的典範(註:參見〔美〕平狄克·魯賓費爾德等著《微觀經濟學》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8 6頁。), 但由於產品質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特別在過度競爭時尤甚。因為所謂過度競爭,是指在壟斷程度低的產業中,生產企業過多,許多企業的利潤很低或陷於虧損狀態,但生產要素和企業卻不能順利地從該產業退出,使低的或負的利潤率長期持續。這在小企業集群的發展中十分容易出現,這是因為在小企業集群中並聯的元件(註:這里的「並聯元件」指的就是小企業集群內部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因其在產品生產鏈上處於並聯狀態,故得名。)眾多並在某一空間區域中高度集中,而且由於這些小企業處於高度的專業化分工狀態,其固定資產的專用性程度較高,一旦出現全行業衰退或企業虧損,經營者也很難使設備轉用或轉賣,所以企業主往往只將經營維持下去,或偷工減料極力降低成本,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不斷退化。此時,企業主之間正常的信任和承諾關系網路也就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人文環境的惡化,更加劇了偷工減料之風的蔓延,這兩者相伴而生,互相強化,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整個小企業集群的毀滅。從台灣、義大利等工業組織發展歷史上看,這種情況在小企業集群密集的地區是屢見不鮮的。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生產要素市場尚待健全,破產和兼並的法律和市場機制都不完善,企業退出具有很大的障礙,過度競爭就更易出現。
下面讓我們以浙江永康五金類小企業集群的保溫杯生產為例來說明過度競爭所導致的「檸檬市場」。小五金是永康市的傳統產業。號稱「五金之鄉」的永康,產權明晰的小企業集群在該市工業組織結構中佔了70%的比重,加上世代相傳的「跑四方」的工匠手藝,形成了該市五金產業躋身於國內五金產品市場的優勢,號稱「只要在全國任何一個角落吹出一股五金產品的需求之風,在永康的小企業集群中就會掀起相應的製造之浪 」。但由於缺乏相應的人文環境和調控手段,導致市場機制失靈的「檸檬市場」現象也此起彼落。近年來,衡器、煤氣灶配件、銅火鍋、電炊具、電動工具、鋁桿拖把、健身器材、保溫杯等產品都曾各領風騷一、二年,短的甚至只有四個月的生命周期。其中保溫杯的生產最為典型,直到1995年4月, 該市的不銹鋼保溫杯生產還僅限於幾家小批量生產,5到6月份生產廠家數量逐步增加,到9月份之後, 由於供銷渠道暢通,製造成本與市場銷售價之間的利差(高峰期銷售利潤幾乎佔了銷售價的50%)的推動,產品供不應求,大量五金製品的小企業紛紛轉產,突擊上馬生產保溫杯,在11—12月份的高峰期間,有1300家專事保溫杯生產及與其配套的廠家,全市保溫杯生產線擴張到2000多條, 1995年一年保溫杯單項的產值估計在15—17億元間。但好景不長,在12月份之後,產量開始急劇下降,2個月之後(即1996年2月份)月產值僅為高峰期的1/8。在永康當地被稱之為新一輪「曇花一現」的產業。不少國內的經濟學家將這種現象歸結為產品同構、技術檔次低和個體私營企業業主的「賺一票」的短期行為等等。但筆者認為這些分析都有失公允,根本的原因應該是質量信息的分布不對稱性所導致的「檸檬市場」效應。喬治·阿克洛夫認為在一般商品銷售市場上,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是不利選擇(註:所謂不利選擇是指在商品消費市場上,由於產品質量信息分布的不對稱性,使信息量少的一方處於不利的狀態。)的根本原因。當市場商品以不同質量交換時,買賣雙方都將以同樣方式按照產品質量將產品進行分類,但是,只有賣方能夠觀察到他們所銷售的每個單位產品的質量,而買主在購買前最多隻能觀察到產品質量的分布,也就是說,買方在購買產品前並不能確切了解每個單位產品的具體質量,最多隻能夠了解這類產品質量的平均分布。由於沒有其他方式使買方確定每個單位產品的具體質量,這樣,低質量產品往往將伴隨著優質產品一起銷售。從買方市場看,在這樣的市場中進行選擇是不利的。這種市場失靈的原因可以被解釋為:高質量的產品和低質量的產品之間存在著外在性。當買主對出售低質量產品進行決策時,將對買主有關平均質量的認識產生影響,因為,最可能提供出售的產品總是賣主最想放棄的產品,而在這種最想放棄的行為中,往往包含賣主最想傳遞給買主的有關產品的質量信息(包括虛假的質量信息),從而使高質量產品的賣主受到損害而逐步退出市場,從而形成「檸檬市場」上產品質量的惡性循環。
假定有兩種保溫杯——高質量杯和低質量杯。再假定賣方和買方都知道哪一種杯是高質量的,哪一種是低質量的。這樣就會像圖1和圖2所顯示的那樣有了兩個市場。在圖 1中,S[,H]是高質量杯的供給曲線, D[,H]是需求曲線。注意S[,H]高於S[,L],這是因為高質量杯的製造成本高於低質量杯,從而必須有更高的售價,業主才願意售出。同樣,D [,H]高於D[,L],這是因為經銷商願意為獲得高質量的保溫杯支付更多的錢。假如一開始的時候,高質量杯的市場價格是50元人民幣,低質量杯是25元人民幣,每種杯的日出售數量都是20萬只。在實際的市場交易過程中,保溫杯的生產者對杯的質量(諸如材質、真空度、使用壽命等)要比買主要知道得多得多。那麼,我們來考慮,在這種質量信息不對衡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經銷商只是在買了保溫杯轉賣給用戶並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接到關於質量的投訴,才發現其質量問題的,當然也有因體制問題或經銷者及商店經理的敗德行為的因素,例如明知產品質量低劣,但為了獲取超高利與製造者一起合謀宰消費者,那當然是另當別論)起初,經銷商可能會認為,他們買的保溫杯中質量高的可能性為50%(理由是,如果經銷商和製造商都知道杯的質量和這兩種杯的日產量都為20萬只,但只有製造商能確切知道每個保溫杯的質量,而經銷商最多隻能觀察到保溫杯質量的分布)。因此,去購買時,經銷商會把所有的保溫杯都看作是「中等」質量的。在圖1和圖2中,對中等質量的保溫杯的需求用D[,M]來表示,它低於D[,H]但高於D[ ,L]。就如數字顯示, 現在將有較少的高質量杯(10萬只)和較多的低質量杯(30萬只)售出。
當經銷商們開始明白,大多數售出的保溫杯都是低質量的杯時,他們的需求轉移了。就如圖1和圖2所示,新的需求曲線可能是D[,LM],這也就意味著,平均來說,保溫杯是中低質量的。結果,需求曲線進一步向左移動,使保溫杯的製造進一步轉向低質量。這一移動會持續下去,並造成保溫杯製造中的競相偷工減料和質量上的惡性循環,直到低質量的杯完全佔領市場。在這一點上,市場價格太低而不能使任何高質量的保溫杯進行市場出售,因此經銷商正確地假定,他們購買的任何保溫杯都是低質量的,而需求曲線就將是D[,L]。這一過程形象地說明了, 由於信息不對稱,低質量的商品把高質量的商品逐出市場。實際上,任何小企業集群對某類產品的生產都是競爭性的,一旦在某個小企業集群中出現「檸檬市場」效應,最後都將使自己蒙受偽劣商品製造者的惡名,其結果會使經銷商和消費者最終轉向生產同類產品的其他企業或集群。這就是永康的小五金企業集群屢次出現產品生產大起大落的原因,其保溫杯生產同期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1995年度永康保溫杯行業分月產值變化(月產值萬只)
(資料來源於浙江省永康市財稅局,1995年度稅收分析資料)
必須指出的是,這種檸檬市場效應,在小企業集群發展的初級階段幾乎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這是由小企業集群的組織結構的特徵所決定的。類似的情況在台灣、義大利、日本的經濟發展史上都曾出現過。
如何消除小集群發展過程中的這種陷阱?筆者認為必然要從解決產品質量的信息分布不對稱這一產生「檸檬市場」的根本原因入手。
由信息經濟學可知,要解決不利選擇與敗德行為等信息問題導致市場失靈或市場運行的低效率的問題,必須有效製造和傳播「正的」市場信息(註:參見謝康《微觀信息經濟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頁。),才能使由於非對稱信息而癱瘓的市場能夠重新運轉起來。不難理解,這種「正的」市場信號是對信息不完備、非對稱狀況的有效糾正手段。具體措施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質量保證書和商標策略 高質量產品的製造者往往是通過質量保證書(包退、包換、包修理以及保證質量的退一賠二制度等)和注冊商標制度來向消費者發出產品質量正市場信息的。高質量產品通過「正的市場信息」使其與偽劣產品——「檸檬」產品相區別。該策略成功的關鍵在於要麼使低質量產品無法提供類似信息,要麼使製造低質量產品的廠商製造類似信號的成本大大高於高質量產品廠商製造信號的成本。當然,名牌廠商或高質量產品生產者製造「正市場信號」增加的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承擔,這里,名牌產品與非名牌產品的價格差可以看作是消費者在非名牌產品中搜尋高質量產品的成本。由於市場產品質量的持續離散,且消費者又處於信息非對稱的不利選擇地位,消費者在非名牌產品中搜尋高質量產品的成本通常都極高的。在這種環境下,消費者自然願意購買高價格的名牌商品。風行義大利等地的「地區性名牌」實際上就是一種由整個小企業集群共享的製造「正市場信號」的有效策略。
二是更新小企業集群人文環境的策略 由上述的討論可知,維系小企業集群正常運轉、降低中間產品市場交易費用和對外部市場變化做出適度反應的內在機制是集群內部人文環境,而這種人文環境的核心是業主之間以信任和承諾為主要內容的協作精神。如果缺乏這種合作精神,「同質的」小企業業主之間的惡性競爭就會迅速滋長蔓延,精細的專業化分工也將難以為繼,小企業集群整體對外的競爭力也將消亡。所以,利用「 五緣」文化和威廉姆森所提示的兩方和三方規制模式來更新小企業集群內部的文化環境,是防止我國許多小企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陷入「檸檬市場」的良策。
三是培育市場中間商和經紀人的策略 這類策略也能使非對稱信息導致的市場失靈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轉。雖然中間商和經紀人本身並不能成為產品質量的信號,但他們能夠使市場信號得到強化或具體化。這些中間商和經紀人利用其專業知識鑒定或識別產品質量,通過以高價格出售高質量產品,以低價格出售低質量產品建立信譽。中間商或經紀人的商業信譽一旦建立,就能使買賣雙方由於信息非對稱產生的不利選擇狀況得到改善;高質量產品的賣主可以通過經紀人按合理價格出售其產品,且為此而支付給經紀人的傭金低於賣主在非對稱市場上直接出售該產品蒙受的效用損失;另一方面,希望購買高質量產品的買主,通過經紀人以可接受的價格買到高質量產品,且為此而支付給經紀人的傭金低於買主在非對稱市場上搜尋高質量產品的成本。無論在初級的小企業集群中最終消費品和中間產品通過「專業市場」的方式使經紀人和中間商由「游擊隊」 變為「住商」,還是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由商業企業起主導作用的「OEM」(定牌生產)生產方式, 都是培育市場中間商和經紀人策略的成功典範。
四是產品和零部件質量標准化控制策略 對此項策略,美國經濟學家平狄克(Ro bert S.Pindyck)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認為「有時候,一項生意要做出聲譽來是不可能的。例如,大多數公路旁餐車式飯店或汽車旅館的消費者只是在旅行時去一次或幾次,因此他們就沒有機會做出聲譽來。那麼,這些飯店和旅館如何對付『檸檬』問題呢?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標准化。在你的家鄉,你可能不願意經常到麥當勞去吃。但是當你在公路上行駛並想停下來吃午餐時,麥當勞看上去就更有吸引力。原因就是麥當勞提供了一種標准化產品」。(註:參見〔美〕平狄克·魯賓費爾德等著《微觀經濟學》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90頁。)對於小企業集群來說, 建立地方性的行業性協會來制訂和協調產品質量控制標准來提高集群的產品質量,從而制止過度競爭所致的粗製濫造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些「質量標准控制」,使有關產品質量的信息明確化、具體化了,使消費者搜索高質量產品的成本大大下降。筆者就曾在浙江樂清市柳市低壓電器企業集群中建立相關的質量標准,並成立相應的測試中心來進行這方面的管理,後來的事實驗證了這種策略對防止出現「檸檬市場」和制止企業之間相互壓價粗製濫造的惡性競爭的有效性。目前柳市電器的企業集群已擁有200 多份生產許可證(佔全國 1/2)並成為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出口基地。
除以上四項策略之外,還應建立和發育生產資料市場和資本交易市場,使企業的退出障礙減少。
【責任編輯】杜家貴 【 作 者 】仇保興
【作者簡介】作者 浙江省金華市委書記、復旦大學在職博士生
⑺ 深圳檸檬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檸檬娛樂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檸檬娛樂)成立於2016年總部設立在位於深圳市,在經過了1年多精心的籌備、眾多專業人士的策劃,檸檬娛樂公司完成了整套的運營體系制定。檸檬娛樂公司業務涉及眾多領域,如電子競技、網路娛樂、藝人經紀、項目推廣、產品推廣、廣告宣傳、資源營銷、游戲維護(非技術維護)等,並不斷的開拓新的傳媒文化經營渠道,於其達到傳媒文化全平台覆蓋。
法定代表人:郭遠丁
成立時間:2016-04-1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58189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泰然九路皇冠科技園2棟3C20
⑻ 結合電子商務網路營銷。安岳檸檬滯銷,果農損失慘重。請為安岳檸檬做一個推廣策略
這個范圍太大了,我個人給你一點小的建議,供你參考,具體細節,請你回自行完善實施操作。
由於你答這個檸檬是季節性的產品,營銷也是短期的。方法如下:
1.做相應這個檸檬的產品介紹圖文,內含聯系方式等。有可以就做個專題性網站,同時介紹檸檬的功用等。
2.將圖片或醒目標題在相應的水果批發門戶網站或相關的網站將廣告出去。
3.做好相應後續的客服咨詢工作。同時將信息自己手工發布到各大論壇或門戶交易市場。
珠海心靈為你解答。短期性的營銷,不能做SEO常規營銷,同時可結合目前的團購信息網,商城等做些促銷信息。最好還結合傳統的宣傳做一些相應的超市等營銷。最後祝你將檸檬順利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