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營銷與微信結合成功的案例有哪些推薦幾部!論文開題 還望各位大神能夠解答 感激不盡
這個我理解,經營策略問題
我幫你搞定
案
2. 整合營銷的案例 簡單點的
朋友你好,關於整合營銷的案例很多,下面是網路裡面關於整合營銷的一個典型案例,希望可以給你幫助: 如果滿意,請採納並給分,謝謝:
05和06年多芬發起了一股「真美運動」之潮,基於詳盡的消費者調查,針對只有2%的女性認為自己美麗,多芬提出了深入的解析,「什麼是美」-自然是美,內心是美,學會欣賞自己的美麗。從此極具話題性的主題出發設計了一套整合線上線下,運用多種創意媒體、概念作推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5年.多芬產品銷售額為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 2.5%;2006年多芬品牌的銷售額增長了10.1% .增至5.89億美元。基於互聯網上相關的資料,發現本次推廣中多芬做了以下的動作:
1. 懸念引出:多芬在《TIME OUT》雜志上刊登 「尋找欣賞自己曲線的樂觀女性」廣告報名,並最終選出了6位女性現身2004年3月29日的「真人廣告」(倫敦)露面。她們是6位豐滿的女性,穿著統一的白色內衣。
2. 權威美麗調查報告出爐:多芬發起並贊助「美麗的真諦——女性、美麗和幸福全球調查」。這個調查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全球118個國家、22種語言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得到對美麗的傳統觀念和看法;第二部分是對10個國家3200名女性的電話訪問;第三部分是調查報告的撰寫,白皮書的發布和專家評述。多芬贊助的調查雖然貌似普通社會民意調查,但其實卻處處 與公司自身利益密切相關。首先,調查有助於探求消費者心理。其次,調查有助於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再次,調查有助於樹立企業有社會責任感的形象。
3 藉助專家的影響:2004年9月29日,「多芬峰會」召開。會議邀請到了哈佛心理學教授Nancy Etcof以及非常著名的英國心理治療師Susie Orbach,共同探討如何將已在英國開展3年的Body Talk(針對14-25歲之間的女性開設的沙龍會,幫助她們學會了解和處理外形和心理感受的關系,並且學習如何塑造「理想的 」形象)擴大到其他國家。
4. 活動開啟:2004年10月,「多芬真美運動(Real Beauty Campaign)」正式拉開帷幕。這項運動旨在啟發女性認真思考一下關於美麗的問題,比如社會對美麗的定義問題、要求完美的問題、美麗和身體吸引力之間的差別、媒體塑造美麗形象的過程和手法。多芬在前一個群體模特廣告的基礎上推出一組新廣告。在這組廣告中,多芬另外選用了六位年齡從22歲到95歲的「典型女性」,展現她們自信、生動、充滿活力的一面,並在他們的照片邊上提出諸如「有皺紋還是非常棒?( Wrinkled?Wonderful?)」「灰色還是出色?(Gray? Gorgeous?)」「超重還是出色?(Oversized? Outstanding?)」「半空還是半滿?(Half empty? Half full?)」「瑕疵還是無暇?(Flawed? Flawless?)」等問題。 如果說前三個階段只是引出話題,那麼這個階段開始,已經慢慢讓受眾加入進來,討論並擴散影響了。受眾可以登陸網站進行美麗投票,投票結果立即顯示,增加了震撼性。同時這些討論以及投票結果也在戶外的顯示屏(美國時代廣場?)進行了顯示。口碑的傳播在戶外人流密集的地方也得到了傳播。
5. 知名卡通形象公關:2005年2月,以眾人熟知的女性卡通形象為主角的多芬最新美發產品廣告將啟動,這些動畫人物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標志性人物,被大眾認為值得信賴並且和自己有相似性,但是她們的發型從來沒有改變過。因此,多芬公司試圖抓住機會,給這些受眾熟悉的人物一成不變的發型進行改變,突出多芬功能型美發產品的功效。這些卡通人物的形象將從2005年2月開始出現在電視廣告、若干頂尖雜志上,同時與福克斯(FOX)電視網的其他著名動畫形象一起出現。此外,多芬公司將運用公關、店內促銷、互外媒體及其他營銷手段。
這次活動從概念到執行都做得非常成功,有哪些是比較新穎的呢?
1. 真人秀取代美女秀,以及活動本身的主題的開發,產生了話題性和傳播性;
2. 具備話題性的主題在信息上深度挖掘,大部分信息會在雜志、網路上詳盡展示。比如教授如何對待自己的價值?如何回復自信等等。
3. 推廣執行步驟合理,推廣前期的懸念製造突出,極大引起了關注和討論。後期的傳播借勢於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在其電視直播廣告時段放送新穎的廣告。(一位21歲、生活在美國加州的普通鄰家女孩Lindsay Miller自拍製作,詮釋出美的另一層面:自然、真實。)
4. 用戶的互動渠道多,如網上投票、(有簡訊投票?)網上美麗測試、電子賀卡分享(告訴你的朋友她很美麗)、網上教程觀看、索取以及問答(與專家對話)。
5. 優秀的公關配合:權威的跨國調查報告、專家討論會、名人/平民模特的采訪(敘述他們的故事)、話題性的模特選舉(選用了一名98歲高齡的老婆婆做模特)
6. 傳播手段的創新性:網路官網討論社區建立、戶外廣告的調查效果和言論實時顯示、網路視頻的傳播(Youtube——「人造美女」);
7. 不得不提的是網站的建設,簡潔大方的設計,感人之深的音樂,豐富的內容和互動設計。讓人印象深刻,產生了良好的品牌聯想。
聽說多芬「真美運動」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女孩提高自尊程度。其野心勃勃地設定目標,預計到2008年能夠真正對100萬年輕女性生活產生影響。下階段的動作會是什麼?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么?周報將持續關注。
3. 整合營銷的案例解讀
DHC是日本的一個化妝品品牌,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相比要比其他歐美品牌要晚很多,而對於化妝品營銷而言,想在一個新市場當中搶得一席之地,即使大量的營銷投入,也未必完全可以實現目標。相比DHC的營銷策略,應該說他們很懂市場,他們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以上的數據分析。
網路病毒營銷
互聯網是消費者學習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新品牌和新產品方面,互聯網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電視廣告前面。
DHC採用廣告聯盟的方式,將廣告遍布大大小小的網站,因為採用試用的策略,廣告的點擊率也是比較高,因為採用了大面積的網路營銷,其綜合營銷成本也相對降低,並且營銷效果和規模要遠勝於傳統媒體。
體驗營銷
一次良好的品牌體驗(或一次糟糕的品牌體驗)比正面或負面的品牌形象要強有力的多。
DHC採用試用體驗的策略,用戶只需要填寫真實信息和郵寄地址,就可以拿到4件套的試用裝。當消費者試用過DHC產品後,那麼就會對此有所評價,並且和其他潛在消費者交流,一般情況交流都是正面的(試用品很差估計牌子就砸掉了)。
口碑營銷
31%的被采訪對象肯定他們的朋友會購買自己推薦的產品。26%的被采訪對象會說服朋友不要買某品牌的產品。
消費者對潛在消費者的推薦或建議,往往能夠促成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媒體逐漸有失公正的公關,已經讓消費者對傳統媒體廣告信任度下降,口碑傳播往往成為化妝品消費最有力的營銷策略。
會員制體系
類似於貝塔斯曼書友會的模式,只需通過電話或上網索取DHC免費試用裝,以及訂購DHC商品的同時自動就成為DHC會員,無需繳納任何入會費與年會費。DHC會員還可獲贈DM雜志,成為DHC與會員之間傳遞信息、雙向溝通的紐帶。採用會員制大大提高了 DHC消費者的歸屬感,拉近了DHC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多渠道營銷
網路營銷是DHC營銷體系的一部分,當然傳統媒體依然會有DHC的廣告,包括重金聘請代言人等行為,都是在提升品牌的形象,多渠道的營銷推廣,加深了消費者對DHC的品牌印記,當接觸到試用的機會後,促成購買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整體來看,DHC近幾年的告訴發展和其營銷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說DHC更了解市場,懂得利用新媒體為品牌傳播。通過傳統媒體、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可信度,對於新產品而言是核心關鍵;網路的病毒營銷能夠將傳播的點放大化,投入1分的成本看到的也許是10分的效應;通過體驗營銷的方式,直面消費者,用產品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一旦能夠建立品牌信任,很有可能DHC在這個消費者影響范圍內就傳播開來,更多的人申請試用,更多人嘗試購買;最終用DHC的會員DM雜志將用戶和品牌緊緊捆綁在一起,不斷關注和提醒消費者,自然會促成更多的購買決策和傳播影響。
從以上的分析而言,互聯網對DHC最大的促進有3方面:
1. 降低了營銷成本。
2. 大幅度提高了品牌佔有市場的速度。
3. 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對潛在消費者有效的口碑。
從此數據和案例我覺得可以引起很多的思考,一方面是傳統企業如何針對消費者的心態,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工具進行有效的營銷推廣。另外一方面,消費者的心態和消費交流的慾望,本身也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需求,進而商業的轉化也是十分便利,幫助品牌凝聚精準用戶產品的應用,必然會受到商業的青睞。也許這就是社會化商務應該做的事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4. 整合營銷案例有哪些
說一下從小吃到大的衛龍辣條
近年來經濟形勢的動盪,食品行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回各種產品的銷量答不斷劇減,利潤下滑。尤其是三鹿奶粉、地溝油等事件之後,人們對於飲食健康的注重,對於食品的品質要求也開始越來越高,零食也漸漸變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詞。
但是如今小食品界卻出現了一個奇葩,就像是開了掛一樣,銷量不降反升,而且從「垃圾產品」的光榮代表迅速躥成了「食品界第一網紅」,這么反常的現象不得不讓人其他同行們驚掉了大牙。
衛龍辣條的成功在於其網路上整合營銷的成功,論壇上腦洞大開的段子,微博上讓人捧腹的表情包,以及敢於模仿、創意無限的電商網站,如此順應互聯網思維的創意營銷不但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而且還引爆了廣大網友的G點,從而形成一種熱門的話題和大信息時代的人們追求新奇獨特的關注點。並且平時網路上關注這些信息的群體也正好是他們的主要消費者,投放信息的定位十分的精準和明確,在不斷增加品牌曝光度的同時引導潛在的消費者關注他們的產品,最終轉化成了實際的銷量。
5. 電影整合營銷的核心是什麼
電影整合營銷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簡言之,觀眾要看什麼就拍什專么,喜歡哪個演員就請誰屬演,符合消費者願望為中心。為了了解觀眾的喜好,就必須要重視市場調查,市場調查包括三方面:一是調查觀眾喜歡看什麼類型的影片,以此來確定影片的上映時間安排。二是調查一定時期的大眾社會思潮是什麼,從而確立影片拍攝的主題。三是調查觀眾品位,通過調查發現影片的四大賣座元素:好故事、好演員、好場面和好音樂。
要想了解更多關於整合營銷方面的內容,可以搜索上海文軍信息了解。
6. 推薦一部適合做市場營銷案例的電影
以《人再囧途之泰囧》為例探討國產電影的專營銷策略屬
http://wenku..com/link?url=ty6RvIJg-hC6xQhH4lutvvC6Z_0luoE3IP-8O
7. 這幾年有哪些經典的電影宣發案例
《大世界》
淺嘗輒止不徹底,引燃爆點遙無期
「如果昆汀做動畫,大概就是這樣的!」版即便曾權入圍柏林電影節獲此超高評價,還曾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大世界》開畫後的表現仍不理想。
上映三天總票房還不到200萬元,占總票房的比例遠不及排片率,於是乎一度獲得無數贊譽的《大世界》從首日2.4%的排片佔比,到第5天就僅剩1%了。
對此窘境,片方很難高興的起來,或許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周六晚間,他們通過官方微博發出宣言:「直面慘淡,不問結果。上映不易,堅持到底!」
鑒於前期單薄的宣發,這種局面實可預料。且不說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宣發成本本就不高,放在群狼環伺的賀歲檔更是容易被淹沒。尤其在宣發策略上,《大世界》打出「成人動畫」概念,但它只是一部披著動畫外衣的文藝片,從一開始就不被當做一部動畫片來看待,它的黑色幽默、現實反照過於「寫實」。
此外,宣發物料也不夠清晰明了,「時代周刊」、「一袋錢」等系列海報不足以引爆燃點,而「連續四年、每天8-10小時的堅持創作,最終繪制44000張動畫值得尊重」的導演劉健本人也低調異常,連路演都沒有按計劃完成就草草叫停。
僅靠口碑逆襲?不是很傻,就是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