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運來了,各大品牌如何借勢營銷
世界盃吧 比如vivo就靠微博關鍵詞「世界盃」買斷 營銷
Ⅱ 求比較經典的體育營銷案例,最好是近期的~
說一下近期的體育營銷案例,近幾年不少品牌都開始體育贊助,通過運動會來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8月26日至9月8日,勞力士以官方贊助商的身份,參與了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並為大會賽事提供指定時計。今年,曾在美國公開賽奪得五連勝的勞力士代言人羅傑·費德勒及其他勞力士代言人如盧卡斯·普伊、格里戈爾·迪米特洛夫、卡洛琳·沃茲尼亞奇等頂尖球員都會重返紐約,參與此次賽事。
觀察腕錶行業近年來的動向會發現,但凡大一些的高端品牌,都有自己支持的體育賽事項目。那麼他們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贊助體育運動?真相只有一個,就是撬動品牌營銷。
一般概念里,體育營銷一是指將體育本身作為產品營銷,二是指運用營銷學的原量,以體育賽事為載體而進行的非體育產品的推廣和品牌傳播等營銷現象。
腕錶品牌贊助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對其品牌資源的利用是非常綜合立體的——一方面,在這些體育賽事里,贊助商的產品露出往往會非常豐富、多元,且腕錶常常會因有趣、有用而令人產生較高的好感度;另一方面,腕錶品牌也會大力贊助一些在專業領域有較高知名度的運動員,甚至讓他們擔任代言人,以他們命名一些限量款產品,共享這些優秀運動者們在專業領域的高光時刻獲得的好感度、曝光度加權。
Ⅲ 借勢營銷的常見營銷手段有哪些
1. 借品牌
有效藉助已有知名品牌,可以快速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在奧運期間的奧運營銷,就是典型代表。奧運會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體育盛會,受到了全球的注目。特別是商界奇才尤伯羅斯創造性地將奧運和商業緊密結合起來,並使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第一次賺錢的奧運會」以來,奧運經濟越來越成為眾商家關注的焦點。比如在北京申奧活動中,可口可樂、通用汽車、喜力啤酒、農夫山泉、富士膠卷等公司都積極參與,這些企業圍繞奧運賽事除了投入贊助費外,還從公益、文化、熱點等各個角度採取了一系列相關的營銷活動。
再比如著名的奧巴馬女郎,也是藉助了奧巴馬的個人品牌才「一脫成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其實「脫」了不一定就能出名,關鍵是看在誰面前「脫」。
2. 借渠道
在實施網路營銷時,通暢的推廣渠道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但是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條件和能力建立自己的渠道。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想辦法藉助別人的成熟渠道來進行推廣。
在這個方面,軟體行業用得是比較深入的,比如最常見的一種手段就是軟體綁定。經常喜歡嘗試軟體的朋友應該比較有感觸,在安裝一些小軟體時,經常推薦和提示你安裝一些相關的其他軟體。而一些惡劣的軟體,則根本不提示,直接強行幫你安裝,比如金山毒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你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安裝上的。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360衛士手機版,會有一些諸如「清理加速」、「軟體管理」、「手機殺毒」等方面的功能,如果你以為這些都是360衛士手機版自帶的功能,那就錯了,當你運行這些功能的時候,相應軟體才會下載到手機里,這樣利用360衛士手機版這個渠道,360就可以同時推好多款與手機優化相關的軟體了。
3.借事件
所謂熱門事件,關注的人肯定多,所以藉助這些熱門事件宣傳一下自己的公司或產品,比如杜蕾斯的官微,基本上網路中出現一點熱門事件,他們都能借上力,推出一個巨牛無比的文案,達到自己品牌營銷的目的。
另外,提起借熱點事件,想起另一個事件了:
第22屆冬奧會開幕式上,名為「俄羅斯之夢」的冰雪盛宴之中卻出現了一點小小的瑕疵。在體育場上空漂浮的五朵雪絨花本應該慢慢展開最終變形為象徵著奧運會的五環形象,但右上角的一朵雪絨花卻因為故障並沒有展開。「五環變四環」,這樣的失誤通過電視轉播呈現在了全世界觀眾們的面前。
國際奧委會對奧運商標的授權使用管理非常嚴格,沒經授權的商家是不能使用奧運相關元素的。但「四環」並不在奧組委授權范疇之內,商家使用的話,算不上侵權,各大商家敏銳的抓住時機,結合自己產品發揮想像:
一家名為zazzle的在線創意網站很快就推出了名為"索契故障"t恤衫,裡面有各種顏色可以選擇,但是價格不菲,男款需要22.95美元,女款也要19.95美元。國內電商迅速跟進,推出了其中的白色男款T恤,一位淘寶賣家一天就賣出了五百多件。
紅牛飲料則以「打開的是能量,未打開的是潛能」作為宣傳標語,使得網友吐槽活動繼續升溫。
中國聯通推出營銷廣告,你做不到的,沃來幫你。
有瀏覽器廠商戲稱,五環沒打開,是IE瀏覽器太慢,不如換一個試試。360、聯想等公司也把自己公司logo放在缺席的五環處,通過公司微博賬紛紛借機營銷。
互聯網中借勢營銷應用的非常廣泛,除了上面說的三種情況,還可以借名人效應,但不管是借渠道、借事件還是借名人,最核心的關鍵點在於,一定要是大眾所關心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如何借勢奧運話題,耍出營銷心機
8月奧運季,正如火如荼進行。賽場上,奧運健兒激烈競技。賽場外,品牌廣告主比拼營銷創意。於是,微博上、朋友圈中蹦出了五花八門的海報、小視頻、直播、H5等。不過就廣告創意而言,H5的傳播與互動效果,是最有代表性的。
隨後,我們看到耐克、寶潔、安踏、vivo相繼在朋友圈推出H5。他們都希望以奧運精神為切入點,通過一個個場景與故事的創意,達到與用戶互動的效果。
其中,vivo的H5《寧澤濤正向你游來》,借勢了奧運與寧澤濤的雙重熱點,讓我們感受到了有點不一樣的廣告創意。
▌H5場景設計與奧運穿越
參與感:這個H5的初始畫面,引導著用戶長按屏幕參與進來。隨著泳池中寧澤濤的出現,比賽場面的遞進,微信圖文消息的定格,再由新聞中游出來的比賽場景,完成了用戶體驗的第一階段,即參與感。
從線上線下的勢頭來看,X7極有可能繼續攻佔開學季的銷售高點,今年突破千萬大關。至於X7能否承載起助推vivo沖擊「Q3、Q4國產TOP2」的重任,我們不妨認真期待一下。
Ⅳ 有哪些讓你佩服的借勢營銷案例
其實借勢營銷有很多。比如如果一個電視劇或者一個電影一個動漫火了,馬上淘寶就會有相關的產品,比如各種同款或者周邊。
Ⅵ 市場上有什麼成功的借勢營銷案例嗎
借勢營銷是將銷售的目的隱藏於營銷活動之中,將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並接受產品的營銷手段。具體表現為通過媒體爭奪消費者眼球、藉助消費者自身的傳播力、依靠輕松娛樂的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市場消費。換言之,便是通過順勢、造勢、借勢等方式,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策略。
借勢營銷宣傳技巧
(一)價格借勢。如果自己的產品和競爭者是同類產品,並且包裝、質能、款式、品牌力都和競爭品牌在伯仲之間,但是價格比競爭品牌低,那麼,緊貼著競爭品牌,能最直接突出價格優勢。不要小看那張小小的價格標簽,這往往是把消費者拉到自己旗下的最後機會。
(二)特色借勢。有一種可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然不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的巨人,企業很明顯地將競爭對手定位於二級可樂品牌。但是該產品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可樂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紊。於是企業在賣場的陳列策略是:遠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緊貼著其他可樂。並給出醒目的POP廣告:A可樂,年輕健康 的汽水!很顯然,緊貼競爭品牌。並努力突出產品品質的個性特色和優勢,以達到產品更明顯的區分。當消費者經過這些可樂時, 看見其醒目的POP廣告,對比優勢自然就強烈異常。
(三)自家產品借勢。在同類產品里,如果自己的產品線更長。同樣可以用緊貼陳列的策略來突出品牌優勢。當產品優勢明顯的時候, 陳列應當用緊跟策略。俗話說: 「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 緊跟,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進行比較,充分借競爭品牌的相對弱勢,來提升自己的優勢,一邊打壓, 一邊提升, 效果不言而喻,這是陳列中的關鍵。
借勢營銷成功案例 :
通向2022年冬奧會,北京來了!7月31日晚,萬眾矚目的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冬奧會)舉辦城市終於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奧委會(IOC)第128次全會中揭曉。短短幾小時之內,各大品牌開始忙壞了,看它們如何借勢營銷。
1.最「老大哥」品牌:三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 三星電子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無線通信設備全球合作夥伴、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全球合作夥伴,力推三星電子的技術創新和奧運精神。北京(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申辦資格,三星將繼續全力支持奧運精神,為北京喝彩。
2.最走「心」品牌:伊利
七年前,恰逢2008北京奧運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七年後,北京又將迎來2022冬季奧運,你將會做什麼?
3.最有文化 品牌:有道詞典
引用《權利的游戲》中的台詞「Winter is coming」意識暗示一場戰役即將到來,另一個這次台詞中把win用紅色突出,表明我們贏了,一語雙觀。
而另一款海報則把兩個競選城市阿拉木圖和張家口名字中的「圖」和「口」字進行對比,暗示「無招勝有招,無冬勝有冬」,真是最有文化的品牌。
4.最"龐大"品牌:打車軟體
出門就可以看世界,因為我們把世界載給你了。
5.最「運動」品牌:P&G
寶潔旗下品牌先行開了一場運動會,換上運動服的它們,看上去都是萌萌噠。
6.最「文藝」品牌:雀巢咖啡
冬奧會下的陽光,是彩色的,泡出來的咖啡,是幸福的。
7.最溫暖品牌:美的
七年之約,冷暖相攜。
夏去冬來,年復一年。
8.最「勵志」品牌:蒙牛
每一杯,為下一個里程碑。
9.最「鼓舞人心」品牌:杜蕾斯
滑到家了,北京張家口。
10.最「岡顯本色」品牌:岡本
京城,岡顯本色。
11.最「勵志」品牌:榮耀手機
今日的成功,讓北京再度榮耀;今天的勝利,讓中國成為世界首個奧運會全滿貫舉辦國,這一刻,我們值得驕傲、榮耀!
Ⅶ 百事與可口可樂的奧運爭奪戰案例
兩樂的奧運爭奪戰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對老冤家在奧運會贊助上爭奪也十分激烈。早在1980年第22屆奧運會上,百事可樂就與可口可樂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營銷戰。由於百事可樂在奧運會開幕前兩個月便在各比賽場地豎起大面積廣告宣傳牌,並在多處地方設點推銷,在運動會期間向各國運動員和大會工作人員散發贈飲券,給獲獎運動員贈送紀念品,又多次舉行酒會招待各國運動員及名流貴賓,結果名聲大振,在那次廣告競爭中,百事可樂的盈利超過可口可樂約三分之一。
自從國際奧委會推出了TOP計劃後,可口可樂就不惜血本投入巨資連續成為TOP贊助商,也同時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可口可樂公司在當年第三季度的盈利增加了21%,達到9.67億美元;而同期百事可樂的利潤卻下降了77%,只有1.44億美元。
可口可樂的體育營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自1928年贊助奧運會以來,1930年贊助第1屆世界盃,可口可樂從未停止過贊助這些活動(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痛失陣地,馬上就明顯落後百事可樂,於是在1984年洛杉磯以超過贊助費900多萬美元力保在手)。可口可樂的贊助預算在營銷預算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尤其是1996年,高達6.5億美元,約占當年營銷預算13億美元的一半和銷售額185億美元的3.5%。另據可口可樂消息稱,在長野冬奧會的時候,在當天可口可樂的銷售額比預期的要上漲3%,奧運會是主要因素之一。可口可樂還通過悉尼奧運會使其品牌在澳大利亞受到了空前的歡迎,並有力地提升了品牌價值。可口可樂也希望能在希臘和北京奧運會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Ⅷ 奧運營銷史上8大經典營銷案例有哪些
經典案例一:賣魚鉤
案例點評(營銷新模式――連鎖營銷):年輕的業務代表具有非凡的營銷思維和營銷技巧,他善於通過消費者行為特點撲捉營銷機會點,再用商品訴求點去抓住機會點,並適時地提供滿足需求的商品方案,持續不斷地從一種商品的需求過度到另一種商品的營銷機會點,從而建立起消費行為-營銷機會-商品訴求-滿足需求的較為完整的循環營銷鏈條,鎖住重要的目標消費群,最終實現系列商品的組合銷售,他堪稱是銷售經理的模範典型。
經典案例二:打賭
大意是說一老頭保持每周存款100元的習慣,而看守該日資銀行的保安感到奇怪,就問老頭為什麼這樣,老頭告訴他自己每周打賭都贏100元,保安不信老頭每次都賭贏,老頭順勢提出倆人打一賭並設定賭題為「老頭能摸到該行行長的凸腦袋」,押賭為200元。老頭存好錢通過巧妙公關找到行長,告訴行長說他腦袋上面有虱子,行長斷然否決,老頭就說如果腦袋上面有虱子行長你給我50元,如若腦袋上面沒有虱子我給你100元,結果行長同意了讓老頭摸一下自己的腦袋以證實老頭純粹是無賴,結果老頭輸給了行長100元而從保安那裡贏了200元,從而保持了每周存款100元的習慣。
案例點評(營銷新模式――布局營銷):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頭善於撲捉人們慣性的消費思維習慣並加以利用,他通過把握一般人慣性的好奇心理而為自己設置營銷布局,同時制定營銷規則,在整體營銷戰略指導下,通過設置布局而設定營銷目標同時也就是市場機會的挖掘,最終通過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而抓住該市場機會,從而實現自己的營銷目標。
經典案例三:「老謀深算」
大意是說一日本老頭從老闆位置上退休後在家修養。偶爾一天下午的吵鬧間雜著刺耳聲音打破了以往的寧靜生活,煩惱的老頭開窗看到院後的空場地上一群頑皮的孩子在把易拉罐當作足球踢,一連幾日好不心煩。狡猾的老頭想出了一招,這天他把正要准備踢的幾個大孩子叫住了表示他願意為他們出「贊助費」5日圓/人,並鼓勵他們使勁為自己踢,越激烈越好。孩子們更高興了,他們越踢越瘋狂,然而剛過了兩天,老頭叫住了大家說由於養老保險發放不及時你們只能領到3日圓/人,孩子們有些不高興,不過他們還能繼續賣力地踢,但積極性已不如原來高了,狡猾的老頭又隔日把「贊助費」減少至2日圓/人、1日圓/人,當老頭把「贊助費」減少至0.5日圓/人時孩子們都氣呼呼地表示從此再也不為老頭表演了,狡猾的老頭心裡偷偷笑開了。
案例點評(營銷新模式――布局營銷+利益營銷):該案為關系營銷的利益營銷版,老頭深諳關系營銷之道,通過設立營銷布局,將一般關系貨幣化而升級為利益關系,自己始終占據利益主導方,進而利用利益關系影響關系對方,從而將對方納入自己的營銷體系中。
Ⅸ 把錢投到奧運會上去做營銷,到底值不值得
明天,里約奧運會即將打響。除了全世界人民都期待的競技賽場外,另一片戰場也已吹響號角、蓄勢待發——奧運品牌營銷戰。
奧運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4年一度的世界級賽事,各大品牌爭相在奧運會上砸以重金,只為在全世界人民眼前嶄露頭角。營銷界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在通常情況下投入1億美元,品牌的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贊助奧運,投入1億美元,知名度則可以提高3%。奧運會是企業品牌絕不能錯過的「黃金營銷期」。
但贊助奧運會畢竟是個砸錢的買賣,真金白銀要砸在哪裡,是一門學問。中國太極功夫講求「借力打力」。細數奧運營銷史,不難發現一個通透的邏輯:贊助了奧運會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方法論,能不能火,看你怎麼玩。
成功案例:阿迪達斯的病毒式營銷
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阿迪達斯通過游說奧組會,成功讓幾乎所有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它的鞋子,完成了第一次病毒式入侵。
柏林奧運會,阿迪找到美國著名短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並努力建議他在比賽中使用阿迪達斯釘鞋。最後,他穿著阿迪達斯的釘鞋連奪四枚奧運金牌,阿迪達斯名揚五大洲。
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病毒式營銷活動,除了空前的財力物力投入,它把10萬奧運志願者都變成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這一次阿迪達斯打敗了在中國的老對手耐克。
點評:在所有的奧運贊助商里,阿迪達斯創造了兩個之最:贊助了最多的運動員和最多的運動隊。這家老牌就像病毒一樣融入每一屆奧運會,成為奧運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失敗案例:被奧運拉鋸戰拖垮的宏碁
2009年,宏碁接替聯想成為2012年倫敦奧運的TOP贊助商。但作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的費用非常昂貴,宏碁為此支付的錢可能超過8000萬美元。
但奧運營銷拼的是長線,贊助費只是搭起了檯子。意外的是,宏碁在2011年出現歷史上的首次巨虧,若要想維持2012年盈利,宏碁不得不縮減開支,因此,在本該花錢大力營銷的奧運會之年只能悄然失聲。
而為了免於深陷「燒錢」泥潭,宏碁只能眼看著為「TOP贊助商」資格扔出的幾千萬美元「打水漂兒」。
點評:奧運營銷「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其實一直都有,奧運營銷也包含多個層次。能拿下奧運會的贊助機會是本事,但能否打好這場持久戰也需要品牌足夠的底蘊。
成功案例:Speedo——「鯊魚皮」必須穿到「鯊魚」身上
Speedo是一家規模並不大但以生產游泳衣見長的公司。Speedo以游泳比賽作為主要的營銷渠道。旗下簽約了菲爾普斯、哈克特和索普等泳壇頂級巨星。
Speedo的第一次世界亮相始於悉尼奧運會。當時,Speedo發布了名為「快速皮膚」的第一代「鯊魚皮」。這屆奧運會上,有83%的選手身穿「鯊魚皮」,其形象代言人索普奪得3金2銀,可謂風光無限。
2008年北京奧運會,至少有50個國家隊是身穿「鯊魚皮第四代」參加奧運比賽的,而且94%的冠軍得主穿的都是它。在沒有任何廣告、促銷的推動下,藉助菲爾普斯首奪8金和世界紀錄頻頻被破的轟動效應,Speedo迅速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
點評:Speedo的成功源於專注和擇優。如果說阿迪達斯是全范圍鋪開,那Speedo則更專注,覆蓋自己更擅長的細分領域——游泳項目,並擇取了更優質的代言人——索普、菲爾普斯。
失敗案例:天價壓龍服,安踏失意倫敦
倫敦奧運會,安踏出資12億押寶中國「冠軍龍服」。但在奧運期間,其營銷力度卻被認為乏善可陳。
首先,毫無新意的贊助,只是因為大家都在贊助,所以安踏不想落於下風。
其次,安踏一直強調中國領獎服,但是龍服對消費者而言卻沒有太多的意義。安踏的品牌精神和奧運精神沒有產生共鳴和有效傳達給消費者。
最後,雖然中國體育代表團每次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都要穿上安踏的龍服上台領獎,但是其時間有些短暫,難以形成深刻印象。反而讓贊助奪得金牌的體育項目的競爭對手搶奪了風頭。比如李寧一直堅持「金牌隊策略」不變,據統計,李寧贊助的5支隊伍共奪得了21塊金牌,佔中國隊金牌總數的一半以上。
點評:企業如果只把贊助奧運當成一個在國際舞台表現的機會,缺乏通盤考慮是無法得到理想回報的。
成功案例:Google不花錢也能秀
Google是別出心裁的一位奧運會玩家,既不是TOP合作夥伴,也從來沒有贊助過奧運會。但Google的奧運烙印刻在了無數網民的心裡。
Google用的是四兩撥千斤的手法。每逢重要的日子,Google都會推出應景的紀念Logo,這樣的傳統儼然已成為其文化的一部分。
悉尼奧運會期間,Google開始嶄露頭角,主頁的企業logo上多了一隻舉著火炬的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整個logo形象非常契合悉尼奧運會的主題。4年後的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Google在logo創意中巧妙融入了這個地中海文明古國的傳統元素。
北京奧運會,Google按慣例陸續推出了由五個福娃打頭陣的奧運會系列logo圖標。這次是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十二生肖的運動奧運logo,每個運動項目都找最不可能完成的動物來實現,展現了Google設計師們的國際水平。
點評:劍走偏鋒卻又無處不在是Google的戰術,就算不砸重金也能鑽到每一個空子。如何用最低的成本營銷出最好的效果,這是所有企業需要思考和學習的。
事實上,奧運會這艘大船不是品牌上了就能順利隨之遠航的。奧運會的商業環境已然越來越復雜,傳統媒體的衰落,自媒體的興起,使得信息流動更快,奧運會的玩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品牌如何在這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並展現自身的價值,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而中國的品牌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也一直為人詬病——創意不足,揮金如土。此次里約奧運會如期而至,中國品牌也派出了「夢之隊」出征里約,這一次中國品牌能展現怎樣的實力,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看點。
附:部分參與里約奧運會的中國品牌
361度、華江零距離參與里約奧運會。361度將提供全部奧運會、殘奧會和測試賽的志願者、技術人員以及火炬接力人員的服裝;華江參與里約奧運會設施的建造。
格力中標多座為迎接奧運會而興建的酒店、機場改造等配套項目。
伊利邀請寧澤濤代言,並以1.75億拿下央視「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驕傲》獨家慶賀」;
蒙牛發起「牛到里約」話題影響,簽約國家游泳隊;
光明攜手中國女排助力奧運,並在央視招標會上,光明獲得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獎牌榜》」獨家冠名權;
銳澳的旗下的兩位代言人楊洋和郭采潔成為本屆奧運會火炬手受邀前往希臘參與奧運聖火的傳遞。而銳澳的英文「RIO」與里約熱內盧的縮寫「RIO」相同,銳澳也是借勢營銷;
李寧正式發布了為中國國家乒乓球、羽毛球、射擊和跳水四支隊伍打造的全新2016奧運比賽裝備;
匹克體育贊助的奧運代表團將擴大到10支,分別是紐西蘭、斯洛維尼亞、烏克蘭、塞普勒斯、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奈及利亞、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10個國家或地區的奧運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