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營銷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的早期競爭」案例分析
沒學過營銷學。但個人覺得,市場是個變化又富有色彩的一個市場,每內個人的想法容都不一樣,銷售當然不能一成不變的掌控這個市場,想讓市場跟著你轉。相反地,營銷要符合市場變化,不是說客戶是上帝嗎?我們當然應該要以客戶的要求點出發,生產出他們喜歡的車子,才能握住市場的份額。
2. 福特的營銷為什麼能獲獎他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
被譽為「汽車大王」的亨利.福特,1903年創立美國汽車行業中資格最老的壟斷企業——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於美國密執安州的一個農場主家,他熱衷於汽車製造,公司成立以來產品銷售形勢很好,長期供不應求,以至於亨利.福特揚言「不管顧客需要什麼,我的汽車九十黑色的。」
統一規格的黑色的福特汽車照樣源源不斷的賣出去,賺取理想的利潤。但好景不長,到20世紀50—60年代,福特的黑色汽車在市場上幾乎無人問津。後來公司改變市場營銷觀念,按消費者的需求開發新型汽車,才重新打開銷路。
問題:(1)福特的揚言屬於典型的什麼市場營銷觀念?這種市場營銷觀念的含義是什麼?
(2)20世紀50—60年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什麼市場營銷觀念?這種市場營銷觀念的內涵是什麼?
(3)「本公司旨在製造麵粉」的廣告語在什麼性質的市場上才有效,與這種性質的市場相對的市場,其含義是什麼?
參考答案:
(1)生產觀念:生產觀念是一種以生產為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逐步形成的。指企業以加強生產管理作為開拓市場攫取最大利潤的根本指導思想。
(2)市場營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是一種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思想,消費者需要什麼,企業就生產什麼。
(3)賣方市場:買方市場是由「賣方市場」發展而來的,買方市場是指買方在市場上佔有有利地位,產品供過於求的市場。
3. 案例分析 福特汽車公司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答:福特汽車公司成功的關鍵要素是對其內部環境進行了積極的變革,公司的內部條件分析幫內助其確立容了內部許多方面的優勢和劣勢。比如:
(1)財務狀況方面,福特汽車公司通過較低數量的存貨和准時化生產來運作,確保了持續增長;現金、可上市證券以及運營資本的降低也對公司的持續發展幫助很大;通過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安全的股利分配,是其免受股息下滑的威脅。
(2)產品地位方面,福特注重式樣和質量方面的領先。
(3)市場營銷能力方面,福特明智地求助於廣告代理商等提高競爭力;之後福特創造性地運用了超級經銷商,淡化了品牌形象。
(4)設施及設備狀況方面,投入必要的資金進行建廠,設施的先進使得人員需求減少,並以更低的庫存和更准時的生產來利用設施和設備;還用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紅外線和超聲波來輔助生產。
(5)組織文化方面,如今的福特和過去一樣重視企業文化的作用,並及時形成新的企業文件,鼓勵職工參與管理和接受終生教育。
4. 汽車營銷案例
福特公司就是一個較好的例子.福特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造出第一輛車的時間回是1896年,答售價是200美元,年產量600輛。到了1902年,美國汽車產量已達9000輛。福特公司最初只生產一種黑色的T型車.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汽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生產商湧入,開始生產多樣式的多種顏色的車子,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福特公司沒有改變它的生產方式,還是生產那種黑色的T型車,導致汽車的銷量下降.幸好後來福特公司新的班子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開始結合人們的需求生產多樣式多顏色的車子,銷量開始上升,以致於到現在它都是汽車領域的****.
成功:利用先入的策略,及時搶佔了市場.提高生產效率,大大減少了成本.這樣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
失敗:沒有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完全以自己的生產為導向,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
5. 案例分析: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的早期競爭
這個問題很專業,我自己根據知道的一下東西隨便說一下吧,權當是拋磚引玉了。呵呵
1 福特的成功之處在於把汽車帶入了尋常百姓家,真正造出了「大眾車」,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買的起的車,要知道福特之前所有的汽車都是奢侈品,基本上那時候的汽車都跟勞斯萊斯一樣的,所以那是真正的奢侈品。福特的貢獻就在於他通過流水線作業和提高工人勞動效率的途徑造出了廉價汽車或者說國民汽車,在這個過程中流水線作業和高工資高效率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創舉和經典範例。
2 通用在後來超越福特的關鍵在於一個人:斯隆。他開創了管理學的另一個經典:事業部管理體制。就是同一個公司下設立不同的品牌或業務事業部,相互競爭,共同發展。因此收購了很多小的汽車公司,按照品牌組成不同的事業部,如雪佛蘭、別克、凱迪拉了、龐迪克、奧茲莫比爾等等。用不同的品牌生產不同特點的產品,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相反,福特此時則堅持只生產黑色的T型車,不提供其他顏色,這點被通用很好的利用了,通過產品的多樣化擊敗了福特。現在很多大公司都採用事業部體制,比如寶潔、通用電氣等。
3 我個人的體會就是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創造適應其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無視消費者需求的公司最終的結局必然是失敗。還有就是在管理體制方面的創新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影響,通用的事業部體制的創新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就這些了,如果要做案例的話,需要查很多的資料,我的這些就當是給你一個思路吧~你好好努力哈~~
6. 求一份福特汽車銷售案例分析
福特來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自他造出第一輛車的時間是1896年,售價是200美元,年產量600輛。到了1902年,美國汽車產量已達9000輛。福特公司最初只生產一種黑色的T型車.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汽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生產商湧入,開始生產多樣式的多種顏色的車子,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福特公司沒有改變它的生產方式,還是生產那種黑色的T型車,導致汽車的銷量下降.幸好後來福特公司新的班子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開始結合人們的需求生產多樣式多顏色的車子,銷量開始上升,以致於到現在它都是汽車領域的****.
成功:利用先入的策略,及時搶佔了市場.提高生產效率,大大減少了成本.這樣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
失敗:沒有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完全以自己的生產為導向,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
7. 誰有企業戰略管理 福特公司 所有案例分析的答案
推薦你看一本《現代企業經營決策學》裡面有企業戰略決策管理方面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你
8. 市場營銷案例福特汽車公司案例
一,區域來保護制度。你沒看自見美國總統去哪訪問時,總時空軍一號專機,同時凱迪拉克專車也同時出現在所訪問的國度嗎?這就叫品牌宣傳。他們這樣做其實是保護本國的品牌。
二,福特公司應采限哪些行動?單獨從營銷的角度來說,可以採用現有市場上的多種策略組合。但具體來說,還是政治上的因素多一些(伊斯蘭國家)。
三,這個問題更大了。在中國因為漢民和少數民族的信仰不同,所以中國的市場容量很大(宰相撐船)。伊斯蘭世界有人家的信仰,這個作為管理者應當充分意識到當地的生態人文政經等。
9. 野馬汽車營銷策略的案例 1965年,美國汽車巨人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野馬」牌轎車,第一年就售出近百萬輛,
福特「野馬」成功之道
1964 年,福特汽車公司推出的新產品「野馬」轎車,取得了轟動一時的成功,兩年內為福特公司創造了 11 億美元的純利潤。這與其獨特周密的營銷策劃是分不開的。福特汽車公司分部總經理李•艾柯卡在仔細分析了市場狀況之後,制定了一整套推出野馬汽車的營銷策略,令人矚目的銷售業績使他也獲得了「野馬之父」的稱號。
福特公司首先做的是調查並選擇目標市場。1962年,李•艾柯卡就任福特汽車公司分部總經理後,對整個汽車市場營銷環境作了充分調查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生育率激增,此後十年的人口平均年齡要急劇下降,20~24齡組要增長50%,購買新車的18~34歲年輕人可望佔到一半。根據這一信息,艾柯卡預見到今後 10 年的汽車銷售量將會大幅度增長,而對象就是年輕人。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費模式也在改變;婦女和獨身者顧客數量增加,擁有兩輛汽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人們願意把更多的錢花在娛樂上。人們正在追求一種樣式新穎的輕型豪華車。
艾柯卡在歐洲了解了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 「紅在」牌汽車銷售情況時,發現 「紅雀」太小了,沒有行李箱,雖很省油,但外型不漂亮,如不盡快推出一種新型車,公司就可能被競爭對手擊敗。於是,艾柯卡根據上述信息提出了一個目標市場,適合這個市場的車應當是:車型要獨樹一幟,容易辨認;為使於婦女和新學駕駛汽車的人購買,要容易操縱;為便於外出旅行,要有行李箱;為吸引年輕人,外型要像跑車,而且要勝過跑車。
福特公司其次傲的是根據目標市場進行產品設計。通過以上的調查福特的設計專家們使開始行動。李•艾柯卡授意車型經理和生產經理主持車型設計,指出這種新車一定要兼具式樣好、性能強、價格低三大特色。這種車應當是小型的,但又不能太小,必須能容下四人;它必須是輕型的, 重量不能超過2500磅;價錢方面,要帶有全套自選設備而不能超過 2500美元。 1962年秋天,新車的泥塑模型呈現在了艾柯卡面前。1963年春天,樣車陳列在福特設計中心,與公司的強大競爭對手一一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蘭新車並排展示,進行對比性分析。樣機一再改進,最後的形狀為:方頂,流線形;前長後短,低矮大方;整車顯得既瀟灑又矯健。艾柯卡把新車的命名也看作是產品設計的一部分。在早期設計階段,新車被叫做獵鷹特號,後又有人想叫它美洲豹、雷鳥 E 型等,艾柯卡認為均不理想,於是委託廣告公司代理人去底特律公共圖書館找目錄。此公司從 A 到 Z 列出成千動物,最後篩出一個——「野馬」,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地道的美國名字。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野馬式戰斗機的名字印象極為深刻,用 「野馬」作為新型車的名字,不僅能顯示出車的性能和速度,而且很適合美國人的個性。
福特公司第三步的工作是為「野馬」車制定價格。新車試制小組在底特律選定了 52對有中等收入的青年夫婦,請他們到福特展廳來品評新車。白領夫婦對新車造型表示滿意,藍領夫婦則把野馬看作他們所追求的地位和權勢的象徵。艾柯卡請他們為新車估價,幾乎所有人都估計約10000美元,並表示家中已有車,將不再購買這種車。當艾柯卡宣布車價在2500美元以內時,他們十分驚訝 ,都表示將購買這種能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新車。在研究了消費者心理之後,艾柯卡把車價定在2368美元,並開始設計下一步的營銷策略,為打開野馬車的銷路作精心的策劃。
福特公司第四步是新車上市的促銷活動。福特公司在正式推出「野馬」轎車之時,採用了多種多樣具有轟動效應的促銷手段,真可謂奇招迭出。「野馬」汽車正式投放市場前四天,公司邀請了報界100多名新聞記者參加從紐約到邊爾本的 70 輛「野馬」汽車大賽,這些車飛馳700英里無一發生故障,證實了野馬車的可靠性。於是,幾百家報紙都以顯著 的位置刊出了關於「野馬」的大量文章和照片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賽車活動,實際上是一次告知性廣告,使「野馬」成為新聞界的熱門話題。在「野馬」車投放市場的當天,福特在2600種報刊上登了全頁廣告,並在數家電視台播出廣告短片,廣告使用了所謂的「蒙娜•麗莎」手法:一幅樸素的白色「野馬」在賓士的畫面,註上一行簡單的字是「真想不到」,副題是售價2368 美元。由於公關經理的努力,新車照片同時出現在《時代》和《新聞周刊》封面上,關於這兩大雜志的驚人宣傳效果,艾柯卡後來回憶說:「《時代》和 《新聞周刊》本身就使我們多賣出10萬輛!」。福特公司還在全國15個最繁忙的機場和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200家假日飯店的門廳里陳列了「野馬」。公司選擇最顯眼的停車場,豎起巨型的廣告牌,上書:「野馬欄」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同時,福特公司向全國的小汽車用戶直接寄發幾百萬封推銷信,既達到了促銷的目的,也表示了公司忠誠為顧客服務的態度和決心。此外,公司大量上市「野馬」墨鏡、鑰匙鏈、帽子、玩具車,甚至在麵包銷的櫥窗里貼上廣告:「我們的烤餅賣得像「野馬」一樣快。」
由於從選定目標市場、產品設計到銷售野馬車的各個環節,福特公司均作了一系列精 心的策劃。使野馬汽車獲得了汽車銷售史上的巨大成功,使其訂貨單源源而來。到1965年4月16日,即野馬誕生一周年的時候,已售出 418812 輛,創下了福特公司的銷售記錄。
「野馬」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其符合市場需要的定位。其成功就在於公司決策者能正確地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並在細分的基礎上找准了目標市場,最後能 針對目標市場的特殊性進行產品定位和價格定位。有需求才有市場,但現代市場上的需求已不同於以前,需求的層次性已越來越明顯,因此,正確運用 STP 營銷已成為現代市場
營銷取得成功的關鍵技術,這也是「野馬」營銷成功所帶給我們的啟發之處。成功的STP策略也離不開市場調查及其他市場組合策略的相互呼應。
10. 請問管理學"福特汽車公司"案例分析2題,如何回答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興起、衰落和復興
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享利·福特有著精明強乾的頭腦和豐富的技術經驗。自從1889年《科學美國》作了有關德國賓士汽車的結構和製造的報導,許多美國人從事汽車製造後,他於1896年製造出第一輛福特汽車。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成立,開始生產「A」型到「R」和「S」型汽車參與幾十家汽車公司的競爭。當時還沒有什麼優勢。但1908年開始生產福特「T」型車就標志著福特公司壟斷局面的開始,「T」型車的特點是結構緊湊、設計簡單、堅固、駕駛容易、價格較低。1913年福特公司採用了汽車裝配的流水生產法並實行汽車零件的標准化,形成了大量生產的體制,當年產量增加到13萬輛,1914年增加到26萬輛,1923年增加到204萬輛,在美國汽車生產中形成壟斷的局面。福特從而建立起一個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製造業企業,從利潤中積累了10億美元現金儲備。可是,福特堅信企業所需要的只是企業家和他們的一些「助手」,企業只需「助手們」的匯報而由企業家發號施令即可運行。他認為公司組織只是一種「形式」,企業無需管理人員和管理。隨著環境變化和其他競爭者的興起,汽車有著不同檔次的需要,科技、產供銷、財務、人事等管理日趨復雜,個人管理難以適應這種要求。只過了幾年,到了1927年,福特公司已喪失了市場領先的地位,以後的20年,逐年虧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無法進行有力的競爭。當時它的強勁對手——通用汽車公司,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走著一條與福特經驗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由一些競爭不過福特的小公司拼湊起來的,在建立之初,這些小公司作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為政,通用公司組織機構不健全,公司許多工作集中在少數幾個人身上,不僅使這些領導人忙於事務,無暇考慮公司的發展方針政策,並且限制了各級人員的積極性。1920年後,新接任的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小艾爾弗雷德·斯隆在大整頓、大改組過程中建立起一套組織結構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根據市場不同層次顧客的需要,確定產品方向,加強專業化協作,謀取大規模生產,按照分散經營和協調控制的原則建立管理體制,組織堅強的領導班子,加強科研和發展工作,使技術、產品保持先進,加強產供銷管理,做好工資福利和人事管理,建立起財務管理等。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通用公司的組織管理水準,從而於1926—1927年使「通用」的市場佔有率從10%一躍而達到43%,此後多年均佔50%以上,而「福特」則每況愈下,到1944年,福特的孫子——福特二世接管該公司時公司已瀕於破產。當時26歲的福特二世向他的對手「通用」學習,著手進行斯隆在「通用」所做的事,創建了一套管理組織和領導班子,五年後就在國內外重新獲得了發展和獲利的力量,成為通用汽車公司的主要競爭者。
想一想:
1.福特汽車公司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為何能獲得成功而後又為何瀕於破產?結合環境變化來分析。
2.從福特汽車公司的復興和通用汽車公司的興起來看,管理人員和管理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分析在哪些方面必須有專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