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活動禮品有哪些
年輕人比較喜歡的禮品主要看有很多,主要看是什麼樣的活動,年輕人馬拉松比賽最喜歡就是有特色的運動獎牌,一般促銷禮品比較喜歡電子產品或者金箔撲克牌。
B. 年輕人喜歡的活動都有哪些
現在的年輕人都非常的喜歡一些極限挑戰。他們一般都會比較喜歡去娛樂的地方,比如說游樂場的一些刺激的東西,像蹦極,過山車,又或是一些酒吧,網吧或者是娛樂廳里去蹦迪什麼之類的。
C. 究竟什麼樣的營銷才能打動今天的年輕人
其實人的消費理念幾乎一直沒有變,還是那樣,最顯著的就是從眾心理,比如剛剛過版的雙11,打著優惠的噱頭權,再做些宣傳吸引客戶,最終達到銷售效果。還有一個就是明星效應,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其實我認為銷售之前,要做一個火熱的假象來吸引客戶。
D. 怎麼樣才叫做有強烈的營銷意願呢
「創造力營銷」的悄然出現
當我們對自己身邊創造營銷手段的時候,往往不加以更多的注意,而非常關注的是別人在怎麼做,所以著眼點是忽視了自己,因此在許多適合自己的創造營銷動力與手段的時候,變得模糊起來,甚至有許多好的點子與辦法也沒有注意,造成了對營銷推動的根本障礙,有時候在推進的過程當中束手無策,不是創造力的缺少,而是創造力的發現的缺少。就市場而言,現今創造力具備的四個要素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也就是創造力有了很強的滲透作用,創造力營銷的悄然推動,具備了很好的基礎。
環境:市場環境是把營銷工作推動的必要因素,環境決定創造力推進的快慢,目前的市場環境是新營銷模式與舊營銷模式在互相交錯,老模式大部分被放棄以後,新模式正處於革新與落實階段,所以市場環境變得非常激烈,企業在尋找適合自己銷售模式的基礎上,就會互相模仿各種銷售模式,這里就有許多進步與推動,甚至是新的創造,所以,目前的環境正處於快速轉型與推動營銷模式變換的關口。
人力:營銷領域所代表的人力資源非常豐富,也非常具有緊迫感,所以也給目前的市場環境中注入全新的熱量,在營銷領域的各個階層上,營銷探索的方式、目標比任何時候更加活躍,也更加貼近需求,一大批銷售精英與營銷人才正在努力實現營銷的新動力,創造新的銷售模式,並有了非常大的潛力與能力發揮。
機會:在機會面前,掌握機會是營銷人特有的,對於敏感時期創造的營銷模式與方法,將是非常寶貴的,由於信息交換的快速推進,因此,營銷領域創新的辦法目前變得十分暢通,只要潛心在市場上,創新的機會大大加快,創新的時機也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大量營銷人員在基層的摸爬與創造,給予更多的機會出現在市場營銷中。
意願:對於創新,意願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支具有生命力的營銷隊伍,也就有著強烈的創造意願,有了強烈的創造意願才能夠不斷推出新的營銷手段與模式,所以大意願上,營銷領域的創新意願變的迫切與實際,因此,意願在目前的營銷環境裡面,豐滿而從容。
創造力營銷的出現,是這個營銷時段的特殊財富,在這個時期,是我們關注新營銷或者創新營銷的最好機會,也是目前營銷的一種趨勢所在。
E. 怎麼做營銷才能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答復:作為入行的銷售人員來說,最重要的幾點經驗給你們分享如下:
第一、作為銷售人員所學的營銷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這些方面,一定要學好市場營銷專業,為以後通行證之所以學有所用而學有所成,能夠扎扎實實苦練基本功,為以後的職業營銷者打下良好的基石。
第二、作為銷售人員必須經常打扮好個人著裝和個人形象面子,以自我為要求的起點,以自我為職業營銷者而感到自豪和自尊的榮譽,以調節自我的心態和心理學,以做到穩重、大方、得體,而有氣質型的營銷者。
第三、作為銷售人員必須以責任心和事業心為工作的重心,能夠在銷售職場行業中,鍛煉每個人意志和耐心,能夠在工作中業務掌握嫻熟,能夠在客戶面前體現人才的魅力和交往的藝術魅力,能夠做到自我提煉和反思,也就是學會個人總結的心得體會及感受。
第四、作為銷售人員以突出個人的銷售業績和貢獻力,以優秀同事為例子,以能夠趕超其他同事的業務能力和業績,以銷售團隊為凝聚力和號召力,為打造一流的銷售團隊和突破銷售業績而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個人總結提論:
不論是銷售員還是客戶,都要以真誠和友善來對待所有事務,都要以用心服務於產品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都要以精明睿智的頭腦去處理好每一件事情,為事情的下一步進展作出安排的後續事項,只有兢兢業業的為工作而努力付出,相信:「未來前途一片光明」。!
謝謝!
F. 怎樣做營銷才能圈住年輕人的心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營銷方式,自然就會吸引年輕人的心。
要想完成這個營銷,首先要有合適的產品或者服務,如果失去了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產品或者服務為核心的營銷行為,都是扯淡。
G. 如何針對青年人群體有效開展營銷
針對青年人群體有效開展營銷
1、品牌營銷需要引領他們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
2、擴大媒體參與性增強他們的品牌營銷體驗
3、消費觀念不斷地更新為品牌營銷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產品要在個性化獨特性潮流化下功夫。
H. 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麼活動
現在很多中國的年輕人喜歡戶外活動,參加漫畫節之類的,還有喜歡泰國電影,你覺得泰國電影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之 男女主角自小是鄰居,兩小無猜。男主角經常和女主角在一起...
I. 什麼新奇特的營銷事件才能吸引當今年輕人的眼球
隨著一句"猴賽雷",百事可樂打響了猴年營銷戰役的第一槍!以用戶情感為紐帶,請專來了80、90後的童屬年偶像六小齡童來拍攝微電影《把愛帶回家之猴王世家》,影片一推出,便反響熱烈。隨著"六小齡童節目被斃"話題的持續升溫,百事微電影更是吸引了眾多網友目光,它的熱搜指數也達到了最高峰值。
J. 怎樣吸引80,90後的顧客群體
現代社會發展和變化速度極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消費心理受這種趨勢帶動,穩定性降低,在心理轉換速度上趨向與社會同步,在消費行為上則表現為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過去一件產品流行幾十年的現象已極罕見,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品種花式層出不窮。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反過來又會促使消費者心理轉換速度進一步加快。
對於實施有效的目標營銷來說,了解顧客需要很關鍵。然而,摸清顧客需要並不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並不完全意識到他們自身潛在的需求動機,或者說人們並不完全明白引起他們做出購買行為的原因。
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構成營銷決策的基礎,它與企業市場的營銷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它對於提高營銷決策水平,增強營銷策略的有效性方面有著很重要意義。消費行為,包括了目標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到使用的一系列過程中所經常採用的方式。如:通常的了解途徑,主要的獲取方法、關鍵性的影響因素、習慣的使用方式等。21世紀的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市場正由賣方壟斷向買方壟斷演變,消費者主導的營銷時代已經來臨。在買方市場上,消費者將面對更為紛繁復雜的商品和品牌選擇,企業如果將80後、90後消費者作為主要目標客戶,必須准備好了改變傳統的生產、銷售方式,希望與這群玩家進行溝通,那麼經營者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理解80、90後的語言,給他們一個平台自我展現,讓他們參與整個商品的產銷過程並平等地進行溝通,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分享購物體驗並影響更多的消費群體。
讓我們看從80後到90後,從月光族到新貧族,從房奴到卡奴,從閃婚族到啃老族再到裸婚族等。產生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未來營銷戰略有什麼是意義,可能是我們經營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從數量上看,目前80後、90後年齡段的消費人群已達到3億多,其消費潛力巨大;從能力上來看,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其消費能力旺盛,他們是推進當今中國的消費潮流的主力軍,而且他們的購置力、購置認識、購置話語權正在影響著許多企業的營銷戰略。早在2005國內就有調查表明:雖多年來教育界對這一代人給予了許多負面的評價,比如嬌生慣養,好吃懶做,自私專橫,高分低能,依賴性強,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淡漠,沉迷於網路,做不切實際的幻想等等。然而他們在心理上又有特立獨行,才華橫溢,朝氣蓬勃。他們生存在電子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掌握大量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地人是這樣描述這群年輕人的,他們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知識經濟波瀾壯闊的背景下,進入職場後幾乎馬上嶄露頭角,他們不同以往的新鮮氣質正在沖擊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如今80後正在成為社會主流,他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不會像上一代人那樣,勤苦做事,忙忙碌碌,他們更有個性與思想,「做自己喜歡的」成為這一代人的真實寫照。
這一代人的成長環境與上一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萬年太久,只有創新,才能只爭朝夕。可能是這一代人心理的最好描述。80後一代消費心理特徵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樂觀消費主義,敢於冒險,消費目的更強調追求快樂、享受生活,而非傳統的「成就感」。消費中注重對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對關系消費、情感消費關注度降低。重品牌,重時尚,並願意為此付費,對低價產品的解讀可能不再是「劃算」,而是「不夠檔次」。企業應當針對80後獨生子女消費特徵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突出「享受生活」、「個人價值實現」和「品質、檔次」。80後雖對購買住房和汽車有需求,但卻在飲料、方便麵、口香糖、咖啡類產品中盡情宣洩。不爭的事實是80後在消費領域的影響崛起並非營銷概念的炒作。再比如80後一代個性獨立、張揚,對多數產品的品牌忠誠度並不高,習慣在各種品牌間換來換去,這從另一個角度則說明了80後接受新品牌的能力強,他們更相信自己的感覺和判斷。同時,也擅長用搜索工具尋找答案,他們更注重品質,他們追求時尚,倡導個性,價格不是80後一代考慮的首要因素,他們有很強烈的消費沖動,對廠商來說,這正是培養品牌忠誠度的最佳階段,市場情況表明80後一旦喜歡上了某個品牌,他們會對該品牌更加鍾愛有加,很難讓他們割捨。這股力量商家不會看不到。
90後一代由於成長的社會與營銷環境比起80後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使得他們在信念、價值觀,特別是消費觀念方面與80後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調查表明(2009),中國的90後一代,有超過80%的人都有上網經歷。有超過60%的城鎮兒童的家中有互聯網連接。這種生活特徵致使90後中更多地是所謂「宅女」、「宅男」這一特殊的群體。對於他們而言,網路世界甚至比現實世界更為重要。在消費行為方面,90年代消費者更傾向於將某種消費感覺轉換成消費價值,他們對商品的情感性、誇耀性及符號性價值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商品或服務的物質性價值及使用價值。可以說現實中的90後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虛擬的網路世界,依賴網路存在,想要使營銷適應90後的生活,就絕對不可以忽視網路對其的影響力。90後一代消費心理相比於已80後,由於他們成長的社會與營銷環境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使得他們在信念、價值觀,特別是消費觀念、心理特徵方面與80後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90後消費特徵是將某種消費感覺轉換成消費價值,他們對商品的情感性、誇耀性及符號性價值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商品或服務的物質性價值及使用價值。90後一代消費者最大不同可能就是購買方式變化,或者說他們更喜歡網上購買方式。
對於90後一代消費群來說,喜新厭舊可能是促使他們進行持續消費的動力特點。盡管他們也知道,追求時尚與新鮮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麼現實的價值,但卻能給他們帶來時時不同的新鮮感覺與美好心情。90後的這些特點表明,在當今營銷情境下具有個性的消費者更多地是將自己視為一個「情感人」,其消費行為是一個消費者受內在動機、價值觀等驅動而尋求個體心境體驗的情感經驗過程。
有調查表明喜歡在網上購物是90後區別於其它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一個較明顯特徵。這與90後的消費需要、動機、價值觀和自我等有著密切關系。90後喜歡去網上淘價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的服裝、化妝品、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說80後、90後一代與其它年齡段的消費者最大不同就是購買方式差異,或者說他們更喜歡網上購買方式。
80後、90後媒體習慣變化:中國消費者結構與消費心理的變化導致傳媒結構也發生變化。最近有研究認為(2010), 80後、90一代的資訊接受模式全面改變,在一份關於80後的收視狀況研究報告中,超過33%的80後受眾表示幾乎不看電視,24%左右的80後觀眾4-7天才看一次電視,2-3天看一次的人也佔24%,只有18%左右的80後會每天看電視。盡管這些數據還需要進一步地驗證,但有一點它說明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電視對於鎖定和覆蓋這些80後的人群,影響力正在減弱,隨之而來的是新的數字化媒體對於80後人群正在產生深遠的影響。新的數字化媒體主要包括戶外液晶電視媒體、互聯網以及手機和I-pad等數字終端媒體。
而90後的情況則更有過之,他們對電視節目則更有選擇與偏愛。80後、90後看雜志的幾率較高,特別是自己喜好的題材,但覆蓋率不高,整體來說,80後、90後看報紙時間較少(這亦是全球這個年紀的現象)。這種媒體習慣的改變將可能直接顛覆廣告主原有的廣告投放模式、媒體策略和傳播策略,這一點正是我們廣告人應該引起高度注視的。
正因為如此,最近兩年有超過60%的廣告主正准備降低傳統媒體的預算份額,大幅增加數字化媒體的預算,其中互聯網、戶外電視成為廣告預算轉移的最主要的方向,而手機則被廣告主認為是有潛力的數字化媒體,中國的廣告市場將開啟從傳統媒體到數字媒體的變革。事實上目前數字媒體的更大的價值不在於展示,而在於吸引受眾眼球與受眾的互動。然而它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現階段對各種數字化媒體廣告仍缺乏信任。據說,早在2000年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設立了一個職位,類似「80後、90後生活總監」,這位朋友整天與80後、90後青年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的觀念、文化、喜好,各種媒體使用習慣,有些卧底營銷的味道,但肯定比閉門造車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