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營銷的模式
我的理解是:
互聯網思維是:人與人更好的聯結。
比如傳統做法賣東西內是通過代理商,容而網路可以直接商家面對客戶
互聯網營銷的模式,說法太多,應該還是以公關公司比如博得天策等這些率先提出這些概念的公司在推這個概念,具體效果有待考證
② 互聯網思維是否在顛覆中國原有的營銷模式
互聯網思維的確是在打破原有的傳統的營銷方式,互聯網打破的不僅僅是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更是強調了服務的屬性,更西方化的一種營銷模式!
③ 互聯網思維是否在顛覆中國原有的營銷模式
對於顛覆這抄個詞,我覺襲得尚存在一定的疑慮。
有人總結互聯網思維是這九大思維,包括: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
但是你能保證說原有的營銷模式就沒有包含這些嘛?我想只是發展和總結吧,不至於顛覆吧!
④ 互聯網思維對網路營銷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在高速發展,受網路影響,營銷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我們的思維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個性化已經成為網路營銷方式的主題。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屬於自己的網路營銷方式才是王道。且看幾種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引起的營銷方式。
第一種:「口口相傳的人氣」——口碑營銷
口碑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網路領域過程中,推行口碑營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口口相傳的人氣,不僅僅在現實的買賣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在網路領域也是極為重要的。口碑營銷是有關信任,而信任往往給一個事物有了更多的附加值,讓消費者更加願意信任。這一種口碑營銷充分利用了忠誠客戶的資源,使其把對產品的信任滿意傳遞給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客戶體驗的最優化利用。
在進行口碑營銷的過程中,你需要增強客戶體驗的滿意度,通過感情來維系某一件商品才能更好的持久下去。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個性化。因此,定製客戶的體驗,增強其中的滿意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相關的商家也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真實性,把最最真實化的口碑傳遞給消費者,如果以欺騙為切入點,可能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第二種:「飢餓是一種力量」——飢餓營銷
飢餓感是一種動力,讓我們對於某一件東西有著更加特殊的渴望。飢餓營銷可以說就是利用了這樣一種飢餓感,讓我們對於某一種事物產生購買的慾望。現實生活中,飢餓營銷逐漸趨於成熟,而把其應用於網路領域,這是一種有著現實意義的創新。在中國,網路營銷中的飢餓營銷,最為成功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機。小米手機沒有蘋果的技術,但是把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後推出限量的搶購。在激烈的飢餓營銷推動之下,我們看到了小米有了屬於自己的米粉,也看到了2013年雙11小米的精彩成績。
飢餓營銷有著三個方面的亮點,首先是提前製造商品的亮點,把所有的賣點都釋放出來,更好地讓每一個消費者有著一定的渴求,更好地追蹤該商品的動態;其次,讓所有的賣點變成消費者的需求點。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是必需消費品,對於這一類商品的所需我們會投入一定比例的金額;最後,真正讓消費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覺,讓所有的期待落實,進而可以更好地保持忠誠度。小米顯然是飢餓營銷的應用有著爐火純青的功力,也讓我們知道網路也需要飢餓的力量。可以說,小米的發燒有著一定的市場因素,智能手機開始受到追捧,但是,飢餓營銷更是讓小米在其中脫穎而出,占據了最有力的位置。
⑤ 互聯網對營銷帶了什麼改變
很多企業決策者發現,自從互聯網出現,營銷彷彿進入無厘頭狀態:消費者變挑剔了,渠道增多了,價格體系亂了,就連傳播都去中心化了……
互聯網對營銷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互聯網對營銷最大的改變是傳播與渠道。互聯網工具論,主要是指傳播的工具。互聯網渠道論,主要是指銷售的渠道。
互聯網對營銷帶來的最大障礙是傳播。因為傳統媒體是可控的,而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截止目前基本是不可控的。即使那些互聯網時代的網紅,也沒有發現成為網紅的規律。網紅們還沒來得及總結成為網紅的規律,就被新的網紅快速迭代。難怪羅振宇說網紅「Papi醬」要快速變現。
雷軍就是一例。無意中,雷軍成了網紅,助推小米。當雷軍覺得找到小米成功的規律,總結出「七字訣」等一系列規律時,雷軍又被互聯網快速邊緣化了。也許從成了網紅到被邊緣化,雷軍都是一頭霧水。
一、互聯網沒有改變4P架構
無論互聯網工具論、渠道論、本質論,都不會改變營銷的基本要素。營銷的20多個要素(營銷變數),最佳整合架構就是4P。前不久,我已經發文說「4P是個萬能架構」,意思是說4P是個分析框架,分析框架不因互聯網而改變。今天我們的分析仍然沿用這個框架。
二、互聯網改變了需求和產品形態嗎?
互聯網在四個層面改變了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形態:
1.跨界整合幾乎可以改變所有行業和產品形態。互聯網的支持技術是微電子技術(IT技術),微電子技術跨界,幾乎能夠改變所有行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產品。現在互聯網企業可以輕易進入某個傳統行業,如特斯拉、谷歌進軍汽車行業。
2.互聯網改變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能夠衍生出新的需求和產品形態。這點與機器和電力催生了工業文明,而工業文明作為一種生活形態,衍生了眾多不同於農業文明的需求和產品形態。
3.互聯網作為信息工具,是認識與洞察消費者需求的工具。比如,過去無論多麼強調營銷是發現消費者需求,但無論是消費者調研還是消費者洞察,都很難真正做到。現在的需求鏈邏輯,能夠讓社會的極客們以互聯網為鏈接,在研發階段深度參與,從而真正做到消費者導向。
4.互聯網作為營銷傳播工具,要求產品本身自傳播屬性。互聯網傳播,商品本身就是傳播的源頭,這個時候對產品的要求自然高一些。那些在網上迅速傳播的產品,本身一定是有特點的。如果沒特點,即使有大咖傳播,投資重資傳播,可能也沒效果。
至於自吹自擂的「極致產品」,互聯網思維,不過是商業語言而已,商家可以說,讀者別當真。
當然,在目前特定的情況下,互聯網還在改變廠家的產品體系。過去,由於KA與通路的定價體系不一樣,廠家往往會有兩套產品體系。現在有了電商,可能會有第三套產品體系。
三、互聯網改變了價格體系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改變了」,並且形成了新的成本均衡。
只要互聯網能改變成本體系,就能改變價格體系。至於現在產品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價格體系變化,與互聯網本身沒有太大關系,只是電商時代與「主流換擋」偶爾碰在一起了。
根據「零售商業輪轉假說」,任何大型新興商業的崛起,都是從「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價格)開始的,都是有成本優勢的,比如沃爾瑪,都會帶來商業的成本再均衡。
電商在中國是從低價開始的,吸引的是「屌絲」消費者。但是,電商現在也已經成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價格),電商價格高於線下已經成為常態。電商已經完成了成本再均衡過程,線下成本下降,電商成本上升,已經接近均衡狀態。
但是,電商的成本均衡過程還沒結束。C端電商的普及,形成了一輪成本均衡過程,B端電商才剛剛開始,B端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營成本會下降,會再次形成成本均衡。
四、互聯網改變了渠道體系嗎?
互聯網讓渠道體系多樣化了,這是不容質疑的。電商是渠道,某種程度上是對的。
電商渠道論曾經很有市場,也很有說服力。小米成功後,曾經有人說不需要傳統渠道了,從2016年小米跌出行業前五,現在又在反思線上渠道的局限性。
互聯網肯定改變了渠道體系,未來的渠道體系一定是線上線下共生。某個階段可能線上突出一點,但單一的渠道體系是跛腳的。
過去,傳統企業大致有兩大渠道:一是通路;二是KA。互聯網改變了渠道體系。
一個渠道體系有四大參與者:廠家(F)、經銷商(B)、零售店(R)、消費者(C)。這四個參與者,原來是縱向鏈接的,雖然也有跨環節的,比如直銷,但畢竟只佔極小的份額。
C端電商的出現,所有環節都可以與消費者(C)鏈接,於是,出現了F2C和B2C,如京東、天貓、白酒行業的酒仙網等;也出現了R2C,如社區電商;還出現了C2C。F2C、B2C、R2C、C2C,渠道環節肯定增多了。
B端電商出現了,有了F2B,如招商網;也有了F2R,如京東新通路、阿里1688;還有B2R,如煙台萬商購、壹吉購、易酒批、批多多等,幾乎每個行業都有。
歸納起來,廠家從原來的兩大渠道(通路、KA),增加了三個電商渠道(F2B、F2R、F2C)和一個微商渠道。經銷商從原來的二個渠道(直供終端、直供二批),增加了二個電商渠道(B2C、B2R)和一個微商渠道。
廠家的環節從原來兩個增加到六個,渠道增多了,總銷量不一定增長,每個渠道的銷量就會被攤薄。經銷商從原來的兩大渠道增加了五大渠道,而且可以藉助電商跨區域經營,總銷量是可能增加的。
五、互聯網對營銷的最大挑戰是傳播
互聯網首先是傳播工具,然後才是商業工具,商業源於信息不對稱。但是,很多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好像突然不會做傳播了。
傳播帶來的是交易流量。做電商如果只會買流量是很難賺錢的,所以要學會自帶流量。
流量從哪裡來?新增流量從傳播中來。
過去,傳播是可控的,因為媒體是可控的,花錢是基本能夠解決問題的。現在,互聯網本身很難控制,花錢也控制不了。
無論是製造業,還是商業,基本格局是由傳播格局決定的。商業源於信息不對稱,傳播格局決定商業格局。
傳統傳媒(除了喉舌之外)基本上是寡頭壟斷的,寡頭壟斷決定了傳播門檻很高,資金投入很大,比如央視。一旦產業格局形成,就很難顛覆。所以,現在工業多數是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大者恆大,除非行業龍頭自身犯錯誤。
互聯網出現後,出現了所謂的去中心化現象。屌絲逆襲就是因為去中心化後,逆襲門檻降低了。但是互聯網也出現了更大的中心化現象,BAT就是超級中心,或稱為互聯網平台。
歸納起來,互聯網對傳播的改變有三點:
一、「硬廣」基本消失了。傳統傳媒的壟斷性,決定了即使硬廣也有效,所以才會出現「最差的創意也有最好的效果」的廣告現象。傳統傳播靠持續傳播和強大的投入,就能夠形成影響力,這樣的現象在互聯網上很難再現。
二、互聯網流量,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了。流量總體上向BAT集中,形成了更大的互聯網商業平台,規模再大的企業在平檯面前也很小。
互聯網的去中心化,流量碎片化,給營銷傳播製造了障礙。碎片化的傳播要「引爆」,成為網紅,引爆流行,目前還很難找到規律。
三、互聯網數據為定向營銷提供了便利。互聯網雖然提供了傳播便利,但營銷傳播不能散彈打鳥,無的放矢。互聯網的鏈接、交易,最後沉澱下來的是數據,數據為營銷定向傳播提供了依據。所以,現在的互聯網公司都流行說自己是數據公司,也有人說現在進入了DT時代。
⑥ 互聯網思維是如何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
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影響是全方面的比如傳統營銷手段、傳統商業工具、對傳統商業思維和商業規則、商業邏輯的沖擊是難以想像的:我們通常是做了所有應該做的事,但是我們卻被時代淘汰了,失去了這個時代的賦能。
⑦ 互聯網思維對營銷模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互聯網思維對營銷模式的改變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思維改變著企業對於消費者的溝通和營銷思維,企業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的最新需求。如騰訊的經營理念是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所以在騰訊從產品研發、到運營、到客戶服務,「營銷為本」已經成為每個員工的首要使命,每個人都承擔「營銷角色」的職責。同時,「溝通」是營銷過程的首要元素,作為連接企業和消費者的橋梁,營銷的溝通價值體現在營銷人需要學會擔當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者和創造者,不斷增加不同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其次,互聯網思維影響營銷傳播方式的變化,從傳統的單向傳播轉變為互動傳播。因為對於數字社群來說,傳統的單向宣傳方式已經不那麼強勢,更多是互動的、自發的,快速的傳播才能影響網上社群。互聯時代傳播核心就是需要找到合適的影響點,在合適的時機影響那些在社群中有影響力的人,以達到杠桿效應。互聯網營銷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得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下產生了很多新的營銷模式,如精準廣告、電子商務、網路社區、網路視頻、盒子、網路電視等等。
最後,社群,社群是企業與用互動的一個平台。未來的商業是社群的商業時代,社群的需求希望直接通過公共性的平台直接和廠家的銷售需求以某種特定服務的形式直接對接,直接實現銷售,不需要任何的中介組織機構。在未來的商業發展中,誰掌握了消費者,誰掌握了社群,誰就將成為商業銷售鏈條中的主導力量,未來是社群的時代是社群需求決定商家的時代。同時社群的出現也使得經營者對消費者主體或主體性的重新認識。
從營銷角度講,互聯網思維就是:以用戶中心,創造極致體驗,深入到內心滿足消費者。今天害怕被顛覆的人,一定要研究互聯網思維,如果你不學習、不研究互聯網思維,你的企業遲早會被顛覆。
在互聯網下營銷思維最重要的是「用戶思維」,即精準把握用戶心理,深入挖掘用戶內在需求與喜好,將與用戶互動、整合發揮到極致,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導其參與其中,邁向成功營銷。而在這個思維之中,社群是其實現的重要方式。在移動互聯時代,社群是通過微博、微信等SNS為代表的社交網路行為所組成。它對品牌營銷格外重要,因為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行為實質就是個「魚找魚、蝦找蝦」的分類分群社交群,本質上講是以價值觀和愛好等形成的社區。互聯網變革下的社群行為,讓普通消費者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每個人都能夠在網上登錄Facebook,發布博客,在Twitter上發布信息,當普通消費者溝通方式和信源非常發達的時候,而基於產品的營銷傳統思維就提出了挑戰。
隨著營銷從傳統的時代轉向數字時代,新時代營銷的任務就變成通過新的渠道創建價值、溝通價值、交付價值。互聯網創造的變革已經顯現,如果你要想贏得年輕人,就一定要通過網路渠道跟他們建立聯系。
對於企業來說,不同的營銷戰略應該彼此分開,雖然仍有人或行業還要做傳統媒體的營銷,但互聯網媒體的營銷則需要有創新思維的部門來做。許多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都已經非常成功,他們僱傭了許多對數字媒體更為感興趣的人做部門的營銷活動。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那麼就會被時代淘汰。
因此對於現時代企業的營銷部門來說,學會駕馭當下的技術潮流,掌握大數據、數據挖掘、市場分析、分層技巧、因素分析技巧等,並利用這些技術來分析潛在用戶在多大程度上會購買自己品牌的產品,從而對企業運營提供指導,者已經死營銷者IXUS具備的技巧。
在實施互聯網營銷的過程中,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以顧客為營銷中心,洞察需求,重塑營銷理念,才能在這條營銷變革之路中走的更遠。
企業的營銷模式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得以時代發展的變革,這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篇章,將會進一步推進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⑧ 在互聯網業態下被顛覆的傳統企業有哪些
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
品牌模式的顛覆
傳統品牌模式是根據市場調研,劃分一個品類,然後找到品牌定位,確立一條戰略廣告語,品牌要麼是品類的開創者,要麼是品類跟隨者,即是先有品類後有品牌,品牌都是依據品類而起,在劃分好品類後,開始規劃產品和價格以及渠道,通常一般的傳統企業都是產品線豐富,而其中拳頭產品,防禦產品,利基產品等各條產品線都充當不同的較色,很少有產品線單一的企業。
營銷模式的創新
傳統行業的品牌以及營銷可以追溯到葉茂中時代,即先找准品牌定位,通常是創建一個新品類,然後接下來的營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接下來開始電視廣告,宣稱自己是品類的開創者,各種廣告、公關、活動、終端、導購等只傳播一個聲音,那就是我們是品類的開創者,並且宣傳其獨特的產品功能賣點,而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的營銷模式是一個很大的顛覆,多屏幕時代,碎片化時代,傳統的屏幕都不管用了,並且消費者已厭倦了企業的王婆賣瓜式的叫喊,口碑時代UGC的傳播才有可信點,消費者如果喜歡產品,願意為企業代言,不需要企業做廣告。
商業模式的創新
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互聯網思維下一個最大的顛覆,互聯網思維下有一條是平台思維,用周鴻禕的話說就是要麼把產品的體驗做到極致,要麼把產品做到免費或者收費非常便宜,免費是為了後期的收費,免費是因為企業有一個更大的生態鏈在構建,有一個更大的平台在構建,在互聯網企業大則入口、平台模式的沖擊下,傳統行業不堪一擊,在傳統行業里最賺錢的一環也許只是互聯網行業整個生態鏈中最不賺錢的一環,就像一般手機行業的主營收入就是靠賣手機賺錢,而雷軍一直宣稱小米的硬體不賺錢。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的信息改革中變得的最多的信息傳播的路徑的改變,引發的營銷的方向。
⑨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舉例說明一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碰到過哪些用互聯思維進行營銷的事件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思維營銷就是基於互聯網思維基礎上的顛覆性營銷,集合品牌營銷、網路營銷、微營銷的綜合個性顛覆運用,達到營銷的效果。
網路營銷為很多企業營銷的主戰場,包括雷軍的小米,就是運用網路上的SNS與米粉互動,同時,網路搜索、分類網站、垂直型網站、社區營銷、自媒體等等,還是互聯網思維營銷的一大陣地。微營銷為用微博、微信、二維碼串起來的一個鏈條,占據了移動端的主要營銷陣地。
(9)互聯網思維是否在顛覆中國原有的營銷模式擴展閱讀
按照移動互聯網思維設計的商業模式。首先,它必須要讓自己的終端用戶(消費者)彼此之間形成連接。其目標是讓連接強度更大,連接數量更多。通過這種連接,終端用戶彼此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圈子。
其次,自己的這個圈子必須與其他圈子又彼此產生連接。這種連接在符合生態規律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強化自己圈子的連接強度,增加連接數量。這種圈子的彼此連接又能形成更大的圈子。
最後,更大的圈子與其他更大的圈子彼此連接,形成地區級、全國級,甚至全球級的更大圈子。這裡面,圈子內的連接是良性循環的,是互利互惠的;圈子與圈子的連接也是互利互惠的,否則,就無法產生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