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運用SWOT分析法對聯想進行戰略分析
swot分析抄法是指機會、威襲脅、優勢、優秀、劣勢等幾個方面綜合起來的一種分析手段。聯想有龐大的生產基地,完美的售後服務;威脅是來源於惠普等pc品牌的競爭,還有泰國市場的動盪;
劣勢是缺乏企業本身的核心技術,跟隨著英特爾走;機會是惠普的質量門和泰國政府的減免優待政策。具體相關的可以去查閱資料。從這些方面綜合,聯想應當抓住契機發展泰國市場,加強科技創新等等。
⑵ 聯想公司SWOT分析
聯想電腦(SWOT)分析
1. 聯想電腦優勢分析:
●聯想集團擁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北京的上地,上海的浦東,廣東的惠陽,年產規模為500萬台電腦,實現大規模生產,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對抗價格戰。
● 嚴格按照高標准和技術參數進行常溫測試、高溫測試等測試程序,確保每一台出廠電腦產品質量和優秀品質。
● 龐大的研發體系,確保每款電腦款式新穎,功能齊全。
● 本土化企業使聯想更加了解消費者需求,順利適應市場變化
● 擁有強大的銷售網路,對終端控制進一步加強。
●憑借業界領先的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為其提供函蓋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全程的專業化的IT產品服務品牌。給客戶帶去陽光般溫暖、貼心、無所不在、無微不至的服務關懷。
● 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
2.聯想電腦劣勢分析:
● 沒有核心技術,緊跟INTER潮流。
● 公司員工眾多,全體員工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 資金與渠道和國外競爭對手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
● 營銷手段過於單一,難以在國際市場前進。
● 聯想裁員,雖然聯想總部給出的說法是「正常調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利潤太低」才是根本原因。
●雖然並購了IBM的個人PC業務,但沒有進行充分的整合,對聯想整體的發展並無太大的促進。
3聯想電腦機會分析:
●國內電腦市場發展迅速,購買電腦消費者越來越多。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品牌電腦將成為消費時尚,逐步取代組裝機。
● 競爭加劇,一些運營能力不足的廠家將被淘汰。
● AMD系列CPU的應用,將給電腦市場住入新的養料。
● 數碼科技技術的大量應用,將更加刺激消費者更換電腦和購買電腦
4.聯想電腦威脅分析
● 國外著名電腦廠商在華建立基地,競爭將更加激烈。
● 國內廠商自相殘殺價格戰頻繁導致電腦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市場價格體系混亂;國外大廠商目前也紛紛加入降價的行列,已經接近國內廠商的報價,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 大量新型品牌電腦廠商產生造成市場混亂。
● 隨著我國加入WTO,市場逐步開放,國外公司更容易進入我國市場。
● PC機以外的產品沒有競爭能力。
⑶ 運用 SWOT 模型和五力模型分析聯想集團
這得給你調查調查,以為swot好寫呢,這就得寫好幾千字呢
⑷ 聯想swot、stp、4p分析
強
我華族
我中華
我華夏
弱
無領軍
無先進
無第一
有
潛力
資源
後備
險
無滿點
無團隊
無培源
⑸ 比較Dell和聯想(提示:用SWOT分析模式)
比較Dell和聯想(提示:用SWOT分析模式)
⑹ 求聯想手機和NOKIA手機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
人家問的是聯想跟諾基亞的swot分析,不是問你什麼是swot。其實這個分析要自己總結,現在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資料,總結一下就好了。
⑺ 請結合以上聯想集團的營銷環境因素對其進行swot分析
SWOT也即來,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也就是優勢、劣自勢、機會和威脅。一般情況下,分析一個公司的營銷渠道也是從這個公司營銷渠道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這四個方面去考量的。一個公司營銷渠道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都屬於營銷渠道的內在因素,是可以改變的,並且能改變的;一個公司營銷渠道的機會和威脅各是什麼,都屬於外部因素,是可能改變的,但是存在不確定性,分析營銷卻倒的機會就要看能夠藉助優勢,規避劣勢,抓住機會,避免威脅等。
⑻ 用SWOT分析法分析巴士國旅。
SWOT案例分析!
全球范圍來看,惠普、戴爾與聯想是PC市場的三大巨頭。惠普是全球PC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廠商,戴爾在美國PC市場上更勝一籌,而聯想則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為明顯。隨著PC市場競爭格局日趨復雜,三強之間的爭霸戰愈演愈烈。以下ZDC統計出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廠商市場佔有率的狀況。
根據IDC最新數據,2007年第三季度,惠普佔全球PC市場19.6%的份額,依然是全球第一名的PC廠商。得益於零售商和其他分銷渠道的強勁銷售以及筆記本電腦的市場需求,惠普連續兩個季度PC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
戴爾全球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5.2%,第三季度其PC出貨量為1020萬台,同比增長3.8%,扭轉了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聯想繼續保持排名第三的位置,市場份額為8.2%,PC出貨量同比增長22.9%。
惠普、戴爾、聯想猶如三國鼎立,這三大PC巨頭的一舉一動,都時刻被對手關注。如今,三大國際品牌之間的廝殺已經幾近白熱化。那麼在PC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大巨頭又有何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呢?為此,消費調研中心ZDC首次採用SWOT分析法,對三大廠商的競爭策略進行一一剖析,包括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四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來檢測公司的市場運營與市場環境的方法。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成一種對企業競爭地位的描述。
一、惠普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銷量
惠普在PC市場一直保持著持續性的強勁增長態勢。在2006年第三季度,其從戴爾手中奪回了全球PC銷量第一的寶座。隨後,惠普的銷量還保持著上升的態勢,根據IDC最新數據,全球PC銷量的增長速度在2007年第三季度達到近兩年新高,惠普仍然是全球第一大PC廠商,而且進一步拉大了與戴爾的距離。
2、產品優勢
其一,惠普在消費類市場占據優勢。早在2002年合並康柏之後,主攻個人消費電腦早已成為惠普的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動娛樂的旗號,加緊了在家用筆記本市場的攻勢,V3000系列筆記本主打家用娛樂,產品覆蓋5000元到10000元,成為惠普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二,惠普注重區域市場的拓展,在「掌控個性世界」的品牌主張以及「商用個性化」的產品策略之下,惠普已經發布了一系列適合區域市場的產品,如全球首款採用64位移動技術的HP Compaq nx6325,在市場上銷售火熱的V3000等等。
繼2006年底HP 500引爆國內筆記本區域市場銷售風暴之後,惠普再次發力,推出了HP 500的升級產品HP 520。這兩款產品不僅在區域市場上大受歡迎,也是惠普低端市場上的殺手鐧。
3、渠道優勢
從渠道上看,惠普建立了龐大的經銷商體系,惠普通過渠道所做的生意在全球大概超過80%。並且,惠普從2005年11月從全國總代制變為RD(區域分銷),把全國劃分為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東北、西北、西南、華中八大區域,設立八大區域總經理。
此目的是為了貼近當地用戶,進軍中小企業和3到6級城市。2006年在成功實施布局區域的RD渠道策略後,惠普目前在3、4級城市的覆蓋已有一定的規模。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中國市場品牌影響力不敵聯想
聯想在中國PC市場可謂是家喻戶曉,加上收購了IBM PC,聯想的品牌影響力無疑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在中國電腦市場,雖然惠普的強勢增長盡人皆知,但和排名第一的聯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尤其在3到6級城市。
2、中國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難敵國內PC廠商
在中國PC市場,目前利潤追求點主要在3、4級市場,聯想、方正等國內廠商在這些地區基本上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網點,而惠普的渠道銷售網點主要集中在1、2級城市,在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還是很難與國內PC廠商競爭。
3、產品布局存在缺陷
根據ZDC的關注度數據顯示,惠普競爭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產品上。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目前15.4英寸是整體市場上第二大最受關注尺寸,而惠普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關注度也較低。另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場上的產品出現空白。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消費類市場的發展機會
相對於戴爾在消費類PC市場的失利,惠普則早已開始重視消費類市場的發展,並且在消費類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有關資料預計,伴隨筆記本市場的興起以及PC的普及,個人消費市場每年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這顯然給惠普帶來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2、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京開出首家網吧,惠普商用台式機業務部業務拓展經理盧思羽說:「惠普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關注網吧市場,2007年推出整體解決方案並成立了網吧銷售渠道,2008年將貫徹網吧戰略,並在全國繼續招聘網吧銷售精英。」
據有關資料稱,世界上最大的網吧市場在中國,市場上最極速更新換代的網吧市場也在中國,每年400萬台*2次=800萬台的采購量,沒有一個行業可以比擬。中國網吧市場巨大,目前全國大約有13萬家網吧。盡管網吧市場單機售價並不高,但需求卻很大,對於提高市場份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見,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將有效拉動惠普PC的銷售。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從渠道上看,惠普雖然從原來的全國總代制,變為八大區域分銷制。但目前惠普的渠道還有難點,八大區域直接加重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難度,勢必帶來營銷成本上升、沖減利潤,並增加了渠道管理風險,這是惠普面臨的一大威脅。
其二,從市場利潤率來看,由於惠普在中低端市場的急速放量,在價格方面的妥協導致其PC產品的平均價格下降,使產品利潤相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三,從競爭對手來看,惠普雖然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銷量第一的廠商,但是戴爾決不會看著惠普的崛起而無動於衷,目前戴爾已經展開反攻,包括渠道模式的改革、進軍13.3英寸市場、發力消費市場推出彩色筆記本等等,因此戴爾將成為惠普的最大威脅,惠普絕不能掉以輕心。
二、戴爾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由於美國城市分布的特點及稅收政策,戴爾的網路/電話直銷,在美國市場的作用遠遠大於其在中國市場。據戴爾透露,在華中小企業及個人消費者通過網路訂購電腦的僅佔20%,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則超過了50%。因此,戴爾一直是美國PC市場的老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爾依然是美國第一名的PC廠商,市場份額為28%。
2、價格優勢
戴爾在中國市場的殺傷力除了其品牌效應以外,就是由其採用的直銷模式所支持的全線產品低價策略。直銷模式摒棄了中間渠道,按照客戶需求製造電腦,大大加速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成本,實現了價格優勢。據統計,直銷產品要比同類產品價格低15%-20%。
3、零庫存
零庫存的關鍵是按定單生產,這樣就要求對用戶的需求把握要很准,這其實是和直銷——直接從用戶那裡獲得需求的方式是匹配的。零庫存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無預估風險,無跌價損失。
4、了解客戶需求
戴爾的直銷模式使用戶更直接的了解產品,同時還可獲得更好的價格,購買更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廠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讓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廠商,從而改進產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廠商生產、顧客選擇」的傳統銷售形式,將主動權交到顧客的手中,從而全面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拉近廠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直銷模式在中國市場遇到了阻力
一方面,店面銷售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選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消費習慣與消費趨勢。另一方面,戴爾的直銷模式在中國經營了多年,但其也僅僅在中國1-3級城市有所斬獲,相比惠普、聯想等競爭對手深挖區域市場,戴爾在4、5級市場的競爭優勢較薄弱。
2、新興市場無力突圍
對於採用直銷模式的戴爾來說,大部分增長來自於美國市場,而個人消費市場和新興市場成為其兩大軟肋。目前,全球電腦市場增長潛力最大的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然而,戴爾的直銷優勢在這些新興市場上似乎難以發揮出來。由於市場信任度相對較低,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在購買電腦之前先要親身體驗,可能更願意從零售商店購買電腦,這無疑將使直銷模式處於劣勢。
3、消費類PC市場處於劣勢
不久前,惠普從戴爾手中奪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在消費市場的飛速發展,而聯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是基於消費市場。但消費類市場是戴爾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戴爾將客戶分為兩類:一類是大企業、政府和行業客戶,約占公司整體業務銷售90%;另一部分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僅佔10%的比例,可以看出,戴爾過分注重企業高端客戶,而未能把握住消費類PC大勢。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進軍零售市場帶來發展機會
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戴爾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廣體驗中心、在美國市場把戴爾的電腦擺在沃爾瑪的超市銷售,改變以往單一的直銷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爾選擇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這將有效拉動戴爾的銷售業績,成為其進一步提升業績的有效措施。
2、13.3英寸市場棋高一著
在筆記本市場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機型的輕便,以及14.1英寸機型的性能。另外,對於面板廠商來說,13.3英寸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盡管和幾乎佔半壁江山的14.1英寸機型比起來還比較稚嫩,但這種迅猛的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可以說13.3英寸筆記本將逐漸成為未來輕薄筆記本的新寵。
戴爾筆記本棋高一著,在6月份就推出XPS M1330具有競爭力的機型。隨著現在國內眾多廠商都推出了這種黃金尺寸筆記本,顯然大家都相繼看見了13.3英寸筆記本市場的發展潛力,更凸現戴爾筆記本在市場細分和滿足消費需求上的快人一步。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在全球市場上看,戴爾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痛失了全球PC市場的龍頭寶座。雖然其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從惠普手中奪回冠軍寶座呢?戴爾前方面臨著惠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其二,從在中國市場上看,戴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聯想擁有強大的代理銷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積極開展對大客戶的直銷業務,靈活運用兩種模式的長處;而且比起聯想,戴爾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價格和市場佔有率的優勢。
其三,從消費類市場上看,調查顯示,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下一輪的電腦銷售高潮會出現在二三級城市,這對戴爾的影響較大,因為消費類電腦是戴爾的軟肋,而競爭對手惠普的消費戰略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四,從渠道上看,2007年9月27日,戴爾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但零售模式與直銷模式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業務流程和運作方式上存在一定區別,兩種模式同時運營,對於戴爾來說是一個挑戰。此外,如果戴爾打破直接模式而引入分銷渠道是否會有排斥效應,分銷如何融入戴爾,這也是戴爾面臨的一大難題。
其五,從競爭對手上看,惠普、聯想等擁有更好的分銷渠道,另外,競爭對手通過對戴爾直銷模式的模仿,採用直銷、渠道銷售並重的方式,已經將供應鏈縮短,從而使得戴爾在庫存方面的優勢遭到削弱。
三、聯想SWOT分析
(一)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據IDC數據,聯想在亞太PC市場(不包括日本)的優勢突出,第三季度占據了21.3%的市場份額,比上一季度增長0.5個百分點。另外,聯想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不論是筆記本市場還是台式機市場,聯想均是PC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廠商。
2、品牌優勢
在PC市場,聯想品牌的領導力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眾多競爭對手,處於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自從收購IBM PC以來,聯想形成的雙品牌戰略優勢日益顯現,Lenovo和ThinkPad分別在消費和商務市場占據了領導地位,可以說Lenovo和ThinkPad使聯想筆記本在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組合品牌,形成對消費市場與商務市場的全面覆蓋。
3、區域市場優勢
在中國4、5級市場,聯想的品牌知名度遠遠超過戴爾和惠普,這與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消費理念有關,他們更依賴於本土化的品牌,尤其是近年來聯想通過一系列的奧運營銷大大提高了品牌影響力。
4、本土品牌的經驗
聯想在中國本土有十年的經驗,對本土消費者需求能准確把握,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優勢力量。另外,由於國內品牌企業在渠道架構、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根據市場發展迅速調整方向和策略,第一時間將自己產品的消費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從而贏得時間差優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全球PC市場所佔份額較少
眾所周知,聯想國際化要想徹底的成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PC市場,例如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取得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營運率的增長。但從聯想最近的三個季度財報來看,聯想在重要的美洲、歐洲的表現很不穩定。
市場份額是產品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全球PC市場份額來看,聯想排在第三位,與惠普相差較遠。而在美國市場上,聯想與戴爾更是差距較大。聯想要想趕超惠普、戴爾,絕非輕而易舉的事。
2、15.4英寸產品線較為單薄
聯想將14.1英寸產品作為主力機型,這完全與市場的發展方向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但聯想在其他產品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15.4英寸產品,聯想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最好的機會
聯想近年來藉由體育進行營銷的案例很多:包括簽約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迪尼奧、攜手NBA,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和唯一的PC合作夥伴、贊助F1威廉姆斯車隊等等。
但是最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是聯想的奧運營銷。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是一次提高中國本土企業形象和知名度,幫助中國企業進軍世界市場的難得機遇。ZDC認為,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的最重要一步和最好的機會。
2、「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王牌
隨著農村信息化的深入,聯想日前發布了「新農村戰略」,稱將在三年內把聯想的低價位電腦銷售到中國10萬個行政村,並在30萬個行政村擴大聯想的影響力。可見,「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重頭王牌。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一,價格戰的威脅。目前,國際品牌的定位轉移,開始挖掘中低端市場。隨著價格優勢的逐步降低,給聯想帶來了市場威脅。
其二,面對擁有品牌、規模以及資本明顯優勢的國際品牌的圍攻,如何挖掘在服務、成本、渠道及人才方面的固有優勢,同時將技術突破轉換為穩定的產品品質,這也是聯想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其三,在中國,惠普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區域擴展計劃:2003年,惠普在20個城市建立了330家店面。到2007財年中期,惠普已在420個城市建立2000多家店面,預計其未來的覆蓋面積將擴大到600個城市。這顯然會對聯想的區域優勢構成巨大的威脅。
其四,在2007年8月27日,宏碁並購了Gateway公司,並購後,能強化宏碁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再加上宏碁目前在歐洲及亞洲市場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就穩坐全球PC市場第三的位子,可見,宏碁與Gateway的合並,極大的限制了聯想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擴展計劃。
總結:
在全球PC市場上,惠普、戴爾、聯想被稱之為三強。目前,惠普經過多重調整,已經穩居PC行業的霸主地位;而戴爾如今卻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親自出山,其力挽狂瀾的變革行動讓業界側目;聯想則堅定地執行其全球化擴張戰略。三位強者為搶奪市場份額演繹著激烈的爭奪大戰,鹿死誰手還難以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惠普、戴爾、聯想三巨頭的排位爭霸戰在相當的長時間內還將繼續下去。
S代表 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⑼ 聯想 swot、stp、4p分析
4p所包含的內容是:place企業所在地,promotion產品促銷方式,price商品價格,proction所銷售商品
swot分別指:企業自身內的優勢容,企業自身劣勢,企業所擁有的外在機會和企業面臨的挑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