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微博或者知乎等找到在星巴克的員工
你找他們有嘛事么?我有朋友是。
2. 作文立意:星巴克進靈隱寺為哪般網上的一條微博引發了熱議
首先可以描寫寺廟抄的景觀建築環境,然後可以寫寺廟的歷史或相關的傳說等等。
推薦範文
黃的牆壁,琉璃瓦的屋頂,旁邊的花花草草襯托著一座老寺——妙果寺。
走進寺門,跨過門檻,在前面有一尊釋迦牟尼的塑像,樣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個鬼臉。旁邊有幾個和尚一邊念經,一邊打坐。妙果寺牆上還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頭。這些建築物的木樁經過時間的侵蝕,有一些外皮已經剝落,顯得十分破舊。
走到大院中央,抬頭便是一望無際的天空,寺雖小,卻有一種不衰的感覺。寺里若無他人,寂靜的空氣中,幾只鳥兒唱歌,聽著就十分悠然。這時,一個老和尚走了過來,向我們問好,我們也向他一拜。剛拜完,老和尚便疾步離開。我有一點好奇,想出跟蹤一計,偷偷跟著老和尚前行。
跟著老和尚,來到佛門重地,老和尚盤腿一坐便開始念經。我聽不懂經文,覺得十分無趣,便偷偷溜出來了,心裡還想:老和尚,你害得我白跟了,我還以為要去什麼好地方,原來是來此念經。
離開妙果寺時,回頭再望望,覺得這廟十分宏偉。不知為什麼,又有點想回去了:那在裡面念經的老和尚,休息的時候靠著椅子,坐在院中,聽聽鳥鳴與鍾聲,該是何等悠閑!
3. 微博上星巴克的錦鯉卡是真的嗎
微博上的星巴克的情侶卡就是真的,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
4. 微博營銷是一項系統工程,微博營銷的操作模式包含以下哪些
模式一:品牌及產品曝光
一些比較大企業,如星巴克,經營微博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微博來做品牌。它通過微博發布一些品牌信息,通過與客戶就建立關系,為品牌服務。@星巴克中國的微博上一塊重要內容是就是星巴克近期的活動以及新品等品牌信息,比如#星巴克迎來金秋咖啡季##10月18日亞運期待星巴克有獎問答獲獎##沉醉咖啡體驗@北京站招募中#。星巴克非常擅長客戶關系維系之道,比如和粉絲的互動:@張慶微博:咖啡的7種香氣,品嘗不同咖啡時,總有幾種香氣會強烈地竄出來。@星巴克中國:咖啡的七種香氣,你能說出幾種?諸如此類的巧妙互動數不勝數,引發大量粉絲的轉發評論。目前,星巴克中國的粉絲數已達11334,幾乎每一條微博都有20餘條評論,廣州咖啡館體驗轉發微博達800餘條。
模式二:互動營銷活動
互動是互聯網的精髓。在微博上,人情味、趣味性、利益性、個性化是引發網友互動的要點。進入星巴克的新浪微博,我們看到脖主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咖啡人,博文都是和咖啡生活相關圖文形式溫情慰問「#星巴克迎來金秋咖啡季#早上好,星巴克早餐綜合咖啡開啟清新一天。你的清晨從什麼開始?」,就像是自己身邊朋友的慰問一樣。大家的評論、轉發熱情也是非常的高。
在廣告和傳播學中,人情味分數=3.365×每百字中的人稱詞數目+0.314×每百句中的人稱詞數目,人情味分數越高,廣告或者新聞傳播就越廣泛迅速。所以,在微博上,公司一定要像個人,公司或者機構與用戶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最重要。2010年9月28日,國內知名裝飾公司元洲裝飾在新浪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元洲找國慶,網友搶沙發,蓋微博第一高樓。」的微博。元洲裝飾在設計微博內容時,將微博擬化為人的口吻,不刻板嚴肅,只求個性化的溝通,「我喜歡在你身上爬來爬去,喜歡撫摩你的每寸肌膚,喜歡躺在你的懷抱,我一刻也離不開你,我愛你———SOFA,沙發!呵呵,#元洲尋找國慶#專職搶沙發的機不可失啦!」諸如此類的語言風格讓網友們如沐春風。截至10月7日,該微博已經被轉發10119次、共有10211人對此發表了評論,從而創造了中國家裝微博史上第一高樓的神話。
模式三:微櫃台,電子商務及售後管理
微博的出現給企業產品銷售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渠道。在微博上,傳統的價值鏈條被大幅縮短或替代。公司發出的內容有時候同時就是廣告,甚至信息本身可以直接引導消費。在Twitter上,戴爾公司的@DellOutlet這個專門以優惠價出清存貨的賬號已經有了近150萬名追隨者;通過這一渠道宣傳促銷而賣出的個人電腦、計算機配件和軟體,已經讓戴爾進賬650萬美元。
每當夕陽西下,洛杉磯的Kogi粉絲們就瘋狂了,他們拚命地刷新自己的Twitter,追蹤Kogi的下落。甚至晚上9點,還有近200名難敵煎玉米卷誘惑的洛杉磯人組成所謂的「快閃黨」,耐心地守候在「金地鼠」外面,等待Kogi的到來。Kogi是一輛韓國燒烤餐飲卡車——如同美食版的舊式英國熱狗車或加州塔科車。它在晚上巡迴洛杉磯,出售一種由四種韓國燒烤組合而成的迷你墨西哥塔科卷,這種搭配不太常見,卻堪稱完美,售價十分便宜。Kogi通過Twitter實時通報Kogi方位,當警察將Kogi從街角轟走時,羅伊就會用Twitter向用戶報告下一站的位置;當卡車遲到時,他又會發出這樣的信息「再等我們10分鍾好嗎?永遠的煎玉米卷。」——讓開始動搖的食客們繼續排好長隊,等待美食。一份經過改良後的洋快餐Kogi,藉助Twitter等網路的力量和病毒式口碑營銷,短短三個月,就迅速征服無數洛杉磯人的胃,成為美國知名度最高的流動飯館之一,甚至連BBC、《紐約時報》和《新聞周刊》都把它作為報道對象。創辦人羅伊說:「我一晚上能夠為100人准備食物,但Twitter每秒鍾就能將5000人召集在一起,讓口頭推薦的宣傳效應提高了100萬倍。」Kogi的迅速崛起儼然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人們形象地將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稱之為「Kogi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