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現熱搜霸屏遭反感,沉浸式營銷是捧殺
不是捧殺。我的看法是,楊天真的營銷很成功。沉浸式營銷,在當前這樣的流量時代,你罵它惡心它,但是你就是不能否認,它是成功的,它帶給演員關注度和新劇本,它帶給經紀公司大把大把的鈔票。我昨天去看了李現的微博粉絲數,我關注他的時候,他的粉絲才兩百多萬,現在,他已經有一千七百多萬粉絲了。微博粉絲數足以說明,這不是捧殺,這是成功。
當一個實力派演員被認可,你說楊天真的營銷方式惡心也好,讓人厭惡也好,這都是一種成功。現在是流量時代,實力派不會營銷的演員,我們也看到了,幾乎都是收入慘淡,在爛劇里當配角,在好劇里襯花瓶。資本不會看你有實力就重視你,資本看你能賺錢,才會找到你。在營銷方式沒有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實力派演員有了更多被找到的機會,我們應該高興。其實我也希望,實力派演員的公司最好都做一點營銷,我一點也不反感看到實力派天天掛在熱搜上,我願意為他們的熱搜出一份力。
不過對李現,我有個小小的希望,就是他的哭戲,可以再給力一點~!
Ⅱ 韓國很流行的「沉浸式護膚」到底是什麼
最近護膚界很流行一種叫「沉浸式護膚」,它其實是一種Vlog的模式,全程沒有人聲或音樂背景。整個護膚過程只會聽到開關瓶罐、撕開面膜、拍打、開水龍頭的聲音。類似有點看ARMR吃播的感覺,以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韓國李藝恩將這套「沉浸式護膚」化成另一套保濕為主的5大步驟示範如何用日常的護膚品來進行這個「沉浸式護膚」,據說能夠養出好膚質的基礎。
步驟1:將化妝棉浸濕化妝水
步驟2:在濕的化妝棉上加入兩滴荷荷芭油(也可用精油代替)
步驟3:將化妝棉分別貼上臉頰、顴骨、額頭、下巴等全臉部位。
步驟4:在化妝棉上充分塗抹保濕霜(靜待10分鍾)
步驟5:再反轉化妝棉重新敷上臉,靜待10分鍾後撕下輕按面部讓保養品均勻吸收。
Ⅲ 到底什麼是沉浸式游戲
「沉浸式」這個詞來自英文immersive,在玩RPG游戲時通常會強調的一個點就是immersive。如果對這個詞不好理解,可以換一種接地氣的理解「身臨其境的」,想想什麼樣的游戲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是育碧的刺客信條和遠哭或是b社的老滾輻射或是波蘭蠢驢的巫師或是任天堂的塞爾達。
沉浸式游戲需要具備的要素就是細節的人物交流和劇情設置,細節的場景設計,總之就是要細節而且細節還必須給玩家直觀反饋才行。
舉個例子,做飯和吃飯你在現實里會怎麼做,如果游戲給你了相似的體驗是不是很不錯。在劇情上的細節這更不用說了,能真真切切讓你體驗到你玩的這個角色的酸甜苦辣,讓你在他的視角了解他所處的整個世界,當你能和這個角色融為一體,體驗到游戲里不同人物的命運並為之嬉笑怒罵時,可以說你就沉浸其中了,這樣的游戲也是當之無愧的沉浸式游戲。
劇情上不少游戲能讓人沉浸,可場景設計細節上總還是差了點,所以immersive的mod能讓人更身臨其境,這個詞也是mod里的一個大類了。
Ⅳ 沉浸式全息空間是什麼意思
沉浸式牆面互動展廳是聚象科技開發的一種集多媒體展示、體感識別及計算機處理等系統於一體的沉浸式多媒體互動展項,是指在液晶屏、LED屏、投影幕等多媒體展示牆面上播放數字內容,通過紅外、雷達、Kinect等感應器感知抓取觀眾動作,系統分析後,對播放內容做出相應調整,實現人與數字內容的動態交互。根據互動形式的不同,牆面互動可分為觸摸牆面互動和體感牆面互動,根據多媒體展示設備的不同,牆面互動可分為大屏互動和投影互動。
聚象科技沉浸式牆面互動+沉浸式展廳+沉浸式全息投影
自動滑軌電視牆滑軌電視牆
LED屏+滑軌+背景畫面+系統開發互動魔牆
數字照片牆
拼接屏+多點紅外觸摸框+多媒體互動軟體
沉浸式牆面投影互動+全息投影
投影互動牆
紅外/雷達/電容/導電石墨+投影+互動軟體
信息瀑布流展示
數字瀑布牆
屏幕拼接+電容觸摸膜+互動軟體
粒子牆面互動
粒子牆
多媒體展示設備+微軟Kinect+配套開發
牆面AR增強現實裸眼3D互動
AR大屏互動牆
屏顯+AR增強現實+數字內容
聚象科技沉浸式展廳多媒體互動展項通常都是由硬體、軟體和數字內容三個模塊組成,牆面互動從功能上可分為信號採集、信號處理、場景渲染及輔助部分4個模塊。
1.信號採集:紅外、雷達、Kinect等互動感應器,捕捉觀眾動作發送至伺服器中心系統。
2.信號處理:系統對觀眾的動作進行數字化分析,發送相應指令將數據與虛擬環境進行動態對接.
3.場景渲染:多媒體顯像設備根據系統指令播放相應的數字內容,實現地面互動效果。
4.輔助部分:如傳輸線路、安裝構件、音響裝置等。
牆面互動展項應用優勢
技術成熟,適用性好:牆面互動技術成熟,突破光線明暗、空間大小的限制。
內容豐富,宣傳效果好:可定製多樣化主題內容,互動中植入品牌廣告,可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多人互動,擴展性強:支持多人同時互動,非常適合人員量大的場所,且安裝、移動方便快捷。
集中控制,維護方便:可對接中控系統實現iPad一鍵控制,維護方便,節能環保。
Ⅳ 沉浸式營銷的特點
沉浸式體驗的特點是充分調動消費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開展以營造沉浸式的感覺營銷,讓消費者沉浸在品牌營造的體驗氛圍中,從而盡可能地延長營銷活動的影響力。
1、視覺
人類天生就是顏值控,這么說是有依據的。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讓被試者頭上戴著一個叫作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掃描儀,當被試者看到那些有審美愉悅感的產品和包裝設計時,該儀器顯示,大腦的反應加快了。
2、聽覺
很多成功的廣告宣傳也離不開音樂,音樂的應用不僅大幅提高了企業的宣傳效果,還為企業節約了很多後續的宣傳投入,因為消費者已經對其音樂廣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企業也無需再耗費過多的宣傳成本。
3、味覺
人們以往以為自己嗅覺不發達,但其實氣味對人類的生活影響甚大,而且,嗅覺記憶比視覺記憶要可靠得多。研究表明,人對氣味的感受是由大腦邊緣系統進行處理的,它是大腦中最原始的部分,也是體驗即時情緒的區域,因此氣味會強烈影響人的情緒。
4、觸覺
一些人類學家把接觸視為一種最初的語言,我們在會寫字、會說話之前就學會了,事實上,研究者早就開始辨認觸覺在消費者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5、嗅覺
曾有研究表明,在人類所有感官中,嗅覺最為敏感的,而且這一感覺是與記憶以及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嗅覺營銷對人的潛意識的促進作用最為顯著,並容易引發幸福感、舒適感等情感狀態,因此嗅覺識別對企業而言是最有價值的。
Ⅵ 沉浸式煥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所謂沉浸式煥膚其實就是一些化妝品商家為了吸引眼球做出的廣告詞噱頭。因為這樣的廣告詞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非常的洋氣。一般做這種廣告的都是特別大牌的。化妝品生產廠家。比如雅詩蘭黛,蘭蔻。迪奧,海藍之謎。這些大品牌。
Ⅶ 京叫停八達嶺古長城沉浸式實景遺產游覽,這對長城有什麼影響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表示,不同意延慶區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在長城保護區實施沉浸式實景遺產游覽體驗項目。
綜合來看沉浸式實景體驗還是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旅遊項目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對特殊年齡群體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希望在為了技術發展進步更好時,八達嶺古長城沉浸式實景遺產游覽會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Ⅷ 三星堆「沉浸式體驗」幫助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你認為有何教育意義
其實我們對於文物是能夠有一個比較高的重視程度的,而且我們也能夠用文物去有一個更好的宣傳教育,並且能夠讓更多的人都去重視文物。
而三星堆的發掘也是讓很多人都比較期待的,而且也是有很多人都比較重視這次的發掘,並且也有很多人都想要去觀看。三星堆“沉浸式體驗”幫助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你認為有何教育意義?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教育意義:
一、能夠讓我們更加自信。
其實在我看來,我認為如果能夠有這樣的體驗的話,是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的,因為我們能夠覺得我們是能夠有更加好的文化的,並且我們也能夠有更多的實力,我們是能夠從這次的體驗中感受到更多的自信的,並且我們也能夠增強自己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我們對待自己的文化也硌更多的重視,而且也能夠有更多的自信。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Ⅸ 浸入式教學的浸入式外語教學
這個轉變主要依據四個原理:第一,學校的各類學科課程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提供了自然的基礎和環境,為兒童提供了用第二語言進行(求知、感情和態度等方面的)交流機會。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兒童能夠有效地學習第二語言。第二,重要而有趣的學科內容能使兒童產生掌握第二語言和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的動機。第三,兒童母語(第一語言)習得的本身就是語言與認知內容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認知與人際能力伴隨語言一起發展。兒童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是同樣,它是兒童認知和人際能力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第四,語言正規的和功能的特徵隨情景不同而變化。語言與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兒童使用第二語言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語言環境。
在西方正規教育的歷史中,有許多以第二語言做為教學語言的史實。例如,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一千餘年中,拉丁語仍舊是歐洲教會學校與世俗學校的教學語言。古典阿拉伯語至今仍在穆斯林國家的教學中廣為使用。西方每一個殖民地宗主國都把自己的語言強加給殖民地國家。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今天仍在不少原殖民地國家的學校中作為教學語言而廣泛使用。但是,這些以第二語言為媒介的教學實踐是強迫性的,是政治或宗教因素強加和影響的結果。
相對而言,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則是語言本身的選擇,與多元文化相聯系。浸入式教學的目的是:有效地學習母語和第二語言;有效地通過第二語言掌握學科知識;並通過第二語言的學習增進對他文化的理解和鑒賞。總之,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是主動的、自願的選擇,是以現代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為依據,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原理與方法的、嶄新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從世界范圍來看,在近30年中,最有成效、最有意義的第二語言教學改革當數浸入式教學模式,它是加拿大的創舉,是加拿大對世界教育改革的貢獻。
2.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產生引起了第二語言教學的巨大變革
語言問題過去一直是加拿大一個十分敏感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由於語言上的障礙而產生的法裔和英裔加拿大人及社團間的隔閡,導致了社會的不安定。直至加拿大議會通過了「官方語言法」,規定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這一問題才得到積極的解決。然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引起了單語加拿大人的就業危機。
早在60年代中期,魁北克省的英裔加拿大人已經開始清醒地意識到,他們的就業和生存要求高水平的法語(法語是該省大多數人口的母語,也是該省的官方語言)。但該省的某高加拿大人幾乎不懂法語。雖然他們中有許多都曾在學校學過法語,但是由於課時很少,而且主要是教授語法和進行記誦訓練,使他們不具備用法語進行交流和工作的能力,從而失去了許多就業機會。所以,能否流利地掌握第二語言已直接關繫到加拿大人的生存與發展。但在當時,如何使加拿大人有效地掌握第二語言則是個大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該省蒙特利爾郊區的聖·蘭伯特學區的家長們聯合起來,向該教育當局進行請願,強烈要求改進作為第二語言的法語教學。這些家長研讀了大量的有關雙語教育的資料,請教了大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等領域的專家,得到了漢語教育學、神經生理學、心理語言學和社會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支持。在此基礎上,他們向聖·蘭伯特教育局提交了一個很激進的法語教育方案,這個方案相對於傳統的加拿大第二語言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巨大的挑戰和革命:從兒童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就對母語是英語的兒童全部用法語進行教學,所有的在園生活與學習活動均使用法語。這樣,兒童在學校里先學第二語言(法語),到小學二年級時才開始有作為母語的英語語文課程,其它部分學科課程到小學高年級時才用母語進行教學。到六年級時,基本上是一半課程用英語教授,一半課程用法語教授。聖·蘭伯特教育當局迫於家長團體的壓力,接受了這個方案。1965年9月,舉世聞名的創舉開始了。聖·蘭伯特的家長們把這種創新性的第二語言教育方案稱作浸入式。
聖·蘭伯特的法語浸入式實驗一直進行到學生高中畢業,至70年代末時,已經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引起了全國范圍的轟動。當魁北克省的法語浸入式教學實驗在媒體和學術刊物上介紹後,法語浸入式就開始向全國傳播。1977年,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家長推動法語學習協會」(Canadian Parents for French,簡稱CPF)。這個協會由來自全加拿大的12000多名家長組成,在全國設有150多個分會,為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傳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聖·蘭伯特學校的早期全浸入式法語教學作為最典型的模式得到了廣泛的宣傳。與此同時,其它浸入式的變異形式也開始實踐,例如早期半浸入式、中期浸人式和晚期浸人式。在早期半浸入式模式中,自小學一年級起,兒童在校的一半時間用英語進行教學,另一半時間用法語進行教學。中期浸人式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而晚期浸入式從小學六年級或初中一年級才開始。在中、晚期浸入式之前,法語只能作為外語課程。
根據加拿大1996年的統計(Statistics Canada,Census of Canada,1996),17%的加拿大人,即480萬加拿大人能講英語和法語,比1951年提高了12%。絕大多數的雙語人集中在安大略、魁北克、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以及新布魯斯威克等省。但近些年來,各省的雙語人數都在增長。加拿大的雙語少年(15~19歲)佔少年總數的24.4%,在有的省份已高達礎%以上。現在加拿大每年都有大約30多萬在校生接受第二語言浸入式教育。
卡明斯(Cummins,1991)估計,對加拿大浸入式教育進行的專門研究已達上千項,幾乎每一個新的浸入式項目都有自己的研究,因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知道他們的浸入式教學是否通過以第二語言為教學語言使學生學到了第二語言;是否通過正在學習和掌握中的第二語言來學習和掌握了學科知識;以及是否使學生的母語得到了良好的維持和發展。
各類浸入式實驗的成功推動了加拿大浸入式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和評估的結果一致表明:通過浸入式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第二語言能力、母語能力,以及學科課程的成績,都明顯高於其他外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浸入式兒童具有較強的文化敏感性,對他文化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認識,有利於加強英奇和法裔加拿大人之間的交往、相互理解與尊重。此外,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建立第二語言符號系統,而且還要在兩種語言符號系統之間進行頻繁而迅速的語言轉換,接受浸入式教學的學生的思維敏捷性、理解力和判斷力都明顯優於單語兒童。
浸入式這一獨特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以它顯著的成效為加拿大中小學生進人高等學校繼續深造,以及未來從事雙語工作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使他們成為對國家十分有用的雙語人才。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近二十年來在加拿大不僅以其多種形式廣泛推廣,而且還應用到多種第二語言的教學中,例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俄語等。近幾年來在加拿大溫哥華還開始了漢語浸入式教學。80年代以來,除了幼兒園和中小學之外,第二語言侵入式教學模式也在向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傳播。握太華大學所有的專業課程都為學生提供法語和英語的浸入式教學,並要求已通過第二語言水平測試的學生每學期修習1~2門侵入式教學的專業課程,同時在心理學公共課上進行了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的嘗試。法語浸入式教學創舉不但在加拿大中小學引起了一場以法語為第二語言教育的巨大變革,而且對整個加拿大教育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和影響,被認為是加拿大教育改革的最具有突破性的成就。
近十多年來,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育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效仿的榜樣。例如,芬蘭的第二語言浸入式教育受益於加拿大在這個領域的開拓性成果。芬蘭是個雙語國家,有94%的人口講芬蘭語,6%的人口講瑞典語。十年前,一名芬蘭學者帶領一組研究人員專程來到加拿大研究法語浸入式教育。回國後發展了芬蘭的浸入式教育,現在已有4000名學生正在浸入式教學中學習第二語言。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也先後被許多國家所借鑒。例如,匈牙利進行了英語浸入式實驗,澳大利亞進行了法語、日語、漢語,以及印尼語的浸人式教學。美自近年來開始對朝鮮語、俄語和日語進行侵入式教學。根據1997年「應用語言學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的調查,美國31個州的243所學校在對9種不同的語言進行全浸入、半浸入,以及雙向浸入式的教學。此外,荷蘭、新加坡、南非等國也都進行了不同類型的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的嘗試。近幾十年來,加拿大對第二語言浸入式的理論探討和教學實踐,使這個國家走在了世界雙語教育研究的前列,浸入式教學也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第二語言教學成功的典範。
3.我國的英語教學面臨著嚴峻的壓力和挑戰英語是國際社會及許多國家通用的語言,是我國成人及在校生學習的第一外語。英語是使我們能夠吸收和傳播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工具,是使我們與國際上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接軌的語言媒介,也是使我0僧人信息高速公路的橋梁。
當今中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和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掌握一門外語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絕大多數受教育者自身的必然要求和願望。對於國家來說,為了使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為了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教育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所以,在全民中普及英語,培養更多的雙語人才已成為一項戰略任務。對於個人來說,使用第二語言學習、生活和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需要、更為迫切。像計算機一樣,英語已經或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生活與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近年來,學習英語的熱潮不斷掀起,並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90年代以來,小學和幼兒園紛紛開設英語課程,各種兒童英語教材到處可見。
這種狀況使我國的中小助外語教學既面臨著改革與發展的機遇,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雖然我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正規英語教育的歷史,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效果在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與考試也在不斷改革。但是,我國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卻不能令人滿意,存在「費事較多、收效較低」的普遍問題,突出表現在絕大多數學生缺乏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特別值得深思的是,在兒童英語教學上,一直沒有摸索出一條既能適應兒童身心發展、又能使兒童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的途徑。為此,主管教育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發出了關於外語教學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他特別強調:「在開放條件下,外語尤其重要……應研究如何用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普及英語,不斷改進及創新適合中國人特點的英語教學方法。」(199年10月28日《中國教育報》第一版)。近年來,教育部基礎司鼓勵和支持積極開展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鼓勵大膽探索,努力實踐,以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問題,從而使我國基礎外語教育更好地適應「三個面向」和國家發展的需要。
新的形勢向我國教育界提出一個挑戰:怎樣滿足全民對英語的需求?如何從兒童抓起、培養更多的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雙語人才?這是一個時代性的課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舉世矚目的法語浸入式教學創舉為我們這個時代性的課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在這樣的挑戰和機遇下,1997年6月值「中加教育合作項目雙語研究研討會」在西安召開之際,我們與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學者共同切磋、反復商議,成立了「中加教育合作英語浸入式教學實驗課題組」,制定了實驗方案,於1997年9月在中國西部的土地上開始了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嘗試,借鑒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成功的理論和實踐,在西安的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所幼兒園和五所小學開始了早期英語半浸入式教學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探討我國兒童學習和掌握外語的最佳途徑,有效地解決我國雙語人才培養的途徑和質量問題。我們希望這個實驗研究在兒童早期第二語言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方面能夠取得較大的突破,為改革我國傳統外語教育提供參照。
4.英語浸入式教學為我國雙語入才早期培養開辟了一條卓有成效的途徑「中加教育合作英語浸入式教學實驗課題組」所進行的早期英語半沒入式教學實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理論依據:第一,兒童具有學習第H語言的優勢。幾乎所有兒童在6歲或7歲前,每天都會習得第一語言的一些基本交流技能。這種習得,是毫不費力的,也不需要進行系統的指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語言的敏感性會逐漸削弱,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學習都會變得困難。早期浸入式能夠藉助兒童特有的認知能力來掌握語言,從而使第二語言的學習更為容易。第二,兒童掌握第二語言的最佳途徑是習得。浸入式是語言習得理論的創造性體現,是語言輸入學說和語言假設學說的結合。習得是一種自然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覺察不到的學習過程。像小孩習得母語一樣,學習者在有意義的交際中,通過對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使用,自然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浸入式教學正是抓住了兒童對語言天生的敏感,指導性地挖掘和發揮兒童語言潛能,從而使兒童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掌握第二語言。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堅持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正確的教育觀念相結合,以兒童為主體,從興趣入手,以活動為主,擯棄了傳統的灌輸和被動記憶方式,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該項實驗研究雖然是八年工程(從幼兒園中班至小學六年級,即從4歲到12歲),但在這兩年多的實驗過程中,已經看到了明顯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英語浸入式教學使兒童以驚人的速度輕松愉快地發展第二語言。
由於採用浸入式教學,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始終貫穿於各類學科活動之中,兒童接觸英語的機會大大增多,極大地促進了兒童對英語的習得。浸入式英語教學注重創設和豐富語言環境,這種教學方式使實驗班兒童每周約15個學時處於英語環境之中,每天至少接觸英語詞彙300~500個,英語句型20~40個。兒童在這種D環境中有意無意地進行語言習得,實驗班兒童通過英語環境及其l活動所習得的比教師正式教會的詞語要多5~6倍。在實驗開始的第一個月,兒童是在猜教師說什麼,第二個月就開始模仿老師E的發音和句子,第三個月已不滿足聽說單詞,對完整句和連貫的交流用語的需求增加,交流的願望日益強烈,在課堂上經常用英語做出積極的反應。實驗一年多以後,實驗班兒童的積極英語詞彙達400多個,消極詞彙600多個,共計1000多個;這些英語詞彙幾乎涉及了兒童日常活動所接觸的所有方面,包括認識自身和周圍的人,認識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如顏色、形狀、動物、花草樹木、日5月星辰、四季、方位、飲食、起居生活等。中期評估結果表明:實驗班兒童的英語能力要明顯高於對照班兒童,在音素定位和韻腳測驗中均有顯著差異(P<0.028,P<0.03)。浸入式教學完全拋開了母語,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均用英語進行,使兒童減少了對母語的依賴,直接用英語去反應,從而使英語學習與應用的過程緊密聯系,促進了兒童英語思維能力的形成。陝西師大附小的英語老師做了一個小實驗,把同一個英語故事講給一年級實驗班的兒童和五年級的學生聽,結果,實驗班的學生直接聽懂了故事大意,而五年級的學生要等老師翻譯後才能明白。
(2)英語浸入式教學沒有使兒童的母語學習和學科知識的掌握受到影響。
由於兒童在極其不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接受多種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各種各樣的輔助教學形式,如實物、圖片、幻燈、投影、電視錄像等。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活動教學,並配合以表情、動作、體態語言等。總之,兒童在教學中被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和內容所吸引,參與活動的熱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習過程就會成為兒童積極主動發現知識的過程,因此,英語浸入式教學並沒有影響兒童的漢語學習和學科知識的掌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有所促進。從小學學期考評來看,大多數實驗班的語文、數學平均成績名列全年級第一,美術、音樂、體育等各項技能發展良好。從實驗幼兒園期末對兒童進行的綜合考評的結果來看,實驗班兒童的母語語言能力。動作能力、生活能力、基本知識、行為習慣、探索和表現能力等各項指標均高於其它同齡兒童。
(3)英語浸入式教學促進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與加拿大在浸入式條件下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一樣,實驗班的兒童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逐步建立第二語言符號系統,而且還要在兩種符號系統之間行頻繁而迅速的語言轉換,兩種語言信息系統的反復交替刺激有利於兒童的智力發展。同時,浸入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樹立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式,積極啟發和誘導學生探索知識,這些要求的實施也使兒童的智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在後測中,與對照班相比,測查人員普遍感到實驗班兒童反應快,思維敏捷,理解力強,聰明,富有創造性。英語浸入式教學所依據的語言習得原理,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和單向傳遞方式,變「教師中心」為「兒童中心」,要求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積極投入,主動參與,要求學習過程本身能夠使兒童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內在的動機。這樣,在浸入式教學中,學習的主體與第二語言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就具有了重要的發展含義,除了智力發展之外,對個性的發展也尤為重要。我們發現,實驗班的兒童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大膽,個性發展良好,判斷能力,動手、動腦能力都遠遠超過對照班。我們在一工廠幼兒園還發現,實驗班兒童的平均身高和體重都明顯高於對照班。這說明,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不僅兒童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個性得到了發展,而且身體也得到了健康成長。
目前,英語浸入式教學實驗仍在進展之中,實驗的范圍不斷有地域性的擴大。我們預言,將會有一個令人欣喜的結果呈現給社會,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模式。我們欣慰,這一教學實驗已經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的關注和支持(此研究已被正式列入「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1999年度專項任務項目」、「教育部聘請外國專家重點項目」)。我們希望,這一比較教育微觀研究的碩果和中家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能為豐富我國外語教育研究、促進外語教學改革,以及更多更好地進行雙語人才早期培養做出應有的貢獻。 摘自《中外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研究》主編:強
Ⅹ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上演櫻花主題沉浸式光影秀,這種活動值得推廣嗎
這樣的活動是使得推廣的,武漢在這一次疫情的情況下做出了偉大的舉動,讓所有的群眾都為之而感動,這個城市的勇敢帶給我們太多的感觸,在疫情防控達到安全的情況下,有更多的遊客是願意前往武漢旅遊,為的就是感受武漢這一座城市帶給我們生機勃勃的場景,而武漢也為到來的遊客做了充足的准備,在江漢路步行街上演櫻花主題沉浸式光影秀,直接把遊客的目光全部聚焦到江漢路在這里,遊客也為這一項特點而駐足觀看,大家都為這一次的光影秀鼓掌,更加喜愛這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