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洛剪紙文化的背景
河洛剪紙與河洛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已被列入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目。
它是河洛地區普通勞動民俗生活形象化、藝術化的反映,其題材內容大多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不僅表現出不同歷史時期芸芸眾生的生活寫真,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嚮往和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剪紙作品有的來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有的取材於戲曲人物、連環畫。
剪得最多的,是人們眼中的大自然,身邊熟悉的事物。而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剪紙,一般都是借物寓意,講究藝術誇張,刻意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現生活環境和人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趣。
河洛剪紙藝術的起源與特點
(1) 起源
2006年,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河洛剪紙現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在積極創造條件申報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剪紙藝術是千百年來河洛地區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作的、享用的民間習俗和民間技藝。河南鞏義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區,是民間傳統藝術的沃土。河洛剪紙就是根植於河洛交匯地區的一朵藝術奇葩。據專家閻興業先生考證,河洛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分布於鞏義各鎮村,尤以河洛鎮洛口村曹氏家族獨得真傳,四代延續至今。河洛剪紙的直接傳承人有據可查的始於清末,均為女性,或母女相傳,或親戚互傳,言傳身教,如此傳承至曹慧貞,已達四代120多年。曹慧貞與弟子們近三十年全心致力於河洛剪紙的傳承,深耕細作河洛剪紙藝術,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
曹慧貞這份對非遺的"堅守"是難能可貴的,值得點贊,令人敬佩!
(2) 特點
河洛剪紙和其他地區的剪紙相比,同中有異,特點為:一是,民俗烙印濃重;二是,保有黑色遺存;三是,多含吉祥寓意;四是,符號約定俗成。它對於研究河洛文化的歷史發展、本地民風鄉俗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對繪畫、雕塑、印染、圖案設計等其他藝術均有獨特的啟發借鑒意義。它在社會上應用甚廣,可以美化環境,營造喜慶氣氛;可以激發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水平;可為現實服務,傳播正能量,擴大當地文化影響力;可供產業開發,促進文化旅遊發展;可收藏,可作饋贈佳品,禮尚往來,促進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2、 河洛剪紙傳承人曹慧貞
曹慧貞女士為河南省鞏義市人,為高級民間藝術師,是河南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剪紙)第四代傳承人。曹慧貞自幼受家庭傳教,在奶奶、母親及民間剪紙高手指導下,從事民間剪紙藝術傳習、實踐。其歷任鞏義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南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研究員,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剪紙決賽選手,第一、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剪紙大展賽論壇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1) 剪紙藝術作品成就:1980年代初就開始在不同刋物上發表作品,其中, 2002-2003年《鳳凰牡丹》《河洛風情》獲中國文聯評審第一、二屆"華夏風韻剪紙展"銅獎; 2003年《不夜成》《丹陽》《開普亭》《豫化在我心中》獲中國文化促進會剪紙展"銀獎"; 2004年《飛鳳凰》獲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藝術展"優秀獎"; 2005年《老鷹捉小雞》《海的女兒》獲中國對外友協藝術展(紀念安徒生200誕辰剪紙展)優秀獎並被永久收藏在丹麥國安徒生博物館; 2 008年9月《民族花·哈薩克族女孩》獲第四屆國際剪紙藝術展"銅獎"; 2008年10月獲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最高獎-"金飛鷹獎"-分項獎(剪紙)終身成就榮譽稱號。2016年《文化河洛》《馬到成功》獲河南第三屆中原文化博覽會金獎、創意獎。2017年6月《富貴吉祥》獲得全國非遺進校園研討會暨剪紙展覽優秀獎,並入編《童心飛揚》一書,論文《中原地區河洛民俗與剪紙》入編《春花秋實》一書;2018年《河洛人家》《四留余》《富貴留余》獲中國文聯、星河灣杯三個獎項。2019年,參與策劃組織聽爺爺講故事非遺進校園"迎民族盛會·慶七十華誕"民族花·剪紙情百米長卷、助力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560米河南剪紙長卷行動,其18幅龍娃中體育競賽項目剪紙作品入選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指定唯一剪紙文創作品燒製成陶瓷杯、明信片、擺台等紀念品亮相民運會。2019年曹慧貞系列郵票在國際上發行,是曹慧貞剪紙藝術達到國際水平的重要標志!
(2) 剪紙藝術理論成就:曹慧貞不但在剪紙實踐中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而在剪紙理論研究上也是碩果累累,早在1994年就在有關雜志上發表《剪紙價值》一文,並被收錄在倪寶成先生主編的《大河風》一書中,20O2年,編著《兒童剪紙》一書,受到社會廣泛好評,並被上千家小學,當成了課外教材。 奠定了河洛剪紙的理論基礎,填補了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嵩山文明研究通訊》發表。
(3) 社會公益活動貢獻:曹慧貞與弟子們近三十年全心致力於非遺剪紙的傳承教育,堅持開展"每周一課"公益講堂,受到社會各界認可。曹慧貞多年來義務在鞏義市文化館講授剪紙技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性文化活動,編寫剪紙教材,帶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為傳承民間藝術默默耕耘。
3、 創新
民間藝術不僅需要研究、傳承,更需要探索、創新。曹慧貞的可貴之處既在於其對河洛剪紙的堅守情懷,更在於她的大膽創新!這是筆者特別推崇她的原因。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鄭州市特別策劃了"剪紙花·民族情"560米民族剪紙長卷活動,共56卷,分別展示出17個民族運動項目以及56個民族的美好生活。從2018年11月開始謀劃、論證、實施,到2019年8月12日最後一卷的精修拍照完成,歷時近9個月,21個學校、3個剪紙工作室、3個文化館近2000人共同參與。560米長卷基本都是由曹慧貞輔導教師們、學生們創作完成的,其中3卷(中中1卷,民族大聯歡2卷)由曹慧貞設計主創、弟子們放樣完成的。該剪紙藝術長卷一經面世,就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曹慧貞於2020年1月30日接到抗擊新冠疫情通知的第一時間,就帶頭並號召剪紙藝人參與捐資捐款活動,又帶領河洛剪紙藝人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時,創作出一組生動有趣的《小龍人抗疫情》系列剪紙,創作出白衣戰士身著防護服,奮戰在一線的動人作品,把白衣戰士捨身疫區的大無畏英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創作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福佑中華》等正能量精品陸續問世,為抗擊新冠疫情提供激勵人心的精神力量,表現出我國"非遺"藝術家參與戰"疫"的精神風貌。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疫"中,"非遺"人沒有缺席!
Ⅱ 求一份活動策劃書,給高分
混個分、、、
Ⅲ 剪紙展銷會策劃方案
當你進入印衫紅剪紙都會時,我們將帶你進一個新的剪紙境界。
「什麼樣的剪紙產品才是適合消費者所須的,剪紙產業應該如何更大的開發市場,剪紙藝術如何真正的進入產業化、市場化、項目化,剪紙藝術應該如何運作致使合作商帶來效益。
鑒於以上的現實發展瓶頸,印衫紅剪紙都會成立之初至始堅持弘揚剪紙藝術產業化為發展前提,不斷的開發具有時代元素的剪紙系列產品。印衫紅傾力開發剪紙服飾、水性剪紙、剪紙機器等產品,並將這樣產品有機的結合起來產業化、項目化操作。形成了春夏季製作剪紙服飾,秋冬季操作水性剪紙,在印衫紅合作商中,做到什麼季節開發什麼產品,什麼季節銷售什麼剪紙產品。而剪紙機械將人工從製作剪紙的消耗中解放出來。
首先:開發具有創意及時尚感的剪紙服飾,印衫紅將剪紙藝術與T恤、服飾、包包、抱枕融合,開發出具有劃時代的、具有中國元素的剪紙服飾。產品有中國風剪紙情侶衫、民俗風恤、抽象藝術恤、肖像影像恤等,並將產品產業化、項目化運作,一經推出,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
2009年,印衫紅服飾品質及設計全面升級,品質上,質感光感絲滑,圖片經過立體感、透氣性、耐機洗等測試,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專利,是業內唯一將剪紙藝術與流行服飾合力並產業化、時尚化、藝術化、個性化產品。我們同樣的做到了產品的個性與品質一致完美。
印衫紅服飾產品款與時尚結合,流行什麼款式T尚,印衫紅裝備什麼款式T尚,冬夏產品兩全,從內至外,從T衫到POLO衫,從短袖到長袖,從T恤到毛衫。印衫紅剪紙服飾,有效填補了傳統剪紙產品在春夏秋冬銷售市場真空狀態。豐富剪紙藝術的內含,擴大了剪紙藝術的市場賣點,為剪紙藝術的發展指示了明燈。
第二:開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水性剪紙,印衫紅水性剪紙在張貼時,無須膠水、膠帶。無須任何粘體。該剪紙產品張貼時只須在張貼位置上抹上幾滴水露,或用點口水,就可以將剪紙產品牢牢的貼附於任何錶面。並可以方便輕松揭取,揭下反復多次使用,不限表面,不限載體,清理時用清水即可完全融解印跡。輕松去除。徹底解決了剪紙張貼不方便、易斷、不易清潔、留有污跡、立體感不強、喜慶氣氛不濃的難點。
印衫紅水性剪紙採用雙面材紙,經塑化防水處理,增加植絨特效效果,產品經過防退色測試、保艷性時間測試、張貼耐久性測試、易清理測試等。整體立體感強、喜慶氣氛濃。適合居家裝飾、商務布置、廣告贈品、商務禮品,是一款系環保性、藝術性、喜慶性、廣告性於一體的新型剪紙產品。
第三:開發具有現實生產力的剪紙機械設備,從07年推出一代設備,現在我們設備升級到三代。印衫紅新型超大型剪紙機械,具有作標定位、精密切割、電腦數控、快速完美的多重特點。可製作水性剪紙、不幹膠剪紙、仿宣剪紙、植絨剪紙、鐳射剪紙、橡膠磁力剪紙等多種材料的剪紙,也可用於剪紙設計打樣、剪紙輔助教學等。
印衫紅產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剪紙創業項目,產品在突破了剪紙只限於喜慶、窗花、簡易裝飾等。印衫紅產品在服飾穿戴、旅遊開發、禮品贈品、時尚流行、啟智娛樂、情侶紀念、日用美化、車載裝飾、教育培訓等行業都具有極強的竟爭力和市場力。是國內剪紙項目中最有市場竟爭力的創業項目.。
印衫紅產品適合商場、超市、商業區、風景區、民俗地、境外開設商鋪,投入小、見效快、風險少、成本低、中國元素濃、市場空白、認同感強。是一個具民族性、藝術性、學習性、流行性、時尚感的長遠投資、創業、剪紙藝術培訓項目。2008年,印衫紅是快速發展之年。2008年我們全國意向合作商共有35家,09春節試銷產品合作商10家。義烏商報、小生意報、大眾投資指南、創業雜志、退伍軍人創業雜志都報道了印衫紅的發展之路,在2009年,印衫紅願於廣大有志創業青年共同學習、相互前進。
Ⅳ 邀請外教一起參加中國剪紙藝術展覽,開頭該怎樣說,時間地點怎樣敘述
xx先生(女士):您好!今年12月xx日將在xx展覽館舉行中國剪紙藝術展覽。剪紙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魅力,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敬請您屆時和我們一同去參觀。(署名,日期)
Ⅳ 我很開心的告訴你這將會有一場我們學校舉辦的剪紙展覽
這個信息說明以下情況:我很有學校榮譽感、對這樣的展覽很高興、我很願意參加剪紙活動、應該有我的作品被展覽、學校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 學校舉辦各類有益學生的展覽,可以激發同學們的興趣活動,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參與意識很重要!
Ⅵ 求關於重陽節剪紙活動的好的創意
1、制定剪紙主題:重陽敬老
2、前期活動宣傳:小區傳告
3、初期作品審核:分級評比
4、作品展覽比拼:群眾打分
5、頒發獲獎名單:現場表演
註:展覽和頒獎可在敬老院舉行,配合文藝節目
Ⅶ 剪紙藝術展內容有哪些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Ⅷ 求一份剪紙比賽策劃書!急!急!急!啊
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格調,發展學生的藝術特長,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以生動活潑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油田的熱愛,對學校的熱愛,以藝載德、以藝促智,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活動主題:描繪油城未來,人人爭做文明小公民
活動原則: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活動內容及要求:
一、剪紙、書法、繪畫、攝影、手工比賽:
⒈繪畫作品限於用八開紙,書法作品用半開宣紙書寫,(硬筆書法用16開白紙書寫)剪紙尺寸不限。
⒉作品以設想未來的油城和學校,快樂的校園生活,油田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社會的好人好事等為題材。
⒊手工作品要求製作精緻,設計巧妙,外形美觀。
⒋各班在人人參與的基礎上,於5月20日將每項比賽wenmi.net選送優秀作品至少4幅,送交德育辦(每班至少參加其中的三項)。
二、讀書知識競賽:
1. 5月11日舉行讀書答卷活動,各班開展相應的知識競賽。
2. 5月中下旬學校在3—5年級舉行讀書知識競賽。(現場答題)
三、徵文比賽
1.內容緊扣主題,可以設想未來的油城和學校,描寫快樂的校園生活,油田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社會的好人好事等。
2.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人人動筆,各班在評比與精選之後,挑選3篇文章,於5月17日上交德育辦。
四、演講比賽
⒈以徵文為基礎,要求參賽者語言流暢,語速適當,表情自然,儀態大方,動作適當。
⒉2—5年級每班推選一名選手參賽,時間不超過三分鍾,要求必須脫稿。
⒊各班在5月17日前將參賽者姓名、性別、年齡、題目,指導教師等上報德育辦。
五、作品展示:
⒈在「六一」前夕,將對參賽的各類作品以及活動課作品進行展示,並由老師和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判,評選優秀作品。
3. 同時各班也參加評比,評選出學生們最喜愛的作品。
六、篝火晚會
1.藝術節閉幕式於「六一」期間舉行,屆時將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文藝演出和現場展示。
⒉每班選報一個節目,形式不限。
⒊要求節目內容健康,活潑生動,構思獨特,形式新穎,師生喜聞樂見。 我在網上幫你找的看看能用不
Ⅸ 誰給我找個對民間一個剪紙作品的描述
剪紙的定義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的創作
一.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採用散點透視的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願望。
二.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鋸齒式剪紙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